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2891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裨 ( b)益浩 淼 (mi o)雕 镂 (l)美不 胜 (shn)收 B 迸 (bng )溅静 谧 (m) 积 攒 (zu n)茅 塞 (s)顿开 C 履 (l )历撺 掇 (du)绚 (xun)丽 锲 (qi)而不舍 D黄 晕 ( yn)卷 帙 (zh)提 (t)防 孜 (zh)孜不倦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镂 ”应读作 “lu”; “胜 ”应读作 “shng”。 B “攒 ”应读作 “z n”。D “晕 ”应读作 “”, “提放 ”应读作 “d”

2、; “孜 ”应读作 “z”。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练习和理解运用。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 项是 ( ) A广袤跌宕班斓相提并伦 B镌刻蓦然撷取眼花撩乱 C酝酿发髻祈祷赫赫有名 D蓑衣葱笼飘渺感人肺腑 答案: C 试题分析

3、: A.“班斓 ”应写作 “斑斓 ”; “相提并伦 ”应写作 “相提并论 ”; B “眼花撩乱 ”应写作 “眼花缭乱 ”; D “葱笼 ”应写作 “葱茏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

4、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 无精打采 ,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B看了这场表演 ,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油然而生 ! C他懂得受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道理,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尽其所能地帮助那些像他一样的穷孩子实现人生梦想。 D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 触类旁通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答案: D 试题分析: D.“触类旁通 ”的意思比喻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不符合句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

5、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 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简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D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 “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的决心 ”。 C.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酒店的许多人 ”。 D.语义矛盾,删去 “使

6、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点评:做病句修改类题目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正误,如果是病句,则先要判断它的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要尽量少改动,保留句子愿意,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核对,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虫治虫出自梦溪笔谈,作者是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B本命年的回想写的是作家刘绍棠回忆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 C斜塔 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该文表现了伽利略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 答案: A 试题

7、分析:沈括(公元 1031 10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 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8、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5分,每题 3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 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

9、,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的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你贵姓? ” “免贵 ”,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10、。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 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它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 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

11、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打铃老人说: “侯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 ”他果然踌躇了, “我只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 不说了 ”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 是成心的,我说不是 ” 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听这口气,与我

12、有关,忙不迭的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 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 【小题 1】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悠长的铃声是老人对我迟到的一种善意包容,但也有提醒、催促等意味在里面;它是我们之间的一个默契,也是在我学生生活中的一段美好记忆。 B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这句话实际上表现出我对于雨天堵车、拥挤带来迟到的一种抱怨之情。 C我毕业离校时,最后一次称呼、问候老人 “侯师傅好! ”我并不是刻意嘲笑老人,只是记错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D文章事件很小,却安排精巧。故事的高潮部分在于结尾部分,解释出真相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小题 2】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

13、我走进教室。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 3】本文在刻画打钟老人时,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小题 4】文章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多处为这个结尾作了铺垫,请找出两处并写在下面。 【小题 5】文章结尾, “我 ”最后听了孙师傅的话后,会有哪些反应?请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60字左 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铃响了很长时间。 【小题 3】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小题 4】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小题 5】采用第

14、一人称来写;表现我的惊讶、感动、后悔等感情,学生最好能够答出两种以上的混合感受。( 3分,找对 1处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我毕业离校时,最后一次称呼、问候老人 “侯师傅好! ”我并不是刻意嘲笑老人,只是记错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中 “我并不是刻意嘲笑老 人,只是记错了,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说法错误,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 ” 从这句话看,只有孙师傅认为作者并不是刻意嘲笑老人,只是记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

15、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 、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2】试题分析: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悠长的铃声比作盘旋的鸽群,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铃声响的时间很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

16、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某种感情 /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 3】试题分析:对孙师傅的描写,主要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例如: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 外貌描写; “今天你晚了 ”语言描写; “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 ” 动作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

17、、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 4】试题分析: “伏笔 ”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文章结尾故事的发生,前文已有渗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 “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

18、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 (效果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 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

19、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 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 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

20、明了题旨等等。 【小题 5】试题分析: “你千万别介意 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 ,作者上学三年,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而当最后知道自己一直记错了师傅的姓氏时,肯定会觉得很惊讶,也很不好意思,同时,师傅一直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默默地给予作者一种感动,当然,作者也会很后悔自己记错师傅的姓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 动的理解。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

21、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题 3分) 瘦马铜声 张守印 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虽然 早有 “探马 ”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第一节课,水波不兴, 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

22、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下午自习课 。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 “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 ”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 “与己无关 ”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

23、”问: “此意如何? ”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 “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 ”全班复大笑, 可 笑着笑着,都不笑了。 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24、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 “另类 ”。马老师的爱人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马老师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个班,直逼第一名。 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 边写了四个字: “瘦马

25、铜声 ”。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 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 “老师,我们爱您! ” 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注】 “瘦马铜声 ”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 “铜声 ”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小题 1】文章第 至 段,作者四次提到马老师的 “笑 ”,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 ; 马老师笑对同学的嘲讽; ; 。 【小题 2】阅读文章第

26、、 段,说说为什么全班同学 “笑着笑着,又不笑了 ”? 【小题 3】文章第 段、第 段都出现了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小题 4】文中的马老师性格鲜明,人格高尚。请就其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感受。(限 60字左右) 答案: 【小题 1】示例: 马老师带着微笑,第一次为我们上课;马老师以微笑表达对同学的 宽容。马老师微笑着主动跟同学打招呼。 【小题 2】要点: 全班同学因同学的恶作剧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结果而笑; 但在笑的过程中,逐渐受马老师严肃态度的影响,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因而不笑了。 【小题 3】要点: 第一次画马的

27、目的是为了嘲笑马老师,让老师难堪; 第二次画马的目的是为了赞扬马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 【小题 4】要点: 亲切真诚; 机智幽默; 宽容大度; 不求私利; 责任心强。 【小题 1】试题分析: “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 ” ; “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 ”; “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 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 ”; “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

28、,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2】试题分析:同学们取笑马老师,并为自己恶作剧的结果而大笑不止,在这个过程中,马老师的严肃态度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所以都止住了 笑。围绕笑的原因和不笑的原因作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

29、: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3】试题分析:因为我们班是一个很捣蛋的班级, 已经气走了三个班主任,所以,第一次画马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马老师的瘸腿,让老师难堪;在马老师的带领和感化下,同学们渐渐地喜欢马老师,并很尊重他,所以,第二次画马的目的是为了赞扬马老师,表达

30、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 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4】试题分析:文中的马老师确实是一个让人敬重的好老师,他爱学生,不谋私利,等等,解答时,要选取性格特点或人物品质一个方面回答,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

31、析,最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表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题 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

32、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患 其塔动( ) 便实 钉 之( ) 人皆 伏 其精练。(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 3】梵 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 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答案: 【小题 1】 担忧; 动词,用钉子钉; 伏同服,佩服。 【小题 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本题 3分。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 ) 【小题 3】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 ) 【小题 4】匠师认为塔动的

33、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小题 1】试题分 析: “患 ”,一词多义,担忧; “钉 ”,动词,用钉子钉; “伏 ”,通假字,通 “服 ”,佩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 “履 ”(踩)、 “六幕 ”(上下及四周)、“持 ”(支撑)这些字词要翻译准确。 考

34、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 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中的侧面描写也很明显,例如匠师怎么都找不到塔动的原因,喻皓很容易就找到了,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

35、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 4】试题分析: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

36、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每题 3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题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

37、确的一项是( ) 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 不能团聚的惆怅。 C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 2】解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的意思。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但愿

38、人人岁岁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 分,意思解释准确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 “琼楼玉 宇 ”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由此可见,作者没有很向往天上的宫阙。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9、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 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2】试题分析: “但愿人长九,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

40、平 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点评:理解诗句的含义,要理解句中的意象和含义深刻或有引申意义的词语,然后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语言表达 语文实践活动。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 “推广写字周 ”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小题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 ,请列举两项。 【小题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

41、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答案: 【小题 1】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即可,如书法比赛、主题演讲等。 【小题 2】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书写水平,那么,所开展的活动要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进行书法比赛、辩论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 点评:设计活动先要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语句准确表达主题,针对性强,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 的人文性。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一种观点辩论题,从题干中给出的两种观点中,选择自己赞同的一种,并具体充分地阐明理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阐述

42、观点和理由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 “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 ”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前者反对后者的,也有反对前者赞同后者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说出具体的理由。 默写 古诗文默写。 【小题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小题 2】中庭地白树栖鸦, 。 (王建十五夜望月 ) 【小题 3】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小题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小题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摹早春时节特有景致的诗句是

43、: , 。 【小题 6】苏轼浣溪沙中,我们能读到表现作者积极豁达的句子,如 “ , , 。 ” 答案: 【小题 1】 折戟沉沙铁未销 【小题 2】 冷露无声湿桂花 【小题 3】 札扎弄机杼 【小题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 5】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题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戟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冷露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札扎 ”、 “杼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残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酥 ”的写

44、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尚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 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作文( 50分)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小题 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听到或看到的一句话

45、触动。一句安慰,一句劝告,一句鼓励,一则名言 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 请以 “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 话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题 2】我也曾 过 要求: 1.选题目( 2)的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2.无论选哪一题,均写记叙文。篇幅不少于 600字。 3.思想健康,表达真情实感。 4.文中若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代替。 答案: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是 “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 ”, “怦然心动 ”的意思是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这道作文题目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我 ”、 “怦然心动 ”、 “那就话 ”。写作时,一定要写 “我

46、 ”的故事和感受,要以 “我 ”为中心进行行文。同时要写出 “怦然心动 ”的原因和感受。 “那句话 ”到底是 “哪句话 ”,这个必须要交代清楚。这句话为什么让 “我 ”怦然心动?等等。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再开始构思。这道题目写记叙文会更好把握一些,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 “那句话 ”是什么,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 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

47、。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小题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我也曾 过 ”,横线上可补充的内容又很多,例如, “我也曾优秀过 ”,题目中的关键词 “曾 ”,也就是说优秀是曾经的事了,过去了,现在的 “我 ”不优 秀了。写作时,就要交代清楚自己曾经有多优秀,因为什么原因现在不优秀了? “我也曾失败过 ”,要写自己曾经经历的失败和现在的成功,为什么自己会转败为胜?等等。写作前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在写的过程中,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体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 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