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28905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 9分 )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 mi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 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 【小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荟 萃

2、 ( ) 联 mi ( ) 【小题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正确写法是 “ ”。( 1分) 【小题 3】 “举世瞩目 ”的意思是 。 “( 2分) 【小题 4】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方法: ( 2分) 【小题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2分) 答案: 【小题 1】荟 萃 ( cu)联(袂)( 2分) 【小题 2】精采 精彩 【小题 3】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小题 4】对 偶 【小题 5】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心声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荟萃 ”,指聚集;会集,多用于人才或精美之物。 “袂

3、 ”容易读错,应读 mi, “联袂 ”,本指衣袖,一般指手拉手,一起做某件事。 考点:汉字拼读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两个词是常见字词,容易判断。在阅读中考查汉字的基本知识比较好,学生可以在语境中思考作答,为学生答题提供了便利。考试不是目的,学习才是目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 “采 ”与 “彩 ”确实容易混淆,一般来说,有三撇的 “彩 ”与 “光 ”与 “颜色 ”有关, “采 ”是会意字, 上为 “手 ”下为 “木 ”,与人的行为或精神表现有关(比如“神采 ”)。大型文艺晚会,有舞台效果,当然与光色有关,应该是 “彩 ”。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是两字本身不容易区别,二是在

4、一篇文章中找一个错字,学生要非常的细心才行。判断错字,关键还是平时学习的功夫如何,平时就要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注意培养语感,见错字就能感知到,要练就这种功夫。 【小题 3】 试题分析:成语,基本上每个字都有意义。举,全;世,世界;瞩:看;目,眼睛。 考点:成语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成语,意思明确,题目要求简单。记忆成语不仅要知道写法,更要了解其含义及用法。多记成语,多用成语,对语言交流和写作都大有好处。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两例的句子结构上判断,都是 “两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词性相同,意义相承 ”,对偶的特点十分明显。 考点:修辞手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对偶修辞手法非常清楚,一目

5、了然。修辞手法以,常用的有六七种,平时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和用处,在实际写作中要学会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文章精美。 【小题 5】 试题分析: “表达 ”后面的宾语应该有一个 “中心语 ”,动词谓 语不能直接与限定语主搭配。 考点:病句修改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错误明显。对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必须了解汉语的结构特点和一些规范,这些要靠平时在阅读中自己细心体会,注意观察,归纳总结,因为现在老师一般不集中计病句方面的知识。 综合性学习。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 “红烛颂 献给老师的歌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0分 ) 【小题 1】同学们纷纷在 “师恩似海 ”

6、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 :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分) 【小题 2】为参加以 “辛勤的园丁 ”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一 :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 :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

7、学。 材料三 :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 贫困山村任教 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小题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 “老师,我要对您说 ”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 为什么 ( 4分)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有人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答案: 【小题 1】开放性试题,做到内容相应,句式相同即可。 (2分 ) 【小题 2】答: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 活动的主题是 “

8、辛勤的园丁 ”,而材料一的主题是 “勤学尊师 ”。 (4分 ) 【小题 3】该题应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4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再观察例句中的喻体 “工程师 ”“音乐家 ”,选一个地位相当的称谓,联想其职业的特点,也用比喻句来赞美教师,比如 “医学家 ”“科学家 ”等。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例句结构简单,意义明确,易于仿写。仿写句子,要注意观察例句,从内容的主题到结构形成,从语调情感到句型句式,尽量一致,仿句与例句还要自然的衔接。 【小题 2】 试题分析 :演讲是有主题的,主题是赞美教师,而材料一说的主要是求学,赞美的

9、对象不是教师而是求学者。 考点:材料选用 点评:本题不难,三个材料内容明确,容易判断。本题拟题不错,不仅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也是在提示学生写作如何运用材料,考题虽然很简单,但内涵丰富。 【小题 3】 试题分析:三句各有特点,第一句亲密,第二句诚恳,第三句热烈。相比之下,第一第二句好些,第三句将教师放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缺了点对话交流的意味。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不难,开放性题目,没有限定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开放性题目,虽然没有固 定的答案:,都是 “答案: ”是有的,就是 “说得有道理 ”“说得有根据 ”“说得切合题意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5分)

10、学习幸福 让人生一定要幸福 , ? 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人大概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我 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 ,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

11、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 “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 ”,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第三,要 有欢喜的心理。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 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他说 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

12、、无悔。 第四,要有柔和心。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 ,因为从容 ,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 ,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 80岁仍在画画。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小题 1】作者认为 “学习幸福 ”需要做到哪几点? (4分 ) 【小题 2】整体感知全文,试给第 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语句(

13、10 个字以内)。(2分 ) 【小题 3】文章第 两段主要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结 合具体语段分别说明。(3分 ) 【小题 4】文章结尾写法国画家雷诺阿快 80 岁仍带病坚持画画,旨在阐述什么?(2分 ) 【小题 5】从上文可知,作者林清玄倡导的 “幸福观 ”的核心要义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文章后的感受。 (4分 ) 答案: 【小题 1】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要有欢喜的心理;要有柔和心。 (4分 ) 【小题 2】示例:怎样才能做到幸福呢? (2分 ) 【小题 3】两段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第 段列举的是作者自身的事例,证明有一颗平常的心才会有幸福的感觉 ;而第 段列举的则是

14、他人的事例说明要有欢喜的心理才 会有幸福的感觉。 (3分 ) 【小题 4】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会不断走向幸福。 (2分 ) 【小题 5】要义在于强调 “内心 ”修炼。示例:幸福是一种感觉。境由心造,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欢喜和柔和之心待人接物,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取人生另外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 4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中相关段用 “第一 ” 这样表示次序的词语明确的引出的 “学习幸福 ”需要做到哪几点,摘此即可。 考点:梳理文字信息 点评:本题容易, 文章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可直接

15、引用。像本题这样的问题,像本文这样的结构,不要多思考,直接引用文字即可,但要注意,一不要多引句子,二不是遗漏要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段后的 “第一 ” 是作答的方式,前面显然应该是 “提问 ”引起这些回答。 考点:文章段落关系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意明确,一目了然。理解文章段落间的关系,主要看上下文在内容或结构上有哪些联系,比如事与理,因与果,总与分等,平时阅读中要多体会。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所问, “主要运用 ”, “论证方法 ”, “分别说明 ”。点明所用的论证方法,说 明其它在本段要证明的问题,注意段尾作者所 “总结 ”的体会。 考点:论证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

16、不难,论证方法及证明的道理在文段中都非常明确。论说文的论证方法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两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如何从具体的技巧来说,有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段写一件事,但有两层内容,一是叙述画家坚持作画的事实,二是借画家之口阐述 “学会幸福 ”的主旨。抓住第二层画家所说的话作答即可,可以直接引用,可以用自己的话转述。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本段中画家所说的话已经明确作答,学生无须多加 思考,引用即可。这样题,应要求学生 “用自己的话说 ”,这样即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表达能力。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文中所举的几个事例中,都在强

17、调 “自我内心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分析理解即可作答。 考点:文意理解,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比较明确。理解与文章主旨有关的问题,要注意文中作者或自己或借人物所表达的思想,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深刻的道理,必须仔细阅读分析才可领会其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的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

18、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朵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 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 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六岁那年,一个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了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

19、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 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

20、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 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小题 1】在 “我 ”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3分) 【小题 2】细读全文,说说 “我 ”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 “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 ( 4分) 【小题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4分)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

21、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小题 4】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小题 5】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文章这样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5分) 答案: 【小题 1】 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分) 【小题 2】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 “我 ”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分) “我 ”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 “我 ”能够停歇的地方。(分) 【小题 3】运用了比喻、 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只要答出两种修辞即可)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

22、。( 2分) 【小题 4】写出了燕子迁徙归来后在梧桐树上兴奋和鸣的情景。( 2分)表达作者对这些活泼燕子的喜爱之情。 【小题 5】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想象,再加上深情的询问,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分,分析得有道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四段第一句即有所交代: “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一是美好的梦想,一是现实的需求 。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答案:在文章中间段落中,不仔细阅读容易忽略过去。题干中没有提示问题相关文字段,必须一段一段的梳理文字,尤其

23、要注意段首句,往往是概括要点的句子,可作解答的参照。 【小题 2】 试题分析: “我 ”长年奔波与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是相似的,而且,寻找归宿感也是相同似的,作者是以人比物来写人。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写作的用意甚明,物与人的相似点清楚。理解文章一些细节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要深入到文字中即语境中去理解,二是要思考全文作者表达的主旨,综合分析, 理解作答。 【小题 3】 试题分析: “树早已盛装 ”是拟人, “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 ”是比喻,“慢慢探出头来 ”是拟人。梧桐树与其它 “盛装 ”的树表现的生机不同,是对比。“又过了几天 ”“才像 ”“姗姗来迟 ”“慢慢 ”这些

24、词语皆表现梧桐树花期之迟。 考点:修辞手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内容明确易懂。常用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主要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形象性,给读人以鲜明的印象,同时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些写法。 【小题 4】 试题分析: “喃喃说个不停 ”, “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与老友说 ”,作者把燕子当人来描写 ,作者心中把燕子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考点:品析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描写燕子的语言情态非常清楚,感情深蕴,细品即现。描写性的句子,景(物)与情总是相依相附的,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什么样的景物,其情感的流露可见一斑。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结尾段中两个 “意像

25、”,梧桐树,即指故乡,燕子,即指自己,风雨中的燕子想念的是可以栖息的梧桐树,字里行间中藏不住的思乡情, 考点:文章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似很深刻的问题,但作者写到文章结尾处,可谓水到渠成,情感与思想皆像活水一样流淌在读者的眼前,润读者的心中。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16分) 甲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

26、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 记 【小题 1】解释划线字词。( 4分) 四 时 俱备

27、( )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 ( ) 野芳 发 而幽香 ( ) 颓然 乎 其间者 ( )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 3】写景方面,两文都注重时间变换,请分别举例说明。( 4分) 【小题 4】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答案: 【小题 1】 解释加点字词。( 4分) 季 ,季节 ; 像那 ; 开 ; 在 (每空 1分 ) 【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8、。( 4分) (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小题 3】 (4分 )示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小题 4】 ( 4分) (1)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作者娱情山水,但让 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小题 1】 试题分析: “时 ”“发 ”都是多义词, “时 ”有本义 “时间 ”,有转义

29、 “时节 ”“季节 ”,“发 ”有 “发作 ”“产生 ”“起用 ”等义。 “若夫 ”与 “至若 ”一样,都是古文中的发语词(文言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乎 ”在语中为介词 “在 ”,在句尾为语气词。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所学课文,内容熟悉,几个字词易于解释。古文中的一些字词的用法,也是有规律的,可从前后词性,可从位置大致推断它们的用法,这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 【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把 “五色交辉 ”翻译好即可,前面的很容易翻译, “五色 ”是色彩多, “交辉 ”指色彩互相映衬。第二句把三个 “乐 ”和两个 “而 ”解释清楚基本就可以翻译了,第一

30、第三个 “乐 ”为 “快乐 ”,第二个 “乐 ”是动词, “感受到快乐 ”,第一 “而 ”表顺连,可不译,第二个 “而 ”是转连, “却 ”。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第一句简单,第二句复杂些,但出自学生所学课文,学生比较熟悉。翻译文言句子,先观察句子,大致理解一下句子的意思,再把重点词解释好,其它的词可顺出来。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两文中摘出词句即可作答,第一文中 “四时俱备 ”“晓 ”“夕 ”,第二文的第二段中时间顺序则更加明显,一看便知。 考点:写景方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两文有关问题的文字信息易于搜寻。本题拟题较好,让学生比较阅读,把同一问题放在不同文章中让学生理解

31、,强化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一句作者表达的情感与爱莲说中周敦颐表达的情感类似,庆幸自己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东西,自慰与遗憾同在,有点孤芳自赏的味道。第二句作者表达的是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这点与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倡的 “后天下之乐 而乐 ”思想相同。 考点:作者思想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一般只看到两者的相同,即 “乐 ”,看不出两者的不同,即 “何乐 ”,这类的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此题的目的就是提示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 “足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分) 【小题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3分) 答案: 【小题 1】 “足 ”写出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1分) 【小题 2】 对仗的工巧 ,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上句通过一个 “疑 ”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

33、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理解 “足 ”在诗中的含义,与 “丰年 ”联系在 一起思考村民的生活状况,再从作者的 “游 ”,村民 “留客 ”这个侧面来理解村民的好客,民风的淳朴(可联想桃花源记中内容)。 考点:品析古诗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内容浅显易懂。古人写诗用字精准,反复捉摸推敲,力求精确达意,这就是所说的 “炼字 ”,要品味古人炼字的成果,更要学习古人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描写山水的特点上分析其真切生动,从蕴含的道理上分析其求索寻觅才见光明的深刻含义。 考点:诗句含义分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一般只能浅显地谈一点写景生动,理解不

34、到深层的含义。律句八句分为四联, 两句为一联,从上到下分别为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联,即意义最密切的两句,不一定都是对偶对仗的,一般来说,中间两联用对偶对仗。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6分 ) 【小题 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 “ ”,宋江任寨主后改为 “ ”。 【小题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生活历。 【小题 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 _为生。虎妞是样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 的女儿。 答案: 【小题 1】聚义厅;忠义堂 【小题 2】一;外祖父(或 “外祖

35、母 ”) 【小题 3】拉车;刘四 (刘四爷 )(共 6分 ,每空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聚义厅作为梁山好汉们聚会、议事、欢庆、出征、颁令的地方,为适应事业规模,自然屡加改建,到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这里一直是梁山事业蒸蒸日上、最后成为朝廷 “攘外安内 ”劲旅的策源地。一字之改,在江湖义气中增加了忠君的思想。 考点:名著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这是水浒传重要的情节,学生熟悉。阅读名著,就要读进名著,基本了解名著的内容,甚至要对其人物形象对其思想意义作点分 析。 【小题 2】 试题分析: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人其作在中国影响很大。 考点:文学常识

36、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了解外国作家与作品,可以领略异域文化,开拓视野,丰富见识,不同国家的作品就是各自民族的历史。 【小题 3】 试题分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 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考点:名著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名著的内容比较了解。读名著,评人物,思社会,看人生,阅读就是了解历史,

37、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的意义,所以多读名著,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与知识的积累甚至思考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7)、( 8)两题各 2分,其余每题一分。) 【小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小题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小题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小题 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 6】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 7】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乡情怀的句子是_。 【小题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 “人和 ”重要性的

38、名句是:_。 答案: 【小题 1】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题 2】天涯若比邻 【小题 3】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4】长风 破浪会有时 【小题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题 6】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小题 8】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字, “似 ”不为 “拟 ”, “燕 ”不为 “雁 ”, “涯 ”不为 “崖 ”,“邻 ”不为 “伶 ”, “濯 ”不为 “浊 ”, “涟 ”不为 “涟 ”, “妖 ”不为 “娇 ”, “会 ”不为 “汇 ”,“庇 ”不为 “屁 ”, “俱 ”不为 “聚 ”, “乡 ”不为 “香 ”, “雁 ”不为 “燕

39、”, “利 ”不为 “力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有难度,全写对不容易,易错字较我。古诗填写题,是语文考试中不多见的考课内知识,关键在于记忆,而不在于分析思考,所以平时记得清楚作答就容易,当然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去记忆,则更好。 作文 写作 ( 60分)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 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 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 “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 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

40、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文章不要少于 600字。 答案: 试题分析:这个文题很新而不奇。要说 “不会变 ”的是什么,可先想想变是的什么,拟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时间在变化,一年过去,不会再有这一年,四季轮回,似无变化,其实此生命已非彼生命。总之,变化的是环境,是物质。相对而言,不变的应该是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想深一些,比如生命规律,从生到死。引导语中到是建议避深就浅,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就选生活中的人,包 括自己,写一些事例,表现 “时光如逝 ”中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的一种 “坚持 ”,一种 “坚守 ”。简单些,听爸爸妈妈

41、说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 “爱 ”他们的,而 “我 ”现在又深深感受到爸爸妈妈如何的爱 “我 ”的,由此想到 “我 ”的将来, “爸爸妈妈 ”们都会老去,而这种 “爱 ”是不变的。这是从家庭生活来写,如果从社会方面来写,有人说 “雷锋精神过时 ”了,那么就用一些事例来说明, “雷锋精神 ”的本质在新时代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些。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并不难写,关键是观察好生活中的现象,选好 “不变 ”的写作材料。一个文题 ,可以从浅的方面想,可以从深的方面想,或写得朴实简单些,或写得意义深刻些,基本上不是文章好坏的标准,写清楚,写明白,写干净,写生动,写深刻,尽量达到自己水平可达到的层次即可。追求的是 “真情实感 ”,真情,就需要有贴近生活的事件做依托,就需要有细致生动的描摹,这来自对材料的掌握对语言的驾驭。实感,就需要针对性地不虚不夸地抒发感受,就需要对所写之事真切的感想,这来自生活,来自内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