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七年级 3月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小题 1】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 想起这些,我多么 o hu( ) ! 【小题 2】他并不 jd( )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 【小题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n shng dng fi( )。 【小题 4】这是荒园, rn j hn zh(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答案: 【小题 1】懊悔 【小题 2】嫉妒 【小题 3】人声鼎沸 【小题 4】人迹罕至 试题分析: “懊悔 ”两字形似字多,要注意,两字都与心情有关,都是竖 “心
2、”旁;“嫉妒 ”不为写成 “妒忌 ”,意思相同,写法不同; “鼎 ”不要写成 “顶 ”, “迹 ”不要写成 “渍 ”, “至 ”不要写成 “致 ”。 考点:汉字拼音字形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辨识汉字拼音与字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多识多记,特别要注意课文注释中的生字,对易错字要强化记忆。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自从妈妈给明明买了游戏机,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 我们圆满完成了对教室垃圾的清理工作。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
3、社会有贡献的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句 “经过 使 ” 是常见病句形式,缺少主语,应删去一个词;C句 “会不会 能不能 ”与 “是 ” 主谓搭配不当,前者是双向的,后者是单向的,应删去 “会不会 ”“能不能 ”; D句语序不当, “将来 ”是修饰 “成为 ”的,应在“成为 ”前面。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易于判断。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 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份是残缺,再看关键的词语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现代文 童年 (8分 )
4、 ( 1)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 2)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 3)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 4)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 5)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 6)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
5、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 ( 7)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 ( 8)姥姥痛苦地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 ( 9)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 ”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 10)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 11)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小题 1】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
6、养在外祖父 家。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 (填职业) ,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以上节选内容写的是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 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童年的悲剧是以 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4分) 【小题 2】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作用。 答: ( 4分) 答案: 【小题 1】卡什林、纤夫、雅科夫、母亲之死( 4分) 【小题 2】( 4分)这两个比喻 (1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 (2分 )流露出 “我 ”对外祖父和舅舅极端厌恶的情感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高尔基是前苏联作家,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了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 作品在中国影响很广。 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书中的一些人物并不是主要人物,学生难以记忆。这样的考查完成是没有必要的,了解名著中的几个次要人物,并不能让学生对名著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对名著,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情节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上分析,理解作者用此修辞手法对人物刻画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考点:赏析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描写性语言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比较明显。 “赏析语言 ”,即分析语言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作用,理解语句描写的特点,作点评价。 阅读现代文 成全一棵树 (15分 )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
8、栽在门前。 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 “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 !”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这棵树苗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脚,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 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 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
9、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吗? 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 不久,母亲惊异地发现,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 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难有这个能力也不想让这
10、个孩子去学校的。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 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 更青春更挺拔。 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
11、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 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站着,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 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次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 “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 “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
12、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给它浇一泡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浇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 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浇那棵树啊! ”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17)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18)他明白了母亲,他理解了母亲的心。 【小题 1】文中的孩子为小树作了哪些事情 (4分 ) 答: 【小题 2】第 段画线句 “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4分 ) 答: 【小题 3】第 (12)段中 “一拐一拐 ”共出现 5次,作者为什么要突出
13、这一细节? (4分 ) 答: 【小题 4】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母亲决定送残疾的儿子去读书,是因为儿子天天为小树浇水的执著打动了妈妈。 B母亲决定送残疾的儿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让孩子去学校的。 C题目成全一棵树以树喻人,体现了身残志坚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度,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 D文中母亲成全的 “一棵树 ”一语双关,既指本来已被母亲丢弃的那棵瘦弱枯萎的树苗,也指身子残疾原来不被母亲重视的儿子。 答案: 【小题 1】 (1)恳求母亲栽下这棵被母亲丢弃的树苗; (2)刨坑种树苗; (3)每天浇水; (4)半夜给那树浇尿 (4分 ) 【小题 2】
14、(1)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母亲觉得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结果没意义 (3)母亲为残疾孩子的将来忧虑 (4分 ) 【小题 3】一是突出他是个残疾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身残志坚 (4分 ) 【小题 4】( B)(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按照情节的发展 ,抓住孩子的主要行为,找出情节点,依次概括。要点要涵盖内容,语言要精练。 考点:梳理情节,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章分段较多,没有明显的情节过渡,学生难于概括。梳理情节,概括要点,一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写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注意三个变化,时间变化,地点变化,人物变化,每变化一次就是一个情节段,可以归纳出一个叙事点,
15、注意文中提示语,比如中心语,过渡句等。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母亲的心理活动 “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吗 ”来分析,再根据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来理解在母亲的 心里,自己的残疾孩子就是像这棵小树苗,母亲希望与担心同在。 考点:人物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阅读全文,不难理解在母亲心中小树苗与孩子的关系。在一些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常有丰富的意义蕴含其中,所以理解时,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在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其字里行间的意义。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第 11段中 “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一句来理解,残疾的孩子终于战胜了厄运,获得成功。 “一拐
16、一拐 ”富有深义,指孩子成长为作家,一路走来是艰难的。 考点:细节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学生知道有细节 描写这个方法,但在阅读实践中对其具体的作用难有清楚的了解。在人物描写中,细节描写,最能刻画人物的形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就更真实可亲,要学习掌握这种方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找到相关的文字比较分析,第八段中是这样说的, “而在此之前,她是难有这个能力也不想让这个孩子去学校的 ”,并不是 “完全没有能力 ”,所以 B项的陈述是错误的。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找到相关文字阅读便知。理解此类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 “发生 ”处,然后阅读前后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现代
17、文 阳光下的守望 (10分) 我见过一个母 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
18、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她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 “看我怎样弄醒她。 ”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 “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 “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 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阳光下的守望) 【小题 1】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9、 【小题 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 答: 【小题 3】第 段中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 “微笑 ”呢?对此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母亲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样子非常好笑。 B看到大家都来帮助这个昏倒的母亲,医生感到很欣慰。 C医生明白母亲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他有把握把母亲救醒。 D因为母亲的孩子在考场上取得了好成绩,医生为她感到高兴。 答案: 【小题 1】( 3分)烈日下的母亲干渴难忍,虽然不远处有个茶摊她也不忍心离开半步,说明此时她的心中只有正在紧张考试的儿子。 【小题 2】( 4分)在场的家长们和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子女愿意承
20、受任何痛苦,他们都能够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3】( 4分)(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所写内容来思考:天气炎热,母亲燥热难熬,却坚持在等待考试的儿子,根据这些内容不难理解母亲的心情。 考点:人物描写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有相应的语境可供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于人物的言行,阅读时要善于抓住作者对人物言行细致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情感。 【小题 2】 试题分析:与母亲一起来的人都怀有同样的心情,感同身受,所以都能理解母亲的行为,从周围人的身份和内心情感上去理解即可。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在文章的语境中能够理解此问题。一些文章中某些词句包含有
21、作者的情感,分析时要注意作者所用词句的含义,可从词的情感色彩上判断,可从修辞方法上判断。 【小题 3】 试题分析:医生通过检查知道 “母亲 ”没有生病所以放心, 并知道 “母亲 ”是因为天热并等儿子心急而晕倒,医生领会到 “母亲 ”的心情,所以会意的微笑。 考点:细节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易于理解。写人的作品往往有丰富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真切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形象,一方面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生动可读性强。 文言文阅读 附加题( 10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题。 齐人有好猎者 ,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
22、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猎者自思,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小题 1】请在下句中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标出来。( 3分) 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小题 2】解释划线字词 (2分 ) 猎者曰: “何为? ”人不 对 ( ) 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 市 良犬乎( ) 【小题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小题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3、(3分 ) 答: 答案: 【小题 1】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 |家富则市得良犬 |于是猎兽之获 |常过人矣。( 3分)(每错、漏一处扣 1分,扣完 3分为止。) 【小题 2】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回答) 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买) ( 2分) 【小题 3】不仅仅打猎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2分) 【小题 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 (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句中的 “ 而 ” 这样的短语结构和两个 “于是 ”,先将句中大的意义节点划开,再分析小 的意义节点,最
24、后根据所划出的句子的意义关系确实标点符号。 考点:文言断句 点评:本题有难度,课外阅读,学生本不太熟悉,而且断句在平时学习中训练较少。此句考查学生的断句不合适,对初中生来说,应该选比较简单的句子,因为断句是高中学习的内容。 【小题 2】 试题分析: “对 ”“市 ”都是古今异义字词, “对 ”古文中是 “回答 ”“对答 ”的意思,“市 ”有 “集市 ”“买 ”的意思。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短文内容浅显易懂。古文中有些字词古今不同义,理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意语境分辨字词含义,切不可望字生义。 【小题 3】 试题分析:把关键实词解释清楚, “独 ”:只是; “猎 ”:打猎; “百事
25、 ”,指很多的事情, “尽 ”:全; “然 ”:这样。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先要疏通全文的大意,注意句子的语言环境,将关键词理解清楚,最后理顺句子。 【小题 4】 试题分析:要把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所指代的前一句的含义弄清楚,可先翻译一下,再理解含义,分析其句所说 “有钱 ”“有好狗 ”“打猎 ”之间的关系。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 “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是全文最难的 一,不好理解。理解古文的文意,先要解除读懂文字,这必须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注意平时多积累,博读强记。 阅读下面文段 金溪民方
26、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 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 1】下列各组中,划线
27、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从先人 还 家 /衣锦 还 乡 B或 以 钱币乞之徐喷 以 烟 C 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还 自 扬州 D泯然 众人 矣 众人 拾柴火焰高 【小题 2】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 【小题 3】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根本的原因是 “口口口 ”,也就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要求用原文回答 3分) 答: ; 。 【小题 4】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方仲永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他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每天都拉着他的手去拜访同县的人。 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 “泯然众人
28、”,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C方仲永刚开始写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文采和道理方面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D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 “要想成才必须接受后天的教育 ”这样一个道理 答案: 【小题 1】 D( 3分) 【小题 2】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分) 【小题 3】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分) 【小题 4】 A(3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中 “还 ”都是 “返回 ”的意思; B项中 “以 ”都是 “用 ”的意思; C项中“自 ”都是 “从 ”的意思; D项中 “众人 ”一为 “平常之人 ”一为
29、 “很多人 ”。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辨析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文言字词。古文中,字词义的变化较多,有一词多义,有活用,有古今异义,理解古文字词里在注意这些语言现 象。 【小题 2】 试题分析: “自是 ”:从这; “就 ”:完成; “其 ”代仲永所作之文; “文理 ”指文采与道理; “可 ”:值得; “观 ”:欣赏。 考点:古文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简单,易于翻译。古文翻译,要注意三点,词义,句式,语气,词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义的变化,句式要调整,符合现代语言习惯,语气要译出,要符合句子表达的情感。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在讲述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分析了仲永 “泯然众人 ”的原因,指
30、出其聪明是上天给他的,而后续的知识累积必须受教于人,这点仲永没有做到,这就是作者所说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的意 思。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阅读古文,在理解文意方面,不仅了解作者说了什么,更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体会作者的思想,受之启发和教育。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中说到仲永四岁就会写诗,父亲就拉着他到同乡家去 “卖文 ”,到了十二三岁时才智耗尽,与一般人一样了,所以 A的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故事简单易懂。对于古文内容的理解,先还是要梳通文字,把语句的意思看懂,才能深入到文章中理解其中的含义。 语言表达 阅读下
31、面几则材料,然后做题。( 4分) 材料一: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材料二: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 “大男孩 ”和 “大姑娘 ”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材料三: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狐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狐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狐狸则义无反顾,坚决果断。 【小题 1】你从上面材料中得到什么什么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 2分) 答: 【小题 2】作为中学生,你在
32、家中应该怎样为父母分担一份责任?(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人类在对待子女的态度问题上,不如动物明智,许多父母过于溺爱子女,而动物却懂得让子女独立。(或意思相近符合题意即可) 【小题 2】( 2分)例如,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体谅父母工作的压力等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前两则材料是写人,父母过于溺爱子女,第三则材料是写动物,写狐狸以特殊的方式训练自己的幼崽生存的能力。对比材料可知,人比不上动物知道怎么爱护后代。 考点:阅读材料,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的内容明白易懂。提供材料让学生分析概括要点,是阅读重要的训练方法。阅读时要细节,把材料看清楚,根据要求把
33、相关的信息点集中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就是概括要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考虑一下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责任,父母尽到这些责任要付出什么辛苦,再考虑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分担一点,减轻父母的辛苦。 考点: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谈论。本题拟题很好,将考查与做人教育结合在一起,即让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得以训练,又上思想道德情操上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考试不 仅是考试,也是学习和教育的一种方式。 以 “朋友 ”为话题,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两个词语,并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4分 ) 快乐 经营 多姿多彩 珍惜 富有 答: 答案:略 试题分析:可
34、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朋友比成人生的财富,有了这一 “财富 “,生活便会多姿多彩,充满快乐。 考点:拟写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话题简单,易于拟写。用词写话,是很好的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词的用法,一方面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小题 1】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分 ) 【小题 2】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2分 ) 【小题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分 ) 【小题 4】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_ ,_。 ( 2分) 【小题 5】把赵师秀的约客默写完整。 (4分
35、) , 。 , 。 答案: 【小题 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分 ) 【小题 2】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木兰诗) (2分 ) 【小题 3】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分 ) 【小题 4】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 2分) 【小题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分)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 “鞍鞯 ”指马具,两字都是 “革 ”字旁, “辔 ”写笔画多,注意写, “园 ”不为 “圆 ”, “荷 ”, “戴 ”的意思,不为 “何 ”, “家家 ”不为 “佳佳 ”,“棋 ”不为 “旗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名篇名
36、句,便于记忆。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诗及诗句的含义,才算读懂古诗。背诵时把字看清楚,正确书写。 作文 按下面 题目和要求作文。( 50分) 请你以 “有时,我 也 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文题中的词语, “有时 ”,指的是生活中偶然性,不是常态,“也想 ”是指一种愿望,而这种 “愿望 ”与自己生活的常态常情是相矛盾甚至相抵触的,但在自己的心里又有着合理性。此题可真实地写写自己。自己平时学习很刻苦,花费的时间很多,虽然学有所得,成绩
37、很好,但也失去了一些乐趣,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静下 心来听听音乐弹弹琴画画画,与同学去郊游,可是学业如泰山压顶,所以 “有时,我也想 懒堕 一下 ”,发挥想像,写写 “懒堕 ”之后的自由快乐,表达自己的 “向往 ”,字里行间也真实地表现一下 “好学生 ”生活的乏味,心中的苦恼。这样的文题,写作的方向是多向的,比如写家庭生活,父母总说 “我 ”不理解他们的辛苦,所以 “有时,我也想当一回妈妈 /爸爸 ”,体会一下他们的辛苦; “我 ”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时常感到孤独,所以, “有时,我也想有兄弟姐妹 ”,体会手足之情,等等。总之, “有时,我也想 ” 是要求写想像中的另一种生活,但反映的是对现实生
38、 活的 “不满足 ”,把这个 “不满足 ”写出来,写真切,就是一篇很有生活味的好作文。所以,本文不仅要写 “也想 ”的内容,也要写一写面前的现实生活,可以对比交叉着写不同的情景:现实与想像。本文可写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某一愿望,也可以多写几个 “有时,我也想 ” ,表达自己对一种理想生活的憧憬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失望。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让自己的作文只是呈现出 “失望 ”的灰色情调,应该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有意识地 “引申 ”:向往理想的生活,实现理解,还得从现实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做起,也许今天的 “失望 ”会成为将来美好的回忆,所以珍惜 现在的第一天,走好第一步还是重要的。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作文不太好写,作文中 “想像 ”的成分多,学生很容易写出不切合实际的内容,以空洞的幻想替代对真实生活的想像,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平时常说要写真情实感,但具体的思路和写法要靠教师去启发学生,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后积累丰富的材料,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