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2889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麾村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他的祖籍是江苏响水人。 C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D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缺少成分,去掉 “使 ”; B、搭配不当,去掉 “人 ”; D、三重否定表否,去掉 “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将 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就像一双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你的 脸庞和额头, ,一起飞散到九霄天里去。 ( 1)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 ( 2)轻轻的,柔柔的 ( 3) 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 ( 4)和着这妩媚温馨的天籁之风 A( 2)( 3)( 1)

3、(4) B (2)(4)(1)(3) C (3)(1)(4)(2) D (3)(2)(1)(4)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风的独特感受 ”,作者是按照由外到内,情感再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安排句序的。 “风像小手抚摸脸庞 -轻轻的、柔柔的 -内心舒畅 -化作一泓春水 -和着春风 -飞到九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三)奥利弗与其他鸵

4、鸟 美 詹姆斯 瑟伯( 20分) 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认为它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 “我们为罗马人所知,或者确切地说,罗马人为我们所知。 ”他说, “他们称我们 avis struthio(拉丁语: 鸵鸟),我们称他们 罗马人 ,希腊人称我们 struthio,意思是诚实的鸟,好象是。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 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 “说得好!说得好! ”但只有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 “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 ”它大声说。 “蜂鸟向后飞是撤退。 ”这个老鸵鸟说, “我们向前飞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 “说得好!说得好! ”

5、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 ”这个老学者又说。 “知更鸟的蛋更漂亮。 ”奥利弗说。 “知更鸟的蛋,除了生知更鸟什么都不生。 ”老 鸵鸟说, “知更鸟吃草虫成性。 ” “说得好!说得好! ”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起来,除了奥利弗。 “我们用 4个脚趾走路,而人需要 10个。 ”这个老学究提醒它的学生说。 “可是人可以坐飞机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 ”奥利弗评论说。 老鸵鸟先用左眼,后用右眼,严厉地看着奥利弗说: “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后者很快会追上前者,发生相撞。人永远也不知道,从背后撞他们的也是人。 “说得好!说得好! ”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

6、来,除了奥利弗。 “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老学者慷慨激昂地说, “别的物种都不能这么做。 ”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也看不见我们呢? ”奥利弗问道。 “胡说! ”老鸵鸟叫喊道。除了奥利弗,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道: “胡说! ”它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老师和学生们都听到一阵令人惊慌的奇怪的声音,这是一种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但是这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雷声,而是一大群因受惊而狂奔的野象所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老鸵鸟与其他所有的鸵鸟 奥利弗除外 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 奥利弗躲在了附近的一块石头后边,直到这群狂风暴雨似的野兽过

7、去。 当它出来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 所有的这些就是那个老学者和它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然而,为可靠起见,奥利弗开始点名。可是没有任何回答,最后它点了自己的名字: “奥利弗。 ” “说得好!说得好! ” 奥利弗说。这是沙漠中仅有的声音,除了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最后一阵隆隆的雷声。 (选自小小说 美洲冷幽默卷之十) 【小题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 【小题 2】文中说奥利弗是 “富有思想的鸵鸟 ”,请概括指出它的这种 “富有思想 ”。( 2分) 【小题 3】那只 “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 ”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有哪些?( 4分) 【小题 4】 “说得

8、好!说得好! 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5】读了这则寓言体小说后,请你在文中找出除了奥利弗外,有关众鸵鸟最后结局的句子。( 3分) 【小题 6】现代汉语词典收有 “鸵鸟政策 ”一词。请根据文中描写,探究出“鸵鸟政策 ”的含义。( 2分) 【小题 7】寓言,是 “用假借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读了这篇寓 言体小说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答案: 【小题 1】鸵鸟奥利佛因能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看待自己而幸免于难,而其他鸵鸟却因不敢正视现实而死于非命。 【小题 2】奥

9、利弗: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清醒冷静。 【小题 3】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我们生的蛋最大 我们用四个脚趾走路 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小题 4】这句话反复出现有强调的作用。一方面强调了 “其他所有鸵鸟 ”的愚蠢,轻信,盲目听从别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奥利弗的冷静,深 思,有主见,不盲从的特点。 【小题 5】白骨和羽毛 所有的这些就是那个老学者和它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 【小题 6】 “鸵鸟政策 ”是指不敢正视现实。 【小题 7】道理: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客观冷静地去面对自己的不足,不能妄自尊大自欺欺人,骄傲自满,否则就会一败涂

10、地。要敢于正视和承认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客观评价自己,并不满足现有成绩,不自我陶醉,不盲从,而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启示:人们教育在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方面十分重要;独立人格的丧失,必然带来灾难性的结局。夜郎自大的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通过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的过程中,奥利佛与其他鸵鸟的不同表现,奥利佛显得客观、冷静,而其他鸵鸟则显得有些盲目、自大、不能正视现实,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结合文章的 “人物、情节(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 ”等来概括

11、。如本篇文章就是围绕 “所谓权威、严厉的鸵鸟 ”来展开文章的故事情节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 “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的过程中 ”奥利佛的语言描写( 1、 “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 ”2、 “知更鸟的蛋更漂亮。 ”3、“可是人可以坐飞机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 ”4、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也看不见我们呢? ”)分析出 “富有思想 ”的具体内容为 “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清醒、冷静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 “富有思想 ”的具体内容,先通读全文,然后结合奥佛利的语言描写来分析即可。其实,

12、这道题就是要求学生去分析奥佛利的性格,抓住对奥佛利的语言描写就可以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那只 “权威、严厉 ”的鸵鸟 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作聪明,导致它认为 “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我们生的蛋最大; 我们用四个脚趾走路; 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那只 “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 ”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从文章中对它的语言描写就可以了,从它的语言描写中,也可以窥见它的性格,也能预知它的命运。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中多次出现 “说的好 ”这句话,一方面,强调了其他所有鸵鸟没有自己的主

13、张,盲目草率的听从别人的意见;同时也用了 “反衬 ”的 手法,用其他所有鸵鸟的 “愚蠢,轻信,盲目听从别人的态度 ”来反衬 “奥利佛的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清醒、冷静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写法,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本文,作者主要想颂扬 “奥利佛 ”的 “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清醒、冷静 ”等,但文学讲究艺术性,所以就塑造了相对的一组形象来反衬它,这可谓匠心的独运。 【小题 5】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倒数第 2段 “当它出来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 所有的这些就是那个老 学者和它的

14、弟子们留下的一切 ”来概括有观众鸟的最后结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那只 “权威、严厉 ”的鸵鸟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作聪明以及其他所有鸵鸟没有自己的主张、盲目草率的听从别人的意见的性格导致他们最后在野象来的时候,只能剩下一片白骨以及一地羽毛。 【小题 6】 试题分析:根据那只威严的鸵鸟的性格以及除奥利佛之外的所有鸵鸟的性格探究出 “鸵鸟政策 ”的含义为 “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自作聪明、没有自己的主张、盲目草率的听从别人的意见、不敢正视现实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探究 “鸵鸟政策 ”的含义,只要能准确把握文中两组鸵鸟的特点即能探究

15、出 “鸵鸟政策 ”的含义。 【小题 7】 试题分析:文中那只威严的鸵鸟以及除奥利佛之外的所有鸵鸟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客观冷静地去面对自己的不足,不能妄自尊大自欺欺人,骄傲自满,否则就会一败涂地;要敢于正视和承认别人的长处以及自己的短处,要客观的评价自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寓言主旨的能力。 点评:寓言,是用假借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本文就是通过自然界中有些盲目无知的鸵鸟来影 射我们当今社会中的某些人,从而发人深思。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 )中秋赏月( 9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 “明月四时有

16、,何事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 “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 “祭月节 ”,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 大,恰如古诗所云: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 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 “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

17、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 “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 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 “团圆节 ”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

18、珍贵,历来有 “花好月圆人团聚 ”之谓。 【小题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3分) 【小题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3分) 【小题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 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能分别从时令上、祭祀上、气候上三方面说清原因即可。 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小题 2】围绕怎么玩、吃什么展开描述即可。 【小题 3】略 【小题 1】试题分析:从时令上讲:中秋是 “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祭

19、祀上讲:中秋又是 “祭月节 ”,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从气候上讲: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 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小题 2】 试题分析:中国的中秋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文章第 3段中的部分文字展示了过去人们过中秋节的盛况:秋夕,贵家结饰台榭(

20、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 至晓;文章第 4段的部分文字展示了过去人们过中秋节时饮食文化: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根据题干,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3】 试 题分析:从月亮的

21、外形 “圆 ”与分离的人们追求的 “团圆 ”联系起来理解即可。如:因相隔两地的亲人能同时看到一轮明月或一轮明月同时照着相隔两地的亲人因而引起思念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月亮文化的理解能力。 点评: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而月亮在这天是最圆的 所以忆景思人 常常会在这天深深的想念家人,苏轼的水调歌头那一句 “千里共婵娟 ”也成了最好的写照。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一)( 22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 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 (乙 )从前有个

22、书呆子绰号 “全信书 ”,成天埋在书堆里。一天,读书时脚上的鞋被炉火烧着了,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找书本。书上说,桔能降火。他忙拿起一个大桔子就咬,滴下的汁水把鞋上的火灭了,书呆子大喜。但鞋头已被烧出大洞。于是他上街买鞋,走到半路,想起尚未找到文字根据,忙奔回家中,从书箱里找出家父留下的书简,上面写着他穿六寸鞋子。于是定要掌柜给他六寸的鞋,掌柜无可奈何地把鞋拿给他。书呆子使劲穿进去,鞋破了,脚趾露在外面。掌柜拿过书简仔细看,上面写着: “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 ”书呆子断章取义,迷信书本 ,仍旧穿着那双六寸的鞋子回去了。 【小题 1】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10分) 至 之

23、 市 ( ) 试之 以 足 ( ) 及 反 ( ) 遂 不得履 ( ) 使 其 冲烟飞鸣 ( ) 昂首观 之 ( ) 置 之 其坐 ( ) 吾忘持 度 ( ) 项为 之 强 ( ) 拔 山倒树 (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着鞋六寸,脚随人长 【小题 3】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说郑人和书呆子的愚蠢表现。( 4分) 郑人愚蠢的表现是 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 【小题 4】结合郑 人和书呆子买鞋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两点感悟。( 2分)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1】试

24、题分析:( 1)为 “动词,到 -去 ”;( 2)中 “以 ”为 “用 ”;( 3)中“反 ”为 “通假字 ”,返回;( 4)中 “遂 ”是 “终于 ”;( 5)代词,代 “蚊子 ”;( 6)代词,代 “群鹤舞空的景象;( 7)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8)度为名词,量好的尺码;( 9)代词,抬头这个动作;( 10) 拔 “为 ”推到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 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

25、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2】 试题分析:翻译 (1)时,注意 ”以是用的意思,之代鞋子 “,还要注意语序, “何不以足试之 ”;翻译( 2)时,注意 “宁是宁可的意思,度是量好的尺码 ”,还要注意语序, “无信自也 ”;翻译( 3)时,注意 “着为穿的意思 ”。翻译每一句时,都要保证句子的完整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 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

26、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3】 试题分析:( 1)郑人的愚蠢表现在:他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叫。( 2)书呆子的愚蠢表现在:他坚信书中所讲的一切,但有不能全面的理解,断章取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对 “郑人以及书呆子 ”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他们愚蠢的具体表现。 【小题 4】 试题分析:郑人和书呆子愚蠢的行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我们学生也定会有很多的启发。比如: 说话、办事、想问题,不能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做事不要死板、固执、教条,而要注重客观现实。否则思想就会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考点

27、: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感悟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阅读感悟,关键要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作品的主旨。比如两篇选文主要是想通过具体的情节来批评 哪些死板、不知变通、思想僵化的人,围绕这一主题来谈阅读感悟即可。 诗歌鉴赏 古诗鉴赏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 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小题 1】思乡 (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

28、较为全面的。 【小题 2】 内容方面: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 情感方面: 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词语运用方面:把 “日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修辞运用方面: “生 ” “入 ”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富有生机。 【小题 1】试题分析: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 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

29、愁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小题 2】 试题分析:, “海日 ”一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 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 “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

30、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点评:鉴赏诗句,从内容、情感、词语运用、修辞运用选一个角度,切忌面面俱到。 语言表达 加点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 li( )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 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开门探求的人,只能是

31、一个精神上贫困衰( )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 lio( )地徘( )徊。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走进文学之门与在文学之门外徘徊的区别 ”,其中涉及的字或音有:浏览、衰弱( shui)、无聊、徘徊( p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的能力。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除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在 认读汉字时,注意多音字,在书写汉字时,注意同音字,最主要的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如: “浏览 ”中的 “浏 ”,根据语境就不能写成 “留 ”等, “徘徊 ”中的 “徘 ”,就不能出现读半边的现象,读为 “fi”。 读下面一份调查表,试用简要语言概括中

32、学生课外阅读的变化规律。( 3 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 阶段 政治历史类 文学艺术类 科普类 体育军事类 其他 高中 18 47 20 7 8 初中 9 68 15 3 5 小学高年级 2 82 10 2 4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中学生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高中学生阅读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的人数比起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来已有大幅增长,科普类及其他类也呈增多趋势。 试题分析:图表中有 ”高中、初中、小学高年级 “三个阶段,他们在 “政治历史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体育军事类、其他 ”等方面,根据图表中的各组数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阅读

33、的图书种类是不一样的,而且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点评:图表分析题,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并 概括图表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图表中的每一处信息,根据各组信息分析规律。 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3分)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上 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 联: 答案:心似大海,纳百川可容他人 试题分析: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作为上联,要想写出下联,根据对联的知识,上下联要一一对应。如:世事 -心田,如 -似,棋 -海等。 考点:对联的知识 点评:对联,是一种富含文化古

34、典气息的文学形式,在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 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对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结构、字数完全相同,而且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以及内容相关联等。因此,给出上联要求写出下联可以看作是一种更严格的仿写。 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由花及人,续写句子(不必拘泥于画线句子的形式)( 3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愈是缺乏芬芳。 ” 由花及人,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开不了。 ” 由 花

35、及人的结论是: 答案:略 试题分析:材料中第一段文字 “花 -人 ”,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花一样朴素,讲究内在美。根据这一示例来探究第二段文字的结论。比如:人也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探究结论的能力。 点评:本道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运用的什么写法,根据写法来揣摩相应的结论。如本段材料主要采用的是 “托物言志 ”的方法,借助于这一方法,结论就迎刃而解了。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分) 潜移默化 微言耸听 失魂落魄 走投无路 记忆尤新 五彩纷呈 雅雀无声 眼花 乱 错字 改正 答案:微 威 尤 犹 雅 鸦 缭 试题分析

36、: “危言耸听 ”的意思为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其中 “危 ”的意思为 “吃惊的话 ”; “记忆犹新 ”的意思为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其中 “犹 ”的意思为 “还 ”; “鸦雀无声 ”的意思为“形容非常静。 ”其中 “鸦 ”的意思为 “乌鸦 ”; “眼花缭乱 ”的意思为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其中 “缭 ”的意思为 “像丝一样杂乱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成语中的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成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弄懂成语的意思。如: “眼花缭乱 ”中 “缭 ”的意思为 “像乱丝一样 ”,所以不能写成 “”。 默写 名句和文化

37、常识填空。( 11分,每空 1分) 【小题 1】山下兰芽短浸溪, , 。谁道人生无再少? , 。 【小题 2】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 【小题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 “ 。 ” 【小题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 。 答案:略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净、萧、尚、西 ”的写法。默写( 2)句时,注意“折戟、销、乔 ”的写法。默写( 3)句时,注意 “遽 契 ”这个词语的写法。默写( 4)句时,注意 “浸、洒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

38、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我们初中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生气勃勃,头脑里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请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 “我好想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 ”、 “我好想当一名解放军 ”、 “我好想飞上月球 ”、 “我好想做一名科学家 ”。字数不少于 600。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意在鼓励学生说实话、吐真言的半命题作文,形式新颖,意境深远 !具体构思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是从写作内容来看, “我好想 ”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心底的最大渴望,让考生尽可能

39、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可以是 “我好想去 NBA”、 “我好想和老师好好说说 ”、 “我好想成为总统 ”等等。但值得说明的是,所想的内容不仅要真实、可信,还要正确、合理,否则就难以站住脚,让人难以接受。 二是从选材和文体来看,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紧紧抓住一些具体典 型的事例来表述,要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不要概括抽象地说。文章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要注意感情真挚、浓厚,以情动人。在 “想 ”的过程中,既要注意 “想 ”的方向性,又要注意 “想 ”的层次性。切忌如脱缰的野马,不加任何约束。本题宜选记叙文和散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要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要有具体事物,才能以记叙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