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28848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省邹城市第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为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错字并改正。( 3分) 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句话当中的东山,说的就是峄山。峄山,在邹鲁平原上突 浒纹穑 奖橐暗幕 谘移嫘喂肿矗 纬筛髦痔烊蝗旱瘛切 质 绻辍 缬恪 缤谩 钗 渎 艘叭彩抢从卫泪簧降娜耍 薏槐徽獯笞匀坏纳衿嫠 h服。 惟妙惟肖 zh 服 改为 答案: xio 折 改为兀 试题分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错别字,主要

2、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综合实践(共 3分) 调查显示: 2012 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 4. 39 本,远远低于欧美人均 16 本。然而,多项 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电子读物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上升,人们普遍 “手不释机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由此可见, 。 殊不知,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 “浅阅读 ”的盛行和阅读的

3、 “碎片化 ”。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也出现了 “手不释机 ”的电子阅读群体,他们被称为 “低头族 ”。他们的阅读浮躁,不求甚解,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空谈。 可喜的是,许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 “书香校园 ”“书香进社区 ”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们亲近纸质图书,在慢下来、静下来、沉下来中回归经典 “深阅读 ”。 ( 1)联系上下文 ,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总结句,不超过 20个字。( 1分) ( 2)某大学为治理校园 “低头族 ”现象,倡议同学们课堂上不要使用手机,课后多读好书。请你为这个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0个字以内。( 2分) 答案:( 1)示例 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读。 电子

4、阅读成为主流阅读。 人们更喜欢电子阅读。( 2)示例:课堂无手机,校园满书香。 阅读启迪人生,书香陪伴成长。 我们一起去参加 “书香校园 ”阅读活动吧! 试题分析:第一题根据文中所述书本阅读与 “手机阅读 ”的情况比较,从 “手机阅读 ”对书本阅读的不良影响方 面来要来即可。用对偶修辞手法,强调读书的好处,告诫大家少用手机阅读。标语语言要简洁生动,内容与主题一目了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

5、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光盘 ”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可采用反选排除法, A句 “重要 ”与 “当务之急 ”意义重复; C句 “发扬 ”与 “习惯 ”动宾搭配不当; D句 “学习 ”与 “素养 ”动宾搭配不当。故选 B

6、。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武松是上层人物被逼上梁山的,而林冲是下层狭义之士。 B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 回体小说,反映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 C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教导儿子做一个 “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D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篇。他心目中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中内容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 “人生哲学 ”。 答案: A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

7、识正误的判断点 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A错,林冲是禁军教头,是上层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武松不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

8、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 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

9、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 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 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 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 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

10、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 醒来时 ,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 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 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

11、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 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 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小题 1】本文的线索是 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_ 。( 2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

12、语的表达效果。( 2分) 我轻轻 捧 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 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 【小题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 “简单至极 ”,为什么却会 “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 3分) 【小题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40字)( 3分) 答案:【小题 1】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 评分:共 2分。意思对即可。 【

13、小题 2】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 2 分)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2分) 评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一个 “捧 ”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 “我 ”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评分:共 2分。意思对即可。 (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 子的美好愿望。 评分:共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

14、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 “我 ”对奶奶的思念。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5】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评分:共 3分。 【小 题 1】 试题分析:叙事作品中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某一事物,或是一物,或是某一情感,或是某人物某一活动,一般可根据文题来判断,本文就是如此。第二空前已经基本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主要是概括事例,最后一空要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15、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的答点是多方面,可以先易而难一一作答。阅读全文,注意结尾也提到 “歌谣 ”,即可知文章开头写 “歌谣 ”,首尾照应。 “歌谣 ”内容又与家乡有关,即有引起回乡,引出故事的作用,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第一段将 “歌谣 ”与 “家乡 ”环境写在一起,又有表现家乡美好的用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题,结合全文情节内容,体会作者对奶奶的情感,就不难理解“捧 ”字在表达 “我 ”对奶奶的粽子对奶奶的情感。第二题,首先要点明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不难体会

16、到奶奶的慈爱以及对 “我 ”美好的祝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人物间的情感,不难理解 “粽子 ”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爱,从这个角度自然能体会到 “粽子 ”的美味是亲情之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括号中的提示。可以比喻的手法,把家乡比喻美好的事情,比如港湾、摇篮、梦乡,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美好事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

17、下列题目。( 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 【乙】晏子 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音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小 题 1】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

19、 A臣请缚一人, 过 王而行人恒 过 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 为 何 为 者也 C吾欲辱之,何 以 也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 之 刺庆忌也 甚矣,汝 之 不惠 【小题 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 【小题 3】课文内容理解: ( 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 ( 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 , “避席对曰 ”, “避席 ”写出了晏子 _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 ) 【小题 4】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_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_ _取胜。 (2分 ) 答案:

20、【小题 1】 D(2分 ) 【小题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2分 ) 【小题 3】( 1)威胁 害怕 (色挠 )(评分: 2分。每空 1分,大意对即可 )。( 2)郑重 (2分 ) 【小题 4】勇敢 智慧 (评分: 2分。每空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 A项 “过 ”一为 “经过 ”一为 “犯过错 ”, B项 “为 ”一为 “行为表现 ”一为 “因为 ”, C 项 “以 ”一为 “用 ”一为 “因为 ”, D 项 “之 ”皆在主谓之间无义,故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

21、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如本句中 “其实 ”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 “其 ”代词 “它 ”, “实 ”指 “果实 ”。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题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人物的形象,由人物的言行表现来分析其心理活动作答。第二题要 根据文中情节内容了解人物的处境,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情感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两文,根据其情节内容,梳理两人不同的言行表现,据此概括其行为表现的精神品质方面的特点。 考点:欣赏

22、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23、,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 ( 1)先帝不以臣 卑鄙 ( ) ( 2)此人可 就 见( ) ( 3)遂 用 猖蹶 ( ) ( 4)非学无以 广 才( )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三 顾 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顾 之 B时先主 屯 新野 屯 大泽乡 C遂 许 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许

24、D 咨 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 咨 之 【小题 3】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 (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小题 4】 文中提到学习与那些因素有关?( 3分) 答案:【小题 1】( 1)身份地微,见识短浅( 2)接近 ( 3)因此( 4)扩大(扩充) 【小题 2】 C 【小题 3】( 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 2)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小题 4】与这些因素有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学习,不看轻世俗的名利;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明确志向;不轻浮暴躁,

25、怠惰散漫。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卑鄙 ”“就 ”“用 ”皆为古今异义, “广 ”为形容词动用,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 A 项 “顾 ”皆为 “拜访 ”, B项 “屯 ”皆为 “驻扎 ”, C 项 “许 ”一为 “赞同 ”一为 “余 ”, D项 “咨 ”皆为 “询问 ”,故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26、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受 ”“奉 ”“咨 ”“以为 ”“悉 ”,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概括丙段中的三句话的内容,抓住 “静 ”“志 ”“励精 ”“治性 ”这几个关键词理解,说明学习要具体的品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 分)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

27、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中的 “寻 ”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案:【小题 1】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小题 2】( 1) “寻 ”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 2) “寻 ”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 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 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小题 1】 试题分析:翠柏有 “苍劲 ”“坚韧

28、 ”之特点,首先要了解本诗首句是写 “丞相祠堂 ”的,所以要考虑从表现 “丞相祠堂 ”历史和环境这方面作答。其次,要知道 “丞相祠堂 ”是纪念诸葛亮的,所以还要从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来说明。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句可说明 “寻 ”字突出了“丞相祠堂 ”环境的特点,再从作者是拜谒 “丞相祠堂 ”之事,说明 “寻 ”表达作者对 诸葛亮的仰慕。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理解性默写( 6分) ( 1)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以 , 。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 2

29、)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豪放气概的句子是: , , 。 ( 3) “愁 ”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却不乏以各种方式写愁的名篇佳作,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 “愁文化 ”。请写出连续完整的诗句: , 。 ( 4)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 6)江山如此多娇, 。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试题分

30、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浊、燕、勒、挽、卢、霹雳、苟、竞,要根据句子的 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学大师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 “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

31、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 精神底子 ”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吧。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 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带给你成长的力量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 ”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3全文不少于 600字。 答案:例文: 文学的启迪 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学者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激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社会更有用。的确,文学教给我很多的道理。 老师说过;坚持自己拥有的,不放弃。而我从文

32、学中知道了,有时候, 放弃 -才能拥有的更多,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获得成功。 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拥有,松柏放弃了肥沃的土壤,才得到了扎根悬崖、迎风斗雨的雄姿。梅菊放弃了安逸的环境,才得到了傲立风雪的傲骨。 放弃了绚丽多彩的夕阳,才有了日出东方、照亮万物的辉煌;放弃了生机盎然的春季,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有舍才有的得,不放弃就没有收获。 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从前一个旅行者,背着大型旅包有气无力的走在沙漠之中,头顶烈日,脚踩黄沙,没有水源。他走出沙漠的机会十分渺茫。旅行者狠心的扔下自己笨重的旅行包。最终,他走出了沙漠。 也许 那包里是贵重无比的金银珠宝,也许是名扬海内外的象牙文物,也许对于他来讲是

33、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是,他放弃了,他得到的是他最珍贵的东西 -生命。 小时候,妈妈送我一颗漂亮的雨花石,我每天拿着它形影不离。但是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它扔到前院的草丛中,想知道我是否还有机会再见它,但是它并没有再出现我的面前。我从此与它说 “再见 ”了,那次我痛哭了一场,至今记忆犹新。那一次,我虽然失去了,但是,我却留下了一生的记忆。 文学告诉我,要学会放弃才能够拥有;文学告诉我,要先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这就是文学给我的启迪。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引导语,即可知本题是要求写阅读文学书籍的作文,抓住其中 “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 ”“它影响我一辈子 ”“深深打动 ”这些语句来立意,叙述自己阅读文学著作的事例。本题与 “我与书的故事 ”不同, “我与书的故事 ”着笔在 “情节 ”上,而 “文学的启迪 ”着眼在 “感悟 ”上。写作时对著作内容不要详细叙述,对作品的艺术手法无须评价,可以写点阅读文学著作的情形,但作文最后一定要落在 “感想 ”上,可以抓住书中一生动的情节或某一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叙说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教益。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