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省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 A O B Si C Al D Fe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所以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元素符号为 Al。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 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火星上钢铁不易
2、生锈 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火星大气是由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等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此项正确。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而火星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为二氧化碳。二者的成分不相似。此项不正确。 火星大气中不含大量的氧气和水。而铁在氧气和水共 存的情况最铁生锈。所以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此项正确。 火星上不含人类生存必需的氧气,此项不正确。 火星上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会产生显著的温室效应。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空气的成分、铁的锈蚀、温室效应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
3、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136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13153I和 12753I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两个符号都表示质子数为 53的碘元素的原子。此项正确。 B两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左上角的数值不同。所以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此项不正确。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所以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此项正确。D 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的。两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原
4、子的构成 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 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 溶液中都含有 H+,也存在不同的 SO42 、 Cl 离子 C 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 1个电子 D 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同的物质混合后,其混合物质的体积小于原来各自体积的和。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此项正确。 B稀硫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不同之处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此项正确。 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
5、因为它们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此项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硫酸铵属于盐类,熟石灰属于碱类。它们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微粒的基本性质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FeCl2 氯化亚铁 2Ca2+2 个钙离子 O22 个氧原子 钠离子 H2O1 个水分子 2H2 个氢元素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这种微粒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物质的分子中含该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对应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
6、字表示一个这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O2应表示氧气,一个氧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此项不正确。 表示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此项不正确。 2H表示 2个氢原子(元素没有数目),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元素符号周围的四种数值的含义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节约能源 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提高铜的利用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均不能节约能源,此项不正确。 方案一不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此项正确。 方案二中硫酸的利用率低(一部分转
7、化为二氧化硫,没有转化为产物)。而方案一中的硫酸全部转化为产物硫酸铜。此项正确。 二种方案铜的利用率相同。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 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 pH大于 7,盐酸的 pH小于 7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都相等 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氨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呈碱性其 PH大于 7;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为酸性其 PH小于
8、7。此项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浓盐酸与浓氨水均挥发出气体。所以它们均易挥发。此项正确。 C中间变蓝的液滴为7个,变红的液滴为 3个。说明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比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快。此项不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 Ag、 Fe、 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 或 或 B 或 或 C 或 或 D 或 或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可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9、; 可比较铁和氢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铜和氢的活动性强弱; A 可比较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结合可比较铁、氢、铜、银的活动性强弱;三组均符合要求。此项正确。 B 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只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结合可比较铁、氢、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此项不正确。C 只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无法比较银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此项不正确。 D 可比较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可比较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无法比较银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有 a、 b、
10、c、 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请确定 a、 b、 c、 d分别是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酸钾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ac为二者反应。其中cd中反应生成沉淀。因盐酸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沉淀;而碳酸钾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 a 为盐酸; c 为碳酸钾; d 为氯化钡。 b 则为硫酸。又知 b 与 d 反应可生成沉淀,即硫酸与氯化同
1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D项。 考点:物质的推断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此项不正确。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即一个铜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此项不正确。 C化学变化中不变是的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此项不正确。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每 2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可形成氧分子;每 3个氧原子结合在一
12、起形成的则是臭氧分子。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分子和原子和联系与区别 稀土元素铕 (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的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 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A EuO B Eu2O3 C Eu3O2 D EuO3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氯化铕中氯元素显 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为零可计算出铕元素显 +3 价。所以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Eu2O3。所以应选 B 项。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验
13、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是因为三种物质中都含氧元素。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元素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少用一次性筷子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既可以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此项正确。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起到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此项正确。 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大了化石燃料的应用,不得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
14、的排放。此项不正确。 D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起到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符合要求。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化学与环保、低碳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石油分离出汽油、柴油等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B煤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加强热,生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和气态的焦炉气。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
15、变化。 D膜法利用了淡化膜将水与溶解的盐类物质分离开;热法利用了蒸馏的原理,将水变成水蒸气。两种方法均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水属于氧化物 B干冰属于单质 C硝酸铵属于盐 D乙醇属于有机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此项正确。 B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此项不正确。 C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类物质。此项正确。 D乙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 D 试
16、题分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向外迸溅。此项正确。 B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此项正确。 C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冲洗,以免改变原物质的浓度等性质。此项正确。 D A连接仪器时应用两只手分别抓住试管和橡皮塞,通过旋转橡皮塞连好仪器。也不要在桌面上进行,以防出现用力过大而损坏试管。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
17、黑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项不正确。B羊毛中含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是植物纤维,不含蛋白质,灼烧时没有此气味。此项不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红色的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此项正确。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会生成的铁粉呈黑色。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实验现象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 CO(NH2)2等进入水体恶化水质,导致 “水华 ”现象。尿素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尿素中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
18、氮元素,为氮肥。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化肥的种类 今年 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 192 ,经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下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铱的原子序数为 70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7 C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g D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值为其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右上角的符号为其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最下方的数值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7,此项不正确。 B铱元素的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序数 =77,此项正确。 C铱元素
19、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此项错误。 D铱元素的元素名称含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B项。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基本反应类型 填空题 ( 4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 “制碱 ”体现了化学科学在改造物质中的智慧。下图是某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 1)该厂最终产品有 (填物质名称); ( 2)流
20、程 中为了除去杂质,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NaOH 溶液和 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三种物质的顺序不能调整 B加入三种溶液将粗盐水中的 SO42-、 Mg2+、 Ca2+转化为沉淀 C按流程 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 4种沉淀 ( 3)在流程 中,如果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氯化铵,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 是 ; ( 4)写出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碳酸钠和氯化铵。( 2) BC ( 3)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 ( 4) 2NaHCO3 Na2CO3+H2O+CO2 试题分析:( 1)流程 可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氯化铵可作氮肥。碳酸氢
21、钠在流程 III中会生成碳酸钠。所以该厂最终的产品有碳酸钠和氯化铵。 ( 2)加入氯化钡可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硫酸钡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镁离子;加入碳酸钠是为了除去钙离子。所以 B项正确。为了完全除去硫 酸根离子,所以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而钡离子有毒,需要让过量的钡离子形成沉淀,而加入的碳酸钠即可与钡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按图示加入的顺序共产生四种沉淀。 C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碳酸钠一定要在加入氯化钡之后,其它顺序可以调整。所以 A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BC 项。 ( 3)将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需要形成碳酸根,所以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加二氧化碳吸
22、收量。 ( 4)流程 III中,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考点:工艺流程题、粗盐的提纯 ( 4分) “微观 宏观 符号 ”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 1)图 1中, “Ca”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 (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 2反应的实质是 ;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3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
23、本反应类型属于 。 答案:( 1)一个铜原子( 2)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 3) 4NH3+3O2点燃 2N2+6H2O 置换反应 试题分析:( 1) Cu是铜元素的符号,同时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即表示一个铜原子。因为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所以还有可表示铜的单质。 ( 2)根据图示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而反应前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再存在。所以从微粒的角度来看,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 3)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分别为 NH3分子和 O2分子;反应后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分别 为 N2分子和 H
24、2O 分子。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点燃 2N2+6H2O。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考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复分解的实质、微观模型图、基本反应类型 ( 5 分) KNO3和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 K
25、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能表示 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A”或 “B”) (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KNO3和 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 度,则温度的范围是 ; ( 3)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将 继续冷却至 10 ,过滤,共可回收得到 KNO3固体 g; ( 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填 “蒸发结晶 ”或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 答案:( 1) A( 2) 20 至 30 时 ( 3) 59.1g ( 4)降温结晶 试题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 0 时硝
26、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而根据图像可知:在 0 时 A的溶解度小于 B的溶解度;所以 A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在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二者在温度为 20 至 30 时溶解度相等。 ( 3)在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即在 20 温度下,硝酸钾在 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1.6g。因此题目中向 100g水里 25g硝酸钾时,所得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向溶液 再加 25g硝酸钾时,硝酸钾的总质量为 50g;而 20 时硝酸钾最多溶解 31.6g,此时溶液 为饱
27、和溶液。溶液 加热至 50 时,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5.5g。此时硝酸钾的总质量为 50g,所以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 30g硝酸钾,硝酸钾的总质量为 80g,所以溶液 仍为不饱和溶液。溶液 冷却至 20 ,得到的溶液 中硝酸钾的总质量为 8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 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 将溶液 继续冷却至 1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9g,此时硝酸钾的总质量为80g。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80g20.9g=59.1g ( 4)当温度变化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考点:溶解度曲线
28、 ( 3分) 2014年 4月 2日 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 PX词条 “保卫战 ”,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 “PX”为 “低毒化合物 ”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PX是 “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图所示,相关性质如下: 无色透 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熔点 13.2 、沸点 138.5 密度 0.86g/cm3 可燃 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 1)上表中属于 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 ; ( 2)试写出 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根据 PX 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 PX
29、; 答案:( 1) 。( 2) 2C8H10+21O2点燃 16CO2+10H2O ( 3)密封保存,严禁烟火。 试题分析:( 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 ( 2)根据题意可知: PX的一个分子中含 8个碳原子和 10个氢原子,所以其化学式为 C8H10;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0+21O2点燃 16CO2+10H2O ( 3)根据题意可知: PX有挥发性且遇明火可爆炸,所以应保存和运输时应注意:密封保存,严禁烟火。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
30、写 ( 5分)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蕴含的丰富化学知 识。 (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 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3)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 4)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原因是 ; ( 5)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答案:( 1) C( 2) C( 3)甲烷( CH4);( 4)与氧气隔绝( 5)乳化 试题分析:( 1) A米饭富含糖类;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 C牛肉富含蛋白质;D花生油富含油脂。所以应选 C项。 ( 2) A紫砂锅主要包含的是硅酸盐材料; B陶
31、瓷碗是瓷器,属于硅酸盐材料;C不锈钢水瓢是由不锈钢这种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 D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所以应选 C项。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 ( 4)盖上锅盖即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 5)洗涤剂中含表面活性分子,可利用其乳化作用清洗衣油污。 考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化学与材料、化石燃料、燃烧与灭火、乳化作用 计算题 ( 7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一铁铜合金中含铁的质量分数,将 6g该合金粉末样品,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硫酸铜溶液 160g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还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回收处理。请结合下列图
32、示计算: ( 1)该合金样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 2)所的固体铜的质量 a为多少 g? ( 3)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多少 g水,能得到 5%的硫酸亚铁溶液,用于花卉的营养液。 ( 2)( 3)中计算结果精确至 0.1g) 答案:( 1) 93,3%( 2) 6.8 g( 3) 144.8g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题目中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1)已知量为硫酸铜的质量,未知量为铁的质量分数。解题思路: 可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铜与铁的质量关系求出铁的质量,再求出铁的质量分数;( 2)可根据样品总质量及( 1)中求出的铁的质量求出原样品中含
33、铜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铜的质量;二者的和即为得到的铜固体的质量。( 3)可先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质量关系求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再根据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求出加水的质量。具体过程如下: ( 1)解:加入的硫酸铜的质量为: 160g10%=16g 设含铁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y;生成铜的质量为 z;则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x 16g y z 56: 160=x: 16g x=5.6g 160: 152= 16g: y y=15. 2 g 160: 64= 16g: z z=6. 4 g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4、 100%=93,3% ( 2)铜的质量为 a=( 6g 5.6g ) +6. 4 g=6.8 g ( 3)加入水的质量为 15. 2 g5% ( 160g+6g6.8 g ) =144.8g 考点:综合计算 简答题 ( 5分)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满足人体需求。下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摄取足量的钙,才能避免 (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 2)葡萄糖酸钙( C12H22O14Ca)的化学式量是 ; ( 3)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中钙元素的
35、质量分数为 ; ( 4)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mg; ( 5)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该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 3次,一次 应服用几片? 。 答案:( 1) A( 2) 430;( 3) 40%;( 4) 700mg;( 5) 4片 试题分析:( 1)钙元素的作用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骨架。缺钙时青少年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所以应选 A项。 ( 2)物质的化学式量是其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根据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化学式量为: 1212+122+1614+401=430; ( 3)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钙元素的
36、质量分数为:100%=40%; ( 4)已知钙元素的质量,可根据钙在碳酸钙中 的质量分数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具体过程为: 280mg40%=700mg; ( 5)按金钙尔奇的说明用量服用,每天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280mg/片 2 片=560mg。若改用葡萄糖酸钙,补充相同质量的钙元素需要服用的药量为:560mg0.5g/片 ( 100%)34片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探究题 ( 7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 1) A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于收集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可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原因是 ,
37、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 ( 2) B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 (填 “ ”或 “ ”),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是 ; ( 3) C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 为 (填 “50mL”或 “100mL”),称量时砝码与药品放反了( 1g以下为游码),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5%(填 “小于 ”、 “等于 ”或 “大于 ”)。 答案:( 1) 2H2O2MnO2 2H2O+O2 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是相同。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 2) 实 验 装置不密封,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扩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装置不合理。 ( 3
38、) 50 ml 偏小。 试题分析:( 1)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 2H2O+O2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采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方法,其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是相同。所以可采用同样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时,要依据气体的密度(排空气法)和溶解性(排水法)。 ( 2)实验 用密封装置,可正确地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设计合理。实验 装置不密封,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扩散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装置不合理。 ( 3)配制 50g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 7.5g;需要水的体积为42.5
39、ml。根据一次操作的原则上,应选择 50 ml的量筒来量取水。称量食盐时,如砝码与物质放反了,则物质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等砖码的质量。所以称得食盐的质量会偏小,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15 分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 Na2CO3; 猜想 :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 NaOH和 Na2CO3。 则 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
40、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 碱性的 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 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 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 。 证明猜想 正确 【提出问题 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 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 27 ,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按图连接好装置; 用托盘天平准
41、确称取该样品 2g,放入 A中试管内,向 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步骤 和 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 2) 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填 “有 ”或 “没有 ”) (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在 27 , 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 1%) 【提出问题 3
42、】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 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 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 、 的名称分别为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 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 “小于 ”、“等于 ”或 “大于 ”)。 【实验反思】 (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数 字序号); 选择试剂种类 确定试剂用量 试
43、剂产地 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实验安全环保 测量中减少误差 ( 2)实验探究 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 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 答案:( 1) 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 1】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Na2CO3+CaCl2=CaCl2+ CaCO3 酚酞试液溶 液液变为红色 【实验探究 2】(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避免二氧化碳溶解于水,造成结果偏低。 ( 3)没有 ( 4) 48% 【实验探究 3】( 1) 溶解、过滤、蒸发 玻璃棒 ( 2)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 大于 【实验反思】( 1
44、) ( 2)实验探究 1 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的目的是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而实验探究 3 除杂时是为了除去产品中的杂质而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 1】因为猜想 为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可向溶液中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会观察到有白色的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l2+ CaCO3 然后可向滤液中再加入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当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或紫色石蕊试液
45、变蓝色)可说明溶液中有碱性物质存在,即固体中含氢氧化钠。结合上步操作中的现象即可判断猜想 正确。 【实验探究 2】( 1)该装置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要求装置气密性要良好。所以加药品反应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几乎不溶解于饱和的碳酸氢 钠溶液。所以可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解于水,造成结果偏低。 ( 3)装置内原有的空气中的物质不参与实验中的反应,也没有排出实验装置,所以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4)量筒内收集到 2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即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220ml。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0ml1.8g/L=0.3
46、96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 x,则;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396g 10644=x: 0.396g x=0.954g 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8% 【实验探究 3】( 1)操作 的作用是将样品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所以操作 为溶解;操作 将原混合物分离为固体和液体两部分,所以操作 为过滤;操作 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析出为氢氧化钠固体,去除了水,所以操作 为蒸发。 为使固体充分溶解,操作 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快固体溶解。 ( 2)该实验中加入的试剂的作用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一种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所用的试剂为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因为上面的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 最终所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大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实验反思】(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选择试剂的种类;确定试剂用量;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实验安全环保;测量中减少误差。上述因素均能影响实验结果。试剂产地不需要考虑。 ( 2)实验探究 1 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的目的是排除对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