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932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14.3等边三角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等边三角形绕它的一个顶点旋转 90后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那么这个新的图形( ) 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答案: A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等边三角形绕它的一个顶点旋转 90后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故是轴对称图形; 找不到一点把图形绕该点旋转 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故不是中心对称

2、图形 故选 A. 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 P 在边框 AC 上爬行( A, C 端点除外),设甲虫 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 d,等边三角形 ABC的高为 h,则 d与 h的大小关系是( ) A d h B d h C d=h D无法确定 答案: C 如图,连接 BP,过点 P 做 PD BC, PE AB,分别交于 BC, AB 于点 D, E,则 ABC分成两个三角形: BPC和 BPA,根据两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可推得: d=h 如图,连接 BP,过点 P 做 PD BC, PE AB,分别交于 BC, AB 于点 D, E, S ABC=S BPC+S BPA=

3、BC PD+ AB PE= BC PD+ BC PE= BC( PD+PE)= d BC= h BC d=h 故选 C 如图, ABD与 ACE均为正三角形,且 AB AC,则 BE与 C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E=CD B BE CD C BE CD D大小关系不确定 答案: A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证明 BAE DAC,从而得出 BE=CD ABD与 ACE均为正三角形 BA=DA, AE=AC, BAD= CAE=60 BAE= DAC BAE DAC BE=CD 故选 A 下图是由九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六边形,当最小的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时,这个六边形的周长为( ) cm

4、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 D 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边的,从其中一个三角形入手,比右下角的以 AB为边的三角形,设它的边长为 x,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依次为 x, x+x+2, x+2,x+22, x+22, x+32所以六边形周长是 2x+2( x+2) +2( x+22) +( x+32) =7 x+18,而最大的三角形的边长 AF 等于 AB的 2倍,所以可以求出 x,则可求得周长 设 AB=x,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依次为 x, x+x+2, x+2, x+22, x+22, x+32, 六边形周长是 2x+2( x+2) +2( x+22) +( x+32) =7 x

5、+18, AF=2AB,即 x+6=2x, x=6cm, 周长为 7 x+18=60cm 故选 D 已知 AOB=30,点 P在 AOB内部, P1与 P关于 OB对称, P2与 P关于OA对称,则 P1, O, 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答案: D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OP1=OP2=OP, P1OP2=60,即可判断 P1OP2是等边三角形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OP1=OP2=OP, P1OP2=60 P1OP2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 D 如图所示, ABC 是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纸张,今在各角剪去一个三角形,使得剩下

6、的六边形 PQRSTU为正六边形,则此正六边形的周长为何( ) A 2a B 3a C aD a 答案: A 由六边形 PQRSTU为正六边形,则六边相等,故 AP=PU=UB,所以 PU= ,所以六边形 PQRSTU= 6 ABC是边长为 a的正三角形纸张,今在各角剪去一个三角形,使得剩下的六边形 PQRSTU为正六边形,则 UPQRST是各边的三等分点;故正六边形的周长比三角形的周长小了 ;即其周长为 2a 故选 A 如图,有一个边长为 6cm的正三角形 ABC木块,点 P是边 CA的延长线上的点,在 A、 P之间拉一条细绳,绳长 AP 为 15cm握住点 P,拉直细绳,把它全部紧紧缠绕在

7、 ABC木块上(缠绕时木块不动),若圆周率取 3.14,点 P运动的路线长为( )(精确到 0.1cm) A 28.3cm B 28.2cm C 56.5cm D 56.6cm 答案: C 点 P运动的路线长为三段弧长,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第一段弧长 = =10cm; 第二段弧长 = =6cm; 第三段弧长 = =2cm; 所以三段弧长 =18=56.5cm 故选 C ABC是等边三角形,它的边长等于 O 的直径,那么( ) A ABC的周长小于 O 的周长 B ABC的周长等于 O 的周长 C ABC的面积大于 O 的面积 D ABC的面积等于 O 的面积 答案: A 设等边 ABC的边长

8、为 p,则 O 的直径为 p可求出三角形和圆的面积和周长再比较大小 设等边 ABC的边长为 p,则 O 的直径为 p 等边 ABC的周长 =3p; 等边 ABC的面积 = ; O 的周长 =p; O 的面积 = 3p p, 等边 ABC的周长 O 的周长 故选 A 如图,将边长为 4个单位的等边 ABC沿边 BC 向右平移 2个单位得到 DEF,则四边形 ABFD的周长为( ) A 12 B 16 C 20 D 24 答案: B 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 AD=BE=2,那么四边形 ABFD的周长即可求得 将边长为 4个单位的等边 ABC沿边 BC 向右平移 2个单位得到 DEF, AD=BE=2,

9、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均为 4 四边形 ABFD的周长 =AD+AB+BE+FE+DF=16 故选 B 如图,过边长为 1的等边 ABC的边 AB上一点 P,作 PE AC 于 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 PA=CQ 时,连 PQ交 AC 边于 D,则 DE的长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过 P作 PF BC 交 AC 于 F,得出等边三角形 APF,推出 AP=PF=Q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 EF=AE,证 PFD QCD,推出 FD=CD,推出 DE= AC即可 过 P作 PF BC 交 AC 于 F PF 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PFD= QCD, APF

10、是等边三角形, AP=PF=AF, PE AC, AE=EF, AP=PF, AP=CQ, PF=CQ 在 PFD和 QCD中, , PFD QCD( AAS), FD=CD, AE=EF, EF+FD=AE+CD, AE+CD=DE= AC, AC=1, DE= 故选 B 如图,过等边 ABC 的顶点 A 作射线,若 1=20,则 2 的度数是( ) A 100 B 80 C 60 D 40 答案: A 先根据 ABC是等边三角形,求出 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3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出 2的度数; 解: 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1=20, 3=100, 2

11、=100; 故选 A 如图,点 D 是等边 ABC 内一点,将 DBC 绕点 B 旋转到 EBA 的位置,则 EBD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90 D 120 答案: B 由将 DBC绕点 B旋转到 EBA的位置,即可得 DBC EB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E= CBD,又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 ABC=60,继而由 EBD= ABE+ ABD= CBD+ ABD= ABC,求得 EBD的度数 解: 将 DBC绕点 B旋转到 EBA的位置, DBC EBA, ABE= CBD,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EBD= ABE+ ABD= CBD+ ABD=

12、 ABC=60 故选 B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 O 的周长与等边三角形一边长相等, O 在 ABC的边上作无滑动滚动,从 P点出发沿顺时针方向滚动,又回到 P点,共滚动的圈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根据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得到圆从一边转到另一边时,圆心要绕其三角形的顶点旋转 120,则圆绕三个顶点共旋转了 360,即它转了一圈,再加上在三边作无滑动滚动时要转三圈,这样得到它回到原出发位置点 P时共转了 4圈 圆在 AB、 BC、 CA三边作无滑动滚动时,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与和圆的周长相等, 圆转了 3圈, 而圆从一边转到另一边时,圆心绕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旋转了三

13、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 圆心要绕其三角形的顶点旋转 120, 圆绕三个顶点共旋转了 360,即它转了一圈, 圆回到原出发位置时,共转了 4圈 故选 D 如图,已知 D、 E、 F分别是等边 ABC的边 AB、 BC、 AC 上的点,且DE BC、 EF AC、 FD AB,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 DEF是等边三角形 B ADF BED CFE C DE= AB D S ABC=3S DEF 答案: C 求出 BDE= FEC= AFD=30,求出 DEF= DFE= EDF=60,推出DF=DE=EF,即可得出等边三角形 DEF,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推出三个三角形全等即可求出 AB=3B

14、E, DE= BE,即可判断选项 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判断选项 D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B= C= A=60, DE BC、 EF AC、 FD AB, DEB= EFC= FDA=90, BDE= FEC= AFD=30, DEF= DFE= EDF=1809030=60, DF=DE=EF, DEF是等边三角形, 在 ADF、 BED、 CFE中 ADF BED CFE, AD=BE=CF, DEB=90, BDE=30, BD=2BE, DE= BE, AB=3BE, 即 DE=AB, 即 DE= AB错误; ABC和 DEF是等边三角形,

15、ABC DEF, S ABC: S DEF=( AB) 2:( DE) 2=( DE) 2: DE2=3, 即只有选项 C错误;选项 A、 B、 D正确 故选 C 如图,在边长为 20cm的等边三角形 ABC纸片中,以顶点 C为圆心,以此三角形的高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C、 BC 于点 D、 E,则扇形 CDE所围的圆锥(不计接缝)的底圆半径为( ) A B C D 答案: A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弧长的计算方法,采用排除法求解即可 扇形 CDE的圆心角是 60,半径是 20 sin60=10 ,则弧长是 =cm,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因而圆锥的底面周长是 cm,设圆锥的

16、底面半径是 r,则得到 2r= ,解得: r= 故选 A 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 A地出发向南偏西 40的方向行驶 40海里到达 B地,再由 B地向北偏西 20的方向行驶 40 海里到达 C 地,则 A、 C 两地相距( ) A 30海里 B 40海里 C 50海里 D 60海里 答案: B 由已知可得 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不难求得 AC 的距离 由题意得 ABC=60, AB=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40海里 故选 B 如图,将边长为 1cm的等边三角形 ABC沿直线 l向右翻动(不滑动),点B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路径的长度为( ) A cm B( 2+ ) cm C cm D

17、 3cm 答案: C 通过观察图形,可得从开始到结束经过两次翻动,求出点 B两次划过的弧长,即可得出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AC( A) =120, 点 B两次翻动划过的弧长相等, 则点 B经过的路径长 =2 = 故选 C 正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 3,依次在边 AB、 BC、 CA上取点 A1、 B1、 C1,使 AA1=BB1=CC1=1,则 A1B1C1的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 B 依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所示: 过点 A1作 A1D BC,交 AC 于点 D,易知 AA1D是边长为 1的等边三角形 又 AC1=ACCC1=31=2, AD=1

18、, 点 D为 AC1的中点, S AA1C1=2S AA1D=2 1 2= ; 同理可求得 S CC1B1=S BB1A1= , S A1B1C1=S ABCS AA1C1S CC1B1S BB1A1= 3 23 = 故选 B 边长为 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 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 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 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 2个正六边形(如图), ,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 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 B C D 答案: A 连接 A

19、D、 DB、 DF,求出 AFD= ABD=90,根据 HL证两三角形全等得出 FAD=60,求出 AD EF GI,过 F作 FZ GI,过 E作 EN GI于 N,得出平行四边形 FZNE得出 EF=ZN= a,求出 GI的长,求出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是等边三角形 QKM的边长的 ;同理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等边三角形 GHI的边长的 ;求出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乘以 即可得出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连接 AD、 DF、 DB 六边形 ABCDEF是正六边形, ABC= BAF= AFE, AB=AF, E= C=120, EF=DE=BC=CD, EFD= EDF= CBD= B

20、DC=30, AFE= ABC=120, AFD= ABD=90, 在 Rt ABD和 RtAFD中 Rt ABD Rt AFD( HL), BAD= FAD= 120=60, FAD+ AFE=60+120=180, AD EF, G、 I分别为 AF、 DE中点, GI EF AD, FGI= FAD=60, 六边形 ABCDEF是正六边形, QKM是等边三角形, EDM=60= M, ED=EM, 同理 AF=QF, 即 AF=QF=EF=EM, 等边三角形 QKM的边长是 a, 第一个正六边形 ABCDEF的边长是 a,即等边三角形 QKM的边长的 , 过 F作 FZ GI于 Z,过

21、E作 EN GI于 N, 则 FZ EN, EF GI, 四边形 FZNE是平行四边形, EF=ZN= a, GF= AF= a= a, FGI=60(已证), GFZ=30, GZ= GF= a, 同理 IN= a, GI= a+ a+ a= a,即第二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似,可求出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同理第第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似,可求出第三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同理第四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a,第四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a,第五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22、 第六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a,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即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故选 A 若图 1中的线段长为 1,将此线段三等分,并以中间的一段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然后去掉这一段,得到图 2,再将图 2中的每一段作类似变形,得到图 3,按上述方法继续下去得到图 4,则图 4中的折线的总长度为( ) A 2 BC D 答案: D 在图 2 中,折线的长度为: 1+ = ;在图 3 中,折线的长度为: + = ;在图 4中,折线的长度为: + = ,从而可求出折线的总长度 解:由题意得:在图 2中,折线的长度为: 1+ = ; 在图 3中,折线的长度为: + = ; 在图 4中,折线

23、的长度为: + = 故选 D 如图,点 B、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与 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CE BCD B BGC AFC C DCG ECF D ADB CEA 答案: D 首先根据角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证明 BCD= A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 BCE ACD;由 BCE ACD可得到 DBC= CAE,再加上条件AC=BC, ACB= ACD=60,可证出 BGC AFC,再根据 BCD ACE,可得 CDB= CEA,再加上条件 CE=CD, ACD= DCE=60,又可证出 DCG ECF,利用排除法可得到答案: 解: ABC和

24、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 CE=CD, BCA= ECD=60, BCA+ ACD= ECD+ ACD, 即 BCD= ACE, 在 BCD和 ACE中 , BCD ACE( SAS), 故 A成立, DBC= CAE, BCA= ECD=60, ACD=60, 在 BGC和 AFC中 , BGC AFC, 故 B成立, BCD ACE, CDB= CEA, 在 DCG和 ECF中 , DCG ECF, 故 C成立, 故选: D 边长为 4的正三角形的高为( ) A 2 B 4 C D 答案: D 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 D为 BC 的中点,即可求 BD的值,已知 A

25、B、 B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 AD的值 解: 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 D为 BC 的中点, BD= BC=2, 在 Rt ABD中, AB=4, BD=2, 则 AD= = = =2 故选 D 将边长为 3cm的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以这 6个分点为顶点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则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为( ) A cm2 B cm2 C cm2 D cm2 答案: A 我们画出图后可以看出,我们将正三角形平均分成了 9个小正三角形,六边形的面积正好是它的三分之二 解:三角形的高 = = , 三角形面积 =3 2= cm2, 六边形的面积 = = cm2 故选 A 如图,过边长为 1的等边 ABC的边 AB上

26、一点 P,作 PE AC 于 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 PA=CQ 时,连 PQ交 AC 边于 D,则 DE的长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过 P作 BC 的平行线,交 AC 于 M;则 APM也是等边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APM中, PE是 AM上的高,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 AE=EM;易证得 PMD QCD,则 DM=CD;此时发现 DE的长正好是 AC 的一半,由此得解 解:过 P作 PM BC,交 AC 于 M; ABC是等边三角形,且 PM BC, APM是等边三角形; 又 PE AM, AE=EM= AM;(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 PM CQ, P

27、MD= QCD, MPD= Q; 又 PA=PM=CQ, 在 PMD和 QCD中 PMD QCD( AAS); CD=DM= CM; DE=DM+ME= ( AM+MC) = AC= ,故选 B 如图,把边长为 3的正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 180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 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重叠部分为正六边形,四周空白部分的小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C与三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根据旋转的意义,图中空白部分的小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 1,面积是 ABC的 仔细观察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C与三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28、 ABC的面积是 ,一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 ,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故选 B 如图,已知等边 ABC中, BD=CE, AD与 BE相交于点 P,则 APE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55 D 75 答案: B 通过证 ABD BCE得 BAD= CBE;运用外角的性质求解 等边 ABC中,有 ABC= C=60, AB=BC, BD=CE ABD BCE BAD= CBE APE= BAD+ ABP= ABP+ PBD= ABD=60 故选 B 如图, O 是边长为 1的正 ABC的中心,将 ABC绕点 O 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得 A1B1C1,则 A1B1C1与 ABC重叠

29、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 B 根据旋转的性质,观察图形易得,图中空白部分的小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 ,且面积是 ABC的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C与三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差,代入数据计算可得答案: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图中空白部分的小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 ,且面积是 ABC的 , 观察图形可得,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C与三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差, ABC的高是 ,一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高是 , ABC的面积是 1 = ,一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 =, 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3= 故选 B 如图, P是正 ABC内的一点,若将 PBC绕点 B旋

30、转到 PBA,则 PBP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90 D 120 答案: B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PBC PBA,故 PBC= PBA,即可求解 PBP= PBA+ PBA= PBC+ PBA= ABC=60 故选 B 如图所示,在等边 ABC中,点 D、 E分别在边 BC、 AB上,且 BD=AE,AD与 CE交于点 F,则 DFC的度数为( ) A 60 B 45 C 40 D 30 答案: A 因为 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BAC= ABC= BCA=60, AB=BC=AC,根据 SAS易证 ABD CAE,则 BAD= AC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 DFC的

31、度数 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 ABC= BCA=60 AB=BC=AC 在 ABD和 CAE中, BD=AE, ABD= CAE, AB=AC ABD CAE BAD= ACE 又 BAD+ DAC= BAC=60 ACE+ DAC=60 ACE+ DAC+ AFC=180 AFC=120 AFC+ DFC=180 DFC=60 故选 A 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 3, D、 E分别是 AB、 AC 上的点,且AD=AE=2,将 ADE沿直线 DE折叠,点 A的落点记为 A,则四边形 ADAE的面积 S1与 ABC的面积 S2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 D

32、先根据已知可得到 ADE ABC,从而可得到其相似比与面积比,再根据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的性质,从而不难求得四边形 ADAE的面积 S1与 ABC的面积 S2的面积的比 解: A= A, ADE ABC,相似比是 2: 3,面积的比是 4: 9 ADE沿直线 DE折叠,点 A的落点记为 A, 四边形 ADAE的面积 S1=2 ADE的面积, 设 ADE的面积是 4a,则 ABC的面积是 9a,四边形 ADAE的面积是 8a, 四边形 ADAE的面积 S1与 ABC的面积 S2之间的关系是 故选 D 填空题 如图,在等边 ABC中, D是边 AC 上一点,连接 BD将 BCD绕点 B逆时针旋转

33、60得到 BAE,连接 ED若 BC=10, BD=9,则 AED的周长是 答案: 先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 AC=AB=BC=10,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得出AE=CD, BD=BE,故可得出 AE+AD=AD+CD=AC=10,由 EBD=60,BE=BD即可判断出 BDE是等边三角形,故 DE=BD=9,故 AED的周长=AE+AD+DE=AC+BD=19 解: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BC=10, BAE BCD逆时针旋旋转 60得出, AE=CD, BD=BE, EBD=60, AE+AD=AD+CD=AC=10, EBD=60, BE=BD, BDE是等边三角形, DE=

34、BD=9, AED的周长 =AE+AD+DE=AC+BD=19 故答案:为: 19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AB=6, D是 BC 上一点,且 BC=3BD, ABD绕点 A旋转后得到 ACE,则 CE的长度为 答案: 由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 AB=6, D是 BC 上一点,且 BC=3B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 BD的长,然后由旋转的性质 ,即可求得 CE的长度 解: 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AB=6, BC=AB=6, BC=3BD, BD= BC=2, ABD绕点 A旋转后得到 ACE, ABD ACE, CE=BD=2 故答案:为: 2 如图, “凸轮 ”的

35、外围由以正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的三段等弧组成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1,则凸轮的周长等于 答案: 由 “凸轮 ”的外围是以正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的三段等弧组成,得到 A= B= C=60, AB=AC=BC=1,然后根据弧 长公式计算出三段弧长,三段弧长之和即为凸轮的周长 解: ABC为正三角形, A= B= C=60, AB=AC=BC=1, = = , 根据题意可知凸轮的周长为三个弧长的和, 即凸轮的周长 = =3 = 故答案: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是抛物线 y=a( x3) 2+k与 y轴的交点,点 B是这条抛物线上的另一点,且 AB

36、x轴,则以 AB为边的等边三角形 ABC的周长为 答案: 根据抛物线式求出对称轴为 x=3,再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出 AB的长度,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列式求解即可 解: 抛物线 y=a( x3) 2+k的对称轴为 x=3,且 AB x轴, AB=23=6, 等边 ABC的周长 =36=18 故答案:为: 18 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长是 6cm, BD是中线,延长 BC 至 E,使CE=CD,连接 DE,则 DE的长是 cm 答案: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BC= ACB=60, 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得 DBC= 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 DB=DE 解

37、: ABC是等边三角形, BD是中 线, ABC= ACB=60 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又 CE=CD, CDE= CED 又 BCD= CDE+ CED, CDE= CED= BCD=30 DBC= CED DB=DE(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是 6cm, DE=BD= 故答案:为 已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 ADC=120, AD=3, BD=5,则边 CD的长为 答案: 延长 AD到点 E,使 DE=CD,连接 CE通过证明 BCD ACE,可得出BD=AE,从而得出 CD的值 解:延长 AD到点 E,使 DE=CD,连接 CE ADC=120 CDE=60

38、 CDE是等边三角形 DCE=60, CD=CE ACB=60 BCD= ACE BC=AC BCD ACE BD=AE BD=5, AD=3 DE=2 CD=2 故答案:为: 2 如图, AD是 ABC的中线, ADC=60, BC=6,把 ABC沿直线 AD折叠,点 C落在 C处,连接 BC,那么 BC的长为 答案: 根据中点的性质得 BD=DC=3,再根据 对称的性质得 ADC=60,判定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 解:根据题意: BC=6, D为 BC 的中点; 故 BD=DC=3 有轴对称的性质可得: ADC= ADC=60, DC=DC=3, BDC=60, 故 BDC为等边三角形,

39、 故 BC=3 故答案:为: 3 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 3+ ,则 ABC的周长是 答案: +3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边长相等,所以周长为三条边长的和 解: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边长相等,所以周长为三条边长的和,即: 3( 3+) =9+3 故答案:为 9+3 我们把两个三角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叫做重心距,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如果当它们的一边重合时,重心距为 2,那么当它们的一对角成对顶角时,重心距为 答案: 先设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长为 a,再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求出 a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设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长为 a, 则其重心到对边的距离为: a, 它们的一边

40、重合时(图 1),重心距为 2, a=2,解得 a=3, 当它们的一对角成对顶角时(图 2)重心距 = a= 3=4 故答案:为: 4 如图,点 D是等边 ABC内的 一点,如果 ABD绕点 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ACE重合,那么旋转了 度 答案: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C=AB, CAB=60,而 ABD绕点 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ACE重合,则 AB绕点 A逆时针旋转了 BAC到 AC 的位置,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旋转角为 60 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AB, CAB=60, 又 ABD绕点 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ACE重合, AB绕点 A逆时针旋转了 BAC到 AC 的位置, 旋

41、转角为 60 故答案:为 60 如图, ABC和 FPQ均是等边三角形,点 D、 E、 F分别是 ABC三边的中点,点 P在 AB边上,连接 EF、 QE若 AB=6, PB=1,则 QE= 答案: 连结 F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 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 AC=AB=6, A=60,再根据点 D、 E、 F分别是等边 ABC三边的中点,则AD=BD=AF=3, DP=2, EF 为 ABC的中位线,于是可判断 ADF为等边三角形,得到 FDA=60,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 EF AB, EF= AB=3,根据平行线性质得 1+ 3=60;又由于 PQF为等边三角形,则 2+ 3=60,FP=FQ,所 以 1= 2,然后根据 “SAS”判断 FDP FEQ,所以 DP=QE=2 解:连结 FD,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AB=6, A=60, 点 D、 E、 F分别是等边 ABC三边的中点, AB=6, PB=1, AD=BD=AF=3, DP=DBPB=31=2, EF 为 ABC的中位线, EF AB, EF= AB=3, ADF 为等边三角形, FDA=60, 1+ 3=60, PQF为等边三角形, 2+ 3=60, FP=FQ, 1= 2, 在 FDP和 FEQ 中, , FDP FEQ( S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