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897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 3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语文综合性学习。( 8分) 莫言简介:莫言( 1955年 2月 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 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 ”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 ”。莫言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我国第一位本土作家获得此项大奖。 莫言作品:著有红高粱(张艺谋成名电影红高粱原著)、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四十一炮、酒国等。 颁奖评价:他很好地将魔

2、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小题 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辉煌,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我国GDP 排名世界第二,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预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崛起。请你用精美的语言给他发个短信表示祝贺。(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30字左右)( 3分) 【小题 2】有人评析,他作品里有水浒英雄的豪爽、农村土地的淳朴 、土匪强盗的野性,还有魔幻、原始甚至愚昧。请你根据文学语感选出下列句子跟莫言作品不吻合的一项:( )( 2分) A一百多亩的野高粱,风一吹,呼啦啦地响。 B一仰脖子,咕嘟咕嘟灌下一碗烧酒。 C纤纤柳丝,轻轻抚着溪边小石桥。 D他光着头,穿个肥

3、厚的大裆棉裤,吃凉馒头就着大葱。 【小题 3】莫言曾到宁海广德寺游览,寺内宝塔是古建筑,夜晚明月朗照,古塔玲珑,佛光普照,游人香客,善良男女,呈现一片古典又现代的繁华景象。莫言当即为宝塔撰写一对联,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请你对出下联: ( 3 分) 答案: 【小 题 1】(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30字左右)略 【小题 2】 C 【小题 3】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示例: 佛光普照善良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材料中关于莫言的信息很多,但按题干的要求 “写短信祝贺 ”,应该抓住主要信息即 “获诺贝尔文学奖 ”。概括题中的提示从 “民族文化 ”的高度赞美莫言的成就,运用比喻,

4、或评价他的作品(参考第二题题干的表述),或评价莫言的中国民族文化的贡献。要有祝贺语。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有难度,材料中信息很多,学生不太容易根据题目要求抓住中心。在书本上学习语言是对知识的了 解,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才能培养语言的能力,所以,要善于把所学语言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题 2】 试题分析: C句 “纤纤柳丝,轻轻抚着溪边小石桥 ”写的细腻温柔,不符合莫言“英雄的豪爽、农村土地的淳朴、土匪强盗的野性 ”作品风格特点。 考点:作品风格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题干中已经提示了莫言作品的风格,而 C句与莫言作品风格显然不同,一读便知。本题拟题很好,培训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知能力。

5、提供例句让学生凭语感能力直观的判断,且在题干中给予提示,方便学生比较,没有给学生答案:设置太大的障碍。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 意对联所在的场所,根据题干中的 “佛光普照,游人香客,善良男女 ”文字信息按照对联的格式组织句子,对出下联。 考点:对联拟写 点评:本题不难,例句简单易对。对联,含有丰富的文化,学生应该掌握比较简单的对联方法,即上下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两句意思相承,话题同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注音填写汉子,(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 4分) 窗外,无边的 kung野上, lin 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闪闪地旋转升腾着;先生或许想起了温暖、安逸、春光无限的故乡。即

6、便在冰雪袭来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 y。故乡的土 地和气候,能够消 rng一切的坚冰。 答案:旷凛靥融 试题分析: “旷 ”指 “空而大 ”, “凛 ”指 “寒冷 ”, “靥 ”指 “面容 ”, “融 ”指 “分解 ”。注意不要错写成同音的其它字。 考点:汉字字形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这几个字都有同音形似字,容易混淆。识读汉字,正确书写,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学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了解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辨别偏旁部首的区别,注意课文注释中生字的注音,加强积累。 选择题 下面这段话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 牢记老师的 谆谆 zn 教导,

7、 铭 mn 记同学的深情厚谊,满怀对未来的 憧chng 憬,我就要告别亲爱的母校了。啊,母校,明天年我可能成不了 睿ru 智的哲人、风光的名人,但是,我一定会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一个勇于负责的人,一个纯 粹 chu 的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谆 ”读 zhn, “铭 ”读 mng, “粹 ”读 cu。采用排除法,当发现某一处字明显错误时,就在选项中把含有这个字一项排除。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字。掌握汉字的读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学习时要多加关注生字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生字,注意多音字,特别要关注易读错的字。 下列有关文学常

8、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哈姆雷特是他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B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的小说享受生活与老人与海塑造的主人公淘金者和桑提亚哥都是著名的硬汉形象。 C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诗雪选自野草,文章以 “南方的雨 ”以及 “南方的雪 ”与 “朔方的雪 ”做 对比,衬托出 “朔方的雪 ”的孤独与倔强。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中享受生活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作品中叙述了海伦 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 考点:名著了解 点评

9、:学生要多读名著,掌握丰富的语汇,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阅读时要做到有心阅读,要有思考有记忆,掌握常识性知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B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 无与伦比 啊! C王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 吹毛求疵 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句中 “重蹈覆辙 ”,指不吸取教训而再次失败, B句中 “无与伦比 ”指优点特别突出同类之中没有能比得上的; C“吹毛求疵 ”指刻意挑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这

10、三个成语皆不符合句意。 考点: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成语,易于判断。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多加关注成语的意思、写法和用法,不仅要从义形上识别,还要注意感情色彩的特点。做题时判断成语对错,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注意成语的语言环境,再判断成语本身。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C.至于我们能否在六月的决战中取得辉煌,完全取决各位的努力程度。 D张校长虽然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 “防止 ”与 “不再发 生 ”动宾搭配不当,应是 “防止 发生 ”;

11、 B句“不管 都 ” 关联词用错,应是 “尽管 极端不利 ”; D句 “无时无刻 ”用词不当,应当是 “时时刻刻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都是常见的病句类型,辨别比较容易。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地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5分 ) 瑕之美 郭启宏 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 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

12、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 “缺陷 ”,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 “咬舌子 ”,把 “二 ”说成 “爱 ”;还有林黛玉的 “小心眼 ”,晴雯的“使性子 ” 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 “缺陷美 ”。 我想, “缺陷 ”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 “完美 ”的面庞上点

13、出 “缺陷 ”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 “神化 ”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 “人化 ”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 “缺陷 ”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 “美是生活 !” “缺陷 ”之成为美,还在于 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 “缺陷 ”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 “缺陷 ”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 “缺陷 ”的独特。所谓 “恰如其分 ”,

14、指的是 “缺陷 ”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 “缺陷 ”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 “缺陷 ”竟使东施起而 “效颦 ”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 “不检点 ”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或问,难道只要 “缺陷 ”都是美,无缺陷的 “完好 ”不是美吗?无缺陷的 “美好 ”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 “缺陷 ”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

15、称的 “缺陷 ”是有条件的,即: “缺陷 ”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 “缺陷 ”, “爱屋及乌 ”的成语和 “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 ,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 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小题 1】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3分) 【小题 2】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 “瑕之美 ”:( 1) ( 2) ( 4分) 【小题 3】说说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小题 4】本文写到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

16、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 ”请再以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或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 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4分)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答案: 【小题 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 ”,而别具魅力。 【小题 2】( 1) “缺陷 ”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2) “缺陷 ”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小题 3】举例论证( 2分)论述了 “缺陷 ”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或论述了 “缺陷 ”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 【小题 4】示例:长妈妈:敦厚

17、、慈爱 愚昧、粗鲁;格列佛:有冒险、开拓精神 未免有些自大;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 优柔寡断,忍气吞声。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提问方式, “想告诉我们什么 ”,其实就是提问题作家主要观点(论点)是什么。抓住文题 “瑕之美 ”,这是本文中心论点的核心,然后根据文题在文首和文尾在总述性文字中找到作者完整表达观点的句子。 考点:中心论点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稍细心阅读,便可看到文章开头一段中作者就明确摆出了论点(对文题的扩展)。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中,论点是很重要的。 寻找论点,要注意文章四个位置,标题,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另外还可以关注各段有没有中心句。文中有

18、表达论点的句子,可直接引出,否则就要根据各段的内容总结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三四段,抓住开头中心句, “缺陷 ”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缺陷 ”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考点:论证层次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明晰,相关文字段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可供参考。论说文是很讲究说理的严密性的,所以论证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才能把道理说清楚。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得含糊不清,本 文是议论文,划线句是论证语言,其实是在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在说什么道理,即要求回答什么 “论证方法 ”,证明什么观点。 考点:论证方法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此问的指向

19、,无从答起。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见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所举之例要有代表性,其内容在与论点要有密切的相关性,才有说服力。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要从题干中提到的作品中选材,相比较,水浒材料好选,不少人物在人格上有优有缺,比如宋江,讲义气重感情为人宽厚,但又愚忠。 考点:列举材料,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虽是开放题,但不难答,材料好 选,学生可根据阅读文中的观点谈见解。本题拟题很好,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了考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9分 )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 1)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

20、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邂逅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 2)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 ,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 3)土地也该休息了。 【批注:本句承上启下, “也 ”照应前文,村庄,树和人都休息了, “土地 ”领起下文,土地要休息了。】 ( 4)要说忙土地最忙

21、,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 ,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 5)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 6)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

22、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 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 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批注: 】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 7)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 8)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 9)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

23、 得无能为力。 ( 10)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 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 11)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 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

24、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 12)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 绝唱 。 (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有改动) 【小题 1】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6分) 【小题 2】细读第( 10)段画线句,从语境看, “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 ”反映的 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 “在人的带领下 ”?( 4分) 【小题 3】参考第( 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 6)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3分

25、) 【小题 4】 “绝唱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 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 生前最后的歌唱。第( 12)段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中 “绝唱 ”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风心疼土地,理解土地的苦,想方设法让土地休息一会儿;人很少心疼土地,不让土地休息,甚至把广阔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造高楼,建城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使土地不得安宁。 【小题 2】这是一种暖冬现象(或 “温室效应 ”现象)。因为自然规律的打乱,“暖冬现象 ”(或 “温室效应 ”现象)的形成完全是人类作用的结果,是由人类的“善变 ”(对于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所以特意

26、强调 “在人的带领下 ”,含有对人的追责之意。 【小题 3】这句运用了拟人,写出在人的强势干涉下,田地无法休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理解,和对人的警示讽刺。符合大意即 可。 【小题 4】选第 项。因为失去冬天的田和水难以再有 “放心休息 ”的美好时光,风的这种 “安慰 ”或将成为过去。所以会感觉它是 “绝唱 ”,是终极的 “安慰 ”。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找到与问题紧密相关的文字段,即第三段和第五段,摘出关键句子即可作答, “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 ”“只有风心疼土地 ”。 考点:梳理文字信息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即要找到明确的文字信息,无须思考概括。阅读文章,梳理有关信息

27、,关键在于细心,抓住问题的核心(题干中提问的关键词),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文字,或直接引用 ,或根据要点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科学知识,要有环境意识,花不谢草木不凋,是因为冬天不冷,这是气候异变的表现,而这种异变正是人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所以说 “在人的带领下 ”。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本文是美文,而此题并不是要求品析语言的美感,却是要求综合其它的知识思考社会问题,即环境问题,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隐含较深,学生不易读出。题干中应该提示一下, “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 ”,减轻学生答题的难度。 【小题 3】 试题分析:参照批注示例,点明悠修辞手法,选

28、一两个生动的字语来分析表达作用 ,然后说明此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品析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有示例照参,学生抓住要点即可批注。本题拟题很好,以批注的方式来品析语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批注 ”。批注,这是一很好的读书方法,要学会运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比较两个释义,用排除法。显然第一个释义与文章毫无关系,那么就抓住第二个释义,思考与文章中的相关的信息点。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结合全文,需要对全文整体的把握,而此文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学生是难于透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阅读这类美文,多训练阅读思维,提高 理解分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9、成小题 (16分 ) 十二年春,亮 悉大众 (率领全军 )由斜谷出,以 流马 (传说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运,据 武功五丈原 (地名 ),与 司马宣王 (即司马懿 )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 渭滨 (渭水边 )居民之间,而百姓 安堵 (安居乐业),军无 私 (这里是侵扰的意思 )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 案 (巡察)行其营垒处所,曰: “天下奇才也! ”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 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

30、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 长 (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分 ) (1)亮每 患 粮不继 ( ) (2)是以 分兵屯田 ( ) (3)相 持 百余日 ( ) (4)悉 仰于官 ( ) 【小题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为久驻 之 基臣 之 客欲有求于臣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敛 以 时服先帝不 以 臣卑鄙 (出师表 ) C耕 者 杂于渭滨居民之间不以木为之 者 (活板 ) D亮疾病,卒 于 军箕畚运 于 渤海之

31、尾 (愚公移山 )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 (1)及卒,如其所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小题 4】文章中诸葛亮的品质与行为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分 ) 答案: 【小题 1】担心 因此 对峙 全,都 【小题 2】 A 【小题 3】 等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像他说的一样。 【小题 4】诸葛亮,机智聪明。士兵战时 打仗,闲时屯田,连司马懿也称赞其“奇才 ”。提倡薄葬,为官清廉,主动如实申报财产。这对于今天的官员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字义的变化, “患 ”是古今异义词,

32、古义是 “担忧 ”, “是以 ”是 “以是 ”的倒装, “以 ”是 “因 ”, “是 ”为 “此 ”。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不是太难懂,学生可根据语境推断字词含义。古文中大多是单字词,每个字词都有具体的含义,甚至有多个意思,解释字词里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中 “之 ”都是助词 “的 ”, B项中 “以 ”一这 “按照 ”一为 “因 为 ”, C项中 “者 ”一指 “人 ”一指 “原因 ”, D项中 “于 ”一为 “在 ”一为 “到 ”。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有难度,个别句子不太好理解。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

33、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一句, “及 ”,到; “卒 ”,死; “如 ”,按照。第二句, “苟全 ”,苟且保全, “闻达 ”,扬名显达, “乱世 ”,战乱之世, “诸侯 ”,天下各方(诸侯国家)。第三句, “所以 ”,用 来, “动心 ”,惊动内心; “忍性 ”,忍,通 “韧 ”,使性格坚强; “曾 ”,通 “增 ”; “益,增加; “不能 ”,不具备的才能。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意思较为明白,比较容易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字词解释好,然后连贯成句,最后再调整,便句子通顺。 【小题 4】 试题

34、分析:要根据本段文字来评价人物,本段是主要是写诸葛亮 “善治 ”“清廉 ”,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为 “治 ”,提倡薄葬,为 “廉 ”,可联系执政为民、反腐、勤俭节约等当前主流问题谈感想。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首先要从文章中读出诸葛亮的精神品质,然后才能联系现实问题,而联系现实又要求与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有关联,以古论今。学习古文,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方面的学习,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思考,受之启迪。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6分 )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35、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小题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作者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3分) 【小题 2】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角度不同,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请再举一例说明。( 3分) 历史事件 (人物 ): 一般的看法: 我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36、。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思对即可) 【小题 2】例:反清复明,一般看法是精忠报国,是民族英雄所为;我的看法逆历史潮流,将南方人民卷入长期的战火。诸葛亮,衷心报国,殚精竭虑;我的看法是愚 忠,穷兵黩武。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借项羽表达观点 ”,关键是一个 “借 ”字,不是要求回答对项羽的评价,而是表达诗人自己的观点。注意诗

37、中作者评价的角度,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态度。 考点:诗人思想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在诗中比较隐含,学生由于阅读经验理解能力的局限,不太容易理解。这就要要求平时学习古诗时,不仅要关注诗的文字,还要多思考诗人的思想情感。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可选一个历来有争议的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比如曹操 ,说明对他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也可谈谈自己的看法。 考点:发表观点,评价人物。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答题的自由度较大。本题拟题很好,结合所阅读的文章,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 默写 默写。(每空一分,共 9分)

38、 【小题 1】受任于败军之际, 。 【小题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小题 3】 ,悠然见南山。 【小题 4】横眉冷对千夫指, 。 【小题 5】 ,行成于思毁于随。 【小题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 7】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面对人生失意,他依然对未来饱含期待,他在将进酒中唱出了 “ , ”的时代强音,给人启迪与鼓舞。 答案: 【小题 1】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 2】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题 3】采菊东篱下 【小题 4】俯首甘为孺子牛 【小题 5】业精于勤荒于嬉 【小题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小题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39、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字, “奉 ”不为 “捧 ”, “柳 ”中间有一撇, “采 ”不为 “彩 ”,“篱 ”不为 “蓠 ”, “俯 ”不为 “伏 ”, “孺 ”不 为 “儒 ”, “荒 ”不为 “慌 ”, “嬉 ”不为 “戏 ”,“钟 ”不为 “种 ”, “辩 ”不为 “辨 ”, “受 ”不为 “授 ”, “拂 ”不为 “佛 ”, “回 ”不为 “还 ”。 考点:诗句识记 点评:此类考题都不难,关键要细心。在学习诗歌时要注意熟背熟记,要基本了解诗中哪些是描写精彩或画龙点睛的名句,在记忆这些句子时,特别要注意句中生僻字,易错字,加强记忆,做题时在细心辨识。 作文 写作(作

40、文 60分,书写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燕子来了,记起了那年的春天;叶子落了,记起了曾经的苦涩;花儿开了,记起了昨日的风雨;稻谷黄了,记起了父辈的汗水;风儿翻动书页,记起了老师的教诲;默诵中考的誓词,记起了一千个日夜的奋斗与蹉跎 请以 “不会忘记 ”或 “又一次忆起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文体自选 ,不少于 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引导语中的四句话,前两句是引子,作用是 “起兴 ”,后三句是提示写作的内容,材料的选择。根据引导语,可写 “不会忘记 ”父辈的艰辛劳作、父母的爱给自己生活 的依靠;可写

41、老师 “不会忘记 ”老师的教诲促使自己成长;可写 “不会忘记 ”自己在寻求知识的道路上一次次奋斗的经历。 “不会忘记 ”,是以前的事,以前的人,以前的经历, “不会忘记 ”,是因为这一切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精神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将材料叙述清楚,将材料中的意义挖掘出来。 “不会忘记 ”,是铭记,把自己这种心理活动,别样的情感,特殊的感受生动的表达出; “不会忘记 ”,不仅要写 “因为什么 ”,还要再引申一步, “为了什么 ”,或为了 “感恩 ”“报答 ”,或为了鼓励自己继续前行,像鲁迅不会忘记藤野先生时时仰望桌前藤野先生肖像一样,告 诫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在自己将踏的人生道路上,时时 “又一次忆起 ”,不断地汲取精神的营养。文题的表述含有浓烈的情感,给文章奠定了感情的基调,那么写作中就要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情,所述事件中融入了真情实感,文章就如鱼得水如木逢春。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不难,题旨明确,引导得当,学生有材料可写。现在这类考场作文大多有引导语,好的引导语对学生的构思起笔有很大的帮助。有些精彩的起 “比兴 ”作用的引导语可以直接拿来作文章的开头,激发写作的情绪,开启写作的思维。根据引导语的提示,确立文章主旨,明确选材的方向,决定写作的方法。总之,要好开发利用引导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