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2896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小题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小题 1】那些忙于办理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小题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经纶、与 ”等。 “经纶 ”是文下注解里面的重点词,应有识记,译为 “治理 ”。 “与 ”根据语境应译为 “欣赏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2、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4月 20号,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让我们心系灾区,与雅安人们共患天灾,完成以下几项实践活动。 【小题 1】新闻概 括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请用简要的话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 3分) 新闻一:央视网, “4.20”地震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前往灾区视察, 17时 30分,总理到

3、达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地震灾区,视察灾情,看望灾民,坐镇指挥抢险救灾。 新闻二:人民网, “4.20”雅安地震发生后,曾在汶川大地震时赴北川抢险救灾的蚌埠怀远刘家四兄弟于当晚 21 时许,带着两台大型挖掘设备,组织二十余人,再度踏上了灾区现场。与此同时,恒大集团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 2000余万元,众多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新闻三:新华网,在地震中一位受伤的小女孩表现十分坚强,尽管身上有血迹,但她微笑着说 “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 ”。小女孩的镇定和坚强感动了很多网友,凡亲们的感人事迹,凝聚着正能量。 新闻概括: 【小题 2】情感传达 “4.20”雅安地震不仅震动了灾区人民,也深深地震撼我们

4、的心。请你就以上三则新闻中的任意一个人物发一则短信,用上比喻 +排比的形式,来表达你的情感。( 2分) 【小题 3】感悟评论 读下面两幅图,图一反映的是总理李克强在灾区吃早餐,一碗粥,一袋咸菜;图二反映的是 在雅安地震前一天晚上,江苏泰州官员吃天价餐遭围堵,书记跪桌求饶。请你对这两幅图作一个简要的评论,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60字左右。( 3分) 答案: 【小题 1】当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亲临现场指挥救援(说出领导重视,意近即可, 1分),人们纷纷出钱出力,捐献爱心(说出人们和企业出钱出力,意近即可, 1分),同时,在大灾面前,坚强的灾区人民镇定勇敢,凝聚着正能量(说出灾区人

5、民坚强、镇定即可, 1分)。(不是概述性的语言,则该小题不得分) 【小题 2】示例:小女孩,你就像一棵坚强的树,在狂风中傲然挺立;你 就像一株盛开的腊梅,在冬雪里含苞欲放;你就像一艘远航的船,在大海上激流勇进。让微笑和幸福时刻伴着你,祝你早日康复! 【小题 3】要围绕节俭来提,必须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表述,观点:提倡节俭,反对腐败(浪费)。( 1分) 理由:要结合两幅图片来说明,对总理肯定赞扬,对泰州官员否定批判,示例略。(没有结合这两幅图来说,不得分,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材料共三则,题干要求 “用简要的话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 ”可知,应是一句话概括一则材料内容。读材料一可

6、知,写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亲临现场指 挥救援。读材料二可知,写社会各界纷纷向雅安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读材料三可知,写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镇定勇敢,感人事迹凝聚着正能量。 考点:考查学生对新闻的概括能力。 点评:要理解语段内容,找到新闻的针对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事件、单位、个人、组织)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核心的事件概括出来。能用原文语句的可引用或借用。 【小题 2】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了总理、刘家四兄弟、恒大集团的人们、小女孩,选哪一个人物也可。如写小女孩子要写出小女孩的坚强给你的震撼,写总理要写出总理心中装着百姓的奉献精神,写刘家兄弟,则要写出他们 的无私与大爱。不管写哪个

7、人物,一定注意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总理,你就像一杆冲锋枪,哪里有难就指向哪里:你就像不倒的旗帜,在灾难面前鼓舞着人们的士气;你就像一个舵手,指引着我们心中的航向。总理,您辛苦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做到语句通畅,修辞运用正确即可。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多写一些心得体会,多记笔记、日记,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小题 3】试题分析:此题为开 放性题目,只要针对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可。比如,我们可以综合起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节约光荣,浪

8、费可耻。并以总理在救灾中的节俭表现和政府官员地震前的行为做事实论据,并加以对比,证明自己的观点,表达对总理的敬佩、对腐败官员的痛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结合图片表达观点的题目。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理由支持,而且要观点明确,语句通畅。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 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 ,加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玷 ( din)污 炮 ( po)制 抽 屉 ( d) 文绉 绉 ( zhu) B 讪 ( shn)笑奔 丧 (

9、 sn) 别 墅 ( sh) 鸟 臀 ( tn)目 C 吮 ( shn)吸 咽 ( yn)气 犄 ( j)角水门 汀 ( tn) D 捋 ( l)着 气 氛 ( fn)门 楣 ( mi) 刽 ( kui)子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屉 ”应读 “t”; B:“丧 ”应读 “sn”; D:“刽 ”应读 “u”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下

10、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酝酿不屑置辩告罄锋芒必露 B慰藉一拍既合伫立张惶失措 C蓬蒿恼羞成怒赃物阴晴圆缺 D旁骛藏污纳诟琐屑相形见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必 ”应为 “毕 ”; B: “既 ”应为 “即 ”, “惶 ”应 为 “皇 ”; D: “诟 ”应为“垢 ”, “拙 ”应为 “绌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雅

11、安 “4.20”地震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发微博,一份份真挚的爱心就在你我之间 。 增强综合国力,中国 能立于世界之林,挫败日本右翼分子强占钓鱼岛的企图。 树根就像一个个勤劳勇敢的钻探工人,不断深挖,根与根之间在地下 ,千方百计吸收水份和营养,源源不断地向上偷送,催促树干和树枝快快长大。 A传递只有 才 盘根错节 B传承只有 才 豁然贯通 C传承只要 就 盘根错节 D传递只要 就 豁然贯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传承 ”是传授和继承的意思,多用于技艺和文化,而 “传递 ”是按照某种方式传送,这里的爱心应为 “传递 ”; B:“只有 才 ” 表条件,

12、“只要 就 ” 表假设,单看,两者都对,但这里表条件的要比表假设的更好,更符合语境的意义; C:“豁然贯通 ”指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与语境不符,故“盘根错节 ”更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能力及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 点评:选词填空也是语感考查的形式之一。做题时,除了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外,还要注意词语间的搭配。这样,注意所选词语与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等的搭配要恰当。做题时,还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最有把握的空先确定下来,再将其它空斟酌着 落实。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房价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关注,是与开发商及部分炒作者的利益驱动有关。

13、B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C今年,政府要努力实现全民医保,要通过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 ,把政府对医改的投入切实转化为百姓防病治病。 D美国背着中国和台湾搞军事演练,违背了国际法规,不得人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修饰语语序不当, “长期的 ”应放在 “受到 ”之前; C:缺宾语,末尾应加上 “的实惠 ”; D:有歧义,背着 “中国和台湾 ”,还是只背着 “中国 ”,与台湾搞军事演练,不明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

14、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 是 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 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语段,应是总分总的结构,即 应为首句,

15、应为尾句,中间认证先从正面,再反面 . 考点: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和排序的能力。 点评: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 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另外,选出答案:后,要把语段通读一下,感知整个语段是否通顺,即再做一下检验。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其受于人者不 至 (达到)也妇抚儿 乳 (喂奶) B 食 (通 “饲 ”,喂养)之不能尽其才媵人持 汤 (菜汤)沃罐 C长跪而 谢 (道歉)之寒暑 易 (交换)节 D马无故 亡 (逃跑)而入胡无丝 竹 (奏乐的声音)之乱耳 答案:

16、.B 试题分析: B中的 “汤 ”应解为 “热水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现代文阅读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 ,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

17、出现的弹性波, 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70-300千米)、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 300 千米)。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18、,震源深度集中在 5-20千米上下,如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 10 千米,而雅安芦山地震也仅有 13千米,它们都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震可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崩塌、滑坡、 地裂缝、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区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等。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其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 “不可入性 ”,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

19、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小题 1】从说明内容角度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请简述说明顺序。( 3 分) 【小题 2】认真体会选文第 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它这样写有何作用。( 2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 【小题 3】选文第 段主要采

20、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出它的作用。( 2分) 【小题 4】利用选文的知识,请你对雅安芦山 “4.20”地震的发生原因与危害作简要说明。( 3分) 答案: 【小题 1】事理说明文( 1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分),简述: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或:给地震下定义),接着依次介 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 1分,意近即可。) 【小题 2】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分),把地震现象比作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地震的发生很平常。( 1 分) 【小题 3】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据)、举例

21、子 三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使人们对地震种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列数字(据)作用:列举了确数,如 70、 3000、 5、 20等,还列举了百 分数,如 95%,使人们对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有一个直观的区分度。 举例子作用 :举汶川、雅安地震的例子,说明浅源地震占多数。 【小题 4】雅安芦山 “4.20”地震,在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震源深度只有 13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知识性, 1分),目前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危害性, 1 分 ),这次地震,没有事先预报,震后

22、才知晓,说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还需加强(没有预报性,即评价,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通读本文可知,本文在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揭示内部规律,因此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 逻辑顺序,本文也是这样,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一段),接着依次介绍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二至四段),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五、六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分类及说明顺序的掌握情况。 点评:说明文按其说明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是为了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及内部规律。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运用逻辑顺序。

23、【小题 2】试题分析: “象 ”表明画线句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其内容可知,运用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

24、题 3】 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第四段可见,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如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 恶的敌人 ”;有列数字;还有举例子,如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 铁轨变形等 等 ”。第二问可以选一种自己最易于驾驭的方法来分析其作用,如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 了地震的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 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

25、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4】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找到答题范围,主要是文章的三段和四段,从前向后读该部分可知,雅安芦山 “4.20”地震的发生原因是 “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 ”,危害有 “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崩塌、滑坡 ”等。根据文中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组织成切题的答案: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 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隐忍的痛 ,肆意的爱 ( 1)医院里。医生瞅了 X

26、光片半天 ,让母亲走两圈。 ( 2)母亲走得很慢 ,左脚抬起 ,落下 ,右脚抬起 ,更深地落下 ,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医生问 ,这样瘸着多久了 我有些不高兴 ,一直都这样 ,哪是瘸呀 ( 3)母亲忙说 ,17岁时上地里干活 ,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 ,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 ,就这样 “走 ”了 30年 不疼 ( 4)父亲说 ,一直都疼 ,前两年活重 ,下地拾棉花 ,她弯不下腰 ,就跪着一步一步 地挪。 ( 5)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 ,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 ,怎么走呢 他指着片子说 ,你看 ,腿骨脱出骨巢 ,偏向一边 ,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 ,都长平

27、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 ,上面的肉都磨死了 ,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 ,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 6) 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 ,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 ,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 7)医生感叹道 ,真是奇迹 !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 ,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 8)在我们的目光下 ,母亲两手扭着衣角 ,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 ,急忙转开脸。 ( 9)记忆中 ,家中光景很是贫窘 ,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 ,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 ,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 ,弯着腰除草 ,低着头做饭、缝衣 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 ,我师范毕业 ,弟弟下学打工 ,

28、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 ,母亲忙前忙后 ,日夜都抱着孙子 ( 10)回去的时候 ,离车站不过 200米 ,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 ,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 ,以后的路还长呢 ,都要你们背着 (11)每次出门 ,我们总是走在前面 ,嫌母亲走得慢 ,现在 ,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 ,却最 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 ,我们的目光 ,只看向自己 ,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 ,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 ,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 ,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12)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 ,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

29、上 。母亲的背影一如 20来年的老样子 ,左脚抬起 ,落下 ,右脚抬起 ,更深地落下 ,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这一次 ,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 ,血肉模糊的呻吟 ,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 ,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13)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 ,母亲 ,30年来 ,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 “掉 ”了的腿 ,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 ,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14)泪眼蒙 中 ,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 ,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 ,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15)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 ,我看到 ,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 左脚抬起 ,落下 ,右脚抬起

30、,更深地落下 ,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 ,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 ,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 【小题 1】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 “隐忍 ”和 “肆意 ”分别指什么?( 2分) 【小 题 2】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 “左脚抬起 ,落下 ,右脚抬起 ,更深地落下 ,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 ”,这样写有何目的?( 3分) 【小题 3】结合文意,请分别说说画波浪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 6)段波浪线句的作用: ( 12)段波浪线句的作用: 【小题 4】联系文章语境,品味下列加线的词或全句的表达意义。

31、( 4分) 医生眼镜后的眼珠 凸 出来 ,就这样 “走 ”了 30年 不疼 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 ,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 ,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 【小题 5】结合文意,说说文章塑造了一个什么样性格的母亲形象。( 2分) 答案: 【小题 1】 “隐忍 ”指母亲 17岁时上地干活,跨一个沟坎闪了一下,腿骨脱出骨巢,走路只能靠着臀部的肉支撑,这样忍痛了 30年; “肆意 ”指母亲在我记忆中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忙前忙后,老来还日夜都抱着孙子,为了这个家,她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心血,而毫无怨言。(答对一方面,得 1分,共 2分,意近即可。) 【小题 2】运

32、用反复的写作手法(或采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1分),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 ”等一系列动词,( 1)形象地描绘出母亲走路拐瘸的姿势( 1分),( 2)表达了母亲的隐忍、坚强与伟大,( 3)也传递出孩子们对母亲从没关心过的心酸与愧疚。( 1分)(后面三点中任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3】( 6)段作用:写秋风吹动母亲额上枯黄的头发,渲染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1分),当母亲听到病情后,难以接受,暗示了母亲内心的惊异、悲痛、沉重之情( 1分)。 ( 12)段作用:写阳光洒下来落到母亲身上,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环境( 1分),烘托出了母亲温顺、善良、隐忍、坚强的性格,突出了母亲

33、高大的形象( 1分)。 【小题 4】 一个 “凸 “字,写出 医生的吃惊与不解( 1分),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病重,拖的时间长( 1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或直抒胸臆的手法)( 1分),母亲用残疾的身躯,支撑起了贫穷的家,表达了母亲对家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 “我 ”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后面两点中任答出一点即可, 1分)。 【小题 5】( 1)勤劳吃苦,家里全靠母亲扛起重担 ,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 ,弯着腰除草 ,低着头做饭、缝衣 , 弟弟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忙前忙后 ,日夜都抱着孙子,这些都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与吃苦精神。( 2)坚忍顽强,母亲 17岁时拐伤了腿,一直

34、都 痛,只能靠着臀部的肉支撑走路,坚持了 30年。( 3)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而母亲却没有怨言,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我们身上。(只要答对一个方面,给 1分,答对两个方面即得 2分,没有结合文意简说,扣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结合题目 “隐忍的痛 ,肆意的爱 ”读原文内容可知, “隐忍 ”是指母亲的痛, “肆意 ”是指母亲对我们的爱。在原文中可以找到相关语句,如“17岁时上地里干活 ,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 ”“腿骨脱出骨巢 ,偏向一边 ,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 ,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 ,上面的肉都磨死了 ,成硬硬的结块 ”这些是写

35、母亲的 “痛 ”的; “30年来 ,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 ,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 ,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是写 30年来母亲对全家人的“爱 ”的。根据这些语句,便可以清晰地看到 “隐忍 ”“肆意 ”的所指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 【小题 2】试题分析: “三次 ”即是反复,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母亲走路拐瘸的不便,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与伟大,传达出我们对母亲感激与愧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

36、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悬念、情景交融、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借景抒情、反复、讽刺夸张、以小见大等。 【小题 3】试题分析:这两处的景物描写都是为写人物服务的。结合后文中的句子可分析出其作用。第一处画线句后面有 “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可知,前面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母亲听到病情后内心的悲痛、沉重。第二处画线句后面有 “母亲的背影一如 20来年的老样子 ”可知,景物描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坚强、伟大。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景物描写一般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的发展服务的。一般作用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

37、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等。 【小题 4】试题分析: “凸 ”字是写医生的,因此要分析医生 “凸 ”的原因及表露出的感情。结合语段可知,表明医生看到母亲病情并了解了三十年来情况后的吃惊与不解,由此可看母亲的病情之重,忍耐时间之长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第二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崇敬、热爱与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 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仅要选好角度,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小题 5

38、】试题分析: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的病如此之重,可却坚持了 30年。母亲是一个无私的人,一心想的是家里其他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三十多年如一日,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 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文言文阅读 智伯索地 智伯 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 “何故不予 ”桓子曰: “无故索地,故弗予。 ”任章曰: “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

39、智氏之命不长矣 !周书曰: 将欲败之,必姑辅 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 乎 ”君曰: “善。 ”乃与之万户之邑 一。 智伯大说,因索地于 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智氏遂亡。 注释: 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辅:帮助。 质:攻击目标。 邑:城市。 【小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氏之命不长矣 ! 智伯大说,因索地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小题 2】智伯索地的故事给我们今天的人们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小题 1】 用联军(与

40、我国亲近的军队)来对抗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性命就不长了。( 2分) 智伯很高兴。于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因此兵围晋阳。( 2分) 【小题 2】( 1)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最终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2)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要周到详细 ,考虑利和弊,最后才能成功。 ( 3)看问题要长远,用迂回曲折的思维方式,也许是取胜的最佳法宝。(任答对一点,即给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两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是 “相亲之兵 ”等。 “相亲之兵 ”结合上文可知,指 “与我国亲近的军队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

41、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2】试题分析:能读全文可知,启示的角度有很多。如从智伯的角度可知,他索地的行为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知,人不可贪得无厌,四处竖敌,否则会招来祸患。从魏桓子的角度可知,头脑要灵活,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目光要远大。从任章的角度 可以得出,思虑

42、要周到详细 ,做到深谋远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角度,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借用原文中的信息,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43、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负 (凭借)势竞上晓雾将 歇 (休息) B互相轩 邈 (名词,指高处和远处)沉 鳞 (代鱼)竞跃 C蝉则千 转 (通 “啭 ”,鸟鸣声)不穷夕日欲 颓 (坠落) D猿则百叫无 绝 (断)答谢中书 书 (写)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吾 与 徐公美 B自康乐 以 来受命 以 来,夙夜忧叹 C实 是 欲界之仙都问今 是 何世 D鸢飞戾天 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 者 【小题 3】下面句子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

44、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树适寒、竞长、繁多的特点,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确有一番别出心裁之意。 B乙文作者通过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的意境创设,描绘一了幅清峻秀美的山川景色。 C甲文中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人的蔑视,乙文中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以 “美 ”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D甲乙两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小品文,并不是书信,甲文写的是富春江地方之景,乙文写的是仙都地方之景,都描绘了奇丽秀美的景物特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45、: A: 歇:消散; B: 轩邈: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D:绝: “断 ”或 “消失 ”均可,书:信,给谢中书的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 A:前 “与 ”: y,欣赏,后 “与 ”:和,跟; B:“以 ”均作助语,表时间; C:均表判断,相同。 D:均是代词,代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

46、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 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 3】试题分析: D项中 “并不是书信、乙文写的是仙都地方之景 ”的说法不正确。两文都是书信,乙文并非 “仙都 ”之景,是赞誉之词,并非指哪一个地方的景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去衡量。 诗歌鉴赏 阅读李煜的相见欢

47、 ,完成后面的小题。( 4分)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 1】词的上阕写作者眼中之景,一个 字将凄清、愁闷之情展露无遗;下阕 二字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2分) 【小题 2】请简要说说作者用 “月如钩 ”作词的意象,希望传达什么意思 全词又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2分) 答案: 【小题 1】 1)锁、离愁(答对一个给 1分, 2分) 【小题 2】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 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亡国的悲苦,必须说到 “亡 国 ”)(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个空的范围

48、是上片,从前向后找出 “将凄清、愁闷之情展露无遗 ”的一个字,应为 “愁 ”;第二个空的范围是下片,从前向后找出 “点明全词的主旨 ”二个字,应是 “离愁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理解诗歌大意,并从前向后寻找,提取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 “月如钩 ”是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的残缺和清冷的。正如词人的心情,带着孤独愁苦的遗憾。第二问,根据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可知,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深,痛之切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 点评:意象是诗人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景物。因此,事物(景物)的特征往往是人物情感的象征。做题时要注意抓住这些意象,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揣摩人物的情感。 名著导读 【甲】太阳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