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2889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江门福泉奥林匹克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 (4分 ) 【小题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n shng dng fi( )。 【小题 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bn ln( )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小题 3】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 y fn tin yng ( )。 【小题 4】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 png hung( ),没有矛盾。 答案: 【小题 1】人声鼎沸 【小题 2】斑斓 【小题 3】义愤填膺 【小题 4】彷徨

2、试题分析: “人声鼎沸 ”注意 “鼎 ”为 “目 ”字旁, “斑斓 ”注意 “斓 ”为 “文 ”字旁, “义愤填膺 ”注意 “愤 ”不能写成 “奋 ”字, “彷徨 ”不能写成同音的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以及具体的语境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小记者走进同学当中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个典型记录,请从中找出当前中学生爱国意识存在问题的三个 原因,并提出一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5分) 学生甲:我觉得除了枯燥的政治、历史书之外,我们接触的爱国题材的书几乎没有。图书馆的这类书只适合

3、给小孩儿讲故事,根本就不吸引我们。 学生乙:每天老早上学,回家还有好多作业,老师、家长天天跟我们要成绩,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爱国呀。 学生丙:我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不适合我们中学生,那些给小学生似的宣讲我们早听腻了。 原因: 办法: _ 答案:原因: 适合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书籍很少。 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学校家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吸引学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策略。 办法示例:多出版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爱国题材的书籍;学校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与家庭要相配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学校应该采取多

4、种学生喜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开展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做日军侵华历史社会调查、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走访老红军、请专家做 “现代军事 科技与国际形势发展 ”报告等。(共 5分。原因 3分。每个要点 1分,意思对即可;办法 2分。针对材料任意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当前中学生爱国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如学生甲:枯燥,几乎没有,不吸引;如学生乙:早上学,多作业,要成绩;如学生丙:不适合,听腻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点评:从材料中分析 “爱国主义缺失 ”的原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即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所提出的办法

5、,只要切实可行,能够实施即可。 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能否帮助 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 “国家文明城市 ”称号。 C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二是探究的问题的方法不对。 D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前后矛盾,去掉 “能否 ”; B、缺少主语,去掉 “使 ”; D、搭配不当, “听到 ”不能与 “优美的舞蹈 ”搭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

6、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现代文阅读 名著阅读( 8分)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 ”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

7、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 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 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

8、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 ”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 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 你是为了我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 !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 !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 !到顶楼念书去吧 ”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 “阿辽莎,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

9、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 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 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 【小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3分) 【小题 2】节选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 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怎样的人生影响。( 5分) 答案: 【小题 1】写 “我 ”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题 2】善良、宽厚的品格。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廖

10、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 的庇护,给予了她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都进行了有益的。 【小题 1】试题分析:酒馆女人欺负外祖母,我帮外祖母报复那个恶婆,外祖母却友善的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情节的内容,要梳理好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主要人物等要素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从 “我报复酒馆女人,外祖母却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可以分析出外祖母具有 “慈祥、宽厚 ”的性格;从对外祖母的神态描写中,可以分析出她特别的热爱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 ,关键要

11、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根据对人物的描写内容来分析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会对生活在一起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外祖母的性格对阿廖沙有着很深的影响。故分析对阿廖沙的人生影响,只要抓住外祖母的性格来分析即可。 田野上的白发( 15分) 母亲 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 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 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

12、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 +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

13、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 !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

14、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 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

15、,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 ,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小题 1】母亲的白发,让 “我 ”“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

16、让 “我 ”心痛的事 (( 4分) 【小题 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4分 )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小题 3】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 “田野上的白发 ”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分 ) 【小题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段中 “后来满头芦花 ”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段中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

17、音传来 ”一句 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段中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段中以 “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 【小题 1】 (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2】 (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 “立起来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 “一行行 ”“整齐匀称 ”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

18、意思对即可 ) (2)写母亲在田间艰难插秧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小题 3】 “白发 ”是全文叙事线索; “白发 ”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 【小题 4】 D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围绕 “母亲的白发 ”,写了两件让人心痛的事。一 件是作者回家,在田野里见到敲盆赶鼠的母亲;另一件是母亲插秧累到在地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情节,只要围绕主要人物来分析即可。按照这样的格式:人物 +情节。 【小题 2】试题分析:( 1)为了表现母亲的能干,作者运用了比喻的

19、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为了表现母亲的劳累以及坚强,作者用来“移、跪、爬 ”等动词,表现了心疼母亲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 。比如: A、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B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小题 3】试题分析:结构上,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概括了母亲的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赞美、怀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标题作用,可以从这些角度:( 1)线索,( 2)修

20、辞,( 3)概括文章的内容,( 4)点明文章的主旨等。 【小题 4】试题分析:文章的结尾以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收束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内容理解的正误,关键在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本文主要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再次点题。 社戏( 10分) 鲁迅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

21、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 ,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2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且 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

23、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 “八癞子 ”。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小题 1】联系选文谈谈你对阿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3分) 【小题 2】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这句话在表达

24、上有什么妙处?( 4分) 【小题 3】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3分)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 “我 ”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 “社戏 ”,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 “看社戏 ”,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答案: 【小题 1】淳朴、憨厚、无私。 【小题 2】将航船比作 “大白鱼 ”, “蹿 ”,使人想到船行之快,表现少年高超的驾船

25、技艺。老渔父的 “喝采 ”,从侧面烘托了少年的勃勃英姿和高超技艺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阿发在偷豆时主动要求偷自家的,是一个憨厚无私、先人后己的纯真农村男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除了通过人物的全方位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侧面烘托等方法来表现 人物形象。 【小题 2】试题分析: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少年们划船技艺的高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比如: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

26、现少年的能干,从而表现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小题 3】试题分析:小说的标题为 “社戏 ”,虽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但是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平桥村的村民,主要想通过此来表现平桥村民的淳朴,表现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答案: B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标题作用,可以从这些角度:( 1)线索,( 2)修辞,( 3)概括文章的内容,( 4)点明文章的主旨等。 文言文阅读 附加题( 10分) 黄帝将见大隗 于具茨 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

27、 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 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 徐无鬼 ) 【注释】 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具茨:山名。 奚:何,什么。 【小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问涂焉 涂: _ (2)黄帝再拜稽首 再: _ 【小题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 3分)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 【小题 4】用自己的话总结小童指导

28、黄帝治理天下的这件事的启示? (3分 ) _ 答案: 【小题 1】 (1)通 “途 ”,路。 (2)两次。 【小题 2】异哉小童 |非徒 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题 3】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小题 4】示例:对有损国家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小题 1】试题分析:( 1)中 “涂 ”为 “通假字 ”,同 “途 ”,道路;( 2)中的 “再 ”为 “两次 ”,不能理解为 “第二次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

29、、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 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2】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为 “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根据划分句子的意思原则,节奏划分为 “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 “意义单位 ”, “单位 ”与

30、“单位 ”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 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 “夫 ”为 “句首语气词 ”, “为 ”是 “治理 ”的意思,“奚 ”是 “什么 ”的意思。除了抓住这些关键字以外,还要使整个句子在翻译时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

31、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小童为皇帝指路,意思是让皇帝选择贤才、去除庸才。这个故事让我们获益匪浅,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庸才,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并将其驱逐出人才的队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 内容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分析出获得的启示即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3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 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 B或以钱币乞之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得为众人而已耶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今夫不受之天,固众

33、人 / 固若金汤 【小题 2】仲永由五岁时奇才初露,到少年时的口口口口口口口 , ,再到二十岁时的口口口口口,完全是因为父亲口口口,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原文填空) (3分 ) 【小题 3】翻译句子。 (3分 )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小题 4】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详写幼年时的情形,暗示仲永前途无量,为后面他才能的退化作铺垫,略写后来的情形,与之前的情形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中心,紧扣了 “伤 ”字。 B最后一段议论抒发出作者的真切感慨,发人深思,令人信服。 C为了增强说服力,叙事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后对比中蕴含着作者的观

34、点。 D作者认为天才不值得炫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关键还是遇上懂得教育的家长。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不使学 【小题 3】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笔墨纸砚)给他, (仲永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小题 4】 D 【小题 1】试题分析: A、完成 靠近; B、有的人 或者; C、罢了 罢了; D、本来 坚固。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

35、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 ,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2】试题分析:方仲永可谓是神童,可是他的父亲却没有为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让这个神童泯灭逐渐为普通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天资固然重要,可后天的勤奋与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 点评:梳理文章的情节,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即可。如本文,起因:方仲永五岁时是神童,经过:父亲不让他学习,拉他出去谋取利益,结果:沦为普通人。从这过程,得出结论:天资重要。但仍然需要勤奋与女里。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 意 “异为对 -感到诧异的意思 ”, “焉 ”

36、为“代词 ”, “即 ”是 “立即 ”的意思, “为 ”是 “写 ”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4】试题分析:这篇故事讲的是一个神童最终泯灭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固然重 要,可后天的勤奋与努力也是很重要的。故答案: D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以及主旨的

37、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写法,主要根据文章的情节发展,如本文主要欲扬先抑的方法;分析文章的主旨,主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如本文主要抓住方仲永由天才沦为普通人这一现象来分析主旨即可。 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小题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分) 【小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引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称赞说: 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 2分) 【小题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木兰诗)( 2分

38、) 【小题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 口口口口口口口。 答案: 【小题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小题 2】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百年。 【小题 3】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小题 4】故园东路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故 ”这个字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才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柝 ”的写法,默写( 4)时,注意 “漫、钟 ”的写法。注意这几个关键字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准确性

39、。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 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至少两个词语,并且使用至少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性格的话,不超过 80字。 (4分 ) 锋芒毕露 懊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仰慕 锲而不舍 惬意 答案:略 试题分析:根据备选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性格的话,首先观察备选词语,看看哪些词语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然后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即可。如:数学老师虽然锋芒毕露

40、,但是我们还是很仰慕他。因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一样悬挂在我们校园的上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描写人物性格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的答案:中,只要含有备选词语,语句通顺,能够凸显人物性格即可。 作文( 50分)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 “渴望 ”,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请以 “渴望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 500字以上;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试

41、题分析: “渴望 ”可解释为 “妄想 ”或 “梦想 ”。从 “妄想 ”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渴望与现实 ”的矛盾关系切入。渴望就是奋斗目标,有渴望才有动力,为之努力,为之拼搏,才能圆梦。写记叙文,则可以编拟故事来反映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以警醒人们寻找到最佳契合点。初一学生不太适宜写其他问题,如写议论文,则可从 “渴望与现实 ”或 “渴望与行动 ”这些论题展开论证;如写散文则可以从虚拟的角度,针对现实,谈自己美好的愿望。从 “梦想 ”的角度看,则可反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梦想,来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梦想有的令人遗憾终生,有的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有的需要我们为之呼吁,有的需要我们 为之付出艰辛的

42、努力,把它用清新纯朴的文字写出来,扣住读者的心弦,你就成功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如何写好一篇话题作文?技巧一:话题作文特点和要素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段揭示语,启发考生进行思考、想象,且限制一定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 “话题 ”就是文章的中心。它要求考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其他体裁的文章。技巧二:话题作文的基本表现手段 1提供给考生的话题一般是发散性的、常见的、好写的,这样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所给的揭示语只是一个提示,考生要 学会由小见大,来源于材料又不脱离材料,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材料所给的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大刀

43、阔斧地写作。 3题目的要求宽泛,不是 “死规矩 ”。提倡考生多思考、多创新、多观察,给出更多的空间,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 4不再拘束于文章体裁。诗歌、古文等文体也不受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和喜欢的角度来写,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5不限定文章题目,考生根据自己的文体、体裁、材料自拟题目,更能看出考生的行文功力。技巧三:话题作文的基本写法 1细读揭示语,化一为万。 话题作文的揭示语往往给考 生在不同的方面、角度、层次上进行提示。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一段段的材料都富含着许多信息,考生要进行思考、思维创新和想象。根据所给的文字,给自己的文章立意。 “化一为万 ”,是指打

44、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比如 “环境 ”这个话题是相当宽泛的,但是要如何去写呢?我们要从材料出发,分析题目。一般考生看见题目就开始写 “保护环境 ”, “地球的最后一滴眼泪 ”之类的文章,但是这样的作品不会得到高分,因为是千篇一律的作文。我们要拓宽思路,给自己广阔空间,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 ”。联想到自然、生物、和谐等话题,这样才 能推陈出新,写出自己的文章。 2找到切入口,确定主旨。不少学生面对话题作文就开始茫然,觉得自己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我们要思索,来找到一个切入口。通过分析题目,找到一个具体的主旨,然后行文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3选择文体,发挥特长。话题作文最好的一点就是不限文体。很多时候,考生无字可写、无话可说就是由于没有遇到自己擅长的文体。就算自己平时作再多准备,一旦遇上了自己的弱项,获得高分也是难上加难。不限文体,便可以根据材料进行选材和立意,挑选最适合、最有效、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来写。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写 “环境 ”这个话题,可以夹叙夹议,或记叙或说明,空间就更为广阔。 4拟好题目,吸引读者。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要求中会表明,不可以直接用话题来作为文章题目。我们往往都是自拟题目,因为一旦拟好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给文章锦上添花的奇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