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浙江永嘉县岩头镇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 1)长跪而 谢 之 ( ) ( 2)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 意也( ) ( 3) 会 天大雨,道不通( ) ( 4)无案牍之 劳 形( ) 答案:( 4分)( 1)道歉 ( 2)通 “措 ” ( 3) 适逢,恰巧遇到 ( 4)使 劳累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先要了解句子的出处,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词义的变化,如本题中 “谢 ”“会 ”为古今异义, “错 ”为通假字, “劳 ”为形容词动用,要根据句意判断。 考点:理解
2、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 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3分) A睿智无与伦比 一代天骄 润如油膏 B亵渎重蹈覆辙弥足珍贵 气吞斗牛 C繁衍 心无旁鹜 断章取义 克尽职守 D喧嚷怒不可遏强聒不舍 自知之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 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C项中 “鹜 ”为 “骛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 相同 的一项是( )( 3分) A 安 贫乐道 / 燕雀 安 知鸿鹄之志哉 B一丝不 苟 / 苟 富贵,无相忘 C 道 听途说
3、/ 不足为外人 道 也。 D狐 假 虎威 / 以是人多以书 假 余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句子的出处,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进行比较。 D项中 “假 ”皆为 “借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遇见树 苏沧桑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 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
4、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 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 ,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
5、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 世界上有 “无忧无虑 ”、 “闲云野鹤 ”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 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 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
6、。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 “你长大了,你应该 ” 生命里出现了 “应该 ”这个词 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 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 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
7、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 “应该 ”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 “高度 ”: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 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 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
8、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 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 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选自 2013年 8月 10
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这篇文章选入 2013中国散文年选时被收录在 “自然与人生 ”板块中。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 4分) 自然 人生 老屋外的树 婴儿:让 “我 ”感受 菜园子里的棕榈树 童年:让 “我 ”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几年后:让 “我 ”懂得 很多年后:让 “我 ”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 【小题 2】下列三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 5分) 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
10、们十万八千里。 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我选第 句。赏析: 【小题 3】文章最后说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 “假树 ”,为什么?( 6分) 【小题 4】文中的 “我 ”在成长的过程中,从 “无用而自由 ”到 “有用却禁锢 ”,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8分) 答案:【小题 1】( 4分) 院子里的桂花树; 十七楼(或 “高楼 ”)上的幸福树; 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生活中的 “该 ”与 “不该 ”(或 “生活应该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挣脱,一生优雅 ”)。 【小题 2】(
11、 5 分)我选第 句。 用比喻手法,以 “剑 ”为喻,既写出叶的形状,同时写出叶挺拔而富有生机的情态。 用比喻手法,以 “诗人 ”为喻,写出树在雨中仍然执着于自己生活状态的安然自如。 用拟人手法,写出树在风中、雨后的不同情态。 用对比手法,将风中 “奋力飞舞 ”之姿和雨后的 “垂头丧气 ”之态对比,写出树在风中、雨后的不同情态。 我选第 句。 以拟声词写出了树叶对风的呼应,表明了我和树叶相依为命的精神联系; 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安宁静谧; 以夸张手法,写出我和树自成世界,与外界相距遥远。 我选第 句。 用比喻手法,以蝴蝶之吻喻阳光,写出反射的阳光极其微弱。 用拟人手法,以 “微微颤抖 ”写
12、出叶子幸福的强烈程度。 以 “阳光的微弱 ”与“幸福的强烈 ”对照,树的颤抖仅仅源于一丝阳光,写出禁锢中的树对阳光的极度渴望。 【小题 3】( 6分)是假树。 第一层级:因为这棵树雨水落不到树上,风吹不动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所以是假树。( 1分) 着眼于 “文章表层 ” 第二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而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际,没有反应。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 2分) 着眼于 “自然属性 ” 第三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 性;而自由生长则是树的本性,但这棵树被禁锢在十七楼的窗户内,既远离自
13、然又失去自由,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 3分) 着眼于 “失去天性 ” 不是假树。 第一层级:因为文章第 小节说 “它真的是一棵树 ”。( 1分) 着眼于树本身 第二层级:因为这棵树内心还是渴望着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 2分) 着眼于 “树心 ” 第三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 4分) 着眼于 “天性未泯 ” 第四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
14、长。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因而这是一棵真的树,是一棵活得很艰难,很顽强、很无奈的树。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棵树的悲剧性。( 6分) 着眼于 “树的悲剧性抗争 ” 【小题 4】( 8分) 【示例 1】我觉得奋斗是有价值的。 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长大后就应该适应生存规则; 如果只要自己舒服就行,这种人生对社会、对他人是没有意义的; 达到人生 “高度 ”的过程其实就是有用于社会,有功于他人的过程,是自我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文中的 “我 ”在实现自我价值时 “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 ”,是以自己对环境的顽强适应来获得的,其过程让人感动; 更可贵的是,文中的 “我
15、”在这过程中虽然离开了土地,但始终不忘;虽然身处高处却时时反顾,既 “向前走 ”又 “不忘初心 ”。 【示例 2】我觉得奋斗是没有价值的。 “我 ”实现的所谓 “有用 ”是以牺牲自己的天性和自由为代价的,就内心来说, “我 ”并不快乐; “无用 ”“有用 ”是社会功利评价,实现自己的内心就是 “有用 ”。 【示例 3】我觉得奋斗的价值因人 而异。如果一个人视自由为生命,那么这样的奋斗与生命背道而驰,他应该及时回头,安享自由;如果一个人视建功立业为生命,那么这样的奋斗则是他价值的体现。 “参差百态是幸福的本源 ”,这个社会既要包容有人像 “棕榈树 ”一样散漫的生活,又要为 “幸福树 ”的成长创造
16、必要的条件。 【示例 4】文中的 “我 ”虽然从 “自由 ”走向 “禁锢 ”,但也从 “无用 ”走向 “有用 ”,我更想追问的是,如果一个人从 “自由 ”走向了 “禁锢 ”,改变甚至放弃了天性,但却并未实现人生的高度,那么他的奋斗还有价值吗?这其实是更多人的生存处境。我想如果以 “有用 ”“无用 ”, “高处 ”“低处 ”来衡量奋斗的价值,这实际上是以“成败论英雄 ”。所谓价值,不过是奋斗者内心的一杆秤,世界少有两全其美的事情,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不负过程,不负光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对待奋斗正确的态度。 【示例 5】如果没有奋斗, “我 ”就没有机会看到 “幸福树 ”的生命状态,我不知道,
17、一棵一直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棕榈树它是否察觉自己的幸福。如果他觉得幸福,这种幸福感究竟是源自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坚守,还是源自不幸的意识尚未唤醒和开发,前者我们称之为 “忠实内心 ”,后者我们称之为 “井底之蛙 ”。因而文中“我 ”对奋斗价值的怀疑 ,其前提是我的 “不幸 ”被唤醒了,我彷徨于 “井底 ”“井外 ”的冲突,既追寻井外的风景,但又向往井底的安宁。这是一个失去故乡的 “井底之蛙 ”的不幸。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表中第一列的提示,在文中找到自然物即某一种树,再结合文中对这种 “树 ”描写,理解前后句子内容,体会作者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感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8、。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 “形象生动 ”“突出 ”等。本题几句都是写景物的,具体说明语句使用的写作方法,分析其是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人格化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对树的描写和情感评价,或从 “风 ”与 “树 ”的关系按文字的表面意思来说明树 “吹而不动 ”因而是假树,或从作者着重表现的树的人格化形象来说明不是假树。要引用文中具体的语言分析说明。 考点:
19、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结合第一题解答,从个人的自由与社 会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谈认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米芾与苏轼对饮挥毫 清 余怀 元 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 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 ,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节选自东山谈苑) 游沙湖 宋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20、。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 21*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 元 :宋哲宗年号。 馔( zhun) :饮食。 一行:一回 。 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 21 世纪 *教育网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 1) 薄 暮( ) ( 2)更相易
21、携 去 ( ) ( 3)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许 ( ) ( 4) 是 日剧饮而归( ) 【小题 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 ( 1)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 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小题 4】两文中,苏轼畅饮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 读出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 7分) 答案:【小题 1】(每题 1分,共 4分) ( 1)迫近 ( 2)离开 ( 3)左右 ( 4)这 【小题 2】( 2 分,对一处得 1 分)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
22、异人也。 【小题 3】(每题 3分,共 6分)从以下三方面评分:关键词释义、补充省略内容、整体表达流畅。( 1)苏轼从扬州被召回京城,米芾就准备饭菜(招待他)。( 2)用纸写字,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小题 4】( 7分)( 1)( 4分)(分级赋分) A级:围绕因 “书字 ”“赏景 ”“作诗 ”而心情愉快等人物表层活动作答。得 2分。 例如:(一)文:因米芾热情相邀并与之边书字边喝酒,心情大好。(二)文:因与庞安常一同赏景并作诗,心情愉悦。 B 级:能分析到苏轼与把米芾和庞安常视为知音并相处愉悦而畅饮,得 4分。例如:(一)文:因与 “米芾 ”情趣相投而身心愉悦,故对饮
23、;(二)文:因与个性特异的庞安常愉快相处而畅饮。( 2)( 3分)随性洒脱,放荡不羁。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薄 ”“去 ”“是 ”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 “主谓 ”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4、小题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自 ”“召 ”“乃 ”“具 ”“书 ”“数 ”“辄 ”“深 ”,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找到 “苏轼畅饮 ”的情节理解问题,根据人物的言行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山寺夜起 (清)江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注释】 江 ( sh)( 1818 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屡试不第,曾为幕
25、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 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 【小题 1】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生动描写了烟雾, 诗人笔下的烟雾具有 、 的特点。( 2分) 【小题 2】阅读全诗,你认为诗人 “不眠 ”的原因有哪些?( 4分) 答案:【小题 1】( 2分)洁白、轻盈、缥缈、流动(说明:答出 1点得 1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2】( 4分) 诗人被幽美的月夜景色打动; 无边的思乡之愁; 羁旅漂泊的愁苦。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烟特点的字词 “白 ”“流 ”来概括其特点。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
26、住诗中 “惜夜景 ”“无家客 ”两个短语,从景物的吸引和乡思两个方面来概括。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 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10分) 4月 23日为 “世界读书日 ”。 这一天,学校图书馆将开展 “点燃读书激情,营造书香校园 ”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围绕这一主题,以学校图书馆的名义写一封阅读倡议书,倡议号召广大学生喜爱阅读。( 150字左右) 答案:略 试题分析:要了解倡议书的格式与内容。倡议书的标题要出现主题内容,根据环境(学校)和对象(学生)拟用称谓,正文中要说明读书的意义以及与校园生活的关系,倡议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大家响应倡议。落款注明时
27、间和倡议者。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7分)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 1)上面的话出自 (作者)写的长篇小说 。( 2分) ( 2)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这是祥子的梦想,可梦想一次次的破灭,祥子在与命运抗争中不停地挣扎。在他心中可以投奔、可以依靠的人 只有两个,他们是 ( )。 ( 2分) A虎妞 曹先生 B刘四爷 小福子 C虎妞 刘四爷 D小福子 曹先生 ( 3)祥子一步步由人变成野兽,导致这一质变最关键的事件是 ( )( 3分) A孙侦探敲诈勒索他苦心积攒
28、的买车钱。 B受夏太太的引诱染上了病,身体垮了。 C小福子不堪忍受欺凌,在松林里上吊而死。 D虎妞难产而死,孩子没了,家没了,车卖了。 答案:( 1)老舍 骆驼祥子(每空 1分,共 2分) ( 2) C ( 2分) ( 3)C( 3分)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 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至 题 选做 4题, 三题必做)( 10分)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潮平两岸阔, 。(
29、王湾次北固山下)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论语 子罕 ) 子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 秋天总给人凄凉悲伤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 “ , ”却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意境,毫无悲秋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你的朋友将赴异国留学,临别之际,你借用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 ”来表达尽管关山重重,但天涯咫尺,朋友真情永在的美好心愿。 今年 5月 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位于上海的中国商业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并作了精彩演讲。他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诗句 “ , ”,鼓励研究人员要坚
30、定信心,不畏险阻,积极进取,力争早日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大飞机。C3 答案:长河落日圆 风正一帆悬 有约不来过夜半 千里共婵娟 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圆、悬、婵娟、昼、寂寥、涯、邻、漫、兮,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 “走近了才知道 ”为题目,写一篇
31、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2)字数不少于 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 16行); (3)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人名。 答案:例文: 走近了才知道 我总爱看花儿在夕阳里沉沉睡去。 花瓣一点一点收拢,裹住一天中最后的温暖,以此来度过漫漫长夜。 最初的我,喜欢踩在这样柔软芬芳的土地上,即使被悄悄埋伏的虫子咬得跳脚,也不许撷下一朵笑着的花儿,却只用这样安静地站在这里,就会嗅到深藏着的幸福的秘密。 可是,我好久,好久都没有再走近那方净土。 伏在玻璃窗口,看见闪烁的霓虹灯、飞驰的车辆还有繁杂的人群,却没有赤足的小孩奔跑在土地上,没有随风摇曳的一片绿色,没有挎着
32、竹篮捧来一把豆的婆婆,时光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在我的快乐里,也触及不到这样一份温存的记忆,甚至庆幸着,住在高处,没有烦人的昆虫聒噪地叫,没有动物到处出没。 因为我确实体会不到脚踏实地的真切与感动了。 周末去探望奶奶的时候,惊奇于一路驰骋,居然不见了眺望在风中的绿色。曾经那一片土地,是奶奶最大的乐趣,种下的种子,收获的奇迹。奶奶用袋子装起了一捧刚刚摘下的豆子,忽然说起一旁的建筑工地,以后,这 里是繁华的地铁站,会聚满年轻的人群。 这是自己种的最后一点不喷农药的蔬菜了。奶奶忽然说。面前这贫瘠的土地忽然承载了沉重和叹息,还剩下最后一片,一片枯黄的花草无力地摇动。那儿,那儿,都是原先的一片新鲜,是人们
33、在原野上种下的希望,如今,埋没了,消失了。 走近了,才懂得,农人的哭泣。那是深深的不舍与埋怨。我站在着一片荒芜上,很无奈。被篱笆圈起的最后一点耕种之余,也没了生机。我忽然忆起曾经嘻嘻闹闹奔跑过的脚下的土地,是我认为最最纯净的地方;曾经遍布土壤的绿色,是我在乡村最美好最快乐的记忆。此刻,我仿佛与这里再次 相遇了,我的心与土地紧紧靠在一起,好像忘记了别离。 默默走近了,默默触及了,默默叹息了。现在,走近了,才深深明白这里所有的、快乐的、幸福的、纯粹的、充满希冀的一切,充盈着我的内心,那个稚嫩的孩子,是我全部的童年!地铁轰轰开过的一瞬间,未来,会碾碎多少时光一路走来的痕迹,多少深埋心底的感动和孩子的
34、言语!走近,踏足,掩面回忆。 城市,好像无情地占据了回忆和思念的权利,如今,这一点点芳香都被尘土掩埋,最终。我们都只能透过玻璃窗看到自己孤独的脸庞,望不到真实的一切。曾经的迷惘,曾经的忧伤,都化为虚影。走近一点,再走 近一点,感知这莫名的悲伤和痛击。 回家的路上,推土机突突的声音,很不温和地扬起一片尘土,覆盖在车玻璃上。 姑姑的桑葚,奶奶的黄豆,爷爷种的希望,就此结束了。 如果可以,我还愿走近那一方净土,捧起松软的泥土,采撷笑在风中的花儿,我想,那一定散发着最纯洁的香气。 试题分析:此作文题要抓住 “走近 ”“知道 ”两个词,透析它们之关的关系,理解文题所包含的意义,即需要真实地认识事物或者生活的本质特点,就必须要 “走近 ”,要去实践,不能凭主观臆断,人云亦云。所以说这是一道 “命意 ”作文,但同时它又是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材空间,能体 现这一作文要求的主旨的经历或者素材并不缺乏,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把握写好的最易出彩的素材。根据这个题目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此篇作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在具体的布局安排上,自然是先 “走近 ” 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目见耳闻的事,再 “知道 ” 表述具体的认识,即是要寓理于事,通过写 “我 ”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只有走近才能知道 ”。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