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2891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 dn( )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 y(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嶂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 g( )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味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答案:钝 宇 锢 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 “愚

2、 dn”“ 愚钝 ”, “钝 ”不能误写成 “纯或顿 ”; “器 y”“ 器宇 ”, “宇 ”不能误写成 “予或芋 ”; “禁 g”“ 禁锢 ”, “锢 ”不能误写成 “固或崮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细心即可答对。写错汉字,原因在于平时不注意辨识汉字,不注意汉字的易错点,只记大概,记忆模糊,这个问题要此起注意,改变习惯,纠正错误。平时多功夫,考试时便有收益。 文学常识( 3分) “身 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

3、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 “神交 ”。请从下面推荐的 3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 “神交 ”的理由。 米开朗琪罗 尼摩船长 贝多芬 选 _,出自作品: _,作者: _ 理由: 答案:提示:本题 3分,作品名称、作者、理由各 1分。 “理由 ”示例:贝多芬: 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情况,学生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注重这方面的积累,那做题时就能信手拈来;反之,就会束手无策。三选一降低了做题的难度,学生答题时,只要作品名和作者的姓名不要写错,神交的理由充分即可。 “米开朗琪罗 ”,

4、出自作品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理由: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 ,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 “尼摩船长 ”,出自作品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 凡尔纳,理由:他自信、镇定、坚毅、果敢,他富有一种不容质疑的直率性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根据下列句子的句式、修辞仿写一句话,

5、使之与上下文构成连贯的排比句。( 2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 ,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茵。只要你满怀信心,尽己所能,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答案:提示:注意句子内在的联系,仿照句式和修辞。 试题分析: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 “也许你无法拥有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但是你可以做名词性的偏正短语 ”,依照这个句式,做到结构一致,修辞一致,字数相同即可。如: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

6、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细节 ”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 ”的 “时空连线 ”栏目,以 “细节、现场、观点 ”作为栏目关键词;营销领域的权威刊物销售与市场,则以 “过程、方法、细节 ”作为封面用语 根据下面材料,归纳 “细节 ”的含义。( 2分) 材料一: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 :“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 ”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 材料二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工业电机

7、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三个月,竟然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德国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 “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 16圈。 ”照此做了,电机恢复正常。 材料三: 1912年 4月 10日, “泰坦尼克 ”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 1522人丧 生。 答案:要点: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分析中我

8、们可以看出,细节可以是某种事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再研究三则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细节决定了整体,然后根据下定义的模式即 “ 是 ” 答题即可。如: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考点:本题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组织语言的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 间存在的关系。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执着的故事不老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 A守株待兔 B精卫填海);执着的人物不朽 闻鸡

9、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 ( A卧薪尝胆 B悬梁刺股)的勾践;执着是 ( A坚持不懈 B直言不讳),是 ( A艰苦卓绝 B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的进行曲。 答案: B A A B 试题分析: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都是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也是神话故事,而 “守株待兔 ”是寓言故事,所以第一处横线应填: B精卫填海;与 “勾践 ”有关联的是 “卧薪尝胆 ”而不是 “悬梁刺股 ”,所以第二处横线应填: A卧薪尝胆; “直言不讳 ”的意思是 “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 “艰苦卓绝 ”的意思是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这另个成语都与 “执着 ”没有联系,所以第三和第四横线处应分别

10、填 “坚持不懈 ”和 “锲而不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仅要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还要了解其所在句子的语境。但是解答此题,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词语进行排除法,这样可能降低解答这道题的难度。 现代文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老人是 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 “希望工程 ”或者 “春蕾计划 ”,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

11、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 “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 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光阴荏苒,老人

12、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家人读 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 “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 “试金石 ”,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

13、到别人的爱。 ” 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小题 1】选文第 段中老人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1分) 【小题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分) 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 “试金石 ” 文中的 “试金石 ”有什么含义? 【小题 3】选文第 段中说 “老人常常对 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请你用一小

14、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2分) 【小题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 段中 “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 ”的含义。( 2分) 【小题 5】选文题目说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分) 答案: 【小题 1】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小题 2】 “试金石 ”指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意合即可)(试金一测试感恩之心, 1分;石寄出去的书, 1分) 【小题 3】答案: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

15、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 【小题 4】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小题 5】对 “没有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认识理解 1分,联系生活实际 1分,表达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可以从老人在 “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 ”后的情形 “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 出去的书原来是块 试金石 ,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中分析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

16、是第 段,所以要精读第 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 “试金石 ”本义是本义是一种矿物,是含炭质的石英和蛋白石等的混合物,致密而坚硬,黑色或灰色,可用以检验黄金的纯度。比喻义是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这里 “试金石 ”出现在 “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 试金石 ,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 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试金石 ”指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考点:这里是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考点。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

17、、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必须紧扣老人为收不到来信、电话和电子邮箱等而着急、郁闷的心理来写;另外,还要注意文通句顺,书写工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人物的言行等做综合的分析。因为人物的心理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因此借助这些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往往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 4】试题分析: “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 ”出现在第 段中,那首

18、先要精读第 段,然后从老人的话中分析其含义。第 段老人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人要懂 得感恩和回报,学生可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归纳。如:心里没有感激,将来就算成就再大也不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针对某些题目,还要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准确地定位提取答案:的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小题 5】试题分析:这道题首先要认真研读选文第 段充分理解 “没有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的内涵,然后再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如: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凡是给予自己关爱的人,我们都应心存 感

19、激。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包括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予的爱不求回报,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理所应当的,父母的好,父母的爱,时刻应记在心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并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能力。 点评:开放性题,要大胆表达。但是也不能脱离题目要求,更不能信口开河,脱离文章内容与主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审清要求的基础上,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前提下,完成开放性题目的拟答。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 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

20、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 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对此,

21、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小题 1】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小题 2】请你运用上面语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你的语文老师进行一段肖像描写。( 6分) 答案: 【小题 1】要点: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小题 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人物的外貌特 征。 【小题 1】试题分析: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不难看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和目光犀利的特点。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考点:本题考查

22、学生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的能力。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 2】试题分析:这道开放性的语言表达题,答题时要注意正确运用比喻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比喻: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使用喻体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不少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作比喻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比喻来表现相应的思想感情。另外,本体

23、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如是同类事物,那就不是比喻而是比较。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 造成夸张不当。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点评:这道开放性的综合题首先要了解上面语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正确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有关语文老师肖像描写。学生答题时要注意比喻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做到文通句顺,书写工整即可。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24、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 1】下列句子 “而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 2】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3分) 人持 汤 沃灌 主人日 再 食 腰 白玉之环 【小题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 4】文段中的主人公最终可谓

25、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热水 两次 腰佩 【小题 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小题 4】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 ,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小题 1】试题分析: A、 C、 D三选项中的 “而 ”都是表转折关系,可理解为“却 ”, B项中的 “而 ”表修饰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 “之 ”“于 ”“而 ”“以 ”“其 ”“为 ”“乃 ”“焉 ”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

26、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 2】试题分析: 汤是个古今异义字,古义:热水;今义:通常指煮东西的汁液。 “再 ”也是古今异义字,古义:两次,两顿;今义:又。 “腰 ”: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

27、要落实。这一句中的关键词有 “以(因为) ”、 “者( 的事) ”、 “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若(如) ”等。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 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4】试题分析:从选文中不难分析出:文段中的主人公最终可谓取得了成功的原因是:勤奋 ,舍得吃苦,有恒心。给我们的启

28、示是: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感悟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阅读感悟,关键要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作品的主旨。本题可扣住 “以中有足乐 ”和 “勤且艰 ”再结合 我们学习条件来谈感悟即可。 唐太宗论弓矢 上 谓太子少师 萧璃曰: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 ,乃日 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乃令京官

29、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注释 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弓工:造弓的工匠。 邪:不正。 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 ,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小题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3分) 少 好 弓矢 皆 非良材 朕始悟 向 者辨之未精也 【小题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小题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分) 答案: 【小题 1】喜爱、爱好 全、都 从前 【小题 2】朕凭弓箭平定天下,

30、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小题 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小题 1】试题分析: 好 在文言文中是个多音多义词,在这里读 “ho”,“喜爱、爱好 ”的意思;在 “好鸟相鸣 ”中读 “ho”, “美丽 ”的意思。 “皆 ”: “全、都 ”的意思。 “向 ”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 “从前 ”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对着,朝着,与 背 相对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

31、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 累。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一句中的关键词有 “以(凭、凭借) ”、 “矢(箭) ”、 “定(平定) ”、 “四方(指天下) ”、“识(辨别) ”、 “之(它,指弓箭) ”、 “犹(还) ”、 “尽(详尽) ”、 “务(事务) ”、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 “遍(全、都) ”等。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

32、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这句话说明唐太宗 “善于自省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这句话说明唐太宗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 “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从这 句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 “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评价的能力。 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

33、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 “找原文 细分析 得结论 ”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诗歌鉴赏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小题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1分) 【小题 2】 红旗直上天山雪 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2分) 答案: 【小题 1】裂 折 【小题 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小题 1】试题分析: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

34、吹,湖边( 海畔 )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裂 ”和 “折 ”这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鉴赏。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时,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先看练得的 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小题 2】试题分析: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

35、出从军将士的精神, “直上 ”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 “直上 ”二字中溢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点评:分析诗句 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小题 1】 ,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小题 3】海内存知己, 。 【小题 4】 ,独怆然而涕下。 【小题 5】刘禹锡在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默写此

36、句时要注意 “戚戚、贫贱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身世、萍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涯、邻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念、悠悠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沉舟、侧畔、帆、病树 ”的写法,另外,还要注意提示性的语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

37、,理解透彻,对照教 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作文题目取暖。要求: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 取暖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试题分析:取暖这是道全命题作文。所谓 “取暖 ”,既包括身上的温暖,也包括心里的暖意。如选择后者着笔,可写父母的无私和伟大温暖我的心房。 “取暖 ”这个题目,写叙事性或抒情性的文章比较好写,相对而言,议论文下笔难一点,但如能围绕论题核心,组织恰当的例证,同样可以写得非常出采。如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 和朋友一起面对,互相鼓励,我们心灵之间相互取暖,最后战胜困难。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设定恶劣的自然环境来渲染气氛或为情节铺垫。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2)抓住 “题眼 ”确定中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 “题眼 ”。扣住了 “题眼 ”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3)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