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数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因此, ,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故选 B。 下列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当方程根的判别式 0,方程才有实数根,四个选项中,只有 根的判别式 =5 0。故选 D。 如果将
2、抛物线 向下平移 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抛物线 向下平移 1个单位,只要考虑将其顶点( 0, 2)向下平移 1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 0, 1),从而得到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故选 C。 数据 0, 1, 1, 3, 3, 4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 2和 2.4 B 2和 2 C 1和 2 D 3和 2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因此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 3, 4 个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
3、平均数是: 。 故选 B。 如图,已知在 ABC中,点 D、 E、 F分别是边 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且 AD DB = 3 5,那么 CF CB等于 ( A) 5 8 ( B) 3 8 ( C) 3 5 ( D) 2 5 答案: A 试题分析: DE BC, AD DB = 3 5, AE EC = AD DB = 3 5。 AC EC = 8 5,即 CE CA= 5 8。 又 EF AB, CF CB= CE CA= 5 8。 故选 A。 在梯形 ABCD中, AD BC,对角线 AC 和 BD交于点 O,下列条件中,能判断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的是【
4、 】 A BDC = BCD B ABC = DAB C ADB = DAC D AOB = BOC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逐一作出判断: A.由 BDC = BCD只能判断 BCD是等腰三角形,而不能判断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 B.由 ABC = DAB和 AD BC,可得 ABC = DAB=900,是直角梯形,而不能判断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 C.由 ADB = DAC,可得 AO=OD,由 AD BC,可得 ADB = DBC, DAC = ACB,从而得到 DBC = ACB,所以 OB=OC,因此 AC=DB,根据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可判定梯形 A
5、BCD是等腰梯形; D.由 AOB = BOC只能判断梯形 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而不能判断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故选 C。 填空题 在 O 中,已知半径长为 3,弦 AB长为 4, 那么圆心 O 到 AB的距离为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圆心 O 到 AB的距离即圆心 O 到 AB弦心距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半径、弦心距和弦的一半组成一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是,得圆心 O到 AB的距离 。 如图,在 ABC和 DEF中,点 B、 F、 C、 E在同一直线上, BF = CE,AC 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 ABC 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答案: AC
6、=DF(答案:不唯一) 试题分析:由 BF = CE,根据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 BF FC = CE FC,即BC=EF;由 AC DF,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 ACB= DFE, ABC和 DEF中有一角一边对应相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 AC=DF,可由 SAS得 ABC DEF;添加 B= E,可由 ASA得 ABC DEF;添加 A= D,可由 AAS 得 ABC DEF。 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 240千米的乙地,如果邮箱剩余油量 y(升)与行驶里程 x(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像如图所示,那么到达乙地时邮箱剩余油量是 升 答案: 试题分析:设函数关系式为:
7、 , ( 0, 35),( 160, 25)在函数图象上, 。 函数关系式为: 。 当 时, ,即到达乙地时邮箱剩余油量是 20升。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 是另一个内角 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 “特征三角形 ”,其中 称为 “特征角 ”如果一个 “特征三角形 ”的 “特征角 ”为 1000,那么这个 “特征三角形 ”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答案: 0 试题分析:根据定义, =1000, =500,则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可得另一角为 300,因此,这个 “特征三角形 ”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300。 如图,在 ABC中, AB=AC, BC=8, ,如果将 ABC沿直线 l翻折后,点 B
8、落在边 AC 的中点处,直线 l与边 BC 交于点 D,那么 BD的长为 答案: 试题分析:如图,将 ABC沿直线 l翻折后,点 B落在边 AC 的中点 E处,过点 E作 AH BC 于点 H, EF BC 于 F,则 EF 是 ACH的中位线 AB=AC, BC=8,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 HC=BH=4。 ,即 。 AH=6。 EF=3, FC=2。 设 BD=x,则根据翻折的性质, DE=BD= x, 又 。 在 Rt 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 ,即 BD= 。 某校报名参加甲、乙、丙、丁四 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如图所示,那么报名参加甲组和丙组的人数之和占所有报名人
9、数的百分比为 答案: % 试题分析:从条形统计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为 200人,甲、丙两个小组的人数为 80人,所以报名参加甲组和丙组的人数之和占所有报名人数的百分比为 80200100%=40%。 将 “定理 ”的英文单词 theorem中的 7个字母分别写在 7张相同的卡片上,字面朝下随意放在桌子上,任取一张,那么取到字母 e的概率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 全部等可能情况的总数; 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因此, theorem中的 7个字母中有 2个字母 e, 任取一张,那么取到字母 e的概率为 。 已知函数 ,那么 =
10、 _ 答案: 试题分析:将 代入计算即可: 。 计算: = 答案: 试题分析: 。 计算: =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约分化简即可: 。 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答案: 试题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因此, 。 因式分解: = 答案: 试题分析: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即可: 。 计算题 计算: 答案:解:原式 = 。 试题分析:针对二次根式化简,绝对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4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题 解方程组:
11、 答案:解:由 得 ,即 或 , 原方程组可化为 或 。 解 得 ;解 得 。 原方程组的解为 , 。 试题分析:注意到 可分解为 ,从而将原高次方程组转换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如图),直线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与 y轴交于点 B,点 A( 2, t)在这条直线上,连接 AO, AOB的面积等于 1 ( 1)求 b的值; ( 2)如果反比例函数 ( 是常量, )的图像经过点 A,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式 答案:解:( 1) 直线 与 y轴交于点 B, 点 B的坐标为( 0,b)。 点 A( 2, t), AOB的面积等于 1, 。 。 ( 2) 点 A( 2,
12、t)在这条直线 上, 。 点 A的坐标为( 2, 2)。 反比例函数 ( 是常量, )的图像经过点 A, ,即 。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式为 。 试题分析:( 1) AOB的面积等于 1列式即可求得 b。 ( 2)求出点 A的坐标,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将点 A的坐标代入 即可求出 k,从而得到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式。 某地下车库出口处 “两段式栏杆 ”如图 1所示,点 A是栏杆转动的支点,点E是栏杆两段的连接点当车辆经过时,栏杆 AEF升起后的位置如图 2所示,其示意图如图 3 所示,其中 AB BC, EF BC, EAB=1430, AB=AE=1.2 米,求当车辆经过时,栏杆
13、 EF 段距离地面的高度(即直线 EF 上任意一点到直线BC 的距离)(结果精确到 0.1米,栏杆宽度忽略不计参考数据: sin 37 0.60, cos 37 0.80, tan 37 0.75) 答案:解:如图,延长 BA与 FE的延长线交于点 D, 则由已知可得, Rt ADE中, D=900, DAE=1800-1330=470, AE=AB=1.2, 。 。 答:当车辆经过时,栏杆 EF 段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2.2米。 试题分析:延长 BA与 FE的延长线 交于点 D,构造 Rt ADE,应用余弦函数求出 AD与 AB相加即为所求。 如图,在 ABC中, ACB=900, B A,点
14、 D为边 AB的中点,DE BC 交 AC 于点 E, CF AB交 DE的延长线于点 F ( 1)求证: DE=EF; ( 2)连接 CD,过点 D作 DC 的垂线交 CF的延长线于点 G,求证: B= A DGC 答案:证明:( 1) 在 ABC中, ACB=900,点 D为边 AB的中点, DC=D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DE BC, AE=CE(平行线等分线段的性质), A= FCE(平 行线的内错角相等)。 又 AED= CEF(对顶角相等), AED CEF( ASA)。 DE=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2)如图, 在 ABC中, ACB=900,点
15、D为边 AB的中点, DC=D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 4(等边对等角)。 又 DE BC, 4= 3, B= ADE。 DG DC, 2 3=900,即 2 D=900。 ACB=900, A D=900。 2= A。 CF AB, DGC= 1。 B= ADE= 2 1= A DGC。 试题分析:( 1)通过由 ASA证明 AED CEF得出结论。 ( 2)如图,经过转换,将 B转换成 ADE,从而通过证明 DGC= 1和 2= A得出结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顶点为 M的抛物线 经过点 A和 x轴正半轴上的点 B, AO=OB=2, AOB=120
16、0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 2)连接 OM,求 AOM的大小; ( 3)如果点 C在 x轴上,且 ABC与 AOM相似,求点 C的坐标 答案:解:( 1)如图,过点 A作 AD y轴于点 D, AO=OB=2, B( 2, 0)。 AOB=1200, AOD=300, AD=1, OD= 。 A( -1, )。 将 A( -1, ), B( 2, 0)代入 ,得: ,解得 。 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 2)过点 M作 ME x轴于点 E, 。 M( 1, ),即 OE=1, EM= 。 。 。 。 ( 3)过点 A作 AH x轴于点 H , AH= , HB=HO OB=3,
17、。 , 。 。 要 ABC与 AOM相似,则必须: ,或 。 设点 C的坐标为( c, 0),则根据坐标和勾股定理,有 AO=2, , , 。 由 得, ,解得 。 C1( 4, 0)。 由 得, ,解得 。 C2( 8, 0)。 综上所述,如果点 C在 x轴上,且 ABC与 AOM相似,则点 C的坐标为( 4,0)或( 8, 0)。 试题分析:( 1)应用三角函数求出点 A的坐标,将 A, B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 a、 b,从而求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 2)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点 M的坐标,从而求得 ,进而求得 AOM的大小。 ( 3)由于可得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 ,两种情况讨论
18、。 在矩形 ABCD中,点 P是边 AD上的动点,连接 BP,线段 BP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 BC 于点 Q,垂足为点 M,连接 QP(如图)已知 AD=13, AB=5,设AP=x, BQ=y ( 1)求 y关于 x的函数式,并写出 x的取值范围; ( 2)当以 AP 长为半径的 P和以 QC长为半径的 Q 外切时,求 x的值; ( 3)点 E在边 CD上,过点 E作直线 QP的垂线,垂足为 F,如果 EF=EC=4,求 x的值 答案:解:( 1)根据题意,得 AP=x, BQ=y, AB=5, QM是线段 BP 的垂直平分线, 。 易得 ABP MQB, ,即 。 化简,得 。 y关于 x的
19、函数式为 , x的取值范围为 。 ( 2)根据题意, P和 Q 的圆心距 PQ=BQ= y, P的半径为 , Q 的半径为 , 若 P和 Q 外切,则 ,即 。 代入 ,得 解得 。 当以 AP 长为半径的 P和以 QC长为半径的 Q 外切时, 。 ( 3) EF=EC=4,且 EF PQ, EC BC, PQ和 BC 是以点 E 为圆心, 4为半径圆的两条切线。 连接 EQ, 易得, ABP CEQ, 。 AB=5, AP=x, CE=4, CQ= , ,即 。 代入 ,得 整理,得 ,解得 。 满足条件的 x值为: 或 。 试题分析:( 1)由 ABP MQB列比例式即可得 y关于 x的函数式。 当 y=13 时, ,解得 ,此为 x的最小值;最大值为 13。因此,x的取值范围为 。 ( 2)若 P和 Q 外切,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和,据此列式化简代入( 1)的函数关系式求解。 ( 3)根据题意, PQ和 BC 是以点 E 为圆心, 4为半径圆的两条切线,从而可得 ABP CEQ,据此列比例式简代入( 1)的函数关系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