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2894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 ling hn的窗户。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chng go的价值追求。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答案: 灵 魂 崇 高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 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

2、玖先生用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答案: C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经过我市 锲而不舍 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 B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 美不胜收 ! 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 情不自禁 地笑了。 D华裔篮球新星 林书豪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 水乳交融 在一起。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小题。 (20分 ) 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

3、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 “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 ”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 越临近越兴奋。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 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

4、式等待她的儿子。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 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 “回来了 ”,语气很平常。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

5、为我做吃的。 我站在母亲身 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 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

6、她就很知足。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 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

7、,因为平淡而可亲。 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 【小题 1】文中多处写到 “母子连心 ”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 (6分 ) 【小题 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4分 )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 揩了又揩 。 (2分 ) (2)一 跨出家门,我 就 开始想家; 一 走出母亲的视线,我 就 想母亲。 (2分 ) 【小题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 段中的划线句子。 (4分 ) 【小题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6分 ) 【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

8、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 “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 “打得好 ”,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 亲,有改动 )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亲: 答案: 【小题 1】 我与母亲见面前总是很激动,见面后却又很平淡; 母亲从未特意看过我,但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

9、见; 我们总是一边做着各自的事,一边说话时; 我为母亲做事,品味母亲当年为我做事的感受。 【小题 2】 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 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 【小题 3】两次使用 “一 就 ” 强调了 我对家的依恋,对母亲的爱之深,依恋之深。 【小题 4】答: 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和我当时内心的感动心理; 为下文写我为母亲做事回报母亲而母亲不求我回报的无私、伟大作铺垫。 生动地表达出母亲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以及在被儿子照顾时怕给儿子带来麻烦的紧张不安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 2-

10、8段的内容来概括“母子连心 ”的默契即可。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抓住母亲对 “我 ”的情感来鉴赏 “揩了又揩 ”的表达效果。 【小题 3】本题考查学 生鉴赏语句的能力。抓住 “我 ”对家、母亲 “的情感来分析“一 就 ” 的表达效果。 【小题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根据 “母亲与我 ”之间的情感、文章的结构、文章的主题来鉴赏即可。 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小题。 (10分 )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

11、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 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泰国的太医李醯 (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放纵私

12、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A】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 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 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 【小题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 【小题 2

13、】文中 两段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 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3】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 A】【 B】中的哪一处合适,请说 明理由。 (4分 ) 【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 “我当然知道。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 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 配额 留给最爱。 ” 答案: 【小题 1】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 【小题 1】 从反面论证角度论证 通过举出李 虿葺讶嗣 凰冀 。挥

14、莨 魈巴枷砝郑 罩镣龉 氖吕 臃疵媛壑瞬欢 谥频奈: 佣 隽烁 娴芈壑搜 峤谥频闹匾 裕 凼孤壑 咚捣 br【小题 1】 放在 A处合适 此材料作为论据是论证人学会节制,计划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与 A处表达的内容相符 而 B处的主要观点是怎样才能做到有节制,材料与此不符,所以放在 A处更合适。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 +表达效果。先根据论证方法的类型

15、来辨别论证方法,再根据具体语句来分析作用。作用一般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者该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放在哪一处更合适即可。 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小题。 (10分 ) 古人称筷子为 “箸 ”,这个专称 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 “箸 ”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 “住 ”,因箸同 “住 ”音 (“住 ”,慢 ),所以要把 “住 ”改为 “快 ”, “箸 ”便叫成 “筷子 ”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 “箸 ”为 “筷 ”。 用筷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 (牙 )箸。在长

16、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 “箸 ”,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 长约 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0 3厘米,宽 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 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 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 0 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 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

17、的菜。礼记 曲礼说: “羹之有菜者用挟 (即 “箸 ”),其无菜者不用挟。 ”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 碍使用。 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 真是很美。 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 ”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

18、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 ) 【小题 1】结合 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 去掉其中加点的 “已知 ”一词,为什么 (3分 ) 【小题 2】简要说说第 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 ) 【小题 3】阅读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 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4分 )答案: 【小题 1】 不能去掉, “已知 ”是 “目前所知道 ”的意思,起限制作用; 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 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 “已知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名筷生产地的广泛,表明我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 【小题 1】 制作材料 文化内涵

19、 【小 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一般方法为:表态 +解释 +分析效果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先根据说明方法的类型来辨别说明方法,再根据具体语句来分析作用。作用一般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者该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 5、 6两小节的内容来填写合适的内容即可。 文言文阅读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小题。 (14分 ) 魏公叔痤 病,惠王往问之。曰: “公叔病,即不可讳 ,将奈社稷何 ”公叔痤对曰: “痤有御庶子公孙鞅 ,愿王以国事听之 也。为 弗能听,勿使出竞 。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 “

20、岂不悲哉 !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 乎 !”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 以不悖者为悖。 【注】 公叔痤 (cu6):魏相。 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 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 为:如果。 竞:同 “境 ”。 悖:糊涂、昏聩。 固:原来。 【小题 1】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 公叔痤 对 曰 ( ) 愿 王以国事听之也 ( ) 秦果 日 以 强 ( ) 悖者之 患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而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21、A学而不思则罔 ( 八则 )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 D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 【小题 2】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 此非公叔之悖也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小题 4】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 “悖 ”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2分 ) 答案: 【小题 1】 (1) 回答 希望 一天天 错误 (2)C 【小题 2】此 /非 /公叔之悖也 【小题 3】 (1)(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

22、用了他。 (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小题 4】 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 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小题 1】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 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运用能力。例句与 C项的 “而 ”都为 “表顺承 ”的作用。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注意句子的节奏、意思,还要注意到花几处节奏才行。 【小题 3】本题考查翻

23、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 1)时注意 “之、西 ”字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公孙鞅);翻译( 2)时注意两个 ”于 “字的意思。 【小题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根 据文章中 “魏公叔痤 ”在临死之前的嘱咐以及 “惠王 ”的做法来谈本文给我们的借鉴即可。 诗歌鉴赏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 (其一 )一诗,完成小题。 (6分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注】 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小题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1分

24、 ) 【小题 2】 “宵眠抱玉鞍 ”一句中,用 “抱 ”而不用 “枕 ”的妙处是: (2分 ) 【小题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3分 ) 答案: 【小题 1】单调、 清冷 【小题 2】 “抱 ”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而用 “枕 ”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小题 3】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25、。 ”两句,可知天气特别寒冷,五月里还会下雪,而且没有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写出了从早到晚的生活是单调的,只 有作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等等,根据这些内容再用较为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回答时先要想想抱枕各是什么意思,表达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找到它们的区别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不能互换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要重点分析出诗中原句中所用的字的意思 作用 好处等,再回答换后有什

26、么变化这样答案:就完整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诗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尤其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可知,诗中虽然写到边塞生活的艰苦等内容,但主要还是抒发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楼兰的典故更是有力地证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关键语句,如景物描写一般暗含感情,抒情句就更加直抒感情了。 语言表达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 水浒传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更有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 的情况: 【小题 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泰州地区的一组物候现

27、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4分 ) 【小题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泰州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4分 ) 答案: 【小题 1】夏季时分,布谷声声, 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小题 2】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 3 天天气不错( 3 天后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 “物候 ”的认知能力。根据三幅 图片的内容来描述所呈现出来的物候现象,要注意体现季节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到语言的流畅性。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并概括图表内容

28、的能力。短信的内容除了要反映物候现象、天气状况,还要注意礼貌用语。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6分 ) 【小题 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有着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 10篇文章。 (2分 ) 【小题 2】 “智取生辰纲 ”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 ,请借助阅读经历 ,完成下面两小题。 (4分 ) 简要说出 “智取生辰纲 ”这一故事情节中的 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2分 ) 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 “相助 ”,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2分 ) 答案: 【小题 1】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小题 2】 (

29、 1)刘唐当众在酒桶里打酒吃;( 2)吴用在酒里下药 ( 1)天气酷热难当;( 2)黄泥冈地形复杂 。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一 每题 1分,第 题 4分 ) 【小题 1】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题 2】 ,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 3】不是一番寒彻骨, 。 【小题 4】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小题 5】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 “ ,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之意。 答案: 【小题 1】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小题 1】争得梅花扑鼻香 【小题 1】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小题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文 作文 (60分 ) 请以 “感谢阅读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2)不少于 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4分 ) 答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