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9430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6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 GDW 10620-2016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GDW 10620 2016 代替 Q/ GDW/Z 620 2011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 Function specification of smart community 2017 - 03 - 24发布 2017 - 03 - 24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620 2016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功能架构 . 3 5 智能小区双向互动 . 6 6 核心功能 . 6 7 拓展功能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智能小区信

2、息交互示意图 . 13 编制说明 . 14 Q/GDW 10620 2016 II 前 言 为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小区建设,统一技术路线、统 一 业务功能 、 统一思想认识 , 顺利推进智能小区工作的开展 ,制定 本标准 。 本 标准由指导性技术文件 智能 小区功能规范 ( Q/GDW/Z 620 2011) 转化 。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 营销部、全球能源互联网办公室 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 北京国 电通网络技术有 限 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中 国 电力 科学研究院 、 国网华北分部、 国 网重庆 市

3、电力 公司、国 网北京 市 电力 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国网 山西省电力公司 太原供电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 博、景晓松、 王 思宁、 钱立军、 王茜 、 王伟 、 李刚 、 薛 溟枫、 史 华、 郝建军、殷 庆铎、 瓮 晓 娇、吴 峰。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 标准在执行 过程 中的意见 或 建议 反馈 至 国 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 Q/GDW 10620 2016 1 智能小区功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小区的功能架构、双向互动、核心功能及拓展 功能。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4、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 要求 GB/T 22240 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50314 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CJ/T 174 2003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Q/GDW 480 2010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Q/GDW/Z 518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技术导则 Q/GDW 541 2010 电力光纤到户组网典型设计 Q/GDW 582

5、2011 电力光纤到户终端安全接入规范 Q/GDW 594 2011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 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Q/GDW 595 2011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验收规范 Q/GDW 1373 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Q/GDW 1377 2013 电力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 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GDW 1485 2014 电动 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Q/GDW 11166 2014 电动 汽车智能充 换 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电力 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Q/GDW 1

6、373 2013、 Q/GDW 541 201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小区 smart community 采用先进的 通信 技术,构造覆盖小区的通信网络,通过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小区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分布式 电源运行控制、智能家居等技术,实现对用户供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公共用电设施的监测、分析和控制,使 小区供电智能可靠、服务智能互动、能效智能管理 ,提高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双向互动服务。 3.2 Q/GDW 10620 2016 2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

7、ta acquisition system 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 系统 ,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Q/GDW 1373 2013,术语和定义, 3.1 3.3 双向互动服务 two-way interactive services 通过计算机、自助终端、智能交互终端、智能监控终端、智能电能表、电话、手机等互动渠道,为电力用户提供信息查询、电费缴纳、业务受理、用能策略、服务定制等多样化双向互动服务,实现电网与电力用户之间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交互。 3.4 小

8、区配电自动化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在小区低压配电网中部署监控终端,对小区供用电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电能 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故障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在具备条件的小区部署配电线路故障智能检测与隔离设备,实现故障的快速响应和自愈供电。 3.5 智能需求侧管理 intelligent demand-side management 通过采取技术、经济、行政等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电力服务成本最小化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如节电技术改造、智能有序用电、负荷管理、自动需求响应技术、余能回收、远程能

9、效监测与能效诊断、能效电厂等。 3.6 电动汽车充电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小区居民利用小区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电能补给,通过部署计量计费装置、控制装置等,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段、充电容量进行有序控制,满足小区内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3.7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power 接入 35kV及 以下电压等级的小型电源 , 包括同步电机、感 应 电机、变流器、光伏发电设备、地热发电设备、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等类型。 3.8 智能家居系统 smart home system 利 用计算机 控制 、网络通信和传感等技术,将 家庭用电 设备和

10、 服务端 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既可以在家庭内部实现 信息采集、 共享、通信和控制,又可以与家庭外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实现 智能用电、双向互动、需求响应和 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等应用的系统。 3.9 电力光纤到户 power fiber to the home (PFTTH) Q/GDW 10620 2016 3 在 0.4kV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OPLC)等线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 Q/GDW 541 2010,术语和定义, 3.1 3.10 区域能源地图 regional

11、energy map 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以单位社区为基础,立体展示区域范围内电网运行、分布式能源接入及微电网的运行情况,实现区域范围内能源互联网的统一指标评估、风险预测、运行管理服务。 4 功能架构 4.1 业务功能 智能小区的业务功能包括核心功能和拓展 功能 两大类。其中核心 功能是指 智能 小区中与 电能 输送、使用 和服务相关的功能 , 主要包括 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小区配电自动化、需求侧管理、电动汽车充电 和分布式能源 ;拓展 功能是指充分利用智能小区的信息通信资源,实现核心功能以外的延伸性功能,主 要包括 电力光纤到户、小区能效管理、数据

12、挖掘、 智能家居 、 社区服务等。 智能小区业务功能架构如图 1所示。 4.2 互联互通 4.2.1 系统互联 智能小区通过采用先进通信技术,将小区内供用电设备、家用设备、信息设备与电网企业、第三方的多种系统( GB/T 50314 2006中规定的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 CJ/T 174 2003中规定的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监控子系统等)连接在一起,构造覆盖小区统一的通信网络。 4.2.2 通信网络 智能小区的通信网络包括远程接入网、本地接入网及家庭局域网。远程接入网用于智能小区通信网络的上联(如共享数据平台、 配 电自动化系统主站、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等),通信

13、方式主要包括光纤专网、无线专网或运营商虚拟专网等;本地接入网用于连接配电台区与家庭、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能表等,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家庭局域网用于连接家庭内部智能交互设备、智能插座等设备,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有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等。 4.3 信息安全 4.3.1 数据交互 根据 Q/GDW/Z 518的规定,智能用能服务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通过共享数据平台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管理 系统、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数据处理。 配电自动 化系统主站通过 智能 配变终端与 智能 小区中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小区配电自动

14、化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 进行 信息 交互 。 具体的智能小区信息交互关系参见附录 A。 4.3.2 安全规定 Q/GDW 10620 2016 4 智能小区的信息安全应严格遵照 GB/T 22240 2008、 Q/GDW 582 2011、 Q/GDW 594 2011、 Q/GDW 595 2011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等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条例和规定, 坚持“ 安全 分区、 网络专用、 横向 隔离、纵向认证 ” 的 原则, 保障 各 信息 系统 的 安全。 在进行数据采集、控制、交互等操作时,应采用网络加密系统保证远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15、和完整性;对智能小区内接入的终端或用户身份进行严格认证,保证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和真实性。智能小区通信网络不得与各级调度数据网相联,同时不得与 10kV以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直接相联。按照智能小区的数据流向,从终端设备、接入层、通道、边界、主机系统五个维度进行安全防护设计,以实现层层递进,纵深防御。 拓 展 功 能拓 展 功 能核 心 功 能核 心 功 能小 区 能 效 管 理用 电 信 息 采 集小 区 配 电 自 动 化双 向 互 动 服 务业务组成业务组成数 据 采 集 数 据 管 理 控 制 管 理综 合 应 用信 息 查 询 电 费 缴 纳 业 务 受 理状 态 监 测 故 障 定 位 故

16、 障 处 理需 求 侧 管 理信 息 发 布 需 求 分 析策 略 制 定用 户 响 应电 动 汽 车电 能 补 给 状 态 监 测 计 量 计 费有 序 控 制分 布 式 电 源接 入 控 制 状 态 监 测 计 量 计 费运 行 控 制接 入 服 务 增 值 服 务信 息 上 传自 动 需 求 响 应远 程 能 效 监 测 及 诊 断信 息 统 计 接 入 评 估 指 标 评 估异 常 报 警 数 据 共 享优 化 运 行 安 全 控 制智 能 家 居信 息 采 集用 能 管 理家 电 管 理三 表 抄 收家 庭 安 防社 区 服 务小 区 公 共 安 全 防 范安 全 防 范电 梯 监

17、控送 排 风 监 控区 域 监 控冷 热 源 控 制照 明 监 控智 能 社 区信 息 发 布信 息 服 务便 捷 缴 费公 共 服 务数 据 挖 掘数 据 采 集数 据 变 现小 区 能 效 预 测环 境 辅 助 监 测互 联 互 通互 联 互 通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图 1 智能小区业务功能架构 4.4 智能 小区功能 配置 智能 小 区的功能配置应满足表 1中 的要求。 表 1 智能 小区 功能配置 序号 项目 必备 选配 1 用电 信息采集 数据 采集 Q/GDW 10620 2016 5 表 1 (续) 序号 项目 必备 选配 1 用电 信息采集 数据 管理 控制 管理 综合 应用 2 双

18、 向互动服务 信息 查询 电费 缴纳 业务 受理 接入 服务 增值 服务 3 小区 配电自动 化 状态 监测 故障定位 故障 处理 信息 上传 安全 防 护 4 需求 侧响应 信息 发布 需求 分析 策略 制定 用户 响应 自动 需求响应 远程能 效监测 与 诊断 5 小区 能效管理 信息 统计 接入 评估 指标 评估 6 电动 汽车 电能 补给 充电状态 监测 计量 计费 有 序 充电 控制 电池 状态监控 电池异常 报警 数据 共享 7 分布 式电源 接入 控制 状态 监测 计量 计费 运行 控制 优化 运行 安全 控制 8 多 业务承载 9 智能 家居 信息 采集 用 能管理 Q/GDW

19、 10620 2016 6 表 1 (续) 序号 项目 必备 选配 9 智能 家居 家电 控制 三 表抄收 家庭 安防 社区 服务 10 小区 公共安全防范 安全 防范 区域 监控 电梯 监控 照明 监控 送 排风监控 冷 热源监控 11 智能 社区 信息 发布 便捷 缴费 信息 服务 公共 服务 12 数据 挖掘 数据 采集 小区 能 效 预测 电能 质量分析 环境 辅助监测 数据 变现 5 智能小区双向互动 5.1 总体 要求 智能小区 应 依托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分布式电源管理、智能用能服 务等系统以及第三方的各类系统,实现对供用电设备、家用设备、信息设备等设备的

20、分散信息收集、 储 存和处理,并进行多方共享和双向互动,使智能用能等各项功能可以通过本地、远程和协作的方 式 实现。 5.2 供电企业 供电企业应 能 获取用户用电设备用电信息、小区故障停电、充电桩充电、分布式电源发电等相关信息,并结合电网运行状况,合理安排故障检修,有序控制电动汽车充电,调节分布式电源发电,发布电价信息及用电激励政策,合理调节大功率电器的运行状态, 实现电网 经济 安全运行。 5.3 小区居 民 用户 智能 小区 应 能为居民用户提供 多种 智能化互动服务, 使得小区居民用户可以通过 移动客户端 、智能交互终端 、自助 用电服务终端等 多种途径,实现对家庭 智能用 电设备的远

21、程控制、能效分析,并从 95598、能效管理等互动平台获取家庭用电、小区停电、 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电源发电、 实时电价及用能策略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供电企业用电激励政策,办理相关业务,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访问社区主站获取小区物业、监控安防等第三方 各类系统信息,及时了解小区状况。 Q/GDW 10620 2016 7 6 核心功能 6.1 用电信息采集 6.1.1 数据采集 应符合 Q/GDW 1373 2013中 4.1条的规定,对小区内各类计量点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6.1.2 数据管理 应符合 Q/GDW 1373 2013中 4.2条的规定,对采集到的用电数据进

22、行综合处理,实现合理性检查、数据计算及分析,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 6.1.3 控制管理 应符合 Q/GDW 1373 2013中 4.3、 4.4条的规定,实现功率定 值控制、 费率定值控制、电量定值控制以及远方控制等功能。 6.1.4 综合应用 应符合 Q/GDW 1373 2013中 4.5条的规定,实现自动抄表管理、费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用电情况统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等功能。 6.2 双向互动服务 6.2.1 信息查询 提供停电计划、实时电价、用电政策、用户用电量、电费余额或剩余电量、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行状态等信息的查询功能。 6.2.2 电费缴纳

23、 可通过使用移动客户端、自助双向互动服务终端和预存电费账户、 IC卡充值等方式实现多渠道电费缴纳。 6.2.3 业务受理 提供故障报修、业扩报装、用电变更、服务定制等功能。 6.2.4 接入服务 提供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新设备的便捷接入服务。 6.2.5 增值服务 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业务拓展情况,为客户提供用能策略、能效诊断、“三网融合”业务(电力光纤通道租赁业务、互联网业务、语音业务、 IPTV业务、户外视频广告业务等)等增值服务。 6.2.6 安全 防护 智能 小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的安全防护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Q/GDW 594

24、2011、 Q/GDW 1377 2013的要求 。 6.3 小区配电自动化 Q/GDW 10620 2016 8 6.3.1 状态监测 对居民住宅小区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 6.3.2 故障定位 对居民住宅小区出现故障的供电设备进行快速定位。 6.3.3 故障处理 对居民住宅小区供电设备进行自动故障隔离。 6.3.4 信息上传 对居民住宅小区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故障信息等进行采集 ,并 自动上传 至 智能配变终端、共享数据平台等 。 6.3.5 安全 防护 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的要求。 具有 控制功能的配电自动化

25、系统应置于生 产 控制 大区 ,非控制系统 (配电 管理系统等) 可 置于管理信息大区,各大区之间的横向网络边界 安全 防护措施 应按照国家发改委令第 14号 要求实施。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站与子站及终端的通信方式原则上以电力光纤通信为主,对于不具备电力光纤通信条件的末梢配电终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无论采用哪种通信方式,都应对控制指令使用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单向认证加密技术进行安全防护。 当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用 EPON、 GPON或光以太网络等技术时应使用独立纤芯或波长;配电网监控专用通信网络应能与调度数据网络相联,并纳入统一安全管理。 当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时,应采取( APN+VPN)逻辑隔

26、离、访问控制、认证加密等安全措施。 6.4 需求侧管理 6.4.1 需求 响应 6.4.1.1 信息发布 提供电网运行状态、检修计划等信息的发布功能。 6.4.1.2 需求分析 利用采集到的小区用户实时用能数据,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分析用能结构。 6.4.1.3 策略制定 结合用户用电特性和负荷要求,为小区用户提供用能分析及有序用电策略等功能。 6.4.1.4 用户响应 用户响应可采用自主或委托两种方式。自主方式是指用户通过智能交互设备、自助用电服务终端,计算机等设备获取电网运行状态、有序用电策略等相关信息,自主选择参与需求侧响应;委托方式是指用户以协议的形式,委托供电企业对其用电及发电设备进行

27、控制。 6.4.2 自动需求响应 Q/GDW 10620 2016 9 智能 小区应能在 实现 传统 需求 响 应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 应用先进的传感和决策支持技术, 采用 先进的 控制 方法,实现用户与电力企业的实时互动 以 及电力 设备 负荷的自动调整 , 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6.4.3 远程能效监测与能效诊断 通过现代化的传感和通信技术,实现对重点耗能用户主要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实时采集、运行状态监测和远程能效诊断。 6.5 小区能效管理 6.5.1 信息统计 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居民大功率电器用电数据、分布式电源、微网数据的统计和 分析 。 6.5.2 接入评估

28、 实现对小区居民用电信息、分布式能源和微网历史数据的采集,通过数据分析,评估这些 因素对电网运行安 全的影响 。 6.5.3 指标评估 以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历史发电量和用电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运行状况评估。 6.6 电动汽车 6.6.1 电动汽车充电 6.6.1.1 电能补给 通过充电桩为电动汽车的车载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实现电动汽车的电能补给。 6.6.1.2 状态监测 对充电桩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6.6.1.3 计量计费 应符合 Q/GDW 1485 2014中 6.2条的规定,对充电桩充电过程进行计量计费。 6.6.1.4 有序控制 依据小区配用电等实际情况,对电

29、动汽车充电过程进行有序控制。 6.6.2 电池管理 6.6.2.1 状态监控 实时 监控电池状态,防止电池出现过充 电 和过放 电,以 提高电池使用效率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 6.6.2.2 异常报警 充电 过程中对电池组数据进行 实时 分析和处理, 发现 异常 自动 报警。 Q/GDW 10620 2016 10 6.6.3 数据共享 可通过 Web页面、手机 APP、车载终端、微信等多种方式与产业链各方共享基础数据信息,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6.6.4 安全防护 小区电动 汽车充电桩 的安全 防护应满足 Q/GDW 1485 2014中 第 6.5节 的要求 ; 用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

30、务的 运营 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应满足 Q/GDW 11166 2014中 第 9章 的要求。 6.7 分布式电源 6.7.1 接入控制 实现光伏发电、地热发电、小型风力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控制。 6.7.2 状态监测 对分 布式电源装置的运行状态、功能参数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6.7.3 计量计费 对分布式电源提供双向计量计费。 6.7.4 运行控制 提供远程控制和本地控制功能。 6.7.5 优化运行 对谐波治理(谐波应满足 Q/GDW480 2010中 5.2条的指标要求)、孤网运行等相关情况进行协调处理,与储能装置等进行协调配合 。 6.7.6 安全控制 对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分级处理,

31、实现低压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逆功率保护。 6.7.7 安全 防护 分布 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其通信通道的安全防护应符合 GB/T 22239、 Q/GDW 594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等相关 规定 。 7 拓展功能 7.1 多业务承载 利用智能小区高速、可靠的统一通信网络,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信源接入小区通信网络,开展高清数字影院、宽带接入、语音等业务,实现小区宽、窄带业务的综合接入服务。 7.2 智能家居 7.2.1 信息采集 实现对家庭能源消耗、环境、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的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递。 Q/GDW 10620 2016 11 7.2.2

32、 用能管理 对家庭能源消耗等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及时优化家庭用能模式。 7.2.3 家电控制 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服务账号等方式,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定时控制、自动控制及联动控制。 7.2.4 三表抄收 实现对电能表之外的水表、燃气表、 热力表 等 居民家用收费表计的周期性自动抄读或手动抄读。 7.2.5 家庭安防 实现可视监控、红外探测、烟雾探测、燃气泄漏探测、紧急求助、门禁管理等功能。 7.2.6 社区服务 与社区主站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社区内部信息查询,信息通知和事件告知等功能。 7.3 小区公共安全防范 7.3.1 安全防范 智能 小区应能 与区域报警中心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小区安保行统

33、一管理,并预留对外报警接口。 7.3.2 区域监控 对小区楼宇进出口、电梯厅等重点方位进行监控。 7.3.3 电梯监控 实现小区 楼内 电梯的层站、运行方向监控及故障自动报警。 7.3.4 照明监控 实现公共区域的照明设备进行监控,能按设定的时间表自动 控制照明回路开 /关。 7.3.5 送排风监控 实现送排风机的运行状态监控和故障报警,能按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控制送排风机的启停,并具备与消防联动功能。 7.3.6 冷热源控制 实现小区集中供冷 /热源设备的运行 /故障状态监测,蒸汽、冷热水的温度、流量、压力及能耗的监测。 7.4 智能社区 7.4.1 信息发布 通过先进可视化化应用技术,实现电力

34、信息、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电子账单、便民信息等生活化信息的发布。 7.4.2 便捷缴费 Q/GDW 10620 2016 12 智能 小区应 具备 多种 缴费 途径, 如 自动缴费终端、移动客户端、 95598服务 平台等 , 方便用户 查询和缴纳 水、 热、电、燃气等费用 。 7.4.3 信息服务 通过智能 小区 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区 用户提供 各类服务信息链接的推送,提供网上订餐、挂号查询、违章查询等服务。 7.4.4 公共服务 通过智能 小区的 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电力设备、生活设备的网上报修、报装服务,提供网上服务评价等功能。 7.5 数据挖掘 7.5.1 数据 采集 智能小区应具备

35、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 能够获取小区内各 子系统 (用电信息 采集 系统、家庭能效管理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等) 的 实时 和 历史数据。 7.5.2 小区能效预测 结合能耗历史数据及相关信息,实现小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能效变化趋势的预测。 7.5.3 电能质量分析 对影响 电能质量 相 关指标(电压 、谐波、 功率因数等)进行分析。 7.5.4 环境辅助监测 对供小区配电设备所 处的 环境、气象条件 进行 监测。 7.5.5 数据变现 基于小区数据 服务平台 ,面向电商、商超等外部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实现数据价值变现。 Q/GDW 10620 2016 13 A A

3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智能小区信息交互示意图 配 电 自 动 化 系 统( I I I 区 )智 能 用 能 服 务 系 统 营 销 业 务 管 理 系 统配 电 自 动 化相 关 信 息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用 能 服 务相 关 信 息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营 销 业 务相 关 信 息共 享 数 据 平 台电 动 汽 车 充 电管 理 系 统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电 动 汽 车 充电 相 关 信 息分 布 式 电 源管 理 系 统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分 布 式 电 源相 关 信 息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用 电 信 息 采 集相 关 信 息隔离装置隔离装置9 5 5 9 8

37、 互 动 网 站公 用 网 络三 网 信 源用 电 信 息采 集 系 统社 区 主 站互 动 服 务 系 统 控 制 指 令状 态 信 息 控 制 指 令状 态 信 息 并 网 隔 离 装 置控 制 指 令状 态 信 息费 控 信 息 智 能 家 庭 网 关水 、 气 表智 能 插 座智 能 家 电电 脑 电 视 电 话智 能 交 互 终 端移 动 客 户 端 配 能 配 变终 端低 压 配 电 箱电 力 网信 息 流电 力 流集 中 器相 关 信 息和 指 令智 能 电 能 表监 控 终 端 智 能 电 能 表分 布 式 电 源分 布 式 电 源监 控 终 端 智 能 电 能 表小 区 充

38、电 桩小 区 充 电 桩Q/GDW 10620 2016 14 智能 小区功能规范 编 制 说 明Q/GDW 10620 2016 15 目 次 1 编制背景 . 16 2 编制主要原则 . 16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 16 4 主要工作过程 . 16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 17 6 条文说明 . 17 Q/GDW 10620 2016 16 1 编制背景 本 标准 依据国 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 2014年 度 公司 技术标准 制 修订 计划 的通知 (国 家电网 科 201464号文 ) 的 要求编写。 智能用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客户,是建设坚强智能电

39、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社会 各界感知和体验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途径。智能小区是实现供电智能可靠、服务智能互动、能效智能管理,提升供电质量和服务品质,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双向互动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小区试点工程是公司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试点工程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智能小区功能,提高智能小区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取得智能 小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智能小区功能规范的编制

40、,于 2011年发布了指导性技术文件智能小区功能规范( Q/GDW/Z 620 2011)。 2014年,公司 对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复审,决定将其转化为公司技术标准 。 2 编制主要原则 本 标准根据 以 下原则 编制 : a)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 b)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充分了解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小区建设的关系,明确智能小区功能需求,建立智能小区功能模型,体现标准 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 c)严格规范智能小区功能,确保功能全面、清晰、合理。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 标准 与相关技术 领

41、域的国家现行 法律 、法规 和 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参考了电力光纤到户系列标准、 Q/GDW 382 2009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21 2010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以及国家电网营销 2010 818号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信息 2011 821号关于加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问题。 4 主要工作过 程 2014年 3月 , 项目启动 。 2014年 3月 ,成立 由北京国 电通网络技术 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标准编写组。 2014年 4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在广泛开展调

42、研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对标准大纲及 内容 进行了深化和完善。 2014年 8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函审方式广泛、多次向 天津电力 科学研究 院、四川 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信息通信分公司 等征求意见。 2014年 10月 ,修改形成送审稿。 Q/GDW 10620 2016 17 2016年 6月 , 国家电网公司 营销部、全球能源互联网办公室 组织召开 标准审查会, 对 智能 小区功能规范 等 标准的 形式 、内容及 修订 过程 进行 审查, 审查 结论为: 同意 修改后报批。 2016年 7月 , 修改形成标准 报批稿。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按照国

43、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 2014 455 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 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 4章,由 功能架构、智能小区双向互动、核心功能、拓展功能 组成 。 本标准代替 Q/GDW/Z 620 2011,与 Q/GDW/Z 620 2011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 增加了 4.4 智能小区双向互动 增加了 6.5 小区能效管理 增加 了 7.3 小区公共安全防范 增加了 7.4 智能社区 增加了 7.5 数据挖掘 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 电力公司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姚国平、 王继业、 林弘宇、赵丙镇、范鹏展、 庄自超、张会隽、郑祖 翊 、田世明、刘志宏、徐臣、黄宇、吴维农。 6 条文说明 本标准第三 章主要定义了与智能小区建设和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些术语。部分术语在其他规范中有类似定义,本规范根据智能小区特点,重新给出了定义。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