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29251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40、铁二、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广州协助学校 40、铁二、 37、八一中学初三上期中数学卷(带解析) 选择题 若使二次根式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 B 观察下列各等式: ; ; ; ,则第 n个等式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 为坐标原点,点 A的坐标为 ( , 1),将 OA绕原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得 OB,则点 B的坐标为( ) A (1, ) B (-1, ) C (- , 1) D ( , -1) 答案: B 某市 2011年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 12000元连续两年增长后, 2013年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 155

2、00 元,设这两年平均房价年平均增长率为 x,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5500( 1+x) 2=12000 B 15500( 1x) 2=12000 C 12000( 1x) 2=15500 D 12000( 1+x) 2=15500 答案: D 如图,小红做了一个实验,将正六边形 ABCDEF绕点 F顺时针旋转后到达 ABCDEF的位置,所转过的度数是( ) A 60 B 72 C 108 D 120 答案: A 如图,在 O 中,弦 AB CD,若 ABC=40,则 BOD=( ) A 20 B 40 C 50 D 80 答案: D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正确的

3、步骤是( ) A B C D 答案: D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已知 1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则 m的值是( ) A 0 B 1 C -1 D无法确定 答案: C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填空题 如图,在矩形 ABCD中, AB=1, AD=2,将 AD绕点 A顺时针旋转,当点D落在 BC 上点 D 时,则 CD= 答案: 如图,在一块长为 22m、宽为 17m的矩形地面上,要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各与矩形一边平行),剩余部分种上草坪,使草坪面积为 300m2若设道路宽为 m,则根据题意可列方

4、程为 _ 答案:( 22-x)( 17-x) =300或者 2217-22x-17x+x2=300. 如图,在 O 中, OC 弦 AB于点 C, AB=4, OC=1,则 OB的长是 答案: 如果 ,那么 = 答案: -2 若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则 的值是 ;的值是 答案: x1+x2=3;x1x2=-1. 写一个比 大的整数是 答案: 解答题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 1)求实数 k的取值范围; ( 2)设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1、 x2,求:当 取哪些整数时, x1、 x2均为整数; ( 3)设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1、 x2,若 ,求 k的值 答案: (1

5、)k0;(2)k=1或者 k=2; (3) . 试题分析: (1)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条件是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根据题意,kx2+2x+2-k=0是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所以 k0;(2)根据求根公式,可以将方程的解求出来, , , ,要使得方程的根为整数,只要要求 是整数即可,进而只要要求 为整数, k是 2的因数,所以 k=1或者 k=2; (3)方法一:由( 2)可以得到 , ,所以 ,分类讨论, 当 时,此方程无解; 当 时,解得 ;方法二:可以根据根与系数关系 ,进行求解,具体详见 . 试题: (1) 方程 是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 , 实数 k的取值范围是 k0. (2) = b2-

6、4ac=4-4k( 2-k) =k2-2k+1=( k-1) 2 , 由求根公式,得 , , , 要求两个实数根 x1、 x2是整数, 为整数,即 是整数, k是 2的因数, k=1或者 k=2. (3)方法一:由( 2)可以得到 , , ,分类讨论 : 当 时,此方程无解; 当 时,解得 ; 方法二:根据题意, ,两边平方,有 , 整理得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 , , 整理,得 8k-4=0, k= . 考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和根与系数关系 ;2.绝对值的化简 . 某水果专卖店销售樱桃,其进价为每千克 40元,按每千克 60元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 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

7、,单价每千克降低 1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 1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樱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请回答: ( 1)每千克樱桃应降价多少元? ( 2)在平均每天获利不变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该店应按原售价的几折出售? 答案: (1) 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4元或 6元 ;(2) 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 . 试题分析: (1) 根据题意,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x元,进价为每千克 40元,按每千克 60元 出售,平均每天可售出 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千克降低 1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可增加 10千克,降价后售价是( 60-x)元,每千克的利润为( 60-40

8、-x)元,销售量为( 100+10x)千克,等量关系是每千克利润 销售量 =平均每天利润 2240 元,列方程( 60-40-x)( 100+10x) =2240,解方程 x=4或者 x=6;( 2)由( 1)知应降价 4元或 6元, 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 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6元 , 此时,售价为: 606=54(元),打九折 . 试题: (1) 根据题意,设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x元 ,则降价后售价是( 60-x)元,每千克的利润为( 60-40-x)元,销售量为( 100+10x)千克,等量关系是每千克利润 销售量 =平均每天利润 2240元,由此可列方程: ( 60-40-x)( 100+1

9、0x) =2240, 2000+200x-100x-10x=2240, x210x+24=0, x=4或者 x=6, 答: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4元或 6元 . (2) 由( 1)知应降价 4元或 6元, 要尽可能让利于顾客, 每千克核桃应降价 6元 , 此时,售价为: 606=54(元), ,打九折 . 答:该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 出售 . 考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销售问题 .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1)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 2)在( 1)的条件下,化简: 答案:( 1) m0, 12-4m0, m0, 12-4m0, m0, . 考点: 1. 一元二

10、次方程根的情况和判别式之间的关系; 2. 绝对值的化简; 3.根式的化简 . 如图,圆内接四边形 ABDC, AB是 O 的直径, OD BC 于 E ( 1)求证: BCD= CBD; ( 2)若 BE=4, AC=6,求 DE的长 答案: (1)详见;( 2) 2. 试题分析:( 1)由题目条件 OD BC 于 E,可知 OD平分弧 BC(垂径定理),即弧 BD=弧 CD, BCD是弧 BD所对的圆周角, CBD是弧 CD所对的圆周角,由圆周角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 BCD= CBD;(2) 由题目条件 OD BC 于 E,可知 OD平分弦 BC(垂径定理),即 BE=

11、CE=4,所以 BC=8,因为 AB是 O 的直径,所以 C为直角 ,在 Rt ACB 中, AC=6, BC=8,由勾股定理, AB=10, OB=5,在 Rt OEB 中,OB=5, BE=4,由勾股定理, OE=3, DE=OD-OE=2. 试题: (1) OD BC 于 E, OD平分弧 BC(垂径定理),即弧 BD=弧 CD, 又 BCD是弧 BD所对的圆周角, CBD是弧 CD所对的圆周角, 由圆周角定理知 BCD= CBD. (2) OD BC 于 E, OD平分弦 BC(垂径定理),即 BE= CE=4, BC=8, AB是 O 的直径, C为直角, 在 Rt ACB中, AC

12、=6, BC=8,由勾股定理, AB=10, OB=5, 在 Rt OEB中, OB=5, BE=4,由勾股定理, OE=3, DE=OD-OE=2. 考点: 1.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 2.垂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已知 是方程 的一个根,求 的值 答案: 试题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将 a代入方程 x2-x-1=0,得到 a2-a-1=0,然后解出 a,再代入所求的式子中,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此题太过繁琐,因为 a是无理数,可以考虑整体代换,由题目条件, a是方程 x2-x-1=0的一个根,根据根的定义,将其代入方程,有 a2-a-1=0,而要求的式子中含有代数式 a2-a,将 a2-a 看成一个整

13、体,则 a2-a=1代入要求的式子中,计算得到结果 . 试题:方法一: a是方程 x2-x-1=0的一个根, 将 a代入方程,有 a2-a-1=0, 用求根公式解之,得到 , , 当 时, , 当 时, , . 方法二: (整体代换 ) a是方程 x2-x-1=0的一个根, 将 a代入方程,有 a2-a-1=0,即 a2-a=1, 将 a2-a=1代入 ,有 . 考点: 1.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整体代换思想 . 如图,在正方形网络中, 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 A、 B、 C的坐标分别为( -2, 4)、( -2, 0)、( -4, 1),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 (

14、1)画出 ABC关于原点 O 对称的 A1B1C1; ( 2)平移 ABC,使点 A移动到点 A2( 0, 2),画出平移后的 A2B2C2并写出点 B2、 C2的坐标; ( 3) A1B1C1与 A2B2C2成中心对称,写出其对称中心的坐标 答案: (1)详见;( 2) B2( 0, -2), C2( -2, -1),作图见;( 3) H(1,-1). 试题分析:( 1)画一个三角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只要画出三个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的对称点,然 后连接这三个点即可,例如点 A( -2,4),连接 AO 并延长至点 A1,使得 AO=A1O,点 A1就是点 A关于原点对称的对称点,点 B,点 C

15、依次类推,可以得到 B1,点 C1,顺次连接点 A1,点 B1,点 C1, A1B1C1为所求;( 2)将点 A移到点 A2( 0, 2),实际上是先向右移动 2个单位长度,在向下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将三角形向右移到 2个单位长度,在向下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可得到 A2B2C2,从而可以得到点 B,点 C的对应点点 B2( 0, -2),点 C2( -2, -1);( 3)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是任意两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连接 A1 A2, C1C2交于点 H,点 H就是 A1B1C1与 A2B2C2的对称中心, H( 1, -1) . 试题: ( 1)如图: ( 2) A2B2C2如图, B2( 0

16、, -2),点 C2( -2, -1) . ( 3)连接 A1 A2, C1C2交于点 H,点 H就是 A1B1C1与 A2B2C2的对称中心,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点 H为格点, H( 1, -1) . 考点: 1.一个图形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作图; 2.平移的作图 ;3.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作法 . 计算: . 答案: 或者 . 试题分析:此题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化简,首先要弄明白二次根式加减的法则和乘除的公式,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首先要把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才能合并,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合并;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公式 ,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从左到右是计算,从右到左

17、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并且二次根式的计算要对结果有要求,能开方的要开方,根式中不含分母,分母中不含根式 . 试题:解:原式 = .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化简 . 解方程: . 答案: x1=6,x2=-2. 试题分析: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很多, 有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其中十字相乘法最为简便,但不容易理解学会,配方法和公式法比较机械,过程有些繁琐,十字相乘不会的可以用配方法和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是 x= ,其中 a是二次项系数, b是一次项系数, c是常数项,不是标准方程的需要化为标准方程 . 试题:方法一:由十字相乘法得 ( x-6)( x+2)

18、 =0, x-6=0或者 x+2=0, x1=6,x2=-2. 方法二:(配方法) x2-4x=12, x2-4x+4=16, (x-2) 2=16, x-2=4, x1=6,x2=-2. 方法三:(公式法) b2-4ac=(-4)-41(-12)=64, x= = , x1=6,x2=-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 如图 1,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AB=AC,四边形 ADEF是正方形, D、 F分别在 AB、 AC 边上,此时 BD=CF, BD CF成立 ( 1)当正方形 ADEF绕点 A逆时针旋转 ( 0 90)时,如图 2, BD=CF成立吗?若成立,请

19、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2)当正方形 ADEF绕点 A逆时针旋转 45时,如图 3,延长 BD交 CF于 点G 求证: BD CF; 当 AB=4, AD= 时,求线段 FG的长 答案: (1) BD=CF成立 ,证明见;( 2) 证明见; FG= . 试题分析: (1)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是三角形的全等,直观上判 断 BD=CF,而由题目条件,旋转过程中出 现了两个三角形 BAD和 CAF,并且包含了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 BD和 CF,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 四边形 ADEF是正方形, AD=AF, DAF=90,只差夹角相等,在 Rt BAC 中, BAD+ D

20、AC=90, CAF+ DAC=90, BAD= CAF, BAD CAF, BD=CF.( 2) 要证明 BD CF,只要证明 BGC=90,即 GBC+ BCG= GBC+ ACF+ ACB=90,在 Rt BAC中, ABC+ ACB= ABG+ GBC+ BCA=90,有( 1)知, ACF= ABG,所以 GBC+ ACF+ ACB= GBC+ ABG + ACB =90,所以 BD CF. 求线段的方法一般是三角形的全等和勾股定理,题目中没有和 FG直接相关的线段,而 CG从已知条件中又无法求出,所以需要作辅助线 ,连接 FD,交 AC 于点 N, 在正方形 ADEF中, AD=D

21、E= , AN=1, CN=3,由勾股定理 CF= ,设 FG=x, CG= ,在 Rt FGD 中, FD=2, GD= , 在 Rt BCG中, , ,解之得 FG= . 试题: 解法一: 如图,连接 FD,交 AC 于点 N, 在正方形 ADEF中, AD=DE= , AN=FN= AE=1, FD=2, 在等腰直角 ABC 中, AB=4, CN=AC-AN=3, 在 Rt FCN 中, , BAD CAF(已证), BD=CF= , 设 FG= ,在 Rt FGD中, FD=2, GD= , CF= , CG= , 在等腰直角 ABC 中, AB=AC=4, , 在 Rt BCG中, , , 整理,得 , 解之,得 , (不合题意,故舍去) FG= . 解法二: 如图,连接 FD,交 AC 于点 N;连接 CD, 同解法一,可得: DG= , CG= , 易证 ACD ABD( SAS),可得 CD=BD= , 在 Rt CGD中, ,即 解之,得 ,故 FG= . 考点: 1.三角形的全等; 2.勾股定理; 3.正方形的性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