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 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 10 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影响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光照 【小题 2】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 11月 25日 B A地地势高, 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C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入冬晚 D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
2、析: 【小题 1】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由图可知我国第三级阶梯由南向北冬始日期逐渐变早,主要是由于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即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入冬越早,故选项 A正确。 【小题 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结合影响等值线的因素可知, 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 12月 1日以后;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影响较大,比同纬度内陆入冬晚;由图中可知海口一年中没有冬季,只有 春、夏、秋三季,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A地位于横断山区,地势高, B地纬度高,所以入冬日期相近,故选项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等值线图。 下图为 “某国 2E经线附近
3、气温、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图中( ) A乙地由于地形因素影响 ,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 B丙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甲地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和乙 【小题 2】该国 ( ) A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B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C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2E经线穿过,纬度位置在 42-51之间的国家,只能位于北半球的欧洲,而且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南半球此位置是海洋;由图中 1、 7月降水曲线可知丙地降水均在 50mm左右,降水较多;甲地降水 1
4、月降水较多, 7月降水很少,而且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沿岸附近,所以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由图可知丙地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和乙;根据该国地形状况可知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故选项 A 正确。 【小题 2】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是法国;结合法国基础知识可知该国开发历史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该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构造稳定,常规能源贫乏,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故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 下图为 “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四地中最适合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
5、可以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境内,接近冬季风源地,盛行西北风;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变化可知, 、 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速低; 、 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风速大; 处于两山地之间的峡谷处, “狭管效应 ”明显,风速加大,故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等高线图。 初级产品的外销是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降水极少,已面临 “百年大旱 ”。有人警告说: “若近期内没有足够的雨水,即将停止大部分农业用地的灌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假如停止农业用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对图中澳大利亚的哪个地区的影响最大(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澳大利亚农业用地
6、假如因 “停止灌溉 ”使农产品大量减产,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 A乳制品原料价格上涨 B航空货运量降低 C热带天然橡胶交易量减少 D蔬果产业急剧衰退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结合该国农业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图中丙、丁地区大多处于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区,以粗放的放牧业为主,基本不受灌溉条件的影响;甲、乙两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商品混合农业区,而且乙区域面 积大,产量大,商品率高,一旦发生旱灾,缺乏灌溉,所受影响最大,故选项 B正确。 【小题 2】结合澳大利
7、亚的农业类型、农业产品状况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以小麦 牧羊、牧牛为主,牧羊、牧牛的产量降低,乳制品原料价格会上涨;农产品的运输以海运为主,对航空货运量影响不大;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面积较小,热带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不大对国际市场影响小;蔬果产业不是该国农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故选项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每年七月 “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 ”成为拉萨一道美丽的气候风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拉萨 7月份多 “夜间瓢泼大雨 ”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夜晚谷风强烈,谷底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降水 B可能主要
8、出现在每年西南季风活跃的季节 C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带,水汽较多 D夜晚山风强烈,谷底气流辐合上升而出现 【小题 2】关于拉萨 “白天阳光灿烂 ”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B工业污染少,空气洁净 C白天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D纬度较高,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拉萨位于雅鲁 布江河谷地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汽;由于东面是南北向的横断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拉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根据热力环流知识,白天山坡气温升高的快,气温高,气压低,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即吹谷风,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水汽
9、不易凝结降雨;晚上山坡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即吹山风,谷底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雨;故选项 A符合题意。 【小题 2】拉萨是有名的 ”日光城 “,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白天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工业污染少,空气洁净;拉萨所处纬度较低,故选项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是(见下图)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的畦沟播种马铃薯及肥料,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作物
10、,要求地温较稳定( 12-15 适宜) ,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 ,宜施有机肥 ,忌渍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广西马铃薯种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种植马铃薯得益于其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 B夏季种植利于马铃薯生长,秋季收获 C选地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土地 D人口较多,有机肥充足 【小题 2】当地农民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是( ) A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B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筑垄利于杂草生长,防止垄台水土流失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11、材料,结合广西所处地理位置可知,北回归线穿过广西,夏季气温高, 约在 25 以上,由材料可知:马铃薯要求地温较稳定( 12-15 适宜),所以不在夏季种植;广西纬度低,冬季温度适宜,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马铃薯忌渍水,选择高地以利排水;沿海省份人口较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收获水稻后的大量秸秆,有充足的有机肥;故选项 B符合题意。 【小题 2】稻草覆盖可以保水、保温,减小温差;冬季降水少,垄沟不是为了排水,而是一种免耕高效栽培技术,当然更不是发展渔业;在垄上覆盖稻草,使马铃薯生长和结薯环境通风透气,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垄沟的泥土再覆盖在稻草上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也是有机 肥料,有利
12、于生产;免耕筑垄、稻草覆盖,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杂草生长,减少了耕地除草的劳动,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农业发展。 综合题 ( 22分) “上海制造 ”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 “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 ”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甲 “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 ”。 图乙 “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 ”。图丙 “产业转移发生机理示意。 ( 1)分析上海 “两头在沪,中间在外 ”的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 10分) ( 2)概括 “长三角 ”地区产业发展的
13、过程。( 6分) ( 3)分析上海 “两头在沪,中间在外 ”的经营模式对上海的影响。( 6分) 答案:( 1)研发与销售环节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 2 分);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优秀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 2分);随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环节在上海已由相对区位优势转为劣势( 2分);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价格低( 2分),并有政策支持( 2分) ,有发展生产环节的相对区位优势。 ( 2) 20世纪 70年代一 90年代初, “长三角 ”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3分);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 20世纪 9
14、0年代中后期至 21世纪, “长三角 ”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3分)。 ( 3)利: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3分)。弊: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就业压力。( 3分) 试题分析: ( 1)正确理解 “两头 ”与 “中间生产环节 ”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差异,结合上海市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研发与销售环节经济附加值高,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 ;上海市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优秀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随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环节在上海已由相对区位优势转为劣势。周边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
15、低,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价格低,并有优惠的政策支持,有发展生产环节的相对区位优势。 ( 2)由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中心演进图可知, 20世纪 70年代一 90年代初,长三角 ”地区以传统手工业、轻纺、家用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至 21世纪, “长三角 ”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 主。 ( 3)恰当运用产业转移原理来分析上海市经营模式变化的影响分析,从有利或不利两方面回答,答案:合理即可。有利方面有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不利方面有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的就业压力。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产业
16、转移。 ( 24分)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石油收入占该国外汇总收入的 85以上。该国农业不发达,而藏红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读 “该国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地形区为 1 000米等高线分布地区,说出图中甲地形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简析其成因。 (6分) (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推测藏红花生长的适宜环境。 (10分) ( 3)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缺少优良大型的港口,试分析原因。 (8分 ) 答案:( 1)自然带类型:草原带和荒漠带(答其中之一也可)。成因: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湿润水汽的进入,因此甲地形区干旱少雨。( 6分) ( 2)海拔较高的高原山脉;气
17、温较低(或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较大;半干旱地区(或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 10分) ( 3)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平原狭小,不利于港口 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8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状况可知,伊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所以甲地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草原带或者荒漠带;主要原因是甲地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的进入,因此导致甲地形区干旱少雨。 ( 2)由图中等高线可知藏红花生长所处地区海拔约 1000m左右,为海拔较高的高原、山脉;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日较
18、差较大;四周高山的阻挡,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属于半干旱地区。 ( 3)港口区位选址 一般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由图可知伊朗的波斯湾沿岸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图中 10002000m 的高原、山地直逼海岸,平原面积狭小,不利于港口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农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很长一段时间内,贵州旅游业不温不火。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内强产品、外树品牌等一系列组合拳强势出击,多彩贵州声名鹊起。 201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 1 429 48亿元,居全国第 14位,与上年同期相
19、比增 长 34.70,增长率排全国第 4位;接待游客总人数 1.7亿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80,增长率排全国第 3位。为了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发展, 2012年 7月 10日出炉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将贵阳打造成全省旅游服务母港和中心枢纽。 材料二 “贵州主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 ( 1)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方面说明贵州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 2)贵阳被定位于贵州全省旅游服务母港和中心枢纽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贵州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品质高( 3 分)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类型丰富、搭配协调,
20、旅游资源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3) ( 2)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市场较大;( 2分)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捷、地区接待能力强。( 2分) 试题分析: ( 1)游览价值一般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多样性、质量高低、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评价。由材料可知贵州省有多彩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贵州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旅游资源品质高;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集群和地域组合状 况好。 ( 2)从贵阳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性、距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评价。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
21、水平较高,旅游市场较大;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捷、地区接待能力强。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 15001700 毫米,年雨日约 180天,甲地海拔约 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 4 ,公路西端海拔约 3000米。山地 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 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 2 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 2分)
22、冬季气温低于 0 ,土层冻结,有积雪;( 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 试题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坡度较陡,地形起伏大;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公路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度陡而且坡长,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由材料可知土层深厚 ,该区域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 0 ,土层冻结,有积雪;来年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汇水量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3年 1、 2月,全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京津冀
23、地区更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下图表示在不考虑政策措施对能源需求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的预测情况。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 3 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 领域,2013年 2月 6日国务 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2分) ( 2) 2013 年 1、 2 月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 分) ( 3)材料二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 2分) ( 4)为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开采和
24、利用领域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4分) 答案:( 1)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大( 2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环境压力大( 2分)。 ( 2)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 2分)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质( 2分)。 ( 3)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 2分)。 ( 4)开采: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 2 分);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同步进行;开采后土地复垦( 2分)。 利用: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广洁净能源技术;调整矿物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 2分)。 试题分析: ( 1)由材料一及图形可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25、排放量增加,会产生雾霾天气等大气污染,环境压力大。 ( 2) 1、 2月属于冬季,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生活取暖用导致煤量增 加,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质,在冬季风风力较小、空气稳定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大范围雾霾天气。 ( 3)环境管理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由 “调动 3 4万亿人民币 ”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可知利用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由 “加快技术更新 ”可知利用了技术手段。 ( 4)注意从能源开采和利用领域两个方面思考,只要答案:合理可行即可。从开采方面要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同步进行;开采后土地复垦。从利用方面要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 用效率;推广洁净能源技术;调整矿物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