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29088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河南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 “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来分析,不改变愚昧、奢侈的风俗,不能使人民富裕,即要摆脱贫困,必须改变落后的习俗,故 C项正确; A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英国诗人 William W

2、ordsworth在他的短诗中写道:诗人最有可能称赞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智者运动,是普朗克的量子论,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项属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 下图是 1896年日本团团珍闻刊登的日本画家田口米作绘制的漫画,漫画的题目是日清战争后日本人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了当时 ( )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B欧美国家联合继续抑制日本 C日本联合欧美

3、的意识日益加强 D战争结果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一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欧美列强面前比较渺小,从图二、图三和图四,可以看出日本与欧美列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日本力量不断增强,并将欧美列强打倒在地,比较选项 ,可知甲午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不断膨胀,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费正清说,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 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 19世纪 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在 1905年以后达到了近乎发狂的程度。下列不属于 19世纪

4、 90年代以后 “这种情绪 ”加速发展直至 “发狂 ”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义和团的直接影响 D维新变法的推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 1860年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而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向西方学习,故 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 ABD项都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

5、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中国工业化,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与中国工业化,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挽 救民族危机,推动中国近代化,故 A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

6、潮流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李鸿章、郑观应、章太炎、梁启超 下面是 1929年至 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知, 1929年至 1932年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不断下降,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 A项正确;项是在一战时期,排除

7、;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税大幅度提高不符合实际情况,故 C项排除; 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烟台开埠 10年后港口从业人员统计表,这一状况表明当时烟台( ) 烟台港口从事工商业的总人数是 3万人 类型 舢板、港口装卸工人 较大商业服务 客栈服务 海关和衙门雇员 洋行雇员 小摊贩 占比 40 29 6 7 6 1 1 0 7 16 9 A成为早期产业工人集中地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C成为北方沿海对外交流中心 D开埠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

8、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反映的是仅仅是烟台港口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没有其他地区的数据做比较,无法得出烟台成为早期产业工人集中地,也无法得出是北方沿海对外交流中心,故 AC 项错误;表格中的从事工商也得类型大多都属于服务业,没有体现出近代工业的数量,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故 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烟台开埠十年后,在港口从事工商业的类型多种多样,人数较多,改变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故 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 “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

9、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 故 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 ”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 )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 ”,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强调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故 C项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

10、时代特 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B国内 “左 ”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漫画中的关键信息 “美帝、苏修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结合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是 50年代末到 60年代,此时国内 “左 ”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 B项正确。 A项漫画信息不符,排除; C项错误,苏联仍是社会主义国家;项是 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苏关系、中

11、美关系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图片可知,城乡差距最小年是 1985年,此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推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故 C项正确; A是1992年,排除; BD项不能解释差距最小这个现象,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12、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85年,仍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故 AB项错误; D项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题干中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断,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故 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13、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 “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 ”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 ( ) 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29年才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故 A项错误; 1922年已经实施新经济政策,题干信息表明俄共想通过集体农庄的积极作用来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故 B项正确; 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

14、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伯顿 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 “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 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 “灾难性的影响 ”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为后来的经济 “滞胀 ”埋下了隐患 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新政灾难性的影响,即消极影响,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业,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故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强调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开支,故ACD属于其消极影响,排除。 考点:罗斯福

15、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谈判后,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必再缴纳高达 47 6%的反倾销税了。欧盟委员会 2013年 8月 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 ”协议,该协议于 8月 6日起正式实施。这一事件反映了 ( ) A世贸组织在协调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 B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C欧盟是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信息没有涉及到世贸组织,故 A项排除;价格承诺是指在进口方当局做出初步裁决存在倾销、工业损害及其因果关系后,

16、如果出口商主动承诺提高有关商品的出口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并且得到进口方当局的同意,那么反倾销调查程序可以暂时中止或终止,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这一做法体现了欧盟对欧洲光伏企业的保护,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故 B项正确; 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的全球化 贸易保护主义 1860年,英国 和法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焦炭、条铁、生铁、钢、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 30%,关税平均约为 15%。这说明 ( ) A法国坚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减少

17、贸易壁垒成为英法共识 C贸易自由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D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重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英法互相削减了对方商品的关税,这说明减少贸易壁垒成为英法共识,故 B项正确, A项错误;题干只反映英法削减关税的信息, 无法得出贸易自由原则得到广泛认可,也不能看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重建,故 CD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 1949年起,人均获得 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 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 )

18、A参加 “北约 ”和 “华约 ”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 “冷战 ”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 1949年开始, “北约 ”和 “华约 ”属于军事组织,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A 项错误; 1951 年,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两国分别属于美苏两大阵营,处于冷战的最前沿,战略地位差不多,故 C项错误;联邦德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民主德国没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经济困难,故 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9、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亨迁顿认为 “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 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或是将这些集团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从而导致公开的或隐蔽的内乱和叛离。 ”以下史实可以印证其主张的是 A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B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 C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 D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英国议会的

20、改革,并分享了政治权力,这一事件与题干描述的现象相符,故 A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旧唐书 崔融传记载: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 ”“千轴万艘

21、,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的信息可知,唐代内河航运比较发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故 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政府的重视水陆路交通,也没有体现海外贸易,故 ABC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实 ”、 “史论 ”、 “史识 ”是构成史 学的 “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 “史识 ”的是 ( ) A “三省 ”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 C三省六部

22、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中 “史实 ”、 “史论 ”、 “史识 ”的定义来分析, AB项是史实, C项是史论, D项是史识,故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隋书 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 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 )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汉初 “封建 ”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23、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 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实行分封制,很显然这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从题干中 “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可以看出汉初虽实行了分封制,但并没有撼动郡县制的地位,故 B项正确; CD项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 )完全的、自由的士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

24、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反映的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土地私有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根本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故 B项正确, A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 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 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

25、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明太祖时期,殿阁大学时还没有参与机务,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开始参与军国大事,故 B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 C项错误;从题干中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的信息可以看出,殿阁大学士与宰相区别明显,并没有掌握实权,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殿阁大学士)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 ) A陆王心学 B宋明理学 C智者学派

26、D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的信息可知这体现了 “人是万物的尺度 ”,属于智者学派的思想,故 C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人是万物的尺度 历史上中国文化曾对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角度看,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角度看,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强调气节,注重

27、人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价值,故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 “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 ”“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 ”“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

28、”“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故 A项正确;近 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B项错误;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主要体现了国家主权的丧失,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 C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 “清末城市生活的特征,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与 500年前宋代的情况极为相似。 ”这句话旨在说明 A宋代城市生活已具有近代社会特征 B清末城市生活出现了历史性的倒退 C宋以后中国城市发展长期陷于停滞 D中国在宋代

29、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末城市生活的特征与 500年前宋代的情况极为相似,这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停滞不前,故 C项正确; A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项 “倒退 ”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城市的发展 古罗马法中的 “排放雨水之诉 ”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 ) A重视遵循 自然规律 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 C

3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说明这一规定保护了相邻人的利益,故 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 “有罪 ”或 “无罪 ”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 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答案: B 试题分

31、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直接表决 ”的信息,可以看出陪审法庭法官的投票带有很大主观性,故 B项正确;材料中只能体现出带有情感色彩,但不能看出不依靠证据,故 C 项错误;AD与题干主旨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

32、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D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工业革命完成以后,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题干中描述的是早期殖民扩张阶段,其目的主要在于积累原始资本,故 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 ABD都符合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 下图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

33、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 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 “民主的工业国家 ”,德国称为 “权威的工业国家 ”,那么同时期的 “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 ”对应的是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俄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 ”的信息来分析,观察图片可知 “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 ”公民所占比重较小,臣民和愚民所占比重很大,在 19世纪末,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进入到第三共和国时期,民主政治比较健全

34、,与题干意思不符,故 AB项排除; 19世纪末的中国仍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结构中不存在 “公民 ”,故C项排除; 19世纪末,通过农奴制改革,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色彩比较浓厚,故 D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的政治体制 综合题 ( 12 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

35、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 自 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 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三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 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 2010年 3月

36、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 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6分) (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答案:( 1)阶段: 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 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3分) 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分) ( 2)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 2分) 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37、;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阶段从材料一的信息来归纳,抓住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3.3%”“至 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实现普选 权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从材料一中 “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的信息可得出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 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二中 “均按照农村每

38、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和材料三中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的信息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第二小问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分析,结合改革开放是时代背景,政治上从新时期民主政治的进 一步发展,经济上从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来归纳。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一菲律宾一美洲的大帆船贸易。学者严中平认为;“中国纺织品还经过马尼拉

39、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早在 16世纪末叶,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有的文献说,因为中国棉布价廉物美,所以印第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 “中国丝绸就更为畅销了, ”他还说, “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 材料二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 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 。 国家 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816年

40、 德日 1871你 法国 事实上在 1873年 美国 事实上在 1873年 日本 1897年 埃及 1885年 材料三 1971年 8月 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 “新经济政策 ”,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12月,美国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出现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和 20世纪 70年代美国 “新经济政策 ”出台的背景。( 8分) 答案:( 1)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和航海业相对发达;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41、 6分) ( 2)使用金本位的原因: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仿效。( 4分) 美国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日本、西欧与美国进行贸易竞争;对外扩张引起财政赤字,美元贬值。(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因抓住材料一中 “中国纺织 品还经过马尼拉销售到西属美洲殖民地去 ”可得出中国的航海业比较发达,从 “中国棉布已经在墨西哥市场上排挤了西班牙货 ”“中国棉布价廉物美 ”可得出中国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再抓住大帆船贸易出现的时间 16世纪,联系所学

42、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 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使用金本位的原因抓住材料二中 “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铸币平价来决定 ”的信息,可得出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再抓 住时间信息 “19 世纪中后期 ”来分析,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率先使用金本位制,以后各国纷纷效仿。第二小问 20世纪 70年代美国 “新经济政策 ”出台的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西欧与美国进行贸易竞争

43、,美国的经济优势缩小;从材料三中 “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可得出美元贬值。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金本位制);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44、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据孟子 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 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 |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 有所谓 民为贵,君

45、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 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6分 )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8分 ) 答案:(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 ) 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分 ) (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 仿美国实行

46、共和制。 (4分 )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4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内涵从材料一中 “君舟民水 ”的思想可归纳出君民相互依存;再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民贵君轻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的信息可概括出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第二小问理想政治,从儒家在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来分析,从 “德治、民贵君轻、见贤焉,然后用之 ”的思想可得出其主张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 2)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归纳材料信息 的能力,异同点从材料二三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即可,不同点从材料二中 “惟

47、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 ”的信息可以看出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从材料三中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的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民有、民享、民治,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相同点从材料二中 “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和材料三中 “中国古昔 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 谓无民权思想矣 ”可以看出都吸取传统民本思想;王韬主张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以看出都主张民权;王韬主张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效仿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民本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王韬的民主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三的民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