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2900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中初三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3分) 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相濡以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老年人有获得子女精神和物质扶养的权利,夫妻之间也有互相赡养的义务。 ; ; 。 答案: 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精神和物质 ”改为 “物质和精神 ” “扶养 ”和“赡养 ”互换位置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 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因为 “尊老爱幼 ”和 “相濡以沫

2、”是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应有顿号,不用逗号。 “精神和物质 ”改为 “物质和精神 ”, “精神和物质 ”不合习惯,本末倒置,应说 “物质和精神 ”。 “扶养 ”和 “赡养 ”互换位置, “扶养 ”则专指平辈亲属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而 “赡养 ” 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两词适用对象不同。 考点:(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辨析或修 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妖 娆 (ro) 分 外 (fn)怫 然( f)强 聒 不舍 (gu)

3、B 襁 褓 (qing)枘 凿 (ru)缟 素( go)心无旁 骛 (w) C扶 掖 (y)单 于 (chn) 脚 踝 ( hui ) 恪 尽职守 (g) D亵 渎 (d)骈 进 (pin)佝 偻 (l)成吉思 汗 ( h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分外 ”的 “分 ”应读 fn。 “分 ”是个多音字,作动词读 “fn”,如“分开 ”“分辨 ”“分配 ” 。作名词和形容词多读 “fn”,如 “成分 ”、 “养分 ”、 “本分 ”、“过分 ”。 C项中 “恪 尽职守 ”的 “恪 ”应 k。 D 项中 “佝 偻 ”中的 “偻 ”应读 “lu”。 “偻 ”是一个多音字,也读 “l”,如

4、“伛偻 ”中的 “偻 ”就读 “l”。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处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3分) 我的窗前是一片浓浓的绿阴, , 。 。 。 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的身上 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旁边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是句子根据语段的语意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

5、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本题以空间为序,可从首句中的 “绿阴 ”开始,依次过渡到 “柴房 ”和 “ 小狗 ”,末句总结全段,结构紧凑,写景顺序有条不紊。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 A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使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B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

6、活,由此形成自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句主要包括下列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 隆 涫皆郁邸 硪獠幻鳌 缓下呒 A项主语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 ”,使得后面的两个分句有主语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 ”。 B项词语重复 拢 敖 俑鲎笥摇敝械摹敖 焙汀白笥摇庇 粢桓觥 项用词不当,“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

7、量 ”中的 “在 ”应改为 “从 ”。 考点:辨析或修 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鲁迅的呐喊和且介亭杂文。 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英国 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该书。 D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中国古代著名作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熟悉作家的概况和作品的风格及主要内容。莫泊桑是法国的作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这份卷子中第一小题他花了 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 小题大做 。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 怨天尤人 ,而要汲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 登峰造极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 巧夺天工 ,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常见词语的意义和使用,对词语应准确理解其意义,才能正确运用。 A项中的 “小题大做 ”使用不当,其意是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C 项中 “登峰造极 ”的意思是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不

9、能望文生义。 D“巧夺天工 ”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在 D项句中是用来形容大自然,用错了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 A旁骛骄阳略输文彩重蹈覆辙 B喧响谀辞顿失滔滔脑羞成怒 C杜绝禁锢红妆素裹理至易明 D侮辱凭吊原驰蜡象不屈不挠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 A项中 “略输文彩 ”的 “彩 ”应写成 “采 ”。B项中 “脑羞成怒 ”的 “脑 ”应写成 “恼 ”。 C项中 “红妆素裹 ”中的 “妆 ”应写成 “装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 “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 “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 ”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 “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夫妻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我们常常把别

11、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 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体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过一阵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对恒定的。美丽

12、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有 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 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有一位女子曾说过, 出名要趁早。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 【小

13、题 1】作者用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 3分) 【小题 2】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3分) 【小题 3】在论述应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了哪些不当做法?( 4分) 【小题 4】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 4分) 答案: 【小题 1】引出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 【小题 2】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目标。( 3分) 【小题 3】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目标; 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把快乐和幸福当成终极目标 (4分 ) 【小题 4】示例: 1、法国昆虫学

14、家法布尔, 19岁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昆虫的书籍后,便立志要写一本关于昆虫的书,他观察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惯,耗费一生精力,终于写出了昆虫记。 2、司马迁早年立志继承父业,穷其一生,最终写成史书巨著史记(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常见如下: ( 1)引出下文论述的对象;(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4)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由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 1)

15、论点的形式:完整的陈述句( 2)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文中表达不集中时,则需要概括。通观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可根据第一段句子 “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和下文的意思来提炼。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论述应 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的不当做法有三点,这可从第二、三、四段的首句可看出来。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举出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切忌

16、泛泛而谈。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30分) 鼎湖山听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 。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

17、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 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 “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

18、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 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 “千人锅 ”,直径近 2米,可容 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 的盛况,于此可见一

19、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 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

20、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

21、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 道 “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小题 1】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分) 【小题 2】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 6分

22、) 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小题 3】 “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分) 【小题 4】联系全文看, 作者说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说说这 “别有一番滋味 ”指的是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 3分)作者的行踪顺序: 岸边

23、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 (半山 )。 【小题 2】( 6分) 明确:拟人,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 泉的爱意萌生) 明确:排比、拟人手法;整齐对称的排比句,具有节奏感,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亲切,生动有趣。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小题 3】( 3分)(郁闷怅惘 顿生雀跃之心) 【小题 4】 (4分)明确:(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24、【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行踪顺序: 岸边( 段) 寒翠桥( 段) 山中( 段) 补山亭( 段) 庆云寺 (半山 )( 段至文末)。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鉴赏语句可从修辞方法入手,句子写了什么对象,写出了其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等,也可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是带着一种郁闷怅惘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中,从第四段的“怅惘间 ”可作提示。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顿生雀跃之心(从第一段的 “引

25、人顿生雀跃之心 ”可看出)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应重点结合文章的第八段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炼,多方位地领悟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和产生的人生感悟。答案:要紧扣文章内容来答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一)谢安,字安 石,尚从弟也。父裒 ,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 见而叹曰: “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 ”及总角 ,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

26、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 “如此,将无 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 “当作何计 ? ”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阼 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 “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 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 裒( pu):谢裒,谢安的父亲。 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 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 总角:指童年时

27、。 将无:相当于 “还是 吧 ”。 阼( zu) :国家。 趣:通 “促 ”,赶快。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 遽 (惊慌) B便 唱 使还(通 “倡 ”,提议) C转 见 于色 (看见) D望阶 趋 席(快走)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4分) A众人即承响 而 回 挟天子 而 令诸侯 B于是审 其 量 其 一犬坐于前 C王 之 恐状 牡丹,花 之 富贵者也 D 乃 趣解兵凡三往, 乃 见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

28、欲诛谢安、王坦之。 【小题 4】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C(3分 ) 【小题 2】 A C (4分 ) 【小题 3】 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 2分) 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 2分) 【小题 4】淡定从容,有旷达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 2分)。第一则表现在谢安面对大自然的大风大浪时,别人惊慌失措,他却神态悠闲,精神振奋,吟诵长啸。第二则表现在谢安面对政治和命运的大风大浪时(或国家个人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虽有性命之忧,却神色不变,潇洒吟诵,以自己

29、的气度震慑桓温使其撤兵。( 2分)(共 4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 析: C项中的 “见 ”应为 “表现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中 “而 ”都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B项中 “其 ”,前者的意思是 “他的(指谢安的) ”,后者的意思是 “其中 ”; C项中 “之 ”的意思都是 “的 ”; D项中的“乃 ”,前者的意思是 “于是 ”,后者的意思是 “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翻译时应尽量落实到字词上,以直译为主。注意 “犹去不止 ”的正确释义。

30、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人物,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非凡的品质,请结合其具体表现来简要分析。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

31、分) 【小题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 2分)比喻、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小题 2】( 3分) “恶风 ”“黄流 ”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空荒 ”“待残更 ”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借 “今头白 ”、情 “不尽 ”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 1 点 1 分,答对 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三四两句: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紧承上文,以重笔渲

32、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生动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于离任途中的复杂之情。第一联写出了身处环境的险恶,第三联写出了离任途中的孤寂,末联写出了年事已高而壮志难酬的悲辛。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观察漫 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寓意, 80字左右。( 3分) 答案:( 3分)内容:有人不慎溺水,唯见一只手露出水面,挣扎求救。岸边闻风涌来一群记

33、者,或扛摄像机,或持话筒,或拿纸笔,他们不施以援手,竟然在等待见义勇为者的出现。(意对即可) ( 2)寓意:漫画以夸张的手法抨击了新闻界存在的以报道的功利至上、违背职业道德,缺失人道关怀甚至做人良知的荒谬现象。(意对即可) 试题分析:这是一幅漫画欣赏题。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 “因素 ”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注意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抓住 “水中落水者 ”急需求助和 “岸上记者 ”熟视无睹来思考寓意并写出寓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34、、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 6个字)( 3分) 把经过适当处理 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 ; 。 答案: 制取原料气

35、 进行催化反应 处理加工 试题分析:先应通读全文,分点概括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可抓住文中的 “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 ”、 “ 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 ”和 “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 ”句子,进行简要的概括,注意每点字数不超过 6个字。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3分) 【小题 1】 , 。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 【小题 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 (刘方平月夜 ) 【小题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秋思)

36、【小题 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又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小题 1】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小题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小题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小题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准确背诵文言诗文的能力。【小题 1】注意 “衣巾 ”中 “巾 ”字的写法,不能写成 “襟 ”。【小题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中 “受任 ”和 “危难 ”不能混淆写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40分 ) 老年人的目光 是黯然失色的,因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 ;成年人的目光是

37、坚定而又冷静的,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拼搏;小孩子的目光是天真,纯洁的,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好奇心 在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目光,有的是讥讽,有的是嘲笑,有的是惊讶,有的是 每一种目光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请以 “目光 ”为题目,写一篇 600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拟,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 目光 光阴的消逝就如流水一般,一张叫做记忆的大网把流水里有价值的东西拦下来 父亲的目光。 小时侯,父亲带我去别人家做客。那一桌子的好菜,惹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叫唤。于是,我拿着调羹去打汤,抬眼间,却发现父亲正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仿佛在说

38、: “要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我不得不缩回手,撅起小嘴,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美食,乖乖坐着。我心里不断地想:父亲为什么这样凶呢?饿了先吃几口,又不是犯罪,别人应该会理解吧? 期末考试,所有同学大概都是认认真真地复习。而我看到那一堆的复习资料,感到天旋地转,不禁低吟 “可怜天下读书人 ”。那时的我真是聪明过分,居然想到把语文书书皮包在小说上,捧起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罢 多时,猛一转头,呀!父亲不知从哪里钻出来, “缝眼 ”瞪得大大的,怒视着我,我不禁打了个颤,愣了一会儿,可谓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 ”啊。我自觉地放下小说,拿起语文书大声地朗读,身后的寒意才不那么浓了。但是,我心里却认为父亲总是严

39、厉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事,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目光里,有的不仅仅是严厉。 当我为成绩而自满时,父亲的目光批评我: “怎么可以自满?你可知满招损? ”当我因困难停留时,父亲的目光告戒我: “碰到困难不能退缩! ” 喝着咖啡,回忆着父亲的目光。忽然觉得,父亲的目光像咖啡一样:默默地散发着特殊的香 味,带着苦涩的味道,而糖分却沉淀在最下面。只有细细地品味到最后,才会察觉它的香甜。以前,我只看见父亲目光中的严厉,却感受不到,严厉中,蕴含着别样的爱。 不知道是细细地品咖啡,还是细细地品父爱。迷糊中,仿佛又看见父亲严厉的目光。 难忘父亲的目光!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独词型命题作文。作文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 “目光 ”一词的意义。 “目光 ”可指视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写作主题:切莫鼠目寸光,要开阔眼界,将目光放在长远。 “目光 ”也可指眼睛的神采。由此,我们可以透过目光,去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而挖掘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目 光 ”也可指眼光、见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写作主题:反对买椟还珠,反对目光目光短浅,提倡有鉴识,有原则,有坚守。根据文题的要求,我们应想好写作的角度,确定好你所写的 “目光 ”,是谁的目光,其特征是怎样的,目光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如此,你的立意就独特而深刻了。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