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2884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福建龙岩庐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给加点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 (每小题 1分,共 8分。 ) 整 宿 ( ) 憔 cu( ) 烂 漫 ( ) 侍 ( )弄 ji( )纷 分 歧 ( ) qin( )挂 di ( )捕 答案: xi 悴 mn sh 纠 q 牵 逮(每个 1分,共 8分。 ) 试题分析: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比如 “憔悴 ”中 “悴 ”不能写成 “粹 ”; “整宿 ”中 “宿 ”不能读成“x”。 考点:识记并正确

2、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 2分,共 4分。 ) 1、我用儿童的 狡猾 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 ”: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冰心荷叶 母亲) “心中的雨点 ”: 答案:、 “狡猾 ”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写出 “我 ”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3分) 2、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3分)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

3、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如: “狡猾 ”这里贬词褒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 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10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

4、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甲 )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 “找蔡老师 ” 我 (乙 )地回答 。 “不是放暑假了么 ”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小题 1】选文中 (甲 )处应填 _; (乙 )处应填 _。( 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5、 D稀里糊涂 【小题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 “漫长 ” ( 2分) 【小题 3】画直线句 “看看那块席子 ”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2分) 【小题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 “她 ”,这里改用第二人称 “你 ”,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小题 5

6、】选文中 “我才醒了 ”的 “才 ”和 “我才睡熟了 ”的 “才 ”各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才 ”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答案:【小题 1】 B C 【小题 2】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小题 3】 “那块席子 ”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 “梦中寻师 ”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小题 4】 C 【小题 5】 “我才醒了 ”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 “迷迷糊糊 ”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 ,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 ”是说母亲把作者 “拉 ”回来,又 “劝说 ”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

7、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 ”睡熟了。两个 “才 ”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此处选出词语符合语境即可。甲处的 “迷迷糊糊 ”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 “模模糊糊 ”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 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8、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具体解答方法是:(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删去后的意思或内容。( 4)删去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C 中用第二人称 “你 ”,如同直接同老师对话,可以抒发真挚的感情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1)词的意思或内容。( 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我才醒了 ”说明

9、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 “迷迷糊糊 ”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 “我才睡熟了 ”是说母亲把作者 “拉 ”回来,又 “劝说 ”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 ”睡熟了。两个 “才 ”字饱含着作 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求助也是一种力量,完成后面问题。( 12分)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 那是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壳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

10、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壳,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 “去把它搬过来! ” 我奉命前去, 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是它近 一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出了从视觉上的估计。 我用尽全力想搬动它,可是只能松动了一点点,然后因为力气不够而松开手,无奈地眼看着它重新陷回坑里。 我努力了很久,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父亲走到我身边问: “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 我说我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我依旧搬不动它。我边说边继续努力地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对我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

11、全力了,你应该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移过去! ”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来,和我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 。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 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 “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 ”父亲说。 “可是,别人的力量是从别人身上发出来的,又怎能算是我的力量呢? ”我不解地问。 “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 ”父亲说。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至今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并一直

12、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次,当我与别人分享父亲的这番话时,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在提倡一种并不可取的、依赖他人的性格。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父亲那句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先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只有在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时候,求助才算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力量。 【小题 1】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为了搬动那块石头,我努力了很久,父亲却说我没有尽全力,这是为什么?( 2分) 【小题 3】文章以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 ”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4】 “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 以够上。 ”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

13、?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3分) 【小题 5】 “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 ”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 3分) 答案:【小题 1】为父亲帮助 “我 ”搬动那块石头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小题 2】我在搬不动石头的情况下,没有向父亲求助。 【小题 3】起到了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题 4】示例:虽然我凭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搬移这块石头,但我决不能这样做,我要当孩子的帮手,让他明白:通过求助,可以 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意思对即可得分) 【小题 5】示例:在汶川地震中,许多灾民被埋在废墟之

14、下,他们不停地呼喊求救并最终得到救援,从死神魔爪中逃脱出来。(意思对即可得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此处结构上为父亲帮助 “我 ”搬动那块石头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

15、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这里指我在搬不动石头的情况下,没有向父亲求助。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此处 标题起到了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 “要孩子做帮手,让

16、他知道求助的道理 ”来组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生活实例进行理解表述,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

17、,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与友 期 ( )行 去后 乃 ( )至 相 委 ( )而去 下车 引 ( )之 【小题 2】 “君 ”“尊君 ”“家君 ”的称谓有何不同?( 3分) 君: 尊君: 家君: 【小题 3】 “友人惭 ”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小题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 “入门不顾 ”?( 3分) 【小题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分) 答案:【小题 1】 约定 才 丢下、舍弃 拉 【小题 2】 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

18、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小题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小题 4】聪明、机智的孩子。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小题 5】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不求统一)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实 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 “委 ”这里是 “丢下、舍弃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这里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

20、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 “找原文 细分析 得结论 ”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 【小题 5】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 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处总结出 “信 ”“礼 ”即可。 考

21、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12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不亦 说 ( )乎 人不知而不 愠 ( ) 吾日三 省 ( )吾身 不 逾 ( )矩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

22、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 3】 “吾日三省吾身 ”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分) 答案:【小题 1】 通 “悦 ”愉快 生气,发怒; 自我检查,反省 越过,超过 【小题 2】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小题 3】忠 信 习 品德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 “说 ”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通 “悦 ”愉快。 考点:理解

23、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所谓 “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 “乐 ”“故 ”的理解。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8分。 ) 【小题 1】阅读冰心的作品繁星中的哲理性名句: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完成以下两

24、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仿写句子: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2分) 仿句: , , 。 【小题 2】简述伊 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并点出这个故事的寓意。( 4分) 答案:【小题 1】 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处世应当谦虚,切勿骄傲。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 示例: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山顶的松!你挺直腰杆后,根基就牢了。 水中的鱼!你游进大海时,境界就

25、宽了。 井底的蛙!你越身地面时,眼界就宽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笼中的鸟 ! 你安于现状时 , 自由就没了。 【小题 2】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不知道别人身份,不知道别人心底是否真诚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轻信别人,坏人不会因为你的热心而感动。 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谨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给好人的帮助。 示例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示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人首先要学会分清好坏。然后还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

26、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了解冰心和她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里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三大主题,学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古诗文默写。 (每格 1分,共 12分 )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曲径通幽处, _。 (常建题破山寺后孱院)

27、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禅房花木深 把酒话桑麻 何当共剪西窗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 “罔、殆 ”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 ”

28、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70分 ) 在成长的路上记录着: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感 念师恩,祝福无限;同学友谊,倍加珍惜。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景与情,一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让你感到无限温暖。请以 “在温暖中长大 ”为题目,写一篇 7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说真话,抒真情。 答案:参考例文 在温暖中长大 温暖像明灯,让迷惘的人坚定自己的路;温暖如阳光,是失落的人振奋精神;温暖是火炬,在人们心中传递,愈燃愈烈,照亮了世界。感受温暖,在温暖中坚强、成长 “你一边歇着吧,有人接你的位置。 ”那大个子轻蔑地说, “你的水平太低了。 ” 我有像被赶鸭

29、子似的赶出了场,但我不甘心: “你像我这么大时能有多厉害 啊? “那不关你事,就等你到我这么大时再说吧。 ”他冷冷地说,转身接着去打篮球去了。 “总是这样。 ”我嘟囔了一声,往场外走去。 以为我年纪还小,大人们总说我资历浅,打起比赛来碍手碍脚,便找种种理由让我下场,心情好的话让我打发打发垃圾时间。虽然我不愿被忽视,但身体还不够结实,根本禁不住冲撞。唉,也许他们是对的,等我到他们那么大再说吧。 虽说是盛夏,心里却一片凄寒, “我真没用 ”这四个字一遍又一遍地在脑中飘荡。我 “扑 ”的跌坐在场边的草地上,看着他们比赛,进攻时的发号施令,失误时的惋惜自责,进球时的欣喜若狂 都历历在目。我会为他们助威

30、呐喊,但想想又不属于我,变茫然地看着内心冷的仿佛掉入了冰窟。 温倦的阳光下除了运动中的人们,一切都蔫了似的,黯淡无光 风吹过,有一丝绿光在闪烁,惊醒了发呆已久的我。我打了个机灵环顾四周寻找那生命的光芒。一株不知名的苗,在草地与操场的夹缝处随风摇曳。它绿得生机勃勃,充满朝气。我下意识地看看身后的树林。呵,他也是 被 “赶 ”出来的啊。不知怎么的突然流露出对着株幼苗的喜爱,或许是同病相怜吧。我们都被忽视,被遗忘啊。风大了一点幼苗纤细的茎抵挡不住,摇晃得越来越剧烈,真担心它会被吹折。可是它没有。风停了,它更直了,更绿了! 我们的境遇相同,纤纤幼苗却不畏风雨的吹打,不惧杂草的肆虐,挫折越大,越坚韧;磨

31、砺越多,越光芒! 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温暖将我包裹,融化了心里的积雪坚冰。春日般的温暖让原本贫瘠的精神,长出了叶,莺歌燕舞。乐观,自信都回来了,在胸中激荡。这种温暖并不来自骄阳,而是这株不屈的幼苗。 这温暖让我坚强,让我成长。这株 苗,也许并不会长成一棵树,但它给予我的希望,伴随着温暖的浇灌,在心中生根、发芽,直指苍穹,洒下一片绿荫。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以 “在温暖中长大 ”为题的命题作文。中心内容 “温暖 ”,而背景放在过去的一种经历中。所以 ,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必须符合客观事理。这样,温暖中的成长,才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