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2943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东省乐陵市九年级一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 A 贮 ( zh)蓄粗 犷 ( un)繁 弦 ( xin)急管叱 咤 ( ch)风云 B蓬 蒿 ( ho)短 暂 ( zhn)浑身 解 ( xi)数风雪 载 ( zi)途 C 羁 ( j)绊嫌 恶 ( w) 鲜 ( xin)为人知 秩 ( zh)序井然 D 祈 ( q)祷 炽 ( ch)痛 惩 ( chn)恶扬善玲珑 剔 ( t)透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 A松弛云霄妇孺皆知不可明状 B度假寒暄粗制滥造迫不及待 C懊悔部署翻来覆去家

2、谕户晓 D琐屑安祥突如其来冥思遐想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经过挑选, 63名正值 豆蔻年华 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23岁。 B要建设幸福乐陵,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 因地制宜 规划发展。 C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 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 “蒜你狠 ”“豆你玩 ”“玉米疯 ”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对面前的佳肴,只能 浅尝辄止 。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 2分) A “什么呀! ”赵小桢撇撇嘴, “你又不是老师,怎么

3、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 “空巢老人 ”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 “留守儿童 ”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 “直 ”字似无理, “圆 ”字似太俗。 答案: C ( 2分) 现代文阅读 凿井( 15分) 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之外,还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着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

4、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他们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西哲说: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 乱忙的人是在凿浅井。他们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每一口井都没有凿到水源。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财 力的浪费。不要因为自己常被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 “能者多劳 ”,是对一个有才干的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因为他是在被人拖着凿浅井。 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仅仅为了某件事情时髦或

5、流行,就跟着别人随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与兴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诸东流。所得只是一时的热闹,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机会。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 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情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借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心情低落,可能是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并不是妄测之词。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 凿得够深 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

6、丰富晶莹的智慧,这口井,当可 凿得更深 些。 对事情专一,并非不求上进,也非懒惰。它是一种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 要有定力,摆脱其他外物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个人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条件。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这是 “专一 ”的最佳实例。 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小题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分)

7、【小题 2】细读全文,你认为文章以 “凿井 ”为题有什 么好处?( 2分) 【小题 3】第 段中划线的 “凿得够深 ”与 “凿得更深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 分) 【小题 4】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在 “凿井 ”,假如 “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井 ”却仍未能 “凿井及泉 ”,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该怎样做?请结合实际阐述理由。( 3分) 【小题 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4分) 答案: 【小题 1】( 2分)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小题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分);同时从全文看标题暗含着作者的观点,以凿井为喻

8、使论述的道理 更加生动形象( 1分)。 【小题 1】 “凿得够深 ”是说 “对一个作家来说,川端康成能获得诺贝尔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了。 ”“凿得更深 ”是说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领域中会有更高的造诣。 ” 【小题 1】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 【小题 1】( 4分)示例: 说理趣味性强。文章以凿井为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专一的重要性。(如答出比喻论证并进行简要分析也可。) 论证充分有力。文章举了川端康成和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强。(如答出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并进行简要分析也可。) (答对一点得 2分,共 4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小题 1】文章的中

9、心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小题 1】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此标题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同时也表明作者的观点。 【小题 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找出相应的事实论据。 【小题 1】答出该怎样做得 1分,结合实际阐述理由得 2分,共 3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从运用论证方法角度来进行分析作答,表述合理即可。 拆字趣谈( 10分) 陈 章 中国的方块字,或象形,或象声,蕴含玄机哲理,妙不可言。你看:天为一大,地乃土也;白水为泉,止戈为武;不正就歪,人为即伪;有水可为河,无木不成林;官字两个口,兵字两条腿;此

10、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江洋湖海三点水,忍字心头一把刀 有些字的组成很有寓意,譬如 “富 ”字,一半是福,一半是灾;贪贫相近,祸福同旁。一个 “人 ”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必须互相倚仗、相互支撑。飘飘乎而遗世独立,那就只能 “羽化而登仙 ”(见苏东坡前赤壁赋 )。所谓 “仙 ”者,自然不食人间烟火,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而人一旦做了官,即便只是个小吏,也可以 “使 ”唤人, “使 ”字很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近来又有人考证: “走 ”“关 ”系就是送,咬耳根授机宜即为邪,某些看上去很有 “威 ”望的男人,暗地里藏有一个女人 正因为汉字如此奇妙,故历来拆字的故事

11、不少。岳飞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于是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赵构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了一个 “春 ”字。拆字先生看罢纳头便拜。赵构大惊,问其究竟,先生说,客官你看: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赵构听了,觉得在理,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拆字者一边 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 “秦 ”头太重,压 “日 ”无光,说完便赶紧开溜了。很明显,这个故事的导向是讽刺秦桧的。明末崇祯也有个拆字故事。说他向拆字先生说了个 “友 ”字,先生听了说,不好, “反 ”王出头了。崇祯改口说,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无的有。先生说,也不妙, “大明 ”江山去了一半。崇祯改口又说:是辛酉

12、戊亥的酉字。先生说,完了,至 “尊 ”被砍头去足了。 上面两则故事,显然都是后人杜撰的。而下面这个故事却是真实的。 “四人帮 ”时期,我下乡到农村。有一回,一位农民缴完公粮以后缴余粮时发牢骚说: “饭都吃不饱,还要交余粮。 ”知青中有人告诉他: “繁体字的余字有个食字旁,如今简化汉字,缺食也得有余了。 ” 最令我叹服的是: 民主这个词儿,是近代才出现的。而几千年前仓颉老先生造字时早就察觉、预感到了:民主这东西,既然要实行,就一点都不能少,少一点就成 “民王 ”了 。 【小题 1】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 “拆字 ”一词的理解。 (3分 ) 【小题 2】文章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其作用? (

13、3分 ) 【小题 3】阅读末段加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 “民王 ”一词的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小题 4】三国演义也记载了一个运用拆字编制的隐语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暗示当时人们不敢说出的愿望。你能猜出是指东汉末年的哪一个军阀吗 请写出其姓名。 (1分 ) 答案: 【小题 1】就是将一个合体字分开来,在分析它两个单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组合起来后表达的真实意义。 (3分 ) 【小题 1】举例子 (1 分 ) 使汉字有了形象性、情感性和趣味性。 (2 分。 “形象性、情感性和趣味性 ”三者有其二,即可得 2分。 ) (共 3分 ) 【小题 1

14、】 “民王 ”即给人民做王,寓含着作者对这些骑在人民头上当官做老爷的人的极度不满和愤慨之情。 (3分。 “民王 ”解释正确占 1分。 “不满 和愤慨之情 ”占 2分。 ) 【小题 1】董卓 (1分 ) 【小题 1】了解文章内容,理解 “拆字 ”一词的含义。 【小题 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 1】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小题 1】了解名著中的人物特点,结合 “拆字 ”常识。 文言文阅读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 几 滑净,因书之,真草 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

15、在蕺山 见一老姥 ,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 : “但言是王右军 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 ,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 注释 ( f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通 “榧 ”,木名。 真草:楷书、草书。 蕺( 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老姥( m):老年妇女。 王右军:指王羲之。 重:看重,推崇。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 王羲之 尝 诣门生家( ) 姥初有 愠 色( ) 【小题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小题 3】从文中

16、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 “为世所重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 1)曾经 ( 2)生气、发怒 ( 2分) 【小题 1】(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 【小题 1】王羲之写在 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 “门生惊懊者累日 ”;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 “姥如其言 ”,因此 “人竞买之 ”。( 3分) 【小题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 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 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 1】学生提高对文本

17、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选自庄子 秋水 )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 是 鱼之乐也 ( ) 子曰 “汝 安 知鱼乐 ”云者( ) 【小题 2】把下 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小题 3】在这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欣赏谁?为什么?( 3分

18、) 答案: 【小题 1】( 2分)示例: 这 哪里,哪儿(每空 1分) 【小题 1】( 2分)示例: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意思正确、语言通顺 1分, “安 ”占 1分。共 2分。) 【小题 1】( 3分)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小题 1】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 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 1】观点要明确。指出欣赏对象, 1分。 说明理由, 2分。言之成理即可

19、。也可以同时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诗歌鉴赏 山园小梅( 6分) 林逋 众芳摇落 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 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 注释: 众芳摇落:百花凋谢。 暄妍:明媚美丽。 霜禽:冬天的禽鸟。 合断魂:一定会喜爱得要命。 微吟:低声地吟唱。这里指作诗。 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不须檀板共金樽: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凑趣。 【小题 1】这首诗的首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赞赏,其中 “_”和“_”两个字突出了梅花不同凡响的性格和与众不同的生活环境。( 2分) 【小题 2】请对这

20、首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2分) 【小题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独 尽( 2分,每空 1分) 【小题 1】颔联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 梅的幽香,高度概括了梅影 “疏 ”香 “暗 ”的特点。运用了烘托手法,使黄昏幽香、疏影、清浅的水形成的画面,小梅在这环境的烘托下变得令人心动。 “疏 ”、 “横斜 ”、 “清浅 ”、 “暗 ”、 “浮 ”等字用得极为巧妙,简练地勾画出一幅完美的风景画。( 2分,能赏析其中一方面到位,即可得满分。) 【小题 1】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及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情怀。( 2分)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6分) 汉字

21、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徜徉于汉字的世界,犹如进入了一座让人遐思和放飞想像的殿堂。班里开展了以 “爱我汉字 ”为主题的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小题 1】【任务一】品味汉字( 2分) “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 ”2010年 10月,百个 “最中国 ”汉字在京选出,以下是众人在参与评选时推介的汉字摘录。 文史学家刘先生推荐:和 推选理由: “和 ”字本作 “”,到了秦汉以后,为书写方便,蒋 “龠 ”简化成一个“口 ”。 “禾 ”用来标音。龠是古代一种乐器,将几根竹管编排在一起,可吹出好听的乐曲。象征不同的音调组成和谐的乐章。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和谐思想。孔子说 “君子和

22、而不同 ”,把和看作是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 网友 “龙的传人 ”推荐 :一 推选理由: “一 ”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开端,正是由于有了 “一 ”,才派生出了整个世界。 在你心目中那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是什么?请写在下面,并阐明理由。 推荐汉字: 推选理由: 【小题 2】【任务二】咬文嚼字( 2分) 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 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其中的两个,请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上海世博会沿黄埔江布局。( ) 栏目名称:新闻精萃。( ) 【小题 3】【任务三】拟宣传语( 2分) “光明网 ”就 “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 ”做了一次有奖问卷调查, 85.20%的被调查者认为 ,

23、全民 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2011年 3月 15日,德州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的汉字书写水平进行了抽查测试,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请你拟写一条以 “写好汉字 ”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答案: 【小题 1】示例:龙, “龙 ”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图腾延续至今, “龙 ”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目睹了时代更迭和王朝兴衰。 /福,春节贴 “福 ”字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 “福 ”是人的终极理想,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追求。 /善, “善 ”是人性的本色,中国人以 “止于至善 ”作为至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2分,题干中出现的“和 ”字的推荐举理由仅为让学生做全面了解,学生能写出汉 字,并做适当的分析即可。) 【小题

24、1】 将 “埔 ”改为 “浦 ”。 将 “萃 ”改为 “粹 ”。( 2分,每个 1分) 【小题 1】答案:略( 2分) 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 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人类精神成果。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答案:( 2分) 句,在 “养成 ”前添加 “能否 ”,或将文中 “能否 ”删去。 句,把 “从小 ”调至 “培养 ”前。 名著导读 文学常识。( 4分) 【小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

25、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 )( 2 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小题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2分)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 “嫂嫂 ”? 罗刹说的 “夺子之仇 ”是指什么?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孙悟空称她为 “嫂嫂 ”;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

26、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 “夺子之仇 ”。( 2分。每问 1分,意思对即可) 默写 填空。( 5分) 【小题 1】 ,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 2】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句子是: , ? 【小题 3】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句子是: , 。 【小题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 。 【小题 5】古诗、词、曲中有不少含有 “香 ”字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答案: 【小题 1】不以物喜 【小题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小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小题 1】略。 作文 写作(共 50分) 请以 “我读 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 在横线上填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 书写清晰、工 整。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