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2904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南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熟练掌握。此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由教材知识可知是为了巩固政权,众诸侯拱卫周室,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又能开拓疆土。 A项不是主要目的。 B项不是削弱贵族而是加强。 C项并不排斥异姓诸侯,只是同性诸侯比例较大。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 B真正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的愿望 D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并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实际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比较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 A 项共同点。B项资政新篇未有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内容。 C项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农民所渴望的土地问题。 D项资政新篇反映了中国人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资政新篇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 “美国式 ”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

3、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并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实际是让比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美国共和国政府的相同点。孙中山先生组建 政府是借鉴美国三权分立,提出五权宪法。 A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并未支持辛亥革命。 C 项美国就没有经历过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项侧重于建立方式,而此题侧重政府机构。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原则 下列选项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男女公民政治权利一律平等 B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4、机关 C五百人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依托教材基础知识即可。由教材可知在雅典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没有公民权,也不享有政治权利。 B、 C、 D三项都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故选 A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妇女政治地位 希腊和罗马的民主都 A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利益 B妇女权益受法律保障 C在亚非文明影响下产生 D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并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特点基础上,对

5、两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依据基础知识可知, A 项错误,因为雅典公民只占雅典总人数的极少部分。B项错误,两国妇女权益都未受法律保障。 C项错误,亚非国家都是专制国家而非民主国家。 D项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民主政治 法国大革命后,帝制与共和制多次反复,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法国大革命的历程。近代法国历史是一部革命史,政治派别林

6、立,革命斗争不断,政体变化迅速,帝制、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不断交替,最终在 19世纪晚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壮大,确立了共和制。故选 A项,以 1875年宪法为标志。干扰项是 D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成立立于 1870年,君主派力量强大,斗争不断,而且有复辟的可能。所以共和制最终确立应以宪法 为标志。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 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 20 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A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

7、主义传统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是德国成为 “世界大战策源地 ”的主要原因。其实不在于是不是欧洲首强,英国长期是欧洲首强,但未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美国后来也是世界首强,但也没有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所以关键是这个国家是否好战,是否有军国主义传统。故而 B项符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 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

8、权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 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 ”,这是时间界定。 “议会和国王 ”这是矛盾双方。根据已有知识可知 C 项错误,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是在革命之后。D项错误。即便革命后,最高权力机关也应是国王领导的政府。 A项错误。故选 D 项,英国革命正是由于国王实行无议会统治,随便征税,挑战议会而引发。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1787 年 宪法 具有 “一定的民主性 ”,其内容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 A

9、三权分立 B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 D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关键词是 “民主性 ”、 “最能 ”。 C项容易排除。 A项三权分立也是为了防止专制,但其侧重于各权力之间的制衡,为涉及各权力的来源。 D 项也体现民主性,但未涉及政权,比如有的专制色彩不浓的国家人民也有一些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这不是 1787 年宪法的个性, B项体现,国 家领导人由选举产生,且各级议员代表人民也由选举产生。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

10、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的是 A支付高额赔款 B划定使馆区 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D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 “最能表明 ”, A项无特殊之处,原来的条约几乎都有赔款。 B项划定使馆区与原来划定租界也类似。 C项总理衙门该外务部,列六部之首,其实外务部的职能与总理衙门大同小异。而 D项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走狗,成为傀儡。西方列强实现以华制华。故选 D 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瓜分豆剖燃眉之

11、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中关键词是 “瓜分豆剖 ”即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扶清灭洋 ”应是义和团的口号。 “农民阶级 ”应是义和团民。故而是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 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 C威胁清朝统治的

12、中心地带 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并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是让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之处,其实,英国之所以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最终完成任务即完全打开中国市场,其直接原因也是要修改鸦片战争后的条约,而清政府拒绝修约,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最大的相同应是目的。恰恰又都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故 A、 B、 C三项都是表面相同处, D项是根本。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根据 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

13、人首先是 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 B周王最宠爱的儿子 C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D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熟练掌握。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是周王的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选 D项。干扰项是 C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年龄再大,即便他是长子,但也不是嫡长子,无王位继承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 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 “求其宁息 ”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

14、奴 D修筑长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 “秦始皇 ”可见是秦朝的事。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意思是天下战乱是因为侯王的存在,即分封制。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意思是又分封诸侯国是给国家树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意思是又分封诸侯国来求国家安宁就很难了。可见秦始皇反对分封制。与分封制对应的是郡县制。故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清朝赵翼有诗云: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 ”与诗中相对应的宋太祖的措施不包括 A “杯酒释兵权 ” B以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 C三分禁

15、军 D设刺史防止地方势力过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赵翼诗中关键词是 “罢兵 ”,即军事改革,加强中央军权。 A项符合, “杯酒释兵权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B项符合,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事权。 C项符合,将禁军一分为三,互相牵制。 D项是汉武帝,不是宋太祖。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此题难度较低,依托教材即可。根据知识可知

16、,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一开始具有双重性质。故选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中书省 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 御史大夫 参知政事 御史台 都察院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基本知识,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副丞相。 参知政事是宋朝设置,分割宰相行政权,管行政。 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发展而来,是中央监察机构。 都察院是明清时期官署名,功能属监察机关。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7、古代监察制度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 C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 D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此题考查明朝内阁制。由基础知识可知,内阁制是明成祖是设立,明太祖时设立的是殿阁大学士,不是内阁制。故 C项说法不正确。 A、 B两项正确。 D项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正确。故只有 C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 “世袭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18、”的过程。与 “科举制 ”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基本线索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根据基础知识可知 B项是九品中正制, D项是察举制, C项属于世卿世禄制,只有 A项是科举制,关键词 “取士之科 ”即考试科目,多沿隋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依据

19、教材知识即可。 A项是 1842年,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项是 1860年。 C项是 1895年。 D项是 1901年。故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综合题 材料题( 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材料三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

20、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请回答: (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10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2分) (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3分) 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 ”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10分) (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2分) (

21、 3)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3分) 试题分析: ( 1) 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信息说的是丞相的职能和地位。此问要求学生回答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四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而得出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四个时期的史实。然后得出结论: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消弱。 ( 2)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回答。 “相之患 ”、 “ 病及于国君 ”即丞相的祸患危机皇帝, “其故在擅专威福 ”危及皇帝的原因是丞相独揽大权,作威作福。可见,明太

22、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皇权,从而废除丞相。再加上元朝的教训,加上明朝宰相 胡惟庸弄权,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皇权强化也势在必然。 ( 3)此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关键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中黄宗羲否定明朝政治,认为明朝政治黑暗腐败,无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废除丞相。理解黄宗羲观点要史论结合,要从史实中找根据。比如废丞相后,君主专制加强,宦官地位上升,宦官政治是明朝一大特色,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内阁又不能统帅六部,朋党斗争不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设立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宋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 清君主专

23、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假如巨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利,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并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巨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 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斌予其权力保护的目的,是希望自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 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们

24、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 洛克(政府论) (1688年) 请回答: (1)概括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的主要不同点。这两种思想在当时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10分) (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变化? (3分) 答案: (l)不同: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国王可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材料二认为主权在民。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有 权反抗违背人民利益的立法者。( 6分) 影响:在材料一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材料二思想指导下,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分) ( 2)以

25、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3分) 试题分析: (l)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先看两则材料的作者,一个是英国国王詹姆士 斯图亚特,他一向主张君权神授,一个是约翰 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通过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概括出两人的观点。詹姆士 斯图亚特认为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即王权 至上, “争论 国王 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即人民不能干预国王的行为,无权议论国王。约翰 洛克认为 “立法机关保护权力保卫财产 ”即不依靠国王,而依靠法律。 “立法者们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抵抗强暴。即人民有权反抗。体现主权在民的思

26、想。答第二小问影响要结合时间,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多次解散议会,相信君权神授,与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尖锐矛盾,引发以议会斗争为开端的资产阶级革命。洛克政府论是 1688年,英国刚刚完成光荣革命,这样为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 ( 2)本问主要考查 学生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历史规律的能力。两则材料一个是君权神授,代表封建专制,一个是主权在民,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最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战胜了封建专制,这也是当时人类发展的方向。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标志主要是法律至上,法律权力超过王权。这是西方国家的普遍规律。其他两个标志是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公民取代臣民。 考点:

2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詹姆士一世 “君权神授 ”;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洛克政府论(选考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 “电影中的 历史 ”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他们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发现:电影在最后的字幕里显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 ” 字幕表明,编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12分) 答案:( 12分) 观点一:成功。(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理由: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28、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社会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观点二:失败。(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理由: 政治: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三个月,其后,革命果实被封建专制势力篡夺; 外交:没有赶走外国侵略势力,仍然受帝国主义奴役;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虽有所提升,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虽推翻了皇权,但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全方位地正面冲击; 从根本上说:作为社会革命,辛亥革命并不彻底,并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到根本变革。 观点三:一分为二看待。 理由:须为上述两种观点理由的结合,要点数须足。 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做此类题首先要审题,看核心意思,比如本题是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二要确定自己的答题方向,你认为是成功还是失败。观点要明确,不要自相矛盾,比如答 “辛亥革命成功了又失败了 ”或者 “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这样语义不明。第三要调动知识储备,史论结合,佐证观点。最后小结,呼应观点。一定要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却不可出现观点与论据相悖的情况。 考 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