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2941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数学(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值等于 A 2 B -2 C D 答案: A 分析:根据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点 2到原点的距离是 2,所以 ,故选 A。 已知点 A( 0, 0), B( 0, 4), C( 3, t+4), D( 3, t) . 记 N( t)为ABCD内部(不含边界)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 N( t)所有可能的值为 A 6、 7 B 7、 8 C 6、 7、 8 D 6、 8、 9 答案: C 分析:应用特殊元素法求解: 当 t=0 时, ABCD 的四个项点是 A(

2、0, 0), B( 0, 4), C( 3, 4), D( 3,0),此时整数点有( 1, 1),( 1, 2),( 1, 3),( 2, 1),( 2, 2),( 2, 3),共 6个点; 当 t=1 时, ABCD 的四个项点是 A( 0, 0), B( 0, 4), C( 3, 5), D( 3,1),此时整数点有( 1, 1),( 1, 2),( 1, 3),( 1, 4),( 2, 1),( 2, 2),( 2, 3),( 2, 4),共 8个点; 当 t=2 时, ABCD 的四个项点是 A( 0, 0), B( 0, 4), C( 3, 6), D( 3,2) ,此时整数点有(

3、1, 1),( 1, 2),( 1, 3),( 1, 4),( 2, 2),( 2, 3),( 2, 4),共 7个点; 故选项 A,选项 B,选项 D错误,选项 C正确。 故选 C。 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中, AB BC=3 2, DAB=60, E在 AB上,且 AE EB=1 2, F 是 BC 的中点,过 D 分别作 DP AF 于 P, DQ CE于 Q,则 DP DQ 等于 A 3 4 B C D 答案: D 分析:连接 DE、 DF,过 F作 FN AB于 N,过 C作 CM AB于 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 ,即 。 AFDP=CEDQ,。 四边形 A

4、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DAB=60, CBN= DAB=60。 BFN= MCB=30。 AB: BC=3: 2, 设 AB=3a, BC=2a。 AE: EB=1: 2, F是 BC 的中点, BF=a, BE=2a, BN= a, BM=a。 由勾股定理得: FN= a, CM= a。 。 。 。故选 D。 如图,梯形 ABCD中, AD BC,对角线 AC、 BD相交于 O, AD=1,BC=4,则 AOD与 BOC的面积比等于 A B C D 答案: D 分析: AD BC, AOD COB。 。 AD=1, BC=4, 。故选 D。 如图, A、 B、 C是 O 上的三

5、点,且 ABC=70,则 AOC的度数是 A 35 B 140 C 70 D 70或 140 答案: B 分析: A、 B、 C是 O 上的三点,且 ABC=70, 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周角的一半,得 AOC=2 ABC=270=140。故选 B。 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3cm,母线长为 5cm,则圆柱的侧面积是 A 30cm2 B 30cm2 C 15cm2 D 15cm2 答案: B 分析:圆柱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为圆柱的底面圆周长: 6,因此,侧面积为 S 65 30( cm2)。故选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

6、的同旁内角互补 C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D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答案: 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A、 B都漏掉关键词 “平行 ”,应该是 “两条平行直线 ”,故错; 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不垂直,故 C 错; 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D是正确的。 故选 D。 已知一组数据: 15, 13, 15, 16, 17, 16, 14, 15,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与众数分别是 A 4, 15 B 3, 15 C 4, 16 D 3, 16 答案: A 分析:一组数

7、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因此,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17-13 4。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5,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15。 故选 A。 方程 的解为 A x=2 B x=-2 C x=3 D x=-3 答案: C 分析:首先去掉分母,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 x( x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然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检验即可求解: 去分母,得: x-3( x-2) 0,即 x-3x 6 0, 解得: x 3,经检验 x 3是原方程的解。 故选 C。 函数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A x 1

8、 B x 1 C x1 D x1 答案: B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故选 B。 填空题 已知点 D与点 A( 8, 0), B( 0, 6), C( a, -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 CD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 分析:如图, OA=8, OB=6 AB=10。 分两种情况: CD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那么有 CD= AB=10。 CD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CD必过 AB的中点 P。 由 A( 8, 0), B( 0, 6)易得 P( 4

9、, 3)。 C( a, -a), 点 C在直线 y=-x上。 如图,过点 P作 PH 直线 y=-x于点 H,则根据点到直线的边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 PC=PH时最短,此时 CD=2PH最小。 过 B、 A分别作直线 y=-x的垂线 AE, BF,则 AOE和 BO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AE= , BF= 。 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得 PC=PH= 。 CD=2PH= 。 , CD长的最小值为 。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36,则它的表面积是 . 答案: 分析: 由主视图得出长方体的长是 6,宽是 2,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36, 设高为 h,则 6

10、2h=36,解得: h=3。 它的表面积是: 232+262+362=72。 如图, ABC中, AB=AC, DE垂直平分 AB, BE AC, AF BC,则 EFC= . 答案: 分析: DE垂直平分 AB, AE=BE。 BE AC,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 ABE=45。 又 AB=AC, ABC= ( 180- BAC) =( 180-45) =67.5。 CBE= ABC- ABE=67.5-45=22.5。 AB=AC, AF BC, BF=CF。 BF=EF。 BEF= CBE=22.5, EFC= BEF+ CBE=22.5+22.5=45。 如图,菱形 ABC

11、D中,对角线 AC 交 BD于 O, AB=8, E是 CD的中点,则 OE的长等于 . 答案: 分析: 四边形 ABCD是菱形,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 DO=OB。 E是 AD的中点, OE是 CAB的中位线。 OE= AB。 AB=8, OE=4。 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 答案:。 分析:直接根据 多边形外角性质,得:多边形外角和等于 360。 已知双曲线 经过点( -1, 2),那么 k的值等于 . 答案: -3 分析: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将点( -1,2)代入 ,得: ,解得: k -3。 去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8 200 000 000 元,免除城市义务教

12、育学生学杂费,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元 . 答案: .2109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其中 1|a|10, 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 a的值以及 n的值。在确定 n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 1还是小于 1。当该数大于或等于 1时, n为它的整数位数减1;当该数小于 1时, -n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 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 1个0)。 8 200 000 000一共 10位,从而 8 200 000 000 8.2109。 分解因式: . 答案: 分析: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

13、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因此,直接提取公因式 即可:。 解答题 如图 1,菱形 ABCD中, A=60,点 P从 A出发,以 2cm/s的速度沿边AB、 BC、 CD匀速运动到 D终止,点 Q 从 A与 P同时出发,沿边 AD匀速运动到 D终止,设点 P运动的时间为 t( s) APQ 的面积 S( cm2)与 t( s)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由图 2中的曲线段 OE与线段 EF、 FG给出 ( 1)求点 Q 运动的速度; ( 2)求图 2中线段 FG的函数关系式; ( 3)问:是否存在这样的 t,使 PQ将

14、菱形 ABCD的面积恰好分成 1: 5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这样的 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由 1( cm/s) ( 2) FG段 的函数表达式为: ( 6t9)。 ( 3)存在。理由见。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中 E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求解 E点表示点 P运动到与点 B重合时的情形,运动时间为 3s,可得 AB=6cm;再由 ,可求得 AQ 的长度,进而得到点 Q 的运动速度。 ( 2)函数图象中线段 FG,表示点 Q 运动至终点 D之后停止运动,而点 P在线段 CD上继续运动的情形如答图 2所示,求出 S的表达式,并确定 t的取值范围。 ( 3)当点 P在 AB上运动

15、时, PQ将菱形 ABCD分成 APQ 和五边形 PBCDQ两部分,如答图 3所示,求出 t的值。当点 P在 BC 上运动时, PQ将菱形分为梯形 ABPQ 和梯形 PCDQ 两部分,如答图 4所示,求出 t的值。 解:( 1)由题意,可知题图 2中点 E表示点 P运动至点 B时的情形,所用时间为 3s,则菱形的边长 AB=23=6cm。 此时如图 1所示, AQ 边上的高 , ,解得 AQ=3( cm)。 点 Q 的运动速度为: 33=1( cm/s)。 ( 2)由题意,可知题图 2中 FG段表示点 P在线段 CD上运动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 点 Q 运动至点 D所需时间为: 61=6s,点

16、 P运动至点 C所需时间为 122=6s,至终点 D所需时间为 182=9s。 因此在 FG段内,点 Q 运动至点 D停止运动,点 P在线段 CD上继续运动,且时间 t的取值范围为: 6t9。 过点 P作 PE AD交 AD的延长线于点 E,则 。 FG段的函数表达式为: ( 6t9)。 ( 3)存在。 菱形 ABCD的面积为: 66sin60=18 。 当点 P在 AB上运动时, PQ将菱形 ABCD分成 APQ 和五边形 PBCDQ 两部分,如图 3所示, 此时 APQ 的面积 。 根据题意,得 ,解得 s。 当点 P在 BC 上运动时, PQ将菱形分为梯形 ABPQ 和梯形 PCDQ 两

17、部分,如图4所示, 此时,有 , 即 ,解得 s。 综上所述,存在 s和 t= s,使 PQ将菱形 ABCD的面积恰好分成 1: 5的两部分。 如图,直线 x=-4与 x轴交于点 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交线段 OE于点 A,交直线 x=-4于点 B,过 B且平行于 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 C,直线 OC交直线 AB于 D,且 AD: BD=1: 3 ( 1)求点 A的坐标; ( 2)若 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 1)点 A的坐标为( -2, 0)。 ( 2)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或 。 分析:( 1)过点 D作 DF x轴于点 F,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O

18、F=AF,则2AF+AE=4 ,由 DF BE,得到 ADF ABE,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 ,即 AE=2AF , 与 联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AE=2, AF=1,进而得到点 A的坐标。 ( 2)先由抛物线过原点( 0, 0),设此抛物线的交点式为 ,再根据抛物线过原点( 0, 0)和 A点( -2, 0),求出对称轴为直线 x=-1,则由 B点横坐标为 -4得出 C点横坐标为 2, BC=6再由 OB OC,可知当 OBC是等腰三角形时,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 OB=BC 时,设 B( -4, y1),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 y1的 值,将 B点坐标代入 ,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此

19、抛物线的式; 当 OC=BC 时,设 C( 2, y2),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 y2的值,将C点坐标代入 ,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此抛物线的式。 解:( 1)如图,过点 D作 DF x轴于点 F, 由题意,可知 OF=AF,则 2AF+AE=4 。 DF BE, ADF ABE。 ,即 AE=2AF 。 与 联立,解得 AE=2, AF=1。 点 A的坐标为( -2, 0)。 ( 2) 抛物线过原点( 0, 0)和点 A( -2, 0), 可设此抛物线的式为 ,且对称轴为直线 x=-1。 B、 C两 点关于直线 x=-1对称, B点横坐标为 -4, C点横坐标为 2。 BC=2-( -4) =6。

20、 抛物线开口向上, OAB 90, OB AB=OC。 当 OBC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 OB=BC 时,设 B( -4, y1),则 ,解得 (负值舍去)。 B( -4, )。 将 B( -4, )代入 ,得 ,解得 。 此抛物线的式为 ,即 。 当 OC=BC 时,设 C( 2, y2),则 ,解得 (负值舍去)。 C( 2, )。 将 A C( 2, )代入 ,得得 ,解得 。 此抛物线的式为 ,即 。 综上所述,若 OBC是等腰三角形,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或。 已知甲、乙两种原料中均含有 A元素,其含量及每吨原料的购买单价如下表所示: A元素含量 单价(万元 /吨)

21、甲原料 5% 2.5 乙原料 8% 6 已知用甲原料提取每千克 A元素要排放废气 1吨,用乙原料提取每千克 A元素要排放废气 0.5吨,若某厂要提取 A元素 20千克,并要求废气排放不超过 16吨,问:该厂购买这两种原料的费用最少是多少万元? 答案: .2万元 分析:设需要甲原料 x吨,乙原料 y吨由 20千克 =0.02吨就可以列出方程5%x+8%y=0.02和不等式 5%x1000x1+8%y1000x0.516,设购买这两种原料的费用为 W万元,根据条件可以列出表达式,由函数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设需要甲原料 x吨,乙原料 y吨, 由题意,得 ,即 。 y0.1。 设这两种原料的费

22、用为 W万元,由题意,得 。 k=2 0, W随 x的增大而增大。 y =0.1时, W最小 =1.2。 答:该厂购买这两种原料的费用最少为 1.2万元。 如图,四边形 ABCD中,对角线 AC 与 BD相交于 O,在 AB CD; AO CO; AD BC 中任意选取两个作为条件,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为结论构成命题 ( 1)以 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举出反例; ( 2)写出按题意构成的所有命题中的假命题,并举出反例加以说明(命题请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答案:( 1)根据平行得出相似三角形,推出比例式,即可求出 OB=OD,(或用全等

2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 2)根据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断即可。 分析:( 1)根据平行得出相似三角形,推出比例式,即可求出 OB=OD,(或用全等)根据平行四边形 的判定推出即可。 ( 2)根据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断即可。 解:( 1)以 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证明如下: AB CD, AOB COD。 。 AO=OC, OB=OD。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 2) )根据 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假命题,即:如果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如等腰梯形符合,但不是平行四边形; )根据 作为条件构成的命题是假命题,即:如果一个四边

24、形 ABCD的对角线交于 O,且 OA=OC, AD=BC,那么这个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如 图,根据已知不能推出 OB=OD或 AD BC 或 AB=DC,即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某校为了解 “课程选修 ”的情况,对报名参加 “艺术鉴赏 ”、 “科技制作 ”、 “数学思维 ”、 “阅读写作 ”这四个选修项目的学生(每人限报一项)进行抽样调查下面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 1)此次共调查了 名学生,扇型统计图中 “艺术鉴赏 ”部分的圆心角是 度 ( 2)请把这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 3)现该校共有 800名学生报名参加这四个选修项目,

25、请你估计其中有多少名学生 选修 “科技制作 ”项目 答案:解:( 1) 200, 144。 ( 2)补图如下: ( 3) 120名 分析:( 1)根据阅读写作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总学生数:5025%=200(名);再用艺术鉴赏的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 360,即可得出 “艺术鉴赏 ”部分的圆心角是 360=144。 ( 2)用总学生数减去 “艺术鉴赏 ”, “科技制作 ”, “阅读写作 ”,得出 “数学思维 ”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 ( 3)用 “科技制作 ”所占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 8000,即可得出答案:。 解:( 1) 200, 144。 ( 2)数学思维的人 数是: 200-80

26、-30-50=40(名), 补图如下: ( 3)根据题意得: 800 =120(名), 答:其中有 120名学生选修 “科技制作 ”项目。 小明与甲、乙两人一起玩 “手心手背 ”的游戏他们约定:如果三人中仅有一人出 “手心 ”或 “手背 ”,则这个人获胜;如果三人都出 “手心 ”或 “手背 ”,则不分胜负,那么在一个回合中,如果小明出 “手心 ”,则他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请用 “画树状图 ”或 “列表 ”等方法写出分析过程) 答案: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或列表,然后由图表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他获胜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画树状图得: 共有 4种等可能的结果,在

27、一个回合中,如果小明出 “手心 ”,则他获胜的有 1种情况, 他获胜的概率是: 。 如图,在 Rt ABC中, C=90, AB=10, sin A= ,求 BC 的长和tan B的值 答案: BC=4, 。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根据 sinA的值及 AB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 BC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 出 tanB的值。 解:在 Rt ABC中, C=90, AB=10, , BC=4。 根据勾股定理得: , 。 ( 1)解方程: ; ( 2)解不等式组: 答案:( 1) ( 2) x 5 分析:( 1)首先找出方程中得 a、

28、 b、 c,再根据公式法求出 b24ac的值,用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 计算: ( 1)计算: ; ( 2)计算: 答案:( 1) 0 ( 2) 分析:( 1)针对二次根式化简,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 3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 2)先算乘方和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 1)解:原式 = 。 ( 2)解:原式 = 。 下面给出的正多边形的边长都是 20 cm请分别按下列要求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

29、线表示你的设计方案,把剪拼线段用粗黑实线,在图中标注出必要的符号和数据,并作简要说明 ( 1)将图 1中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 ( 2)将图 2中的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 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3)将图 3中的正五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五边形的直五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五边形的面积相等 答案:解:( 1)如图 1,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 2)如图 2,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三部分拼成一个正三角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 3)如图,

30、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五部分拼成一个正五边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分析:( 1)在正方形四个角上分别剪下一个边长为 5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 形作为直四棱柱的底面即可。 ( 2)在正三角形的每一角上找出到顶点距离是 5的点,然后作边的垂线,剪下后拼成一个正三角形,作为直三棱柱的一个底面即可。 ( 3)在正五边形的每一角上找出到顶点距离是 5的点,然后作边的垂线,剪下后拼成一个正五边形,作为直五棱柱的一个底面即可。 解:( 1)如图 1,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 2)如图 2,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三部分拼成一个正三角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 3)如图,沿黑线剪开,把剪下的五部分拼成一个正五边形,再沿虚线折叠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