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2900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3分 ) A卒中 往往 语 (常常 )王侯将相 宁 有种乎 (难道 ) B将军宜 枉驾 顾之 (屈尊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 陛下 (给予 ) C 胡 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 )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得到 ) D搜于 国 中三日三夜 (国家 )子非鱼, 安 知鱼之乐 (怎么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各句内容回顾所属篇目,了解语境,再根据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判断词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可用反选法,有错先排除, A项中 “往往 ”是 “到处 ”的意思, C

2、项中 “得 ”通 “德 ”, “讨好 ”的意思, D项中 “国 ”是 “国都 ”的意思,故 B项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 (16分 ) 童年读书 莫言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 “闲书 ”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 “闲书 ”。 我偷看的第一本 “闲 书 ”,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

3、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4、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 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 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

5、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 ;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 :活该 !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 :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

6、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 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化大革命 ”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小题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 (1分 )童年时看 ”闲书 ”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 : (4分 ) 【小题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 段所叙述的故事。 (3分 ) 【小题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 “我 ”读起书来 ”不顾一切 ” (4分 ) 【小题 4】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7、 (4分 ) 答案: 【小题 1】迷恋读书(童年读书)。当时的文化环境 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小题 2】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小题 3】 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等。(任意答两点即可) 【小题 4】 “词语运用 ”示例:画线句中 “悄悄地溜 ”“远远地看 ”“伸得长长 ”“不由自主地靠 ”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 “我 ”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

8、担 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 “我 ”的确迷恋读书。 (相关语句,1分;分析, 2分;语言通顺, 1分。) “修辞方法 ”示例:画线句中 “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 ”“像一只喝水的鹅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 “我 ”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 “我 ”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 1分;分析, 2分;语言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阅读第一段文字,本段文字对全文起总领作用。第一句即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是在讲作者儿时如何 “迷恋读书 ”的, 而最后一句即明确交代了作者迷恋读书的原因。 考

9、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作者的活动,梳理情节,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第二段,从中找到作者为了读书而付出代价的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选出表现力强的形容词动词,或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和形象特点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文。 (12 分 ) 读书

10、与美丽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 “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 :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合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 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在易卜生的彼尔金特申,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

11、,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 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尔金特和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 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作家们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 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

12、变成特蕾莎或索尔薇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 (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 )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我于是感到自 己的幸运 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当,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某些反复整容的明星,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 “人定胜天 ”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

13、们一点启示 :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 一双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明丽的眼神 ; ;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 。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 丰富和坦荡。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小题 1】选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3分 ) 【小题 2】文章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小题 3】请你仿照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2分 ) 【小题 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 “读书与美丽 ”的理解。 (3分 ) 答案: 【小题 1】 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

14、,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或: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小题 2】举例论证( 1分)以索尔薇格、特蕾莎这两位女性为例( 1分)正面论述了读书使人产生了一种美丽的气韵,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 2分) 【小题 3】示例:一副不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符合语境、句式相同即可) 【小题 4】略(言之有理即可,表达不够通顺的酌情扣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

15、,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最后一段结论就是本文的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举作品中的人物,属于举例论证,其论证的问题摘引本段最后一句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的内容、写作方法和结构特点,例句是以人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说明道理。仿句要符合例句这些特点,成例句组成意义相联的排比句。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读书增长智慧,让人知书达礼、举止文雅、谈吐不凡,读书陶冶情操,使人心灵纯净这方面方面来

16、谈读书使人形象、气质、精神 “美丽 ”的道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 (17分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17、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 “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 1】用 “/”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 饿 其 体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小题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 (1)委而 去 之 ( ) (2)域民不 以 封

18、疆之界 ( ) (3)人 恒过 然后能改 ( ) (4)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 ( )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 4】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 (4分 ) 对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小题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3分 ) 答案: 【小题 1】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 2】离开 靠、凭 常常犯错误 衡,通 “横 ”梗塞,不顺 【小题 3】( 1)所以君子(行 “仁政 ”的

19、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忧患 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思对即可) 【小题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小题 5】这些人都出身卑微,但他们历经了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 “主谓 ”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20、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 “去 ”是古今异义字词, “衡 ”是通假字。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君子 ”“ 忧患 ”“生 ”“死 ”“安乐 ”,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就是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根据所学直接回答即 可,注意用原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文中相关的

21、句子,从六人的出身和后来被重用两个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语言表达 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 “千古风流人物 诸葛亮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8分 ) 【小题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不能重复 2分 ) 成语 : 故事 : 【小题 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 :“两 表酬三顾 ”,请找出下联 (2 分 )下联 :(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小题 3】请以 “我也说说诸葛亮 ”为话题写一

22、段话。 (100字左右 4分 ) 答案: 【小题 1】成语示例: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 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 【小题 2】 D 【小题 3】示例一: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 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 “火烧博望坡 ”“草船借箭 ”“空城计 ”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 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 “糊涂 ”军师。试想,假如诸

23、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提示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回想三国故事或所学相关课文如出师表,找出成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上下句结构相同对应词词性相同的特点,抓住 “两表酬三顾 ”第一字和第四字,即可判断答案:为 D。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用具体的事例评价诸葛亮,可评其性格、

24、智谋、贡献、历史地位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4分 ) 2013 年 12 月 14 日晚间, “嫦娥 ”携带着 “玉兔 ”,安全平稳着陆月面。古往今来,给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 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今夜不再清虚 (娴静 孤僻 寂寥 )。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 “嫦娥 ”变成现实。此刻,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 他们迈出的每一步,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炼,也是在突破层层阻力的背景下换来的 。 【小题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分 ) 【小题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 修改意见 。 (2分 )

25、 答案: 【小题 1】寂寥 【小题 2】 “无论 ,也 ” 。改为 “无论 ,都 。 ”(关联词搭配不当)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词义和适用对象比较三个词语, “娴静 ”“孤僻 ”都是形容人性格的,不符合语意,故选形容环境的 “寂寥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根据病句知识判断两个单句本身有无问题,再判断两句的关系,看看关联词有无问题。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9分 ) 【小题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 、慧 国四个国家,在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的阵营是以 来

26、划分的。 (2 分 ) 【小题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 答问题。 (4分 )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 !正是真罗汉 !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的第七回 “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2分 ) ”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 的性格特征。 (2分 ) 【小题 3】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

27、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段话是 (人名 )的名言警句,它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 (3分 ) 答案: 【小题 1】飞岛国 鞋跟高低 【小题 2】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写鲁智深、鲁提辖、鲁达的得 1分) 粗中有细 (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等 ) 【小题 3】培根 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点 “小人国 ”回顾所读小说情节来判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小说情节和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一句来回顾小说 章节名,根据人物的语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人物性格。 考点:识记

28、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顾名言的出处,据此判断作者。以 “读书的作用 ”为中心意思概括。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 A 诘 ( )难 B咬文 嚼 ( )宇 C ch( )笑 D k( )尽职守 答案: A ji B jio C嗤 D 恪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比如本题中 “诘 ”不要读半边, “嚼 ”是多音字,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比如本题中 “恪 ”要注意偏旁。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29、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12分 ) 【小题 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频洲。 【小题 2】 ,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 3】 ,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小题 5】陛下亦宜自谋,以 , 。 【小题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小题 7】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 。 ”表达了他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小题 8】 王维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名句,使我们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 “ , 。

30、” 答案: 【小题 1】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 2】会挽雕弓如满月 【小题 3】只恐双溪舴艋舟 【小题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 5】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小题 6】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小题 7】了却 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 8】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挽、晖、舴、艋、焉、谘、诹、赢、嶂,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有人说 :

31、“青春,是一个微笑的季节。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都值得以微笑来迎接 ;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值得以微笑来珍藏 ;每一个无意的错误,都值得以微笑来包容 ;每一个辉煌的成功,都值得以微笑来赞美。微笑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写在脸上,是春天 ;刻在心中,是自信。面带微笑,能够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和魅力,能够把人生点缀得格外绚丽多彩 !” 请以 “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答案:例文: 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 微笑是一个很美的动作,嘴角轻轻上扬,牙齿微微露出,眼神变得宁静而温和,心也霎时温暖 微笑就像一缕阳光,吹走阴霾,驱走黑暗,带给他人快乐。 第一次登台演讲前,我紧张

32、得不知所措,手脚冰凉,腿也在 发抖。妈妈走近我,温柔地揽着我的肩,微笑着说: “别紧张,你可以的。 ”妈妈的微笑让我瞬间有了力量,我不再担心,勇敢地走上了演讲台,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第一次走进新班级,我有些胆怯,不敢抬头。老师拉过我的手,对我和蔼地微笑着。于是,我大胆地抬起头,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第一次站起来给老人让座位,售票员阿姨微笑着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我充满了自豪感。从此以后,我变得更加乐于助人了。 第一次考试失利,我心灰意冷,沮丧极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了爸爸充满鼓励的微笑,于是,我有了继续 努力的勇气,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这样的微笑有许多许

33、多。因为一个个微笑,我变得勇敢、上进、热心、坚持不懈。这些微笑让我阳光灿烂,让我的人生五彩缤纷,更让我有信心去走好剩下的路途,勇敢地面对种种困难。微笑是一缕阳光。让我们学会微笑,它让我们更加快乐,更有信心;让我们传递微笑,它使更多的人学会微笑,学会付出和给予,让世界充满阳光。 试题分析:抓住 “微笑 ”一词,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方面去联想,选择材料。“微笑 ”是一种表情,但它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帮助、鼓励来诠释 “微笑 ”的含义,可以写 写老师对学生们的 “微笑 ”,父母对孩子的 “微笑 ”,甚至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或伸手相助时的 “微笑 ”。可以具体的写一件事,也可以多角度的选取生活的片断来表现生活中处处有 “微笑 ”。文章中还要扣住“温暖的阳光 ”一词,写出 “微笑 ”带给人的幸福快乐的感受,因此在叙述中要把享受 “微笑 ”的丰富的感受表达充分,欣赏这种 “微笑 ”,赞美这种 “微笑 ”,享受“微笑 ”同时,更要送出 “微笑 ”。文字中要把 “微笑 ”与 “阳光 ”联系在一起,适时点题,突出题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