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2998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 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社会比较安定 民族关系融洽 经济得到发展 科举制度完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的共同特征。 四项中, 社会比较安定和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二者都有的,而 民族关系融洽是贞观之治所有而文景之治所没有的,因为贞观年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次关系,而文景时期,西汉政府虽然对匈奴采取 “和亲 ”政策,但这是屈辱的政策,非但没有阻止匈奴南下,反而助长了匈奴的野心,变本加厉地

2、骚扰西汉的北部边疆; 科举制度完善是贞观时期所有的,当时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而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所以文景时期并没有科举制。故 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南中国出发时有 8.6万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 6000人 ”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相关史实。题文中 “衣衫褴褛 ”“面带饥色 ”“从南中国出发时有 8.6万人,到陕北时只剩下 6000人 ”说明了红军在中央苏

3、区刚好经历过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利 ,经历了湘江战役之后,虽然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数由 8万多人锐减至三四万,到陕北时只剩下 6000人,由此可见该材料反映情况历史事件是长征。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相关内容。四个选项中 A选项错误,因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 布发现美洲上半个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 B选项也错误

4、,因为从规模上看郑和的航海规模要远远大于哥伦布的航海规模, D选项也是错的,因为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国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只有 C选项是正确的,那就是他们的远航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百年前的一场世界 战争, “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英法战

5、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德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概念。看到题文中 “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 ”应该知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1914 年,距今( 2014 年)刚好 100年。而英法战争则发生于几百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 1939年,距今 75年,苏德战争爆发于 1941年,距今 73年。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 “大锅饭 ”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

6、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956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有可能,因为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 “大锅饭 ”和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不可能发生,因为这一现象只有在 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的现象不可能出现,因为这种现象只能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才可能见到。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

7、起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嘉兴有一所百年名校 嘉兴一中。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烽火连天,她辗转多地来到天目山成立 “浙西一中 ”,直到四十年代中期才迁回嘉兴,恢复省立嘉中。依据材料推测,该校经历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年代中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嘉兴一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辗转多地来到天目山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军占领嘉兴,四年代中期迁回嘉兴是因为 1945年日本已经投降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8、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 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伟大实践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回归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证明了 “一国两制 ”构想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但不能

9、说香港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因为香港回归时,澳门还处在葡萄牙的统治之下,尚未回归祖国,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还处于分裂状态,祖国统一大业至今尚未完成。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综合题 ( 10分)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3分) 材料二: 1898年 6月 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

10、对话节选 (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 “变法 ”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4分)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 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 “中国的文艺复兴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 “唤醒国家及人民 ”的。( 3分) 答案:( 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 2)强调从政治制

11、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 3)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 “民主 ”“科学 ”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2)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及该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康有为主张在政治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洋务运动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的,它是从政治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 ( 3)本题主要考查陈独秀 等新知识分子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中华民国建立后,由于北洋军阀政府倒行逆施,推行尊孔复古活动,为此,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知识分子高举 “民主 ”“科学 ”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四提倡、四反对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以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