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三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 A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社会等级名分 D尊重知识分子意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据材料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景公认为维护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等级名分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
2、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苏格拉底主张, “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A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发现 自我,追求人身自由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1
3、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少量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学生和教师们还组织了学术行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世俗教育推动了文化普及 B教会放弃神学而研究哲学 C文艺复兴运动已悄然兴起 D自然科学与哲学有所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12世纪 ”“教会学校 ”“古典拉丁文学和少量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 ”“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 ”中可以看出在 教会学校里,自然科学与哲学有所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C项不符合材料; B项本身是错
4、误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宗教学校 十日谈中提到: “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 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能当得起一个 贵 ,否则就只能算是 贱 。 ”这体现了薄伽丘 A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B歌颂美好现实生活 C肯定人的本能欲望 D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 材料 “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发对等级制度,要求平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薄伽丘 有学
5、者介绍文艺复兴时写道: “那场夺去欧洲 2/5以上人口的瘟疫,显示出欧洲封建主义已经走到尽头的事实。 特别敏感的诗人、天才的艺术家们,都深刻感受到秩序紊乱和经济崩溃所带来的压力。围绕着如何振兴欧洲的问题,他们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出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黑死病是激发艺术家们无比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B封建经济衰落,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文艺复兴 C欧洲社会危机引起反思,推动文艺复兴的兴起 D艺术家们特有的艺术敏感是文艺复兴的主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背景。材料 “那场夺去欧洲 2/5以上人口的瘟疫 ”“围绕着如何振兴欧洲的问题,他们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出来。
6、 ”反映了欧洲的社会危机推动了欧洲的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下图为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对这幅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画家对古典文化的仰慕 B体现了雅典深厚的学术氛围 C彰显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 D反映了雅典教育体系的完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与图画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雅典学院与材料中可以得出,当时画家对古典文化的仰慕,雅典深厚的学术氛围,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无法得出雅典教育体系的完备,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拉斐尔 “与上帝直接
7、对话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是 A希腊先哲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与上帝直接对话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精神 ”可知这次运动为宗教改革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传召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的路德参加帝国会议,企图让他在会上公开放弃自己的观点。路德却这样回复: “我不能,也不愿放弃,因为反抗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确,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 ”这表明 A王权取代教权获得宗教裁判权 B路德坚持人文主义宗教观
8、 C封建 势力与罗马教廷立场一致 D德国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马丁 .路德坚持自己 “良心 ”的人文主义宗教观; AC项不符合材料;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的开始, D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德国的宗教改革 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 “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教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 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 ”这反映了该学者 A倡导宗教宽容
9、B对宗教改革表示反对 C主张多神崇拜 D否认宗教信仰的差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 ”体现了作者主张宗教宽容政策,支持宗教改革。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宽容 在 17世纪, 不仅是后面两个世纪科学知识的模式,它还重新提供了自然和人在创造中的位置。划线处应当填写的是 A天文学 B物理学 C生物学 D数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理学不仅是后面两个世纪科学知识的模式,它还重新提供了自然和人在创造中的位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10、 经典力学 物理学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脖子上戴着轭,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就带着马刺吗 ”体现的理性精神是 A自由 B平等 C民主 D法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材料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 “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这里所说的 “疯狂的实践后果 ”主要是指 A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 “18世纪 ”“如果卢梭还活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疯狂的实践后果 ”主要是指法国大革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安提丰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 “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安提丰的思想中体现了 A人是万物尺度 B人治优于法治 C人生而平等 D人要回归原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 析能力。材料 “据自然,我
12、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反映了安提丰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生而平等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 A. 肯定人的价值 B以人为研究对象 C. 重视个人道德 C强调知识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观点。 ABD项是共同点, C项是苏格拉底的基本主张,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 “它虽然 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 反 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
13、慧 ”。这里是在评价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 ”反映了齐一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 “诋毁先儒 ”、 “传习邪说 ”,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 “震霆启寐、烈耀破迷 ”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答案
14、: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A、 B 描述与史实不符;由材料中 “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 震霆启寐、烈耀破迷 的思想启蒙 ”,可以看出是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 D不符合题意; C中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心学 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党人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等则抽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分发革命同志。这主要是因为王、黄、顾的思想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性质 C打破了宋明理学的官方统治地位 D属于
15、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根据材料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 、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起到了早期的启蒙作用,所以才会被维新派和革命派所推崇; A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早期的启蒙作用 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 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 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
16、品 C中国古代的肖像 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 ”可知,传统中国的人物画是对整个社会阶层的描绘,而忽视人物个性表达。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书画的发展 书画的特点 学者在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时提出: “元代戏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依此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国家政策的影响
17、D世俗文化的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强调 “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 ”,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 C故项正确; 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 种的产生和发展 元代戏曲 宋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成熟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B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科技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候风地动
18、仪;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指南针应用 汉朝建立之初,大臣陆贾经常给刘邦讲儒家经典,刘邦很反感,认为自己的天下 “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反问: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刘邦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让陆贾撰写新语,讨论 “行仁义,法先圣 ”的道理。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B有人主张用儒家治理社会 C军事无益于维护国家统治 D诗书已成为统治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刘邦在大臣陆贾建议,开始重视儒学, “讨论 “行仁义,法先圣 ”
19、的道理 ”;汉武帝时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 A项是错误的; CD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的发展 韩非子在论述 “法 ”的时候指出: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说明韩非子 A反对宗法分封等级制度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代表社会底层民众利益 D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法家思想。根据材料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分封等制度,要求赏罚平等。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学者葛兆光认为
20、汉代儒学的改革,使得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阶层能够代天而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力,下列汉代儒学的主张体现了这一作用的是 A今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B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据材料 “使得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阶层能够代天而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力 ”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内容。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有学者将普罗塔哥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主要
21、原因是普罗塔哥拉 A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开创了西方哲学 B提倡怀疑精神,否认绝对权威,强调人的价值 C崇尚知识与智慧,培养了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 D开创希腊哲学的新 方向,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起源于人的 自保的要求 ”“属于所有的人 ”“只有对人 才能存在 ”表明材料重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 ,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提倡怀疑精神,否认绝对权威,强调人的价值。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 孟子 尽心上: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与孟子
22、这一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毕达哥拉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孟子强调人要爱人,要有羞耻心,实际上是强调人要有美德,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综合题 健全的社会机制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法制完善的基础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 材料二 汉文帝
23、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 “惟世之所号称贤士大夫者(注:指程朱理学家) 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 ,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 ”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 “托古改制 ”的笔法,肯
24、定 “三代之法 ”是 “天下之法 ”,而批评三代以下之 “法 ”为 “一家之法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儒家思想核心及其社会意义。(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制定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分) ( 3)概括材料三中王阳明救世济民的核心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6分) ( 4)根据材料四概括黄 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的影响( 8分) 答案:( 1)核心:仁或礼( 2分) 社会价值: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调节人际关系。
25、( 2分) ( 2)特点:减轻刑罚,断狱从轻。( 2分) 原因:总结分析秦朝法律严苛的弊端;受黄老思想的影响。( 4分) ( 3)核心方法:致良知( 2分) 原因:明中后期政治黑暗腐败;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工具(程朱理学失去探求真理的意义);社会道德沦丧。( 4分) ( 4)主张:反对封建专制的一家之法,主张立公法。( 2分) 影响:推动儒学新发展(为儒学发生变革注入了心的活力) ;对后世早期启蒙作用;冲击君主专制统治。( 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 5至 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摘自赎罪券价目表
26、 材料二 1527年 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纷纷效仿。 早在路德翻译圣经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了,但是这些译 本艰涩难懂,错误百出。路德是按照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进行翻译的。 1521年,路德在小城瓦特堡每天伏案 6小时,在羊皮纸上翻译圣经。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天主教徒 更为恬静,更少有投身商业的动机,他们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
27、活动 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 “要么吃好,要么睡好。 ”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 材料四 由巴克斯特与清教神学家们进一步调整的关于救赎的加 尔文教义,对于理解以商业为取向的人们力争财富和利润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信徒们从不确切地知道有关他们救赎的状态,但他们可以从逻辑上推论,鉴于上帝意愿一个丰裕的尘世王国以彰显他的荣耀,由个人为共同体实际生产的巨大财富,就是上帝喜好那个人的记号。实际上,对信徒来说,个人财富变成了他们救赎状态的真实证据。全能且全知的上帝从不允许有罪之人赞美他的荣耀。确实,“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工作的成果,那么
28、财富的获得就是得到上帝祝福。 ” 斯蒂芬 卡尔伯格 请回答: ( 1)结合以上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新教与天主教会在教义 上有哪些区别;概括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0分) ( 2)恩格斯说,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请结合材料三、四,论证这一观点。( 6分) 答案:( 1)区别:天主教主张因行称义,肯定教会仪式和赎罪券的功效;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天主教会强调禁欲主义,鄙视商业活动;新教主张建设世俗教会,先定论肯定财富的合法性。 天主教会肯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新教强调圣经和上帝的权威。( 12分) 背景: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压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
29、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欧 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8分) ( 2)观点为加尔文教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加尔文宗先定论的教义肯定了财富作为选民(实现救赎)的标志。社会生活中,有更多的新教徒投身商业的活动,具有冒险的精神。(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天主教主张 “只要交纳 5至 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新教 “1527年 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 ”“对于理解以商业为取向的人们力争财富和利润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从天主教自身、政治、经济等方面 来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 2)本题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加尔文教的历史意义。从材料 “他们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 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 ”“巴克斯特与清教神学家们进一步调整的关于救赎的加尔文教义,对于理解以商业为取向的人们力争财富和利润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加尔文教的积极作用。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加尔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