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8976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请参加以 ”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 ”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题 1】【感受魅力】 行书 楷书 草书 下面画线的句子对以上书体的形象描述不妥,请你修改一下。 (2分 ) 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打个比方,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楷书如人潇洒奔跑,草书如人端正站立 。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改为: 【小题 2】【名家故事】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 2分) 有位道士养了很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

2、赠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的为人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 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都题了字。然后对老妇人说: “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 ”果然,人们竞相购买。王羲之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 ; ,其字为世所重。 【小题 3】【踊跃参与】学校决定成立 “墨韵 ”书画兴趣小组。下面是初三( 1)班 A同学写的加入该兴趣小 组的申请书,请你帮助完善。( 3分) 申请书 校 “墨韵 ”书画兴趣小组: 2013年 4月 11日 【小题 4】【文化传承】对于开展书法教育,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

3、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 2分) 答案: 【小题 1】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草书如人潇洒奔跑。( 2分) 【小题 2】为人任性率真;助妇题书(意对即可,计 2分) 【小题 3】示例:略(申请理由充分、申请要求或愿望明确、申请人暑名,每点 1分) 【小题 4】答案:提示:这位同学,你好!开展书法教育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本身僦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他 不仅可以提高我门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汲取传统文化能量的营养。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三幅图片中的字体特点可知, “楷书如人潇洒奔跑,草书如人端正站立 ”的表述不当,应改为 “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草书如人潇洒奔跑

4、”。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点评:针对三幅图片中字的特点,读语段中的句子,看句子的表述与图片中字体的特征是否相符,不符则表述不当。 【小题 2】试题分析:前句的上半句是对材料一故事的概括,后句的下半句是从材料二语段的总结句中提取出来,表达对人物的赞颂。根据这些特点,第一个空 应从材料一总结句中提取,第二个空应概括材料二的内容。这样考虑答案:就可提取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点评: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给出的语句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确定答题的方向,结合材料内容,提取或概括出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 3】试题分析:此申请书没有正文内容,补充时主要写出要求加入的理由

5、、结尾右下角写上申请人姓句即可。如理由 “我对中国的书画文化很感兴趣,很略学了一些,很想加入兴趣小组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恳请批准我的申请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应用文格式的掌握能力。 点评:应用文(申请书、请假条、借条等)的一般格式必须心中有数,其中开头和结尾的格式尤其要注意。一般第一行居中写明应用文名称,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结尾右下角,分上下两行分别写明姓名和日期。 【小题 4】试题分析:针对 “开展书法教育,会增加课业负担 ”的错误认识,指出两者并不矛盾,且学习书法对课业有相当大的帮助,如有利于提高书写水平,锻炼同学们的耐力等。当然,注意有称呼,说话的语气要委婉,用

6、词要符合身份,不能说过火的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点评:做口语交际题,一要注意有称呼,二要 注意扣题干,三要注意用词和语气。针对本题来讲,最主要的是指出题干中人物的错误行为的本质性错误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沉浸于书香之中,我看到青翠妩媚的山峦,在温润的春雨掩映下,尽显平淡天真,犹如三岛由纪夫一般叫人捉摸不透; 我听到美妙的琴声,时而击扬,时而舒缓,令人心情跌宕起伏,一如海明威出众的文彩 ; 我嗅到了梅兰,犹如林语堂的儒雅高贵。 置身书香,心中是无限欣慰喜悦 ,这好似中国的水墨画,一管羊毫便走湿绚丽风景,而耐人寻味的却是那盈盈袖间 jun永的墨香。

7、 【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 加线的字注音。( 2分) jun 永 跌 宕 【小题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改为 改为 【小题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分) 答案: 【小题 1】隽 dng (每空 1分,计 2分) 【小题 2】击 激 彩 采(每改正一字 1分,计 2分) 【小题 3】我嗅到了梅兰(袭人)的清香,犹如林语堂的儒雅高贵。 【小题 1】试题分析: “隽 ”是多音字,也是笔画较多的字,平时有积累才可顺利写出。 “宕 ”的读音在词语中应能读下来,注意声调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和字形。 点评:

8、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易写错读错的字要进行积累,并且还要进行阶段总结,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把印象淡薄的字音字形要重点突破。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小题 2】试题分析: “击扬 ”中的 “击 ”因写成了同音字而出错,本字应为 “激扬 ”。“文采 ”的 “采 ”字是没有三撇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 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

9、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小题 3】试题分析:画线句中的 “我嗅到了梅兰 ”句子成分残缺, “嗅到 ”没有宾语的中心语,应在 “我嗅到了梅兰 ”的后面加上 “的香气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 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阅读下面语段,

10、提取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信息。(每个信息不超过七个字)( 3分)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大团结,用 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 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信息: 答案: 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试题分析:审题要求,题干要求提取 “实现中国梦 ”的三个关键信息。从前向后读语段可见到关键语句,如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

11、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由此,三个关键信息也就出来了。即: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从前向后读语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将切题的信息提取出来即可。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十八大召开期间,北京道路两侧 大庭广众 地挂满了五星红旗。 B近期流行的 “正能量 ”一词,人们纷纷引用,正变得 炙手可热 。 C江南 style是一首中学生 耳熟能详 的音乐作品。 D作家莫言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这消息真是 大快人心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

12、多人的公开场合。修饰后面的 “挂满 ”不当。B“炙手可热 ”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与 “正能量 ”的语境不符。 D“大快人心 ”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语境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 还要注意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加相近的词语、成语等加以比较。 现代文阅读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

13、哩呱啦的电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 “要出去? ” 我说: “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 ”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 “要不一起过去? ”父亲吃了一惊,说: “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 ? ”我说: “那

14、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 “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 “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 ”父亲说: “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我说: “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 “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 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 乡下好多事呢。 ”我说: “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 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 费尽九牛 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 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

15、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 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 “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 ”父亲说: “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 ”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 “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 ”朋友说: “还没轮到你敬酒呢! 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 ”我说: “可是我真有事。 ”朋友说: “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 ”我笑笑: “我爹在隔壁。 ”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 “今

16、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 “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 我说: “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 朋友说: “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 我说: “这挺好。不过 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 “刚才那位老人呢? ”服务员说: “早走啦!你点的菜,

17、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 我端起酒杯,对大家说: “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 ”大家热烈响应,一起干了那杯酒。 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 (选自意林,有删改) 【小题 1】父亲最终同意和 “我 ”去那个酒店另开个小包间吃饭,但当 “我 ”带朋友去敬酒 时,父亲为什么走了?( 4分

18、) 【小题 2】文章在开头写父亲给 “我 ”送烧饼,在倒数第二段又写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 十六个烧饼 ” 这样写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 3分) 【小题 3】文章的第 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4】文章的结尾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请你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3分) 【小题 5】下面【甲】【乙】两个片段都是写的父亲,试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 这两个片段的异同。( 6分) 【甲】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 “要不一起过去? ”父亲吃了一惊,说: “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 ”我说: “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 ”父

19、亲一听更慌了,说: “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 “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 ”父亲说: “没事没事,回乡下 吃,赶趟儿。 ” (节选自周海亮的隔壁的父亲) 【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著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 (节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答案: 【小题 1】父亲怕 “我 ”不能安心和朋友吃饭,怕给 “

20、我 ”添麻烦,也怕 “我 ”乱花钱,( 2 分)他处处为 “我 ”着想,表现了 父亲的淳朴和对 “我 ”的爱。( 2分) 【小题 2】不多余。( 1分)第 16段对父亲进城给 “我 ”送物到离开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并一一列出父亲所送物品,更突出了父亲对 “我 ”深深的爱,也表现了 “我 ”对父亲的愧疚 之情。( 2分) 【小题 3】第 段插叙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 “我 ”烙烧饼的事, 给人温馨的感觉。因为 “我 ”在城里工作,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 “我 ”送来,体现了父 母对 “我 ”深深的爱。( 1分)插叙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1分) “不过两小时车程 ”, 说明

21、 “我 ”和父母家距离并不远,但 “我 ”推说没时间 不回去取,表现了 “我 ”对父母心意 的关爱的忽视,( 1分)与后文父亲对 “我 ”的理解和体谅形成对比。( 1分) 【小题 4】示例:我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能给孩子添麻烦呢?他有自己的事要忙,我就带一 盘水饺给老伴尝尝,也算是领了孩子对我们的一番心意吧。孩子好,我们就好。( 3分) 【小题 5】相同点:都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的淳朴、善良、爱子的个性。(描 写方法、性格特征各 1分,计 2分) 不同点:片段甲中还运用了神态描写, “惊 ”、 “慌 ”的神态更突出了父亲怕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淳朴、善良的个性。片段乙还运用 了

22、动作(或细节)的描写,突出了父亲过铁道为 “我 ”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梳理文章内容,从文中搜寻关键语句可知,五段中有 “不去不 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七段 “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 要两盘水饺就行了 一人一盘 ”,文章后半部分的 “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 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由这些语句可知, 父亲是为 “我 ”着想,怕给 “我 ”添麻烦,怕 “我 ”吃饭还要挂记着他,也怕 “我 ”白多花钱,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

23、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对于本文来说,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读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这段写了父亲进城给 “我 ”送的东西之多, 突出了父亲对 “我 ”深深的爱;同时与自己对待父亲态度(没管饭,父亲只带走了一盘水饺)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 “我 ”的愧疚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语段,首先要看语段写了什么,它的上下文又写了什 么,语段与上下文有什么关联,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这样综合分析之后,对于语段内容与情感才会体会的更全面、更准确。 【小题 3】试

24、题分析:第四段写了家乡在七月七烙烧饼的风俗,以及母亲在节日为 “我 ”烙 烧饼, “我 ”在城里工作后,母亲提前烙烧饼让父亲给 “我 ”送来的事,这是插叙的内容, 交待了父亲到城里来送饼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了父母对“我 ”深深的 爱。同时,与 “我 ”离家并不远,却推说没时间不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 “我 ” 对父母关爱的忽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能力。 点评: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一般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是补充故事情节,使情节更完整,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等。 【小题 4】试题分析: “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

25、城里水饺的饭盒 ”没有吃饭就走了的父亲,此时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根据主旨、根据父亲送饼时让他去吃饭的话语,以及没吃饭就走了的行为,我们应体会出父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他怕我花钱,怕我吃饭不安心,怕给我添麻烦,所以他此时想的是我和家里的妻子,完全不想自己。据此,我们可以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对文章语句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内容、主题及人物的言行等加以推断。揣摩出人物有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然后结全文章内容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 【小题 5】试题分析:通读两个语段,可知两段都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前段较多,后段较 少,但都表现出父亲

26、的善良、慈爱;所不同的是,甲文有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怕给 “我 ”添麻烦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淳朴。乙文有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父亲为 “我 ”买橘的艰难,表现出父亲的对我的爱。回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从描写方法和性格特征两方面分析 ”。 考 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人物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蓝色能量 最近热映的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让我们见识了大海的美丽

27、,我们欣赏到了平静如镜倒映着整个天空的海面,也见识了折磨少年派的惊涛骇浪的威力。从惊涛骇浪的威力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海浪具有的巨大能量,如果我们人类能够把海浪的 能量捕获,那该多好呢。 其实海浪、风、太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浪的形成是因为风,而风又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流动而形成的。所以海浪具有的能量 波浪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波浪由于风的作用形成,因此波浪能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海面相互作用的距离有关。种种因素造成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因此真正的捕获和利用它有很大的难度。 自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新能源研究开发中,波浪能也从那时起迎来黄金发

28、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 千多种。这些装置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采集系统,主要是俘获波浪能,为一级转换;第二部分是能量转换系统,作用是把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机械能,为二级转换;第三部分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称为三级转换。 目前常见的波浪能技术有这样几种: 一、漂浮式波浪能装置。该技术近年来发展最为活跃,采用振荡浮子或鸭体来俘获波浪能,然后将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浮子(鸭体)运动的机械能,再将机械能通过液压系统转化为液压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二、收缩波道式,其依靠逐渐收缩的导浪墙俘获波浪能,使之在 逐渐收缩的导

29、浪墙中放大,直到越过导浪墙顶进入高于海面的水库。进入水库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成电能。 三、振荡水柱式。其通常是采用一个气室俘获波浪能。当波浪作用在气室内时,水柱就会上下运动。水柱的上下振荡可以使气室内水面上的空气来回进出,从而推动涡轮旋转发电。 尽管波浪能难以提取,但人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因此,蓝色大海蕴藏的蓝色能量一定能为人类的未来造福。 (选自 2012 年 12 月地球上丰富而宝贵的蓝色能量 海洋能系列(二),有改动) 【小题 1】第一段由热播的电影开头,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2】试概括人类利用波浪能的工作原理。( 4分) 【小题 3】说说选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

30、果。( 3分) 【小题 4】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千多种。 ”中加线的字 “到目前为止 ”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每点 2 分,计 4 分) 【小题 2】人类设计不同的装置,( 1分)首先是俘获波浪能,( 1分)然后把俘获来的波 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机械能,( 1分)最后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1 分)(每点 1分,计 4分 ) 【小题 3】分类别。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目前人们采用的波浪能技术。(说明方法 1分,表达效果 2分,计 3分) 【小题 4】不能删去

31、( 1分)。它从时间上强调了人们已经研究开发出了一千多种波浪能装置(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段由热播的电影开头引出 “海浪具有的巨大能量 ”的说明对象,同时,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点评:说明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 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找到答题范围,主要是文章的三段,从前向后读该部分可见标志性语句 “这些装置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 ”,由此可知,下面的内容即是问题的答案:,根据后面的语句,

32、我们可以提取或概括成切题的答案: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小题 3】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全文可知,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如 “这些装 置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 ”“目前常见的波浪能技术有这样几种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 明内容条理清晰。针对本文来说,条理表晰地说明了波浪能装置的原理及波浪能技术的分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

33、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 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4】试题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回答理由时,要把原句与去掉 “到目前为止 ”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理由自然就显现了。通过比较可知,“到目前为止 ”表明 “人们已经研究开发出了一千多种波浪能装置 ”的具体时间限度,将来有可能会研究开发出更多种。去掉后,所表示的时限就不明确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

34、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 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35、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

36、实录。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改编自晋书 ) 【注释】 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 “蓄 ”。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 4分) ( 1)渔人甚 异 之( ) ( 2)便 要 还家( ) ( 3) 尝 著五柳先生传( )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辍 ( )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7、。 译文: (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译文: 【小题 3】用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各一处。( 2分)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小题 4】填空。( 6分) ( 1)【甲】文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与【乙】文中的 “ ”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分) (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寻找一个和平而安宁、温馨而和乐的世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陶渊明既不会抚琴,他的琴也 “弦徽不具 ”,但朋友相聚,他却 “抚而和之 ”。你认为陶渊明的 “琴中趣 ”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3分) 答案:

38、 【小题 1】( 1)对 感到惊异( 2)同 “邀 ”,邀请( 3) 曾经( 4)停止 (4分 )(每小题 1分,计 4分 ) 【小题 2】(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 2)本性喜好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采分点: “乃 ”、“ 无论 ”、 “嗜 ”、 “ 恒 ”。每句 2分,计 4分 ) 【小题 3】( 1)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2)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招之 (每小题 1分,计 2分 ) 【小题 4】( 6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抄录三句得 2分,计 3分)( 2)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或:反映了他无

39、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思对即可,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异 ”是活用字,译为 “对 感到惊异 ”。 “要 ”是通假字,应译为 “邀请 ”。 “尝、辍 ”的意思较为固定,分别译为 “曾经 ”“停止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 、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两句中的关键词

40、有 “乃 ” “无论 ”“恒 ”等。 “乃 ”是多义字,此句中应译为 “竟然 ”, “无论 ”古今异义字,应译为 “不必说,更不用说 ”, “恒 ”意思较为固定,应译为 “经常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

41、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 “带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即在行为与结果之间停顿。第二个句子的意思 “亲戚朋友们知道他爱喝酒,有时就置办了酒菜让他去喝 ”,很明显,中间的 “或 ”把 两层意思隔开了,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招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 4】试题分析

42、:第一问,根据 “强烈的反差 ”可知,现实生活是贫困的。从前向后找,可见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这些语句都表现了现实生活的贫困。第二问根据文中的 “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 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可知他本性率真,虽然生活贫困,但却自有自己的快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或到原文中提取,或根据原文语句概括,由此得出切题的答案:。 诗歌鉴赏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43、,浑欲不胜簪。 绝句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平叛安史之乱后第二年( 764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小题 1】杜甫在这两首诗中描写了春景,同中有异。( 3分) 同:从描写的内容来看,都描写了浓艳的花、美丽的鸟等春景;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都运用 。异:从画面整体基调来看,春望描绘 的画面;绝句描绘了 的图画。 【小题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春望 绝句 答案: 【小题 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或移情于物。异:春望描绘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草木 杂乱丛生,满目凄然的画面 ; 绝句 描绘了色彩艳丽

44、,景象清新的图画。 【小题 2】春望表达诗人感时 或:忧国、关心国运 恨别 或:思家、眷念家人 之情。绝句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哀婉思乡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通读两首诗,可知,诗中都表面上写 “花、鸟 ”,其实是借景物寄寓自己的情感,因此,都属于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前者借 “花、鸟 ”写出了自己的感时、恨别、之情。后者则借 “花、鸟 ”抒发了思乡之情。但从内容上看,前者描写的画面破败、凄凉,后者描写的画面更清新、明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

45、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理解前首诗的关键,其中的 “感时、恨别 ”是诗歌的情感所在。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是理解后一首诗的关键,很明显表达了诗人的思乡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名

46、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小题 1】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鲁迅评价西游记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上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 “人情世故 ”? (2分 ) 【小题 2】 “身躯凛凛,相貌堂 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拳头,尽平生动,只顾打,打到五

47、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 这两段话描写的是谁?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情节。( 3分) 人物: 主要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 答案: 【小题 1】唐僧被红孩儿捉走 利用和牛 魔王的关系救师傅(若答:孙悟空想到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的关系给 1分。)(每空 1分,计 2分) 【小题 2】人物:武松; 主要性格: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意对即可)故事情节:血溅鸳鸯楼或醉打蒋门神或斗杀西门庆或怒杀潘金莲或景阳冈打虎或十字坡遇张青等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考查,第一问的情节在西游记中

48、应是人们所熟知的,即 “红孩儿要吃唐僧肉,抓走了唐僧 ”。第二问我们读语段,从悟空的思路上即可体会出 “人情世故 ”,即利用亲戚搭救自己的师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和 理解能力。 点评:在名著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相关的常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要进行识记,尽量做到熟记于心。对名著的理解要深入,不能只停留在知道情节这样的表层认知,要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真正体会出名著的精华所在。 【小题 2】试题分析:这是对水浒这部名著的考查,根据语段中的 “提起铁锤般大拳头 ”“那大虫 ”可知,这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情节。关于武松的性格应该有所积累的,因为他是水浒中的很主要的人物,主要性格:武艺高强、嫉恶如仇、有恩必报、有仇必复。与武松相关的故事情节我们熟悉的有很多,如 :斗杀西门庆、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除恶蜈蚣岭、血溅鸳鸯楼等。选择熟悉的,写出来没有错别字的情节,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