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2883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二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5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采的新天地。 “长征之歌 ”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 讴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 “爱国情怀 ”专题里,我们似乎 qng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 眷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 chu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讴 歌 qng听 壮志难 chu 眷 恋 _ 【小题

2、2】上述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分) _改为 _ 答案:【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可以结合语音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错别字并修改。新课标要求: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若在复习期间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往往事半功倍。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的形声字的认知。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

3、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这里 “丰富多彩 ”中 “彩 ”不能写成 “采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 ; , ;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答案:略 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长城专题。( 5分) 学习完 “长城 ”专题后,在你的再三恳求下,爸爸决定带你去游览长城。登上雄伟的长

4、城,爸爸看到的是一块块城砖,而你看到的则是一首首诗,是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是一篇篇不朽的赞歌。请你为爸爸做一次导游,吟诵一句诗_, _。讲述一个传说_。在你的带动下,爸爸兴致大发,决心在城墙上刻字留念。你应该怎么劝说他呢? 答案:略 试题分析:根据新课标 7-9年级段口语交际要求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1)根据场合、对象,文明得体地交流;( 2)表达清楚、连贯、集中。( 3)不同内容的口语交际有不同的要求:议论、演讲、讨论类,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集中,演讲还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叙述、描写要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要完整准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5、为表达运用E。 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 “六一 ”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 ,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 ,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 ,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 ,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关联词语误用,应是 “即使 也 ”; B中句式杂糅, “听到 ”与“印象 ”不符; C中语序混乱,应是 “大型公益活动 ”。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6、E。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 巧夺天工 。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 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C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 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D想不到昔日的 “浪子 ”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刮目相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 “巧夺天工 ”应指人为制造的,这里与语境不符; B中 “不耻下问 ”是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里不合语境; C中 ”沧海桑田 “指世事变化之快,这里与语境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

7、读 美文赏读:( 11分)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 ,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小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男孩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绵帽,由于帽顶落满了积雪,使得男孩

8、的脸更加瘦小。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 “孩子,你要当东西吧? ”他问。 “我,我 ” 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你到底要做什么? ”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 “哦,孩子,进店说吧。 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 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 老板摘下男孩的绵帽,一边拍打绵帽上的积雪,一边说: “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 ”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 “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 ” 男孩显得局促不安, “我妈病了,老咳嗽,天黑时咳嗽

9、得就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 ”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 br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 “啊!青 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 ”老板眼睛盯向男孩。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 “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 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 ”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 “我爸爸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 ”老板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 “不,不是,我妈不知

10、道。 ” 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 “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 “嗯。 ” “就是说,这个花瓷瓶,是你偷出来的。 ”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 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花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青花瓷瓶,又翻来覆去仔细端详一会,没吭声,拿着花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 “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 ” 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 “把这花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 老板回过头来对男孩说: “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

11、看着老板。老板说: “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 ”男孩笑了,说了声谢 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小题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分) 【小题 2】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2分) 【小题 3】请对第 段中的画线句加点词作简要赏析(任选一个即可)。( 2分) 【小题 4】文中的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分) 【小题 5】这篇小说缺少题目,以下题目中你喜欢哪一个?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3分) A.青花瓷瓶 B.雪天的典当

12、 C.别样的温情 我选择题目 理由是: 答案:【小题 1】男孩偷来青花瓶典当为母治病,老板收下青瓷瓶付钱帮男孩。 【小题 2】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 3】 “拔 ”字,通过动作描写( 1分),表现出雪下得很大,地上雪积得很厚,孩子走路走得很艰难( 1分)。 “揣 ”字,通过动作描写( 1分),写出男孩对于青花瓶的珍爱,以及要卖青花瓶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1分)。 【小题 4】本分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 【小题 5】青花瓷瓶 全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典当青花瓷瓶展开(也可以理解为 “青花瓷瓶 ”是全文的线索)。 而青花瓷瓶上也包含

13、了男孩子对于她母亲的爱,以及老板对于男孩子的呵护、怜爱。 雪天的典当 全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典当青花瓷瓶展开(典当青花瓷瓶本文的主要内容), 而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雪天, 对于 “雪 ”的描写贯穿了全文的始末(全文的线索)。 别样的温情 这个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表现出当铺老板对于小男孩的同情、帮助, 以及对于小男孩自尊心特别的呵护。(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两点给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把 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考点

1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 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

15、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 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

16、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经典再现:( 8分) 阅读背影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 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

17、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 1】选文中的 “攀 ”“缩 ”“倾 ”三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请你对此作简单赏析。( 2分) 【小题 2】父亲 “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 3】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 ”为什么会落泪呢?这与前文 “到徐州见着父亲 ”时落泪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4

18、分) 答案:【小题 1】 “攀 ”“缩 ”“倾 ”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橘子,就感人至深了。 【小题 2】这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道出了父亲不肯让 “我 ”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理越是感到踏实满足。 【小题 3】这次流泪,是因为被父亲的爱感动而落泪,是感动的泪。前文在徐州见到父亲流泪,是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1)了解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

19、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7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

20、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 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 【乙】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 “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 ?奚 道至于此乎? ”昭公对曰: “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 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 ”景公辩 其言,

21、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晏子对曰: “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 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 及已。 ”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蚤:通 “早 ”。 奚:为什么。 拂:同 “弼 ”,辅助。 辩:分辨。 遽:就,才。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 1) 坐 盗( ) ( 2)寡人反取 病 焉( ) ( 3)鲁昭公弃国 走 齐( ) ( 4)以 语 晏子( ) 【小题 2】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 ( 1)其实味不同 ( 2)孤其根而美枝叶 【小题 3】用现代

22、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4分) ( 1)齐人固善盗乎? ( 2)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小题 4】内容探究:( 5分) ( 1)【甲】文中晏 子是如何巧妙地反驳楚王的?( 3分) ( 2)有人认为鲁昭公敢于悔过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也有人认为鲁昭公的行为不值得同情。那么你对鲁昭公的行为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2 分) 【小题 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2分) 答案:【小题 1】( 1)犯罪( 2)辱( 3)逃亡( 4)告诉,对 说 【小题 2】( 1)其实味 /不同 ( 2)孤其根而美枝叶 【小题 3】( 1)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 2

23、)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那样的国君吗? 【小题 4】( 1)晏子巧妙用橘子生于 淮南和淮北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类比,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不偷盗,而到了楚国就学会偷盗,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善于偷盗,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羞辱。 ( 2)可以同情,也可以不同情,但都要言之成理。同情他主要从他能够敢于悔过,分析自己的错误方面作答;不同情他主要从他应该早就采纳贤臣的建议,而不是事后后悔作答。 【小题 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

24、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 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比如 “坐 ”这个词,在这里是 ”犯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 “盖 ”“夫 ”等一般用在句首, “而 ”“则 ”“于 ”等一般用在句中, “矣 ”“耳 ”等一般用在句末。如:孤其根而美枝叶。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

25、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 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

26、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 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 “找原文 细分析 得结论 ”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6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

27、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 1】请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2分) 【小题 2】本诗让我们看到一个 的诗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尾联中诗人的形象描绘出来。( 4分) 答 案:【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时就要紧

28、扣 “情 ”或 “景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 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名著题:( 4分) 【小题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怎样钓到宝葫芦的?( 2分) 【小题 2】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 “生于太荒 ”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2分) 答案:【小题 1】( 1)王葆一个人坐在河边柳树下钓鱼,一条鱼也没钓着。太阳快要落下去了,王葆听到了 “咯咕

29、噜 ”的声音。王葆越听越真,用钓钩钓上了宝葫芦。 【小题 2】五猖会,封建教育制度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里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知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名句填空:( 8分) ( 1)木受绳则直, 。 ( 2) ,霜叶红于二月花。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 4) ,铁

30、马冰河入梦来。 ( 5) 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 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 。 ” 答案:( 1)金就砺则砺(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填写一般有三种样式: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 “

31、砺 ”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 “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 600字;( 2)书写工整规范;(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因为有了期盼 初夏的风,柔和亦充满期盼,那渐渐清晰的轮廓,是谁? 您明亮的眸,无时无刻不氤氲着对我的期盼。而我从

32、一开始的困惑到逐渐抓得住您的一丝期盼。因为有了期盼,才能有今天的我;因为有了期盼,我才有生存下去的理由;因为有了期盼,我才有信心能坚持到生命的终结章! 我明白!您对我的期盼,您不奢望我能咏一曲生命的绝唱,但现在,妈!我想对您说,因为有了您,所以我能,我可以。即使您只期盼我能过得舒适,而不步您的后尘,但现在,妈!我想对您说,因为有了您,所以我能,我可以! 初夏的风,柔和亦充满期盼,那渐渐清晰的轮廓,是谁? 面对令我窒息的压力,从一开始的,有如在迷雾中流浪,到现在,我明白!柔和得有如阳光的期盼,在您眸中迸发,比月光斑驳,比水晶更令人眩晕。面对我突飞的成绩,您笑得像个孩子一般单纯,注视着这样的你,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动力。 夏日的蝴蝶,美丽却危险,残忍地汲取花朵孕育的花蜜,却哺育了一只又一只的幼蝶,汇成祖国的某一道风景线 也许,您就像这夏日的蝴蝶。 初夏的风,柔和亦充满期盼,那渐渐清晰的轮廓,是你! 试题分析:这是以 因为有了期盼 为题的命题作文,在立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以展开联想,想到不久将来的成功,想到奢望已久的亲情 希望在众多的立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声。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