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942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株洲卷)数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一元一次方程 2x=4的解是 A x=1 B x=2 C x=3 D x=4 答案: B 试题分析:方程两边都除以 2即可得解: x=2。故选 B。 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m的值是 A -8 B 8 C 8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抛物线与 x轴只有一个交点,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0(或由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等于 0),列式求出 m的值,再根据对称轴在y轴的左边求出 m的取值范围,从而得解: 由图可知,抛物线与 x轴只有一个交点, 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 =m2428=0,解得 m=8, 对称轴为直线 ,

2、 m 0。 m的值为 8。故选 B。 已知点 A( 1, y1)、 B( 2, y2)、 C( 3, y3)都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 y1、 y2、 y3的大小关系是 A y3 y1 y2 B y1 y2 y3 C y2 y1 y3 D y3 y2 y1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别把各点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求出 y1、 y2、, y3的值,再比较出其大小即可: 点 A( 1, y1)、 B( 2, y2)、 C( 3, y3)都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 6 3 2, y1 y2 y3。故选 D。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

3、正方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分别判断出各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可得出答案: A、等边三角形有 3条对称轴; B、矩形有 2条对称轴; C、菱形有 2条对称轴; D、正方形有 4条对称轴。 故选 D。 如图是株洲市的行政区域平面地图,下列关于方位的说法明显错误的是 A炎陵位于株洲市区南偏东约 35的方向上 B醴陵位于攸县的北偏东约 16的方向上 C株洲县位于茶陵的南偏东约 40的方向上 D株洲市区位于攸县的北偏西约 21的方向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方向角确定坐标位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

4、法求解: A、炎陵位于株洲市区南偏东约 35的方向上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醴陵位于攸县的北偏东约 16的方向上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C、应为株洲县位于茶陵的北偏西约 40的方向上,故本选项正确; D、株洲市区位于攸县的北偏西约 21的方向上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C。 下列几何体中,有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形状与其它三个不一样,这个几何体是 A正方体B圆柱 C圆锥 D球答案: A 试题分析:俯视图是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因此,正方体的俯视图是正方形;圆柱体的俯视图是圆;圆锥体的俯视图是圆;球的俯视图是圆。故选 A。 孔明同学参加暑假军事训练的射击成绩如下表: 射击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5、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成绩(环) 9 8 7 9 6 则孔明射击成绩的中位数是 A 6 B 7 C 8 D 9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 6, 7, 8, 9,9, 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3个数为: 8。故选 C。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x=2x2 B x3 x2=x5 C( x2) 3=x5 D( 2x) 2=2x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以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逐一作出判断: A、 x+x=2x,故本选项错误; B、 x3 x2

6、=x5,故本选项正确; C、( x2) 3=x6,故本选项错误; D、( 2x) 2=4x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填空题 已知 a、 b可以取 2、 1、 1、 2中任意一个值( ab),则直线 y=ax+b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 全部等可能情况的总数; 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因此,列表或画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 a与 b都为正数,即为直线 y=ax+b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列表如下: 2 1 1 2 2 ( 1, 2) ( 1, 2) ( 2, 2) 1 ( 2, 1)

7、( 1, 1) ( 2, 1) 1 ( 2, 1) ( 1, 1) ( 2, 1) 2 ( 2, 2) ( 1, 2) ( 1, 2)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有 12种,其中直线 y=ax+b不经过第四象限情况数有 2种, 直线 y=ax+b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 。 多项式 x2+mx+5因式分解得( x+5)( x+n),则 m= , n= 答案:, 1 试题分析:将( x+5)( x+n)展开,得到,使得 x2+( n+5) x+5n与 x2+mx+5的系数对应相等即可: ( x+5)( x+n) =x2+( n+5) x+5n, x2+mx+5=x2+( n+5) x+5n。 。 一

8、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答案: 试题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因此, 。 如图 AB是 O 的直径, BAC=42,点 D是弦 AC 的中点,则 DOC的度数是 度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点 D是弦 AC 的中点,得到 OD AC,然后根据 DOC= DOA即可求得答案: AB是 O 的直径, OA=OC。 A=42, ACO= A=42。 D为 AC 的中点, OD AC。 DOC=90 DCO=9042=48。 如图,直线 l1 l2 l3,点 A、 B、 C

9、分别在直线 l1、 l2、 l3上若 1=70, 2=50,则 ABC= 度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 3,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 4,然后相加即可得解: 如图, l1 l2 l3, 1=70, 2=50, 3= 1=70, 4= 2=50。 ABC= 3+ 4=70+50=120。 计算: = 答案: 试题分析:分母不变,直接把分子相加即可: 。 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笔试按 60%、面试按 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孔明笔试成绩 90分,面试成绩 85分,那么孔明的总成绩是 分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笔试和面试所占的百分比以及笔试成绩和面试

10、成绩,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 笔试按 60%、面试按 40%计算, 总成绩是: 9060%+8540%=8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1, 2)位于第 象限 答案:一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故点( 1, 2)位于第一象限。 计算题 计算: 答案:解:原式 = 。 试题分析:针对二次根式化简,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题 已知在 ABC中, ABC=90, AB=3, BC=

11、4点 Q 是线段 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Q 作 AC 的垂线交线段 AB(如图 1)或线段 AB的延长线(如图 2)于点 P ( 1)当点 P在线段 AB上时,求证: APQ ABC; ( 2)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AP 的长 答案:解:( 1)证明: A+ APQ=90, A+ C=90, APQ= C。 在 APQ 与 ABC中, APQ= C, A= A, APQ ABC。 ( 2)在 Rt ABC中, AB=3, BC=4,由勾股定理得: AC=5。 BPQ 为钝角, 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 PB=PQ。 ( I)当点 P在线段 AB上时,如题图 1所示, 由(

12、 1)可知, APQ ABC, ,即 ,解得: 。 。 ( II)当点 P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 2所示 , BP=BQ, BQP= P。 BQP+ AQB=90, A+ P=90, AQB= A。 BQ=AB。 AB=BP,点 B为线段 AB中点。 AP=2AB=23=6。 综上所述,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 AP 的长为 或 6。 试题分析:( 1)由两对角相等( APQ= C, A= A),证明 APQ ABC。 ( 2)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 ,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 I)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如题图 1 所示由三角形相似( APQ ABC)关系计算 AP

13、的长; ( II)当点 P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 2所示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 B为线段 AP 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 AP。 已知四边形 ABCD是边长为 2的菱形, BAD=60,对角线 AC 与 BD交于点 O,过点 O 的直线 EF 交 AD于点 E,交 BC 于点 F ( 1)求证: AOE COF; ( 2)若 EOD=30,求 CE的长 答案:解:( 1)证明: 四边形 ABCD是菱形, AO=CO, AD BC。 OAE= OCF。 在 AOE和 COF中, , AOE COF( ASA)。 ( 2) BAD=60, DAO= BAD= 60=30。 EOD=30,

14、AOE=9030=60。 AEF=180 BOD AOE=1803060=90。 菱形的边长为 2, DAO=30, OD= AD= 2=1。 。 。 菱形的边长为 2, BAD=60, 高 。 在 Rt CEF中, 。 试题分析:( 1)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 AO=CO,对边平行可得AD BC,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 OAE= OCF,然后利用 “角边角 ”证明 AOE和 COF全等。 ( 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 DAO=30,然后求出 AEF=90,然后求出 AO 的长,再求出 EF 的长,然后在 Rt 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某学校开展课

15、外体育活动,决定开设 A:篮球、 B:乒乓球、 C:踢毽子、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每人只选取一种),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成如甲、乙所示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 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样本中最喜欢 A项目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 ,其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 度; ( 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 3)若该校有学生 1000人,请根据样本估计全校最喜欢踢毽子的学生人数约是多少? 答案:解:( 1) 40%; 144。 ( 2) 抽查的学生总人数: 1530%=50, 最喜欢 A项目的人数为5015510=20(人)。 补充条形统计图

16、如下: ( 3) 100010%=100(人), 全校最喜欢踢毽子的学生人数约是 100人 试题分析:( 1)利 用 100%减去 D、 C、 B三部分所占百分比即可得到最喜欢 A项目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100%20%10%30%=40%; 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度数用 36040%即可: 36040%=144。 ( 2)根据频数 =总数 百分比可算出总人数,再利用总人数减去 D、 C、 B三部分的人数即可得到 A部分的人数,再补全图形即可。 ( 3)利用样本估计总每个体的方法用 1000样本中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 已知 AB是 O 的直径,直线 BC 与 O 相切于点 B

17、, ABC的平分线 BD交 O 于点 D, AD的延长线 交 BC 于点 C ( 1)求 BAC的度数; ( 2)求证: AD=CD 答案:解:( 1) AB是 O 的直径, ADB=90。 CDB=90, BD AC。 BD平分 ABC, ABD= CBD。 在 ABD和 CBD中, , ABD CBD( ASA)。 AB=CB。 直线 BC 与 O 相切于点 B, ABC=90。 BAC= C=45。 ( 2)证明: AB=CB, BD AC, AD=CD。 试题分析:( 1)由 AB是 O 的直径,易证得 ADB=90,又由 ABC的平分线 BD交 O 于点 D,易证得 ABD CBD,

18、即可得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 BAC的度数。 ( 2)由 AB=CB, BD A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AD=CD。 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植物高度 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 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 AC 是线段,直线 CD平行 x轴) ( 1)该植物从观察时起,多少天以后停止长高? ( 2)求直线 AC 的式,并求该植物最高长多少厘米? 答案:解:( 1) CD x轴, 从第 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 答:该植物从观察时起, 50天以后停止长高。 ( 2)设直线 AC 的式为 y=kx+b( k0), 经过点 A( 0, 6),

19、 B( 30, 12), ,解得 。 直线 AC 的式为 y= x+6( 0x50)。 当 x=50时, y= 50+6=16。 答:直线 AC 的式为 y= x+6( 0x50),该植物最高长 16cm。 试题分析:( 1)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 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 ( 2)设直线 AC 的式为 y=kx+b( 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AC 的式,再把 x=5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x=3 答案:解:原式 。 当 x=3时,原式 =91=8。 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第二项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

20、得到最简结果,将 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已知抛物线 C1的顶点为 P( 1, 0),且过点( 0, )将抛物线 C1向下平移 h个单位( h 0)得到抛物线 C2一条平行于 x轴的直线与两条抛物线交于A、 B、 C、 D四点(如图),且点 A、 C关于 y轴对称,直线 AB与 x轴的距离是 m2( m 0) ( 1)求抛物线 C1的式的一般形式; ( 2)当 m=2时,求 h的值; ( 3)若抛物线 C1的对称轴与直线 AB交于点 E,与抛物线 C2交于点 F求证:tan EDFtan ECP= 答案:解:( 1)设抛物线 C1的顶点式形式 ( a0), 抛物线过点( 0, ), ,解得

21、 a= 。 抛物线 C1的式为 ,一般形式为 。 ( 2)当 m=2时, m2=4, BC x轴, 点 B、 C的纵坐标为 4。 ,解得 x1=5, x2=3。 点 B( 3, 4), C( 5, 4)。 点 A、 C关于 y轴对称, 点 A的坐标为( 5, 4)。 设抛物线 C2的式为 , 则 ,解得 h=5。 ( 3)证明: 直线 AB与 x轴的距离是 m2, 点 B、 C的纵坐标为 m2。 ,解得 x1=1+2m, x2=12m。 点 C的坐标为( 1+2m, m2)。 又 抛物线 C1的对称轴为直线 x=1, CE=1+2m1=2m。 点 A、 C关于 y轴对称, 点 A的坐标为( 1

22、2m, m2)。 。 设抛物线 C2的式为 , 则 ,解得 h=2m+1。 EF=h+m2=m2+2m+1。 。 试题分析:( 1)设抛物线 C1 的顶点式形式 ( a0),然后把点( 0,)代入求出 a的值,再化为一般形式即可。 ( 2)先根据 m的值求出直线 AB与 x轴的距离,从而得到点 B、 C的 纵坐标,然后利用抛物线式求出点 C的横坐标,再根据关于 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求出点 A 的坐标,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设出抛物线 C2的式,再把点 A的坐标代入求出 h的值即可。 ( 3)先把直线 AB与 x轴的距离是 m2代入抛物线 C1的式求出 C的坐标,从而求出 CE,再表示出点 A的坐标,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表示出 ED,根据平移的性质设出抛物线 C2的式,把点 A的坐标代入求出 h的值,然后表示出 EF,最后根据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对边比邻边列式整理即可得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