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2898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缄默( jin)哂笑( shi)洗濯( d)狩猎( shu) B鞭挞( t)戏谑( xu)戳破( chu)阴翳( y) C棱角( lng)贮蓄( ch)按捺( ni)攫取( ju) D羁绊( bn)羼水( chn)绯红( fi)愤懑( mn) 答案: B 试题分析: “哂 ”应读作 “shn”; “濯 ”应读作 “zhu”; “棱 ”应读作 “lng”; “贮 ”应读作 “zh”; “捺 ”应读作 “n”; “绯 ”应读作 “f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2、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练习和理解运用。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 确的一项是( )( 3分) A凛然恶耗蔓延芊芊细草 B心菲诘责蓬蒿沧海桑田 C深邃殷红寒禁一反既往 D惬意笼罩琐屑眼花缭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 “恶耗 ”应写作 “噩耗 ”;

3、“心菲 ”应写作 “心扉 ”; “寒禁 ”应写作 “寒噤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下面加点词在同一句话中的含义、用法与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 3分) A这枯涸的溪流枯 涸了少年年轻的心。 B窗外花枝招展的樱花树迎来一群花枝招展的少女驻足欣赏。 C只有抱着绝处逢生信念的人,才真有可能在山穷水尽时绝处逢生。 D看到瘦骨嶙峋的你攀爬在这座瘦骨嶙峋的山上,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身体里咚咚直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前一个 “枯涸 ”是河水干涸,形容词,后一个是动词。 B.前一个 “花枝招展 ”形容樱桃花开得很灿烂,后一个指姑娘的打扮和举止; C.前一个 “绝处逢生 ”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 D.两个都是形容身材瘦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 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

5、。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全国政协委员贾宝兰连续两年递交提案关注活熊取胆,称熊胆业无前途,广大网友纷纷随声附和。 B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 “依法严惩 地沟油 犯罪的通知 ”对不法经营者确实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C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最终支持着她在饱经生活的各种历练后,在芸芸众生中开出了那么一枝属于她自己的芳香四溢的花。 D吴江桦小小年纪已炙手可热, 8岁便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个人钢琴独奏表演。 答案: C 试题分析: “随声附和 ”的意思是自己没有主见,

6、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不符合句意。 “戛然而止 ”的意思是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符合句意。 “炙手可热 ”的意思是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符合句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9年起,每年 5月 12日定为全国

7、 “防灾减灾日 ”。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 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将 “完善 ”改为 “完美 ”。 B.语义矛盾,删去 “否 ”; D.语义重复,删去 “大约 ”或 “左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点评:做病句修改类题目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正误,如果是病句,则先要判断它的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要尽量少改动,保留句子愿意,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核对,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 现代文阅读 太阳风暴 曾经热映的一部电影 2012让 2012年这个普通的年份充满了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而太阳风暴成为了

8、 “2012”末世预言猜想的灾难制造者之一。太阳风暴的到来到底是否如同传言那样是毁灭性的灾难呢?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数量有 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期。剧烈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被通俗地称为 “太阳风暴 ”。 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往往发生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阳风暴。太阳爆发中剧烈增长的电磁波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磁化等离子体,冲击地球的磁层、影响电离层和地球高层大气,会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灾害天气对航天、通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直接的干扰,引发高技术系统故障, 甚至 造成更大危害,

9、例如造成卫星失控 、卫星载荷受损、导航系统产生严重偏差、短波通讯中断,大范围供电系统故障等。 任何一次 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历史上由太阳风暴造成的灾害事故不胜枚举。正如我们受到台风、水灾和地震的危害一样,人类社会也面临着太阳风暴的威胁。 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 1859年发生了史称“卡林顿事件 ”的太阳风暴。该次太阳风暴就其规模而言,可以称之为 “超级太阳风暴 ”或 “超强太阳风暴 ”。在当时该太阳风暴对刚刚形成的电报网路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电报员触电、电报 纸燃烧。这一事件的地磁效应,是近一百年来最强的 198

10、9年 3月的太阳风暴三倍以上。后者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 9个小时。假如 “卡林顿事件 ”发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估量。在 “超级太阳风暴 ”的冲击下,航天、信息系统可能被摧毁,电力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家提出警告, “超级太阳风暴 ”会让美国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但 “超级太阳风暴 ”袭击的危害并不是无限的,它的到来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当前社会上关于 “超级太阳风暴 ”到来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的说法 ,主要源于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不清和相关灾难影片引发的臆想。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种世界末日说法给予了批驳。 太阳风虽

11、然猛烈,一般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 地球磁场。然而百密一疏,当遭遇 “超级太阳风暴 ”时,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但它的影响不至于毁灭地球。人类通过监测太阳活动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看到诸多太阳风暴可能发生的先兆现象。如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虽然人类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虽然这些现象不一定意 味着 “超级太阳风暴 ”发生,但人类的检测足以起到一定的 “预警作用 ”。而且 “超级太阳风暴 ”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属于低概率事件。 我国科学家在国家 “十五 ”计划和 “十一五 ”计

12、划期间,加强了自主研究的力度,实施了关于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天气前沿领域的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973项目)的系列研究课题,在基础研究和预报服务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工作者在太阳活动形成机制、太阳爆发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等重要的研究方向,都有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活动预报方法和模式 ,为我国多项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同时,我国学者在多方面开展太阳活动研究国际合作。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我国太阳物理学者与印度科学家合作,由太阳发电机理论对第 24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值作出了有影响的预报。 【小题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太阳风暴进行了说明

13、?( 4分) 【小题 2】有人认为选文第 段十分多余,删去后文章更简洁明了。请你告诉他不能删去此段的理由。( 4分) 【小题 3】第 段中两个划线词语的使用均十分准确,请分析其作用。( 4分) 甚至: 任何一次: 【小题 4】作者列举 “卡林顿事件 ”和 “魁北克停电事件 ”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超级太阳风暴 ”曾经对地球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B如果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就意味着 “超级太阳风暴 ”即将爆发。 C到现在为止,人类都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D

14、选文最后一段从 “加强自主研究力度 ”和 “开展国际合作 ”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为应对太阳风暴。 答案: 【小题 1】( 4分) 定义或什么是太阳风暴 危害 太阳风暴不会带来世界 末日及其原因 我国的研究成果。 【小题 2】( 4分)第 段由灾难电影 2012及 “2012末世预言猜想 ”引入( 1分),引出了说明对象( 1分) 太阳风暴( 1分),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1分)。 【小题 3】( 4分) 甚至: 表强调,指程度深( 1分),说明空间灾害天气对人类的干扰程度可能到达造成危害的地步( 1分)。 任何一次:表强调,指每一次( 1分),说明每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

15、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没有例外( 1 分)。(词语解释 1分,结合文章分析该词 1分) 【小题 4】( 4分)运用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分),真实具体地( 1分)说明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 1分)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 1分)。 【小题 5】( 4分) B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第 2段作者介绍了什么是太阳风暴;第 3、 4接着介绍了太阳风暴的危害;第 5、 6段介绍了太阳风暴不会带来世界末日及其原因;最后一段讲了我国的研究成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点评:不同的文章,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份体裁入手,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

16、构,小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文,可以依据 “神 “与 ”形 “的联系。阅读议论文,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文,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小说、散文、记叙文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往往就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小题 2】试题分析:第 段由灾难电影 2012及 “2012 末世预言猜想 ”写起,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太阳风暴,这样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说这一段并不多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文首的

17、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 1) “空间灾害天气对航天、通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直接的干扰,引发高技术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更大危害,例如造成卫星失控 ” 句中的划线词 “甚至 ”表强调,指程度深,说明空间灾害天气对人类的干扰程度可能到达造成危 害的地步;( 2) “任何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 ”句中的加点词 “任何一次 ”表示强调,是说每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

18、义及作用的理解。 点评:文章中有些关键性的词句,如 “大概 ”、 “大约 ”、 “可能 ”、 “据说 ”等正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小题 4】试题分析: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 “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 ”。 考点:本题考查 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

19、,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 5】试题分析: B项说法错误,文中并没有涉及这些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 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

20、,有的是多项选择。 养一朵听话的云 朱成玉 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 但似乎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 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

21、现。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 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外面了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 “该死的云彩,把太阳都给遮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 ”妻子不想 “火上浇油 ”,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 “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食吃啊。 ”“是吗?云彩那么好啊! ”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 “是啊, ”妻子说: “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 ” 女儿果 真趴到窗子上,认真 “研究 ”起云彩来。

22、妻子说: “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 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 “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 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 “为什么要养一朵云? ” “因为 ,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 ” “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 “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

23、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 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窗外, 。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 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 【小题 1】文中 “我 ”所

24、遇到的事情及看到的情景使 “我 ”对生活的态度几次发生了变化。细读表格,用简洁的语言将表格补充完整。( 3分) 事情或情景 生活态度 辞职回家,未找到工作 有些绝望 听见女儿说为了 “我 ”开心要 “养一朵云 ” 【小题 2】文章题目为 “养一朵听话的云 ”,请说说 “云 ”在文中有什么象征义?( 3分) 【小题 3】句子的赏析与理解。( 6分) ( 1)请谈谈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 (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小题 4】景物描写往往是为文章增彩的部分,看似随意,其实用笔谨慎。它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方面文学

25、效果显著。请分析上下文的内容,为文章第 段添加一段景物描写。( 60字以内)( 4分) 【小题 5】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文中 “女儿 ”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4分) 答案: 【小题 1】( 3分)怀疑人生 躲在卧室看到窗帘遮住阳光 重新燃起希望 积极 【小题 2】( 3分) 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磨难( 2分), 女儿纯净的心灵( 1分) 美好的愿望( 1分)(答出第 点给 2分, 任答一点 1分) 【小题 3】( 6分)( 1)( 3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将窗帘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1分)写出了窗帘的灰黑厚重,表现了 “我 ”失业后对生活悲观失望有些绝望的心情( 1分)。

26、( 2)( 3分)(句子解释 2分,结合生活分析 1分)句子的意思为:当我们消极悲观时,挫折就会变成我们生活的阻碍,当我们乐观积极地面对挫折时,挫折就会变成我们 进步的推动力。 【小题 4】( 4分)答案:示例:小草散发着生命的光泽,垂柳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鹅黄的叶芽布满柔枝,像是在赶赴一个隆重的盛会。还有鸟儿的声音,如同绕梁的欢歌。 【小题 5】( 4分) 从 “女儿 ”相信 “妻子 ”的话及她自己准备养一朵云云可以看出她天真 纯洁( 2分); 从 “女儿 ”画云想要农民伯伯有好的收成可以看出 “女儿 ”很善良( 2分); 从 “女儿 ”告诉 “妻子 ”养一朵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父亲开

27、心可以看出她爱父亲 懂事( 2分)。(第 点 2分, 任答出一点 2分,不结合内容分析每点只给 1分) 【小题 1】试 题分析:当作者辞职回家,而又未找到新的工作时,他 “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 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 怀疑人生; “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外面了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听见女儿说为了 “我 ”开心要 “养一朵云 ”,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 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 充满了希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点评:不同的文章,遵循着不同的规律

28、,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不同份体裁入手, 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阅读记叙文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文,可以依据 “神 “与 ”形 “的联系。阅读议论文,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文,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小说、散文、记叙文一般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往往就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小题 2】试题分析: “养一朵听话的云 ”中的云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从文章内容来看,它主要象征的是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也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理,象征女儿美好的愿望。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29、点评: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通常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抄照搬,需要根据文章实际灵活运用) 【小题 3】试题分析:( 1) “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 ”,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加点词 “颓废 ”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 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女儿和妻子的对话之后,产生的感悟

30、,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面对这些,我们消极悲观,那么困难和挫折就会成为我们前行的障碍,如果我们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 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4】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此处应该填入描写春日景物的语句,并且情感色要彩积极向,语句表达通顺流畅即

31、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时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联系文中内容,注意应该写那一季节的景色,应该写出景色的什么特点,只要掌握了这两点,题目也会变得很容易。 【小题 5】试题分析:妻子说: “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女儿相信了,并且要自己养一朵听话的云,从这里可以看出,女儿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女 儿养一朵听话的云只是为了让爸爸高兴,从这里看,她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 女儿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考

32、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33、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 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34、的词语。( 4分) 醉翁之意不 在酒也( ) 野芳发而幽香(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伛偻提携 ( ) 【小题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小题 3】文章以 “乐 ”贯穿全文,写了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这些 “乐 ”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获得哪些启示?( 3 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意,情趣。 芳,香花

35、。 乐,以 为乐。 伛偻,腰背弯曲。 【小题 2】( 4分)( 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 2)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小题 3】( 4分)从诗中描写的 “山水之乐、禽鸟之乐 ”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 “宴酣之乐 ”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从 “游人之乐 ”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 “太守之乐 ”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小题 4】( 3分)示例: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难,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

36、彩的人生境界。 【小题 1】试题分析: 意,名词,情趣。 芳,名词,香花。 乐,词类活用,以 为乐。 伛偻,古今异义词,腰背弯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 1)时,要注意把 “述 ”(记述)翻译准确。翻译( 2)时,要注意把 “朝 ”(早上)、 “暮 ”(晚上,傍晚)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37、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描写的 “山水之乐、禽鸟之乐 ”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宴酣之乐 ”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 “游人之乐 ”反映出滁 州人生活和平安宁; “太守之乐 ”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解答本题时要回到原文相应的段落和语句中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

38、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从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奋发有为谈起,或从他们政治上无建树,却留下了千古奇文,修建了美轮美奂的文学大厦谈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11分) (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3 分) 去重庆吧,去读一座钟灵毓秀之城的风姿:读重庆的山,读山的苍峻挺拔,读山的青葱郁秀;读重庆的水,读水的壮阔浩荡,读水的碧波万顷; , , 。 ( 2)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

39、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 “读书与交流 ”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 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将调查情况概括。( 4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一 )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 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 3 凭兴趣做 24 6 没有计划 58 6 从不做 75 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 “图书角 ”

40、。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 “图书角 ”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4分) 正方: 答案: 【小题 1】( 3分)读重庆的雾,读雾的轻柔飘逸,读雾的朦胧神秘。(写人也给分) 【小题 2】( 4分)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小题 3】( 4分)正方:我认为增设 “图书角 ”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 “图书角 ”能够便于我们

41、利用机动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 “图书角 ”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 “图书角 ”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订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起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 【小题 1】试题分析: “读重庆的山,读山的苍峻挺拔,读山的青葱郁秀;读重庆的水,读水的壮阔浩荡,读水的碧波万顷 ”,根据所给出的句子来分析,我们还可以读重庆的云,都重庆的人,等等,要写出所读事物的特点,句 式与原句相同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点评:仿句类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

42、字数相等。基本解题思路是: 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关注句式和修辞。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从表中来看,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 ,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点评: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

43、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是什么 ”,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 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 “为什么 ”,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怎么办 ”,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侧重考查考生迁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主体

44、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审图表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 格内容等。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时一道开放性试题,针对反方的意见,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有必要增设图书角,然后再阐述这样做的种种好处,然后针对反方的忧虑,提出解决办法,语句表达通顺流畅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 “增设图书角 ”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常识填空。( 4分) 2

45、0世纪初,为名人作传的罗曼 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动家。三部英雄传记分别是 米开朗琪罗传、 、 。 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曾写过一副挽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幅挽联中的 “先生 ”指的是 ,我们学过的选自呐喊的课文有 (列举一篇)。 答案: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 鲁迅、故乡(或社戏) 试题分析:( 1)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2)呐喊是鲁迅的作 品,这个很容易判断,而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也有很

46、多,横线上所填的应该是选自呐喊中的文章,例如故乡社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名著阅读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呈现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察内容上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等。命题者选取名著中的一个语段,考查涉及的作者、出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的评判和鉴赏。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仅要泛读还要对重点段落精读,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默写 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空 1分) (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 ,小桥流

47、水人家。(马致 远天净沙 秋思) (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 6)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 8)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 9)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怀的情感的句子是: , 。 答案: 【小题 1】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2】枯藤老树昏鸦 【小题 3】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题 5】隔江 犹唱后庭花 【小题 6】瀚海阑干百丈冰 【小题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 8】欲渡黄河冰塞川 【小题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啄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蜡炬 ”的写法;(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无可奈何 ”的写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瀚海阑干 ”的写法;( 8)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塞 ”的写法;( 9)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溅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