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 -Pylon course slalom test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蛇行试验方法。GB/T 6323.1-94 代替GB6 3 2 3. 1 - 8 6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贝tlGB 3730. 1 汽车和撞车的术语和定义车辆类型GB 3730.2 汽车和撞车的术语和定义车辆质量GB
2、/T 12549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3. 1 测量变量a. 转向盘转角,b. 横摆角速度, 车身侧倾角,d. 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e. 侧向加速度。3. 2 试验仪器设备3. 2. 1 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规定。3.2.2 各测量用仪器,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满足表1的要求。表l测量变量测量范围转向盘转角士360横摆角速度士50;.车身侧倾角士15侧向加速度士9.Bm/sz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4-04批准208 . 测量仪器的最大误差士2(转角180)士4(转角180) :tO.5;s :to. W 士O.15m/s21994-11
3、-01实施GB/T 6323.1-94 3.2.3 包括传感器及记录系统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带宽度不小于3日z。3.2.4 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3.2.5 标桩10根,秒表等。4 试验条件4. 1 试验汽车4. 1. 1 试验汽车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调整和紧固,按规定进行润滑。只有认定试验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A(补充件)中。4.1.2 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试验前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时残留花纹高度不小于1.5mmo轮胎气压应符
4、合GB/T12534中3.2条的规定.4. 1. 3 试验汽车在厂定最大总质量(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状态下进行,货幸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均匀分布于货箱内;客车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分布于座椅和地板上,其比例应符合GB/T12534中3.1.3条表1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4.2 试验场地与环境B.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铺装的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b. 风速不大于5m/s.C. 大气温度在0-40C范围内。5试验方法5. 1 在试验场地上按图1及表2的规定,布置标桩10根。5. 2 接通仪糠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5、5.3 试验驾驶员应具有较丰富的驾驶经验。在正式试验前,按图1所示路线,练习五个往返。5. 4 试验汽车以近似基准车速二分之一的稳定车速直线行驶,在进入试验区段之前,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然后蛇行通过试验路段,同时记录各测量变量的时间历程曲线及通过有效标桩区的时间。5.5 提高车速车速间隔自行选择).重复5.4条的过程,共进行10次(撞倒标桩的次数不计在内)。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o表Z汽车类型标桩间距基准车速km!h m 轿车、轻型客车及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2.耻的货车和越野汽车65 30 中型客车及最大总质量大于2.5t而小于或等于耻的货革和越野汽车50 大型害革及最大总质量大于耻而小
6、于或等于1日的货车和越野汽车60 50 特大型客车及最大单质量大于15定的货车和越野汽车50 209 6 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6. 1 试验数据处理6. 1. 1 蛇行车速第z次试验的蛇行车速按下式确定zGB/T 6323.1-94 v, = 3. 6L(N - 1)/t, . . . ( 1 ) 式中a叫一一第z次试验的蛇行车速,km/h,L一一标桩间距,m,N一一有效标桩区起始至终了标桩数,N=6,t,一一第t次试验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6. 1. 2 平均转向盘转角第z次试验平均转向盘转角按下式确定g民=唁18.;1式中:8,-第2次试验平均转向盘转角,(); 8;j 在有效标桩区内,转
7、向盘转角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幻,()。6. 1. 3 平均横摆角速度第i次试验平均横摆角速度按式(3)确定=Tj =唁ITij 式中:Yj一一第z次试验平均横摆角速度,()/s;rij 在有效标桩区内,横摆角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仍/s.6. 1.4 平均车身侧倾角第z次试验平均车身侧倾角按式(4)确定z业=琦|仇|式中g蝇一一第i次试验平均车身侧倾角,() , 仇一一在有效标桩区内,车身侧倾角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 6.1.5 平均侧向加速度第z次试验平均侧向加速度按式(5)确定g句=tZ|句;1式中:ay;一一第2次试验平均侧向加速度,m/s2; G川在有效标桩区内,
8、侧向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m/s2。210 ( 2 ) . ( 3 ) ( 4 ) ( 5 ) G/T 6323.194 侧向加速度值,按下述二种方法之一确定:a 侧向加速度计测量,其输出轴应与Y轴对正或平行,如加速度传感器随车身一起侧倾时,应按式(6)加以修正:ayz 式中:ay一一真实的侧向加速度值,m/s2; 生二三二旦旦cos1 二y一加速度传感器指示的侧向加速度值,m/s2f g一一重力加速度,m/s2; 4一一辈身侧倾角,e).,b. 横摆角速度乘以汽车前进速度。6.2 结果表达6.2.1 试验数据填入表306.2.2 以图3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横摆角速度与车速的关系图
9、。6.2.3 以图4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转向盘转角与车速的关系图.6.2.4 以图5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车身侧倾角与车速的关系图-6.2.5 以图6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侧向加速度与车速的关系图。. ( 6 ) 6.2.6 将图3、图4、图5、图6中基准车速下的平均横摆角速度、平均转向盘转角、平均车身侧倾角及平均侧向加速度的数值填入表4中.注2图6为争取获取的关系图.表3蛇行试验数据表试验次数通过时间蛇行车速试验数据km/h 参数s 1 2 3 4 平均。,(0) r , ()/s 1 , (0) a, ,m/s2 。F 2 + a, 。F 3 + a, 。r 4 # a, 211 GB/1 6
10、323.1-94 续表3试验次数通过时间蛇行车虫草试验数据参数km/h s 1 2 3 4 平均。, f 5 争a, 8 ,俨s # a, 8 F ? # a, 。r 8 a, 8 , s + a, 。F 10 # a, 驾驶员主观评价23在字2一212 GB/T 6323.1-94 表4参数数值标桩间距离L.m基准车速。.km/h平均转向盘转角e.俨平均横摆角速度r.(O)/s 平均车身侧倾角冉(0)平均侧向加速度a,.m/sZ 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根据需要可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g8. 试验依据、目的、要求,b.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d. 试验结果,e. 附录AIf. 报告日期.问.$行.
11、撞倒-o , , -h 、h F0 , 。-。、皂,f6、.s,-。L 5x L(膏撞幢幢Ii!)L 图1213 / G8/T 6323.1-94 J/产艾7元徽/气,1/气C丁0. 、.r. 1811 Z 10. -,兰主r/,.-艾丁无效r-可F./气C丁、./ 1,. 二l_r.-. . 二 . ;效., /.丁瑞/气i./ 1. -.乙_j_aY11ia-t二.l;!I: 直蝇行世魁罪行.,E辑行.,图2r,C)!s 四.1520.10 10.5 v 。四 回80km/h 图3平均横摆角速度与车速的关系214 GB/T 6323. 1 94 8,( )/5 3.15 .2剧.10、1咽
12、.50 。却.0 回剧km/h图4平均转向盘转角与车速的关系tJ.( 0) 12, ., 。却40 t锢曲km/h图5平均车身侧倾角与车速的关系a四/s6, 2, 1 。2。.0 国剧km/h图6平均侧向加速度与车速的关系215 GB/T 6323.1-94 附录A一般数据表(补充件)试验汽车型号试验汽车编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发动机号底盘号行驶里程km 轴距m 前轮距口1后轮距m 厂定最大总质量kg 前轴载质量kg 后轴载质量kg 前轮胎型号前轮辆型号前左轮气压前右轮气压冷态kPa 冷态kPa 花纹高度前左轮mm 前右轮mm 后轮胎型号后轮桐型号后左轮气压后右轮气压冷态kPa 冷态kPa 花纹高度后左轮口1m后右轮mm 车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左轮n 有轮() 主销后倾左轮() 右轮() 车轮外倾前左轮() 前右轮() 后左轮() 后右轮() 车轮前柬前轮rn在1后轮m1 转向盘直径一m 转向盘自由行程() 所用仪器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侧向加速度 通过时间记录仪器试验地点路面状况场地坡度216 GB/T 6323.1-94 大气温度试验日期试验参加人员数据处理人员驾驶员备注附加说明2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孔辉、王德宝.风速m/s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