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890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学八年级 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6分) 澎 pi( ) yn( )怒 呜 咽 ( ) 字 帖 ( ) 贫 j( ) 斟 zhu( ) 答案:湃 愠 y ti 瘠 酌 试题分析: “湃 ”字拼音的声母易错为 “b”; “愠 ”的韵母是前鼻音; “咽 ”不要错拼为 yn或 yn; “帖 ”不要错拼成 ti,注意 “瘠 ”不为误写成 “脊 ”。 考点:汉字音义识记。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误判。汉字,不管是读音还是字义都是很复杂的,掌握汉字的读与写,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时时注意辨识生字,抓住易错点,考

2、此类题时要特别细心。 表达与交流( 20分) 【小题 1】寒假快到了,你的几位亲戚准备在寒假的时候来无锡游玩,请结合无锡的风景名胜或风俗人情、特产设计一段简短的解说词,给自己的亲戚做一回导游。( 5分) 【小题 2】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一纸贺 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 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 “珍藏 _”为题目,写一个片段。( 15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00字左右。文章不得出现真

3、实的人名和校名。 题目:珍藏 答案: 【小题 1】示例:到无锡一定要到太湖一游。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 48个,连同沿湖半岛山峰,共有 72峰。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但作为风景区,最精华的部分则在无锡。游览太湖,一般都是游览位于太湖北部的无锡太湖 风景区,其胜处又在鼋头渚,去看看吧。 【小题 2】我家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孩子与我长得非常像,那是被拐走了多年的我的哥哥,爸爸妈妈一直在痛苦的思念着他。爸妈经常拿着这张照片与我说起哥哥的往事,我也经常在心里与哥哥交谈,常常问他:你在哪里?在北方还是南方,上大学了吗?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你啊。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心

4、里总是一阵酸楚,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爸爸妈妈,只有用女儿的孝敬来抚慰他们吧。 【小题 1】 试题分析:选无锡一处著名的景点或名点做一简单的介绍,语言上要亲近,有热情邀请的意味。 考点:语文知识运用。 点 评:本题不难,没有过高过多的要求,但写好不容易,学生要对景点或名点要有所了解,善于用语言简要表述。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片断写作,语言不要多。那么,就写明珍藏的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意义,自己对它是如何认识评价的,有什么情感。不要写此物的来历,节省文字。 点评: 本题有难度,很少的文字,难于发挥。片段写作,训练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学生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即叙述清楚事物又有所抒发情感

5、,确实不容易。 选择题 下面句子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语句是( )( 3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 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几句之间的关系,再看例句,先说环境(天气),再说山与海的情状,先说山,后说海。 考点:句子结构关系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句的关系不好判断。解答此类题,要把例句多看几遍,找到作者的思路,看清作者所写事物的先后关系,注意选句中的关键词的提示作用

6、。比如本题中 “而 ”字就是由山静写到海不静。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备受关注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还未颁出,关于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能不能获奖的争论,早已 脍炙人口 。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 耿耿于怀 。 C庆祝 “六一 ”的晚会上,两个学生模仿的小品让我们 忍俊不禁 。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 自命不凡 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中 “脍炙人口 ”是指艺术作用让人享受让人喜爱,不能形容 “争论 ”,应用 “沸沸扬扬 ”; B句中 “耿耿于怀 ”是事情心在心

7、里不能释怀,不符合句意,应用 “过目不忘 ”; D句 “自命不凡 ”指是高看自己看不起别人,是贬义词,不符合句意。 考点:成语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成语的对错比较容易判断。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平时学习要注意识记成语,对成语的含义要深入的了解,才能会使用成语,辨识成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日双方能 否就钓鱼岛问题达成一致,仍是避免战争爆发的关键。 B为了避免节假日出现高速公路拥堵现象,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无锡市顺利通过 “全国文明城市 ”的评审。 D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8、句 “能否 仍是 ” 主谓搭配不当,就把 “能否 ”删去; “经过 使 ” 是无主句,应该删去 “使 ”; D句 “克服 错误 ”动宾搭配不当,就删去 “错误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类型,细心判断即可。病句的病因是很多 的,判断病句可先找出句子主干(主谓宾),看看句子是不是缺少成分或搭配不当,再看其它部分有没有问题,比如前后矛盾、语义重复、语序不当,有歧义等。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 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 “欢迎你再来

9、”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 “这将 是一场漂亮 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 “坦承 ”意为 “坦白承认 ”,不隐瞒, “坦陈 ”指 “坦率陈述 ”,判断第一个词就可以排除有 “坦陈 ”的两个选项。 “场所 ”是指具体的地方, “场合 ”是指一种环境,由此最后判断出 B。 考点:近义词。 点评:本题不难,词义和句意比较,易于理解。

10、判断一个句子中用某一个词,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再要了解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要运用排除法,有条理地分析。 现代文阅读 向泥土敬礼 耿立 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 “圣经 ”上不同的文字。 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 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

11、,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 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

12、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 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 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 。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

13、,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 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 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 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 ?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 2012年第 3期,有删改) 【小题 1】通

14、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 “父亲 ”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4分) 【小题 2】品味文章第 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 言特色。( 4分) 【小题 3】你如何理解第 自然段中 “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 ”这句话?( 3分) 【小题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小题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2分) 答案: 【小题 1】 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 “不要拗 ”; 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 不对草们痛下杀手; 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 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 用粪滋补泥土; 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 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每点

15、1分,概括出 4点即可得 4分。) 【小题 2】示例:运用比喻 修辞,将 “父亲 ”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泥土、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父亲的连续三个“怕 ”,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1 分,略加分析 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 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 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答对一点得 1分,答 对两

16、点得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点出文章的中心; 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 深化作者的感情。(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5】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答出两点即可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中写到父亲对泥土生灵的敬重和亲昵很多,找到作者对父亲的行为描写,加以概括,紧扣 “具体表现 ”这个要求,表现, 即行为的表现。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无须思考,只需

17、细心阅读,找到相关描写即可。在阅读文段时,要对文段内容大致的梳理一下,写了哪几件事,在哪几段,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寻找文字。 【小题 2】 试题分析: “品味 ”,是指分析内涵与 “效果 ”, “语言特色 ”,包含写作方法,语言的色彩。 考点:品味语言。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 “品味语言 ”平时训练得少,而大多是理解语言的含义。品味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借鉴运用语言很好的方法,平时要阅读要多多思考语言特点方面的问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父亲的身份 “ 农民 ”和父亲对泥土的感情这两个角度理解。 考点:文章含义理解。 点评:此题不难,文中对父亲与泥土的关系写得很清楚。理解句子的含义,首

18、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了什么,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句不离篇,这样理解句子才是有效的。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诗在文章的结尾处,一般来说,在文尾大多与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有一定的关系。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诗不容易,对 “作用 ”的指向不明确。文章结尾的精彩的句子,哲理的句子,都有丰富的内容和特有的作用,要注意理解,并学习这种写法 。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 “我们 ”一词,这是主观题,要求谈自己对泥土的认识,而不概括文中父亲对泥土的认识。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从生活常识来说,学生也知道土地的作用。阅读,不仅要了解文章写了什

19、么,学习它的语言和方法,还要在文章思想的引导下,去认识事物理解生活,这才是阅读的意义。 筷子中的文化 朱启新 古人称筷子为 “箸 ”,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 “箸 ”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 “住 ”,因箸同 “住 ”音 (“住 ”,慢 ),所以要 把 “住 ”改为 “快 ”, “箸 ”便叫成 “筷子 ”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 “箸 ”为 “筷 ”。 用筷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 (牙 )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

20、 “箸 ”,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 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3厘米,宽 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 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 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 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 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 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 曲礼说: “羹之有菜者用挟 (即 “箸 ”),其无菜者不用挟。 ”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

21、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 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 真是很美。 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 ”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 ) 【小题 1】文章第二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 【小题 2】第三段括号里的 “已知 ”

22、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 【小题 3】文章结尾处引用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小题 1】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我国筷子的历史悠久。 【小题 2】不能去掉, “已知 ”是 “目前所知道 ”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 “已知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3】形象的写出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一面。(回答两点,即可得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已有 3000多年 ”是列数字, “纣王已用象 (牙 )箸 ”是举例子。 考点:说明方

23、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字信息提示明 确。列数字和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所要注意的是,年份有两种表达方式,一各是年数,如 “3000多年 ”,这是列数字,一种是 “年份 ”,比如 “1898 年 ” 之类,就不是例数字,而是举例子。 【小题 2】 试题分析:历史上很多事情无记载,无记载不能说不存在,所以说明时要准确的说明情况,用 “已知 ”之类的限制性词语来限定。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在说明文教学中老师常讲解的问题,学生比较熟悉。说明文是真实地科学地介绍知识的文体,准确,是说明文的要求。语言的准确表现在表述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 【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

24、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 ”诗的内容理解说明文的生动性。 考点:说明文中描写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最后一般文字的意义容易理解。说明文不仅要求科学性真实性,有时也不乏生动性,用一些描述性语言,增加说明文的举趣味性。 文言文阅读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 ,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甚 ,征神色不移 ,上亦为霁 威。尝谒告 上冢 ,还言于上曰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 ,外皆严装 已毕 ,而竟不行 ,何也 ”上笑曰 :“初实有此心 ,畏卿嗔 ,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 ,自臂 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25、霁:停止。 谒告:请假。 上冢:上坟。 严装:装备整齐。 嗔 :生气。 臂:用手臂架着。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4分) 善 回人主意 或 逢上怒甚 外皆严装已 毕 征奏事固久不 已 【小题 2】下列句中 “而 ”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3分) A而有胆略 B而竟不行 C学而不思则罔 D 乃记之而去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善回人主意。 (2)征奏事固久不已。 【小题 4】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 “固久不已 ”?请做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小题 1】( 1) 善于、擅长 ( 2)有时 ( 3)完成、结束 ( 4)停止 【小题 2

26、】 D 【小题 3】 .(1)善于扭转人(君主)的心意。( 2)魏征奏禀公事故意很久都不停止。 【小题 4】魏征奏禀公事故意很久都不停止,借此劝谏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小题 1】 试题分析: “善 ”另有 “好 ”“熟悉 ”的意思, “或 ”古今义不同,古义是 “有的 ”。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文言字词。古文中,字词义的变化较多,有一词 多义,有活用,有古今异义,理解古文字词里在注意这些语言现象。 【小题 2】 试题分析: ABC三句中的 “而 ”表示转折,意为 “但、却 ”, D句中的 “而 ”表示承接关系,意为 “就 ”。 考点:文言字语的作用。

27、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一些文言虚词的作用不太了解。 “而 ”在古文中常用作连词,表示前后句关系有三种:转折、并列、承接,要根据前后句意来判断。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 “回 ”字要注意解译,是 “扭转 ”的意思, “主意 ”与今义不同,要注意。第二句中 “固 ”通 “故 ”, “已 ”为 “停 ”。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字词容易误识。翻译文言句子,要把每个字的意思弄清楚,注意它们与今义的不同,不可望文生义。 【小题 4】 试题分析:魏征是唐太宗的忠臣,以敢于进谏著称,其言行自然是针对皇上有所指。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段简短,可供分

28、析的内容很少。古文阅读,不仅是学习古代语言,也要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的方法,理解人物的形象。 解释划线字( 6分) 如鸣佩环,心 乐 之 斗 折蛇行 凄 神寒骨 盖 竹柏影也 相与 步 于中庭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感到快乐 像北斗星 悲伤 大概 步行 只。 试题分析: “乐 ”是当动词, “斗 ”是名词作状语,注意 “但 ”的古今义不同,今义表示转折。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出于学过的课文,易于识记。解释文言字语,要注意词义的活用和古今的变化,学习时要透彻的了解,加强识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 雨后池上 宋 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

29、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 ( b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小题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小题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哪些具体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小题 2】垂杨、荷叶。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句将水面比喻成明镜,形容生动。 考点:古诗写作方法理解。 点评:试题分析:本题不难,易于判断。古诗中写景有很多精彩之处,古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联想,精用字词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30、学习古诗要注意学习这些方法。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考点:古诗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的情感溢于诗间。 “景语皆情语 ”,这是对古诗评说,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上,学习时要好好体会。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5分)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 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小题

31、 1】上段文字出自名著 ,作者是 国的 。 (3分) 【小题 2】小说主人公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请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分 ) 答案: 【小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小题 2】如 “筑路 ”中,保尔体现出的顽强、执着、刻苦、勇敢、奋进等优秀的品格。 试题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五十年代起,影响着中国几代人, “保尔 ”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深入人心。 “筑路 ”是书中经典情节,保尔诸多精神品质在此 情节中有充分的表现。 考点:名著常识。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名著比较熟悉。阅读名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32、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形象,精彩的语言,丰富的表现手法,都值得好好的学习。 默写 名句默写。( 10分) 【小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小题 2】感时花溅泪, 。 【小题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小题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题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小题 6】 ,天涯若比邻。 【小题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小题 8】 ,一览众山小。 【小题 9】孤山寺北贾亭西, 。 【小题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答案: 【小题 1】万山千山只等闲 【小题 2】恨别鸟惊心 【小题 3】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 4】夜阑卧听风吹雨 【小题 5】身世浮沉雨打萍 【小题 6】海内存知己 【小题 7】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 8】会当凌绝顶 【小题 9】水面初平云脚低 【小题 10】只缘身在最高层 试题分析:第一句选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第二句选择杜甫春望;第三句选自杜牧泊秦淮,第四句选自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第五句选自文天祥过零丁洋;第六句选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七句选自龚自珍己亥杂诗;第八 句选自杜甫望岳;第九句选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第十句选自王安石登飞来峰。 考点:古诗名句背诵 点评:本题全答对不容易,平时要背记的东西太多,学生不一定都能记住,此题应当让学生选做,背古诗句不在量,而在于对古诗句的领会,欣赏其中的意境,学会其中的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