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898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语文(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7分 ) 西塘古镇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 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 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 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 “九龙捧珠 ”。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 “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

2、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 ”的水乡美景。 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沿河 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

3、“一线天 ”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巷 ”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 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 1米,弄口最窄处仅 0.8米。全长 68米,上面用 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

4、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小题 1】根据 文章内容,用 “”将 - 段分成四个部分。 (3分 ) 【小题 2】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6分) 对象 特 点 古桥 廊棚 【小题 3】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2分 ) 【小题 4】下面句子中,两个 “仅 ”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 1米,弄口最窄处仅 0.8米。 【小题 5】第

5、 段说 “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 ”,从全文来看,这里的 “势 “与 “事 “分别指什么 (4分 ) 答案: 【小题 1】 (对一处得 1分) 【小题 2】古桥:数量多,种类多,造型精美。 廊棚:规模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作比较 作诠释 (每空 1分) 【小题 4】突出了石皮弄的狭窄。 【小题 5】势:水道纵横,面积狭小。 事:居民生活和商贸活动的交通需要。(每空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的能力。 段与 至 段呈总 -分关系,层次比较清晰: 段总写 “西塘的道路交

6、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 两段写西塘的桥, 段写西塘的廊棚, 三段写西塘的街弄。据此划分即可。 【小题 2】本题考察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事物特点的能力。古桥的内容主要在 两段,将 段第一句 “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 ”概括为 “数量多 ”;将 段第二句 “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 ”简单整理即可。廊棚的内容主要在 段,将 段第一句 “西塘的规模最大 ”第三句 “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简单整理即可。 【小题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画线句将西塘和其他江南古镇作比较,并对 “廊棚 ”作出诠释,因而是 “作比较 ”和 “作诠释 ”这两种说明方法。 【小题 4】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连用两个副词 “仅 ”表现了对象的狭窄。 【小题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要 “从全文来看 ”。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 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

8、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 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

9、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 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 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 !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

10、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 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 “辟辟啪啪 ”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手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

11、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 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裹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中 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4分 )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 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 童年的蛙声 中,她在 稻田的荷香 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 小题 2】第 段写在田埂上摔饺,第 段写听豆荚炸裂

12、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分 ) (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 。 (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 。 【小题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 (5分 ) 【小题 4】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4分 )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小题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6分 ) 答案: 【小题 1】荷田的莲藕 沟渠的月光 菜地的葱行 蛐蛐的琴房 【小题 2】 (1)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摔跤,原来是我和土

13、地举行的见面礼) (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手里的,全是好诗。 (每小题 2分) 【小题 3】运用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共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 “我 ”对父亲的敬意。(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5】 农村的诗意日渐消亡 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日渐消亡的惋惜之情。 (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本题同时考察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和仿写的能力,注意句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从 段选出 “莲藕 ” “月光 ”“ 葱行 ”“ 蛐蛐 ”四个意象加以仿写即可。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4、作者的感悟集中在段末,分别在第 段和第 段找出相应语句即可。 【小题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注意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作答,不要遗漏要点。 “到了 他们就把 排列成一行 ”构成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将葱行人格化,亲切生动,富有诗意。 【小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注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作者情感表达两 方面作答,一方面是父亲对乡村的情感,一方面是 “我 ”对父亲的情感。 【小题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注意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作答,一方面是题目本身的含义,一方面是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 文言文阅读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 (1)略无 阙 处 阙: (2)沿 溯 阻绝 溯: (3)则 素 湍绿潭 素: (4)属 引凄异 属: (5)故 渔者歌曰 故: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

16、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 3】文中引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泪沾裳 ”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和 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 )(2分 ) 【小题 4】第 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 段写出了水 的什么特点 (4分 ) 答案: 【小题 1】 (1)通 “缺 ”,断缺 (2)逆流而上 (3)白色的 (4)连续 (5)所以(每小题 1分) 【小题 2】 (1) 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2)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小题 3】凄 哀 (每格 1分) 【小题 4】山的特点:连绵不段(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

17、急)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做好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课文重点实词释义的积累。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除了要准确翻译出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还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小题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问已明确答题区间是 “泪沾裳 ”的前文,在其中找出表现悲哀凄凉的词即可。 【小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条列出特点即可,注意赋分对得分点数量的提示。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 j。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

18、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 n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希 j( ) 沉 n( ) 喧 嚣 ( ) 【小题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 【小题 3】 “华而不实 ”中, “华 ”的意思是 。 “采撷 ”的意思是 。 【小题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 当的话。 答案: 【小题 1】冀 溺 xio (共 3分。每空 1分) 【小题 2】星晨 星辰 (共 2分。每空 1分

19、) 【小题 3】开花 采摘 (共 2分。每空 1分) 【小题 4】示例:一边耕耘真实。 (共 2分。句式、内容各占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题 2】本题考察学生分辨形近字和习惯性误写的能力。 “星辰 ”是星的总称,此处应当用 “辰 ”表示 “日、月、星的总称 ” 【小题 3】本题考察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平时应重视课本重 点词语释义的积累。 【小题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两方面入手:明确句式:一边 明确内容:上句的 “梦想 ”暗示此句应是 “真实 ” 九年级开展以

20、“文明出行 ”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小题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 (不得出现数字 )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小题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 “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 一位大叔掏出一张 20元钞票对交警说: “不用找了,我再闯 10块钱的。 ” 【小题 3】活动

21、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 增强安全意识, 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 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 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 “ ”删去,把 “ ”改为 “ ”。 最后三句 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 (只填序号 ) 答案: 【小题 1】绝大多数人闯红灯是看到别人闯就跟着闯;也有不少人闯红灯是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交通法规意识;真正有急事的并不多(共 4 分,第一点 2 分;后两点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22、】 大妈,您这么珍惜时间,可更要珍爱生命啊! 叔叔,有些您的生命可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到的哦。 【小题 3】 原因(或 :引发的) 启示 教训 (共 4分,前一空 2分;后两空,每空 1分) A B 【小题 1】本题考察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要求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准确概括图表反映信息。解答时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到没有车 ”是侥幸心理的说辞, “习惯了 ”则是缺乏交通法规意识的表现,然后分点列出即可。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是同学对年长的行人进行规劝,要做到称谓得当,话语得体;内容要针对对象的闯红灯行为和面对交警劝阻时的言辞。同时要注意审题,选择一个对象即可。 【小题 3

2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前者 句式杂糅, “原因都是 ” 和 “都是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AC三者为递进关系,应将 A和 B的顺序调换。 名著导读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4分 ) 【小题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 A、 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 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

24、祥子听。 【小题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 答案: 【小题 1】刘四爷(刘四,刘老头子,老头子) 虎妞 (共 2分。每空 1分) 【小题 2】火炉(铁炉,炉子) 老祖母 (共 2分。每空 1分) 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小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 6句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5、 ) 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小题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答案: 【小题 1】 其不善者而改之 星汉灿烂 草色入帘青 似曾相识燕归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断肠人在天涯 伤心秦汉经行处 (共 6分。选填 6句,每句 4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小题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任选 6个,降低了难度,不要多选。解答默写题功在平时的积累,注意避免漏字、添字、错别字。 作文 写作 (55分 ) 以 “那段 的日子 ”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 )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 “温暖 ”“自由 ”“孤单 ”“烦心 ”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 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