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2890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前洲中学八年级 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_, _。 ( 2分) 答案: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从 中,我们读出了 ,依照这个句式,做到结构一致,修辞一致,字数相同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

2、格的仿写 看拼音写汉字。 (4分 ) 面对着早已枯 j 的千年银杏树,我 zh 立许久,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真的该拥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无旁 w ,做工作不再 nin 轻怕重,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答案:瘠 伫 骛 拈 试题分析:伫如果平时读音不正确则无法写对字形。 “瘠、骛 ”应相对来说较难写一些, 但只要注意其结构也能正确无误的写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释下

3、列语段中括号里的字。( 4分) ( 1)策之不以其( 道) _,食之不能尽其( 材) 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无( 丝竹) _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 _形。 答案:( 1)正确的方法 (2)通 “才 ”, 才能 (3)泛指各种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4)使 劳累 试题分析: “道 ”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此句应译为 “正确的方法 ”。, “材 ”是通假字,先指出通哪个字,再解释。 “丝竹 ”是借代的修辞,要把句中的意思写出来。 “劳 ”为使动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

4、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文言词语的 解释一定要想一想课内该词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死搬硬套,根据语境、结合所学文言知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011年 3月 11日 14时 46分,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强烈地震及最强烈海啸,并引起核电站泄漏,损失惨重。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 “大陆首善 ”陈光标立即投入救援行动,除捐款 100万元人民币外,发送近 30吨的生活物资外,还于11日当日晚间赴日本投入救灾行动,两天救出了三名日本人。陈光标的救援行动,引发网民热议。 网友甲:去日本救援?真不值。

5、有这份心有这些钱,为何不去帮助云南盈江的地震灾民呢? 网友乙:存善心,做善事,应该 广为传播,国人都应该以此为榜样才对!支持陈先生,也希望他这次能带去更多的人类之间的关怀!同时,请注意安全。 两位网友争论的焦点是 _(2分 ) 答案:去日本救援值不值? 试题分析: “陈光标的救援行动,引发网民热议 ”即提示了争论的焦点。再根据两个网友的话语可知,网友甲认为 “救援日本不值 ”,网友乙认为 “应该存善心,做善事,救援日本 ”。由此可见,两位网友争论的焦点是:去日本救援值不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材料时,要结合材料的内容,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并要理解争论中的观点

6、,分析他们的区别,由此得出争论的焦点。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胡锦涛同志提出的 “八荣八耻 ”,精辟地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B我吓了一跳,心里想: “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尖眼睛的女老师? ” C奥运志愿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朝气,具有奉献精神。 D敬业与乐业节选自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中华书局 1936年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 ”不应用问号。 C项应去掉 “二、三十岁 ”中的逗号。 D项 “(中华书局 1936年版) ”是对 “饮

7、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 ”的注解,应放于句号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 加标点题 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 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他演讲时,贯穿古今, 引经据典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B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作业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 受益匪浅 。 C 2010年上海

8、世博会,聚集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真可谓 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D科学家曾经认为融化的冰架会再次冻结上,但实际情况 大相径庭 ,融化的水却渗进冰层最下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 “浩如烟海 ”是用来形容书特别多的,而不能用于其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 能力。 点评: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另外要结合语境、语段的大意,找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然后将与语境一致的成语选择出来。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不仅要知其意,而且要会运用,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9、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B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 C通过开展文明对话,减少敌意和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永远和平、繁荣、幸福与进步。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的成为没有宾语,应在句末加上 “的标准 ”。 C项 “通过 ”与“使 ”同时出现,没有主语,应去掉 “通过 ”或 “使 ” D项是否与是两面对一面,应去掉 “是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

10、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句子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单瓣的已够 陆离 ,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陆离:这里指光彩绚丽的样子 。) B这里 春红 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春红:指春天的花朵。) C 主一无适 便是敬。(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

11、,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不朝别的路上去。) D这对于一班 见异思迁 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适,不朝别的路上去。 ”的说法有误, “适 ”是去、往之意,此处应根据语境理解为 “分心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 2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

12、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 如我的心情 答案: A 试题分析: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是在写 “香气 ”,句式上 A、 C与之相近,语意上也应选 A、 C。第二个空 AC 相同。比较第三个空 “宛如我的心情 ”与 “我的心情也如些 ”,根据整个语段的内容可知,应是写我的心情的,且 “宛如我的心情 ”更有意味,故应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感及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点评:

13、整体把握语段内容,注意空前面的句子的整体句式,并要注意给出的选项中几个句子的特点,经过比较筛选,把正确答案:选择出来。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 6分) 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最近,不 少地方出现学生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便采取极端行为结束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 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定的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受到过多的宠爱,听的多是表扬、赞赏。孩子平时有了错误,家长也较少批评,从而使孩子的自尊心过于膨胀,受不了一点委屈。一旦遭遇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因此,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是家长、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首先

14、要让学生直面挫折。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当代物理学 大师史蒂芬 霍金,在过完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 “卢伽雷氏症 ”,除了大脑,身体的各项机能大部分严重损坏,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但他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由于他对量子宇宙的杰出贡献, 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因

15、此,要教育学生,挫折虽 然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树立目标,更上一层楼。 让挫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流过失败的泪水,才能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学校应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挫折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磨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对困难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古人云 “吃一堑,长一智 ”,通过挫折,使学生对事、对人、对物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少一点偏激、多一点自信,从而更好地成长。 【小题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 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第三段列举物理学

16、大师霍金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 2分) 答案: 【小题 1】挫折教育不可或缺(或: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小题 2】证明了 “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 ”这一观点,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小题 3】要让学生直面挫折;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小题 1】试题分析: “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的文章标题即是论点型题目,点明了文章的观点。读全文可见,全文即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论点的提取和议论文结构的理解能力。 点评:论点的位置一般是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如果全文都找

17、不到,就用自己的话概括。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具体文章要具体分析对待。 【小题 2】试题分析:列举物理学大师霍金的事例是运且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一般证明其前面的语句,即证明了 “正确认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 ”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语段不能删掉的理由则要从其内容及其在文

18、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回答, 一般去掉后会使议论不严密。 【小题 3】试题分析: “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 ”审题后可知,要到原文中提取答案:。首先寻找答案:范围,应该找到是 3、 4段。因为这两段承接着第二段中的 “如何对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是家长、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来谈,而且有明显的语言标志, “首先 ”等,且两段都有分论点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在答案:范围内从前向后读文章,根据要求在各部分中找关键语句,将其提取出来或加以概括,组织成切题的答案:。议论文一般会有分论点,提取时要注意这些语 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11分

19、) 心 泉 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 “清泉石上流 ”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 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

20、,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 “水色 ”丰足。 东山魁夷说: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人生的生存秩序 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 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21、。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 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 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 “圣泉 ”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

22、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 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

23、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 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小题 1】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 “泉 ”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分) 【小题 2】第 自然段中,作者说: “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 ”请品味这句话中 “浸 ”字的妙处。( 2分) 【小题 3】那些 “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 ”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 3 分) 【小题 4】如何理解 “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这句话?( 3分) 答案: 【小题 1】在阅读中品味泉 (原文有 “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 ”)

24、;在生活中追寻泉 (原文有 “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 ”);从心灵中感受泉 (原文有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 ”“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 ”“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 【小题 2】 “浸 ”字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 【小题 3】还我以洁净、刚健、平和;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生命;指 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小题 4】人生之美,美在心泉。通过对心泉的创造、观照、倾听,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读全文,我们会看到明显的语言标志,即开头有 “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 ”,

25、这是在阅读中品味泉,对泉的认识还停留在 “意象 ”的层面;接着有 “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 ”,这是在生活中追寻泉,对泉的认识有了深入;后面有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 ”“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 ”“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 “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 ”,这是用心灵去感受泉,体会泉的精神内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从前向后读全文,找出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这样才能把切题的内容提取概括出来。 【小题 2】试题分析:结合语句 “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 ” 并联系语句附近的

26、语段内容可知,这是 “我 ” 寻找 “清泉石上流 ”的意境时的一句景物描写句,其中的 “浸 ”字写出了月光的清明澄澈、晶莹透明的特点,同时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与月光 物我合一的陶醉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内容一定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结合题干中问题出现的语句所在的语段及其上下文内容,深入理解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拟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 “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 ”这个语句出自第五段,在第五段及其附近寻找答案:,可以读到这些语句, “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

27、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 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读这些语句可知,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影响,即:还我以洁净、刚健、平和;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生命;指引我人生前进的方向。对应分值三分,可确定无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在答案:范围内从前向后读文章,根据其内容把相应的文段分成几个部分,将其提取出来或加以概括,组织成切题的答案:。 【小题 4】试题分析: “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理解此句

28、的关键在理 解 “此 ”。结合语句 “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可知,“此 ”即心泉。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与主旨可知,心泉之所以让人生美丽,是因为有了它,人们的思想、精神才会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一定要结合语段和全文的内容,把握句子的深层内涵,把关键词语解释清楚,运用修辞的还要把修辞还原出来。最终用直白的易于读者明白的语句把句子的意思表述出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题。( 8分) 乐工罗

29、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 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 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 “汝辈何为也? ”进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 法也 。 ”卒不赦程。 注 审:明白,清楚。 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小题 1】解释

30、下列句中的划线的词。( 4分) 善 弹琵琶 善: _ 遂旁设一虚 坐 坐: _ 会 幸苑中 会: _ 卒 不赦程 卒: _ 【小题 2】下列句中的 “以 ”与 “果以眦睚杀人 ”中的 “以 ”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 2分) A吾欲辱之,何 以 也 B温故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 C他工辈 以 程艺天下无双 D卷 石底 以 出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2分)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_ 答案: 【小题 1】 善于,擅长 同 “座 ” 适逢,正赶上 最终 【小题 2】( C ) 【小题 3】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

31、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 【小题 1】试题分析: “善 ”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其意思基本上固定,译为 “擅长 ”。 “坐 ”是文言文中通假字,也是常见的。 “会、卒 ”文言文中意思基本固定的词,一般译为 “正赶上 ”“最终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 2】试题分析: “果以眦睚杀人 ”的 “以 ”是 “因为 ”的意思。 C项中的 “以 ”也是 “因为 ”的意思。

32、A 中的 “以 ”与 “何 ”是固定搭配。 B“以 ”是凭借之意。 D 中的 “以 ”绝对不是 因为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虚词常见的有 “然 ”“以 ”“则 ”“之 ”等。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考查相对较多。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3】试题分析:先把句子整体读一下,可知很易理解。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惜 ”等。 “惜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应译为 “怜

33、惜 ”,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3分) 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 织新雪。秋 山野客 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 素机:织布机。 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 1】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

34、属 “秋 ”。( 1分) 【小题 2】诗中 “衔 ”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 _ 答案: 【小题 1】去雁(仅答 “雁 ”不给分) 【小题 2】示例:一个 “衔 ”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活现。(意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 析: “首句、一词 ”是审题的要点,我们在原诗首句中从前向后寻找,可见景物 “雁 ”,可知 “去雁、人语 ”,其中的 “去雁 ”即南飞的大雁,就表明了是秋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出来。 【小题

35、 2】试题分析: “游客刚刚从对山中绚丽秋色的陶醉中渐渐苏醒过来,一抬头,在古松虬枝的疏影中又露出清新皎洁的半轮秋月 ”句中的 “衔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在古松虬枝的疏影中露出清新皎洁的半轮秋月的情景 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默写 名句默写。( 10分) ( 1) 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I楼饯别校书叔云)

36、 ( 2)低头乍恐丹砂落, _。(白居 易池鹤) ( 3)翅湿沾微雨, _。(葛天民迎燕) (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_。(韩愈马说) (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_。(论语) ( 6)斯是陋室, _。(刘禹锡陋室铭) ( 7)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_, _。(茅 盾白杨礼赞) ( 8)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请写出一联古诗文中借归雁抒情的句子: _, _ 答案: 【小题 1】俱怀逸兴壮思飞 【小题 2】晒翅常疑白雪消 【小题 3】泥香带落花 【小题 4】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 6】惟吾德馨 【小题 7】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

37、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小题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逸、槽枥、之、惟、德、拔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现代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现代诗文的要求与古诗文一致。 作文 写作( 40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

38、遇。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多少痛苦,多少欢笑,交织成一片灿烂的记忆!感谢风,感谢云,感谢阳光照射着大地。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 ” 人世间,有太多的人给我们以非常的影响与震撼,请以 “自从有了你 ”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是命题作文,前面有歌词的提示语。根据提示,我们可知,题目 “自从有了你 ”中的 “你 ”可是是父母、朋友、老师等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听说过的名人、楷模,神交但没有见过面的网友、笔友,还可以是书、名著,更可以是一种精神、 信念、品质等。这样考虑,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多了。另外审题时还要注意, “自从有了 ”,根据前面的提示可知,常规思维这应该是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考虑,什么情况下拥有了 “你 ”,拥有前后有什么变化,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把自己库存中最精彩的内容挖掘出来,展示给大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审题之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确立选材和主旨,完成构思。我们在构思的过程中,最初的两三个想法最好是先扔到一边,再想有没有更佳的材料和内容可选,不要急于落笔,等到构思真正成熟 后再下笔。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