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特别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对殖民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B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根本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各国展开了对殖民地的争夺,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对世界的争夺,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有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 1944年 6月的纪念币 B一份 19401944 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 20世纪 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有斗争 ”可知,选项须体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关系,只有 A选项,其他选项都没有,所以答案:选 A,排除 B、 C、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
3、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期间的反法西斯同盟 二战期间,盟国曾召开了一次被称为 “公共交通起迄点 ”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 “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指(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 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波茨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德国和意大利的赔偿,德国的商船队和军舰的分配,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哥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对战
4、败国某些领土的 “委任统治权 ”等。与会国经过多次讨论,对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协议,于 8月 1日签署了柏林会议议定书 ,为战后处理德国和欧洲问题定下了基调。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 题,并通过了波茨坦公告,促令 “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重申 “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 ”,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由材料 “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
5、的会议。 ”可知,这次会议是指波茨坦会议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期间的波茨坦会议 下列关于 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中,相同的是( )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美国在战争初期大发战争财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 中国在战后或战争后期成为强国肮脏交易的砝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即相同点是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美国在战争初期大发战争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中国在战后或战争后期成为强国肮脏交易的砝码。
6、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德国和日本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相同 B两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目的相同 C两国在二战中进行了密切的军事协作 D两国战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军事实力不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日本参加一战是为了自身利益,与德国是不同的,排除 A;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发动了世界大战,而日本是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发动了世界大战,排除 B;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军事实力都是非常雄厚的,排除 D。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和
7、日本都是盟友,都进行了密切的军事合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和日本 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有( ) 朝鲜战争 印巴分治 纽伦堡审判 巴勒斯坦地区分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联合国成立于 1945年。纽伦堡审判指的是 1945年 11月 21日至 1946年 10月 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 22名,
8、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 6个组织也被 调查和判决,其中 3个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 3个则无罪。除了这 22名被告和 6个团体外,其余被告均在 1946年至 1949年接受美国军事法庭审判调查,即纽伦堡后续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属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英殖民者于 1947年 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 8月14日和 15日印 巴分别成立自治领,
9、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 年和 1956 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这两次事件中,联合国的影响有限,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联合国 二战后初期,美国力图控制广大的 “中间地带 ”,此处 “中间地带 ”是指( ) A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欧洲国家 B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亚非地区 C亚、非、拉美国家 D没有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冷战。美国美国力图控制广大的 “中间地带
10、 ”是指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亚非地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下图是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 A “怎么会这样? ” B “糟糕的战争! ”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时间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可知,这是美国和越南的战争,由此推测标题是美国侵略者的命运。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越战争 从二战后多次
11、局部战争,我们不难看出,导致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 A战略位置重要 B自然资源丰富 C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 D大国插手和强权政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二战之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划分的是 美苏的势力范围,实行冷战。但是也有局部战争的爆发,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大国的影子。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局部热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
12、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并没有消除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排除 A;俄国在 1917年就已经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B;二战之后世界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是帝国主义在世界殖民统治的终结,排除 C。二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的影响 下列哪项不是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表现( ) A资本主义各国间进行 了力量和利
13、益的重大调整 B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D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二战后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而不是超级大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 、 、 、 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 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对于夺取
14、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期间的重要会议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不能简单地说战争导致欧洲电力系统瘫痪,排除 A;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崩溃
15、,排除 B; 1914年社会主义制度还没建立,排除 C;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一战的影响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非、拉美等洲 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
16、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战火波及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等地区,结果是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一战的性质 美国提出战后建立国联,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美国经济势力不及英法 C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联 D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 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年 1月 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
17、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虽然威尔逊致力促成国联的成立,并得到诺贝尔和平奖,但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这是因为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一战后期成立的国联 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 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 ) 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 B C
18、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战败国。 1919 年巴黎和会做出了处罚,即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所以答案:选 B。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情况,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一战后期的巴黎和会 下列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局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政局动荡不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尖锐 C资本主义各国持续发展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极权统治并存 答案: D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极权统治并存的时代,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局势 丘吉尔说: “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 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 的暴君 ”
20、可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势力均衡。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丘吉尔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不想为捷克 知要不用武力 ” 可知,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体现了 这一主张。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前夕 第二
21、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主要是因为 ( )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性质 C德军在该战场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D德国绝大部分兵力在苏德战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主要是因为德国绝大部分兵力在苏德战场,最后德国投降。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
22、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 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 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 制造所谓的 “邻国的威胁 ”,把本国打扮
23、成 “受害者 ”,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 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 20世纪 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 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 “一战 ”的特点。( 9分) (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6分) 答案:( 1)原因:少数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转嫁经济危机等。( 6 分,答出三点即可)特点: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毁灭性大;时间长;不可控性强。( 3分,任答三点即可) ( 2)关系: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条件;增加战争的
24、残酷性,影响战争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6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 的主要起因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 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 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 ” 等关键信息可知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即原因:少数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转嫁经济危机等。特点: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毁灭性大;时间长;不可控性强。 ( 2)由材料 “ 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 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 等关键信息可知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即科
25、技进步为战争提供条 件;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影响战争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一战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科技进步与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 但是在 1938年 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 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
26、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 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 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 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
27、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 “我们时代的和平 ”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5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4分) (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 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6 分) 答案:( 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 2分)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1分)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分) ( 2)思潮:和平主义思潮。(
28、2分)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 2分) ( 3)政策:绥靖政策。( 2分)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分)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分) 试题分析: ( 1)由材料一 “ 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 感到十分忧惧 作为一种试探 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 等关键信息可知希特勒的行动和心理变化等相关信息,即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 2)由材料二 “ 和平主义大约 140万法国人死亡 对于第一
29、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 等关键信息可知英法等国的思潮是和平主义思潮。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 ( 3)材料三讲的是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面对德国侵略捷克的态度,这与英法的绥靖政策有关。考查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实际考查的是当时国内和国际的背景,即英法等国当时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这样做的后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 9月 5日,赫
30、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 “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 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 21年,我们已逾 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一一杜鲁门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4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
31、。 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11分) 答案:( 1)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4分) ( 2)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 11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 “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 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等关键信息可知,二战后苏联的外交战略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 2)由材料二 “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 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 ”可知,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是在全球推
32、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 :血和泪已经流够了 ,够了 !我们无意报仇 ,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 我们和你们一样 ,是正常的人 ,是想建造房屋 种植树木 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 今天 ,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 年 9月 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 1956年,这时冷战已经开始。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
33、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材料三 “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 ” 巴勒斯坦国第一任总统阿拉法特 ( 1)根据材料一回答,拉宾所说的 “血和泪 ”指的是什么?( 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 突?( 4分) ( 2)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8分) 答案:( 1)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分)。历史原因: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
34、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 2分)现实因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 2分) ( 2)对埃及:维护民族利益,扫清殖民残余 ; 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呈现高潮 ;对英法:国际地位削弱 ; 对美苏:开始中东角逐,成为冷战新战场 .( 4分,每点1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 “ 是想建造房屋 种植树木 993 年 9月 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等关键信息可知,拉宾所说的 “血和泪 ”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由材料二 “ 冷战已经开始 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 等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的原因是历史原因: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现实因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 ( 2)本题 考查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的影响,实际上考查的是在苏伊士运河各方力量的对比,即是对埃及:维护民族利益,扫清殖民残余 ; 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呈现高潮 ;对英法:国际地位削弱 ; 对美苏:开始中东角逐,成为冷战新战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中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