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892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湖州环渚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调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3分 ) 人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竞争,也要学会 ;学会严格,也要学会 ;学会坚持,也要学会 ;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 A、妥协 B、协同 C、宽容 答案: B C A 试题分析:学生观察语境,联系上下文, “竞争 ”与 “协同 ”相对; “严格 ”与 “宽容 ”相对; “坚持 ”与 “妥协 ”相对;学生根据词语照应来准确填写。 考点: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

2、点评: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等。所考词语应为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作过细的辨析。选用词语所依据的语境应平易浅显,便于理解。词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所以地毯式的复习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关键是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关联词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词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梦幻同里( 12分) 张抗抗 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

3、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 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 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 “退思园 ”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

4、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 “退思 ”二字取 “退而思过 ”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 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 “思过 ”,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 “贴水筑 ”,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 “退思园 ”,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

5、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既是闭门思过, “退思草堂 ”是不可缺的 ;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 “水芗榭 ”和 “眠云亭 ”下棋解闷, “揽胜阁 ”作画;春有 “闹红一舸 ”,夏有 “菰雨生凉 ”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 “天桥 ”,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 “辛台 ”,抚琴听乐的 “二曲桥 ”,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 “岁寒居 ”,正待好友围炉品茗

6、,舞文弄墨,谈古 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 ” 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 “退 ”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 “进取 ”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 “过错 ”么?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小题 1】文章第一段划线句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 来荡去。 ”中 “它 ”指代 。( 2分) 【小题 2】文章

7、第八段说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 ”,根据第二段说说 “同里 ”的 “质朴而秀美 ”表现在哪些地方?( 3分) 【小题 3】从建筑上看,退思园的 “退思 ”体现在哪些地方?( 3分) 【小题 4】选文标题是 “梦幻同里 ”,为什么重点却写 “退思园 ”?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4分) 答案: 【小题 1】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 ”这种想法或去同里的愿望。( 2分) 【小题 2】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 1 分);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 1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1分)。 【小题 3】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8、 2分);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 “贴水筑 ”( 1分)。 【小题 4】 “退思园 ”是同里人的骄傲,它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 2分);作者 “再思同里,是为了 “退思园 ”( 1分)。 “退思园 ”给作者 “异样的思绪 ”。或者“退思园 ”使同里镇罩上了 “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这里是理解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联系上半句,可理解为 “它 ”指代同里是必须得去的 ”这种想法或去同里的愿望。 考点: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点评: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

9、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二段 “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 ”“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可以看出 “质朴而秀美 ”。 考点: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 点评: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 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文中第四段中找出 “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 “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

10、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 ”可以看出从建筑上看,退思园的 “退思 ”。 考点:这里是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考点。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小题 4】 试题分析:感知全文了解 “退思园 ”是同里人的骄傲,它独一无二 ,具有无限魅力;同时, “退思园 ”给作者 “异样的思绪 ”。 考点:这是对文章组材详略的考查。 点评:这需要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才能对文章线索和材料取舍有正确的理解。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阅读下面文

11、字,完成小题 (二)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13分) 冯骥才 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 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 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 “城改 ”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 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 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 “

12、最后的精神家园 ”的古村古镇,正在被 “腾笼换鸟 ”,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 “游客的天 堂 ”;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 “博物馆 ”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 “打造 ”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

13、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 。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 伟大的文化不也

14、要名存实亡? 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 “疯狂的 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 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

15、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 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小题 1】第 节中的 “聪明 ”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2分) 【小题 2】作者认为在 “城改 ”中被拆掉或被开发成的风情商业街糟蹋了文化的哪些要素? 3分 【小题 3】 “糟蹋 自己文化 ”这种潮流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它又带来怎样的危害?( 4分) 【小题 4】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

16、4分) 答案: 【小题 1】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 1分)。因为这种 “发现 ”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这点可以从后文的 “厄运 ”、 “糟糕 ”等词中看出( 1分)。 【小题 2】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 1分,共 3分) 【小题 3】 “以文化谋利 ”或 “拿文化赚钱 ”。( 2分)践踏玷污文化的尊严,使文化失去 存在的意义,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糟蹋人的精神。( 2分) 【小题 4】基于第 (3)节或第 (5)节内容,围绕 “旅游 ”或 “影视 ”( 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 1分)。表现出 “对

17、文化的毁坏 ”( 2分)。例如: 水镇周庄,如今已成为嘈杂、拥挤的旅游景区。陈逸飞笔下那安静美好的双桥边上,永远簇拥着急于留影的一堆堆的游客;河堤两岸的店铺里,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留下的多为外来的商人,日复一日地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 【小题 1】试题分析: “聪明 ”这里应是一种 “褒词贬用 ”,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这种 “发 现 ”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持一种讽刺、轻蔑的情感。 考点:这是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考点。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

18、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三段中来分析,作者列举了种种糟蹋了文化的行为,最后做了总结,即 “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 ”用反问语气更加令人发指。 考点:这里考查对原文的内容的筛选和总结。 点评: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学会在原文中提炼总结中心,能够找出段落的中心句,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七段, “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

19、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揭示了 “糟蹋自己文化 ”这种潮流背后的目的;从文章第八段的最后对 “糟蹋自己文化 ”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即践踏玷污文化的尊严,使文化失去存在的意义,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糟蹋人的精神。 考点:这是对文本语句含义的理解 点评: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小题 4】 试题分析:事实论据要典型、概括、具有针对性,如:水镇周庄,如今已成为嘈杂、拥挤的旅游景区 。陈逸飞笔下那安静美好的双桥边上,永远簇拥着

20、急于留影的一堆堆的游客;河堤两岸的店铺里,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留下的多为外来的商人,日复一日地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 考点:这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开放性考查。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题目要求,即围绕 “旅游 ”或 “影视 ”等材料即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以身居作( 8分) 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 “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 。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偿之方去。 【注释】上林苑:汉武帝时所

21、建宫苑名。 豕:猪。 执勤不解:做事勤奋不懈怠。 耆老:老年人。 【小题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身居 作 属予 作 文以记之 B 悉 以豕偿之男女衣着, 悉 如外人 C主人 许 遂 许 先帝以驱驰 D 还 其豕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 句子: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译文: 【小题 3】梁鸿赔偿 “烧者 ”的方法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中的梁鸿是一个 的人。(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曾经不慎遗留火种而致大火,殃及他人房屋。 22 【小题 3】方法

22、:以豕偿之( 1 分),以身居作( 1 分);勇于担责、做事勤勉、信守诺言(写出勇于担责即可)( 1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 A:做事 /写; B都是全、都; C都是答应; D都是归还,所以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古代句式的调整,这里应调整语序 “牧豕于上林苑中 ”为 “于上林苑中牧豕 ”,同时应注意 “误 ”“延 ”重

23、点词语的理解。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考查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 “信 ”“达 ”“雅 ”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小题 3】 试题分析:理解原文内容,了解梁鸿赔偿 “烧者 ”的方式除了 “以豕偿之 ”外,还“以身居作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担责、做事勤勉、信守诺言的人。 考点:这里考查的是通过理解内容来对人物的评价。 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

24、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 “找原文 细分析 得结论 ”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 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文言文阅读 (二)陈涉世家(节选)( 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

25、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 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3分) ( 1) 度 已失期 (2)上使外 将 兵 (3)楚人 怜 之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 3】陈胜提出起义 的具体策

26、略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 ?从选文中可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 答案: 【小题 1】估计; 带领,率领; 爱戴 【小题 2】现在逃亡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小题 3】具体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分)。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并善于斗争的人(写出洞察时局即可)(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言词汇的理解这里应注意 “度 ”应读成 “du”,作动词讲;“将 ”这里名次用作动词,率领、带领; “怜 ”古今义,这里是爱戴。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

27、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 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古代句式的调整:这里应注意 “亡 ”“大计 ”“等 ”“死国 ”的理解。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所谓 “理解文中的句子 ”,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 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

28、,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小题 3】 试题分析: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响应起义,也为了进一步发动众人,从原文中理解出陈胜吴广采用的起义策略,即他们抓住了人们对 “扶苏 ”“项燕 ”的怀念及遭遇的不满;从中看出陈胜是一个洞察时局,敢于并善于斗争的人。 考点:考查学生筛选提炼总结文中信息的能力 点评: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

29、出原句并学会总结和概括,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 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 20分) (一)新 柳( 4分)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小题 1】诗中的 “新柳 ”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 2】 “水中柳影引他长 ”中的 “引 ”字有什么妙处?( 2分) 答案: 【小题 1】颜色浅黄( 1分),形态轻柔、纤巧( 1分)。 【小题 2】 “水中柳影引他长 ”中的 “引 ”字照应了 “百尺 ”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语言表达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0、(3分 )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 zz 不倦地 j 取知识,使自己学识yun 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 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 答案:孜孜 汲 渊 试题分析:书写字形应注意生僻字字形如: “孜孜 ”“汲 ”;也要注意同音字的字形 “渊 ”不能写成 “源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认知汉字的能力。 点评: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可以结合语音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错别字并修改。新课标要求: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

31、、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若在复习期间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往往事半功倍。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 声的形声字的认知。 请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2分) (材料)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 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鹿的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提炼的观点: 答案:例如

32、: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人需要一定的压力;不可因噎废食。 试题分析:材料从生态环境的案例向我们多角度反映了生活中的某一哲理,学生可从中提炼,如: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人需要一定的压力;不可因噎废食等观点。 考点: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探究的考查 点评:中考材料式探究题一般会把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整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探究能力。这是语文学习视野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机结合的新题型,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名著阅读填空。( 4分) ( 1) (人名)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 念一遍,自己把两手

33、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 2) (人名)想到别处再找机会,但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他不好意思吆喝,就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是要卖的了。他在桥上站了一会儿,忽然行人纷纷躲开,来了一个叫牛二的流氓,这家伙一贯惹是生非,大家都怕他。 ( 3) “知识就是力量 ”是 (国别)作家 的名言。 答案:( 1)范进 ( 2)杨志 ( 3)英国 培根 试题分析: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人物,如范进中举中的 “范进 ”;水浒传中的 “杨志 ”;同时了解外国名人名著,如:英国作家培根。 考点: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点评

34、:文学及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 (2分 ) 碧浪湖由山水汇聚而成,湖面透明如镜。春夏秋冬,景色四季不同,清峦塔影,风光晴雨有别。历代宦官名流、文人雅士如苏东坡、赵孟 、文征明、吴琦等都结伴泛舟湖上,并将旖旎风光入诗入画。可惜的是,美丽的碧浪湖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时间的风霜已剥蚀了雄伟的浮

35、玉塔。如今,湖与塔都已名存实亡。 【小题 1】文中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小题 2】文中有一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与前文不连贯,请修改。 答案: 【小题 1】将第 2个句子中的第 2个逗号改为分号。 【小题 2】雄伟的浮玉塔已被时间的风霜所剥蚀。 【小题 1】试题分析 :( 1)这个句子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春夏秋冬,景色四季不同 ”与 “清峦塔影,风光晴雨有别 ”并列,所以中间用 “分号 ”; 【小题 2】根据上文句式要求,这应是一个被动句式,前后文才会连贯,所以应该为被动句式 “雄伟的浮玉塔已被时间的风霜所剥蚀 ”。 考点: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 点评:句子语病是历年中考

36、必考题型,是语句考查最重要的题型,学生了解常见语病,能学会用修改符号对病句进行修改尤为重要。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 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 【小题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小题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小题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小题 5】晴

37、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小题 6】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 7】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 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小题 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 。 答案: 【小题 1】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 2】人比黄花瘦 【小题 3】不尽长江滚滚流 【小题 4】八百里分麾下炙 【小题 5】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 6】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题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试题分析:填写诗句时,错填和漏填均不得分,这里应注意 晖、脉脉 麾、炙 霄 勒的重点词语的书写;

38、同时注意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 ”“渔家傲 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 ”的命题理解点。 考点: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 当我们回 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请以

39、“这样做,我不后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 文章不少于 600字(诗歌不少于 16行)。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 试题分析:中考作文要求: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这样做,我不后悔 ”是命题作文学生写作时,不仅要写出 “这样做 ”更重要的是要写出 “这样做了,我不后悔 ”这就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悟,并能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独特的体会,应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是很

40、能启发和感染人的。 关于文题中 “文体不限 ”,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 “四不像 ”文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作为命题作文写作,学生应突破写作创新,即写出与众不同的考场作文,才能出 奇制胜。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我们在命题写作中,能突破这四点创新,那么美文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