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094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酸奶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酱油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

2、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 A 试题分析: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粉的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刺激嗅觉器官,闻到花香,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并能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 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体液 唾液 胃液 血液 胆汁 正常 pH范围 6.6 7.1 0.9

3、 1.5 7.357.45 7.1 7.3 A唾液 B胃液 C血液 D胆汁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常用 pH表示, pH=7,溶液显中性; pH 7,溶液显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 pH 7,溶液显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从表中看,唾液、胃液显酸性,且胃液的 pH唾液的 pH,所以胃液的酸性强,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 pH的范围是 0 14,中性是 7,越大碱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强。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观

4、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要利用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性质来鉴别。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密度不同,但我们若要用此方法来鉴别时,却很难操作,因为要用密度来鉴别必须在相同条件下来进行,所以此法一般不用,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不变化的是空气,所以能用来鉴别这三种气体,正确; C、这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和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错误; D、这三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空气、氧气则无法区别,所以

5、不能用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方法来鉴别,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 的鉴别、推断 点评:在区分三种不同的物质时,选择的药品与这三种物质反应时,要能出现三个不同的现象,利用这三个不同的现象,将这三种物质区分开来。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 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Na D核外电子数为 22.99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体现出的钠元素的信息来解答。 A、由图片信息可知 11为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说法正确; B、由图片信息可知为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则元素名称为钠,说法正确; C、图片信息 中给出钠的元素符号为 Na,

6、说法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 11,而 22.99为相对原子质量,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应熟悉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的相关信息,学会利用同样的规律来分析识别表中的信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燃烧的现象判断。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

7、出热量,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但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D、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反应的事实,不是现象,错误。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和生成物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Mg+2HCl MgCl2+H2 B H2O2 H2O +O2 C 4P+5O2 2P2O5 D NaHCO3+HCl NaCl+H2O+C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是: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

8、否正确。 A Mg+2HCl MgCl2+H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B H2O2 H2O +O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错误; C 4P+5O2 2P2O5,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 NaHCO3+HCl NaCl+H2O+CO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 B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能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方程式的正误。 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 2H2O 2H2+ O2 B 2HI + Cl2 2HCl + I2 C CO2 + C 2CO D CuO + 2HCl CuCl2 +H2O 答案: B 试

9、题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反应前有 3个由两个 B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B2,该分子在反应后还有 2个,说明该反应中只有 1个 B2分子参加反应; 反应前的 2个由一个 A原子与一个 C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AC,在反应后不存在,说明该物质的 2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 反应后生成了 2个由一个 A原子与一个 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AB, 1个由两个 C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C2;因此,可判断该反应为一种单质 B2与一种化合物 AC 反应,生成了一种单质 C2和一种化合物 AB的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2+2AC=C2+2AB。 结合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符合题意的是 B,故选

10、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根据分子的构成可判断物质组成与结构,从而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 反应 B 检验 NaOH溶液 是否变质 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OH溶液 已变质 C 检验某固体是否 含碳酸盐 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中一

11、定含碳酸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A、若稀盐酸过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也无明显现象,错误; B、若 NaOH溶液变质,则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所以正确; C、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而产生氢气,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红磷完全燃烧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错误。故选 B 考

12、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金属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现象,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不可忽视细节,要多学习、多积累基础知识。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 X+Y 2 Z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 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 Y、 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和 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和 N,则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N) D若 ag X完全反应生成 bg Z,则同时消耗( ba ) g Y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解答。 A、 X可能是

13、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正确; B、在反应中 X、 Y、 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正确;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N)2 ,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 ag X完全反应生成 bg Z,则同时消耗 (ba)g Y ,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根据已知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问题作出判断。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

14、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铜锌合金 稀 HCl 盐酸与稀硫酸 Na2CO3溶液 生锈的铁钉 稀 HCl H2SO4和 CuSO4溶液 NaOH溶液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铜锌合金和稀盐酸混合时,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其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物中一开始一定就有氢气生成,与第二个图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有气体产生不符; 盐酸和稀硫酸混合物,与 Na2CO3溶液混合时,一开始就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同样与第二个图中加一会 Na2CO3溶液才生成气体不符; 生铁的铁钉,与稀盐酸混合时,首先稀盐酸和铁锈反应,过一会多余的稀盐酸才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符合第二个图示的

15、信息; H2SO4和 CuSO4溶液,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时,首先是氢氧化钠和 H2SO4发生中和反应,过量的氢氧化钠才和 CuSO4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符合第二图示,所以只有 正确,故选 D。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点评:此类是一种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由图示给出的一种信息题型,解题的关键或突破口在于读懂题中给予的信息,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才能准确做出判断。所以解答此类题型时,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以及图中给予的信息。 葡萄糖( C6H6O6)、乙酸( CH3COOH)和尿素 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

16、 48g B 72g C 144g D 36g 答案: C 试题分析:葡萄糖 C6H6O6中 H元素质量分数 = 100%6.67%; 乙酸 CH3COOH中氢元素质量分数 = 100%6.67%; 尿素 CO(NH2)2中 H元素质量分数 = 100%6.67%; 所以,混合物中 H元素质量分数为 6.67%,据此计算混合物中 H元素质量,最后利用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生成水的质量。即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 =144g,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发现三种物质中 H元素质量分数相等是解决本问题的技巧与关键,此类问题

17、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往往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亚硝酸钠( 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外观酷似食盐,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4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 NaNO2中, Na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设该化合物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x, 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有 ( +1) +x+( -2) 2=0 解得, x=+3,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18、“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科学家利用化学反应 SO2 + C S + CO2处理废气中的 SO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化学反应 SO2 + C S + CO2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碳和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硫,生成物是一种单质硫和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故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D。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反应类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主要是有氮气

19、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O B Si C A1 D Fe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故选 A。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练掌握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排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60 B CO2 C O2 D H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

20、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依据此条件分析。 A、 C60是含 C元素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 A错误; B、 CO2是只含有 C、 O 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 B正确; C、 O2是含 O 元素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 C错误; D、 H2SO4中含有 H、 O、 S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的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几种常见的图标含义判断。 A、属于禁止放易燃物的标志,故错误; B、属于禁止带火种的

21、 标志,故错误; C、属于禁止吸烟的标志,故错误; D、 PVC是塑料的简称,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制品,故正确。故选 D 考点: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元素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A、潜水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 A项正确; B、急救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 B项正确; C、灭火一般使用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会使燃烧更旺,故 C项错误; D、气焊利用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故 D项正确;故选 C 考点:氧气的用途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只要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便能轻松作答。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 B镁 C锌 D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性质就越活泼,活动性就越强,故选 B。

23、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选 C。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就是保持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以下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A K2SO4 B CO(NH2)2 C Ca3(PO4)2 D KH2PO4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

24、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C、 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 KH2PO4中含有钾、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A沉淀 B消毒 C吸附 D

25、蒸馏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该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等物质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选 C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练掌握净化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倾倒液体 C取粉末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A、闻气味: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要在瓶口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故 A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取下瓶盖,要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

26、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 B正确;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 C不正确;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 D不正确。故选 B 考点:嗅闻气体的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填空题 ( 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装置中标 “a”的仪

27、器名称是 _ 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_(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_,收集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答案:( 1)集气瓶 ( 2) A 2KMnO4 K2MnO4+MnO2+O2 ( 3) B D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试题分析: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 “固体加热型 ”的装置;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

28、气体,那么就要选择 “固液常温型 ”的装置。 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 可用 “排水法 ”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用 “向下排空气法 ”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用 “向上排空气法 ”来收集。 ( 1)仪器 a为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故选 A;高锰酸钾分解后生产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29、+MnO2+O2; ( 3)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气体的反应,故选 B;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选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氧气和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根据反应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学生的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对双基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完整的知识系统,才能够很好的解决综合问题。 ( 5分)自然界中存在着碳循环。请

30、回答下列问题。 (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 CO2。大气中 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 (填 “温室效应 ”或 “白色污染 ”)。下列反应都能吸收 CO2,对减少大气中 CO2总量起重要作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CO2 + C 2CO B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C CO2 + H2O(大自然中的水) H2CO3 ( 2)有一种将 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 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 1)石油 温室效应 B ( 2) C和 O2 HCl 试题分析:( 1)化

31、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 ( 2)从图示按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该实验流程中 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C和O2;而反应过程中使用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结束后又生成了该物质,因此可进行循环使用。 考点:

3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 7分)铁、铜等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 ( 1)制造汽车所用的钢材是 (填 “铁 ”或 “铜 ”)的合金,这种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H)的 面;为保护汽车的金属外壳,表面通常喷一层油漆,其主要作用是隔 绝 ,防止金属锈蚀。 ( 2)某工厂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具体过程如下: 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废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 H2SO4进行处理,其目的是 。 过量废铁丝与硫酸铜废液充分反应后,为了得到纯净的铜粉, 的主要步骤是 。 在 “氧化铜 ”(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该过程有关的是 。 A 2Cu+ O2 2CuO B 2Cu+O2+2H2SO4 2CuSO4+2H2O C Cu + H2SO4 CuSO4 + H2 D CuO + H2SO4 CuSO4 + H2O 答案:( 1)铁(或 Fe) 前 空气 (或氧气 )和水 ( 2) Fe + CuSO4 FeSO4 + Cu 除去铁丝表层的氧化物(或除铁锈) 加足量的稀硫酸(或加硫酸至无气泡

34、产生)、过滤 ABD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1)钢材属于铁的合金,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前面,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所以在其表面喷油漆来隔绝空气 (或氧气 )和水,防止金属锈蚀。 ( 2) 废铁丝表面有锈,需将铁锈用酸除掉;铁在铜的前面,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FeSO4 + Cu。 铁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而铜位于氢后不与酸反应,故多余的铁可以用酸反应除去,所以

35、的主要步骤是:加足量的稀硫酸(或加硫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 根据题干提供的过程图可知,在 “氧化铜 ”(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反应的条件是:加酸、加热和通氧气,在此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也能与氧气和酸共同作用生成铜盐,还有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水,故选 AB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 6分)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 ( 2) 10 时,

36、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g。 ( 3) 3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 “ ”、 “ ”或 “ ”) ( 4) 10 时,向两只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溶液。(填化学式) ( 5)如右图所示, 20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_。(填字母序号) A干冰 B氢氧化钠固体 C生石灰 D硝酸铵 E浓硫酸 答案:( 1)水 ( 2) 10 ( 3) ( 4) NaCl ( 5) AD(不选错选漏选 0分、全对得 2分) 试题分析:

37、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升温、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 1)氯化钠溶液即氯化钠的水溶液,溶剂是水; ( 2)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 1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10g; ( 3)在 30 时,两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4)由于在 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在 10 时,这两物质的饱

38、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钠碳酸钠; ( 5)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了,因此加入的物质应是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故选 A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的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是解此类题的关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训练。 ( 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 2)加钙牛奶中的 “

39、钙 ”是指 (填 “元素 ”或 “分子 ”),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 “骨质疏松 ”或 “贫血 ”) ( 3)在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 5)在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 “食醋 ”或 “食盐水 ”) 答案:( 1) A ( 2)元素 骨质疏松 ( 3) C ( 4)乳化 ( 5)食醋 试题分析:( 1)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判断,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故选 A; ( 2)根据加钙牛奶中钙的存在形

40、式和钙的生理作用回答: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加钙牛奶中的 “钙 ”是指元素,缺钙会患骨质疏松; ( 3)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各种材料间的区别判断,塑料保鲜膜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橡 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制的;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故选 C; ( 4)洗涤剂中有乳化剂,能把大的油滴变成无数小油滴,即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其乳化功能; ( 5)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也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镁和水,所以可用食醋除去水垢。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

41、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 、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整理和识记相关知识。 计算题 ( 3分)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 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工业上生产硅的方法之一是: SiCl4 + 2H2 Si + 4HCl。若要制得14g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 g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氢气和硅之间的质量关系,再根据硅的质量就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x。 SiCl4 +

42、 2H2 Si + 4HCl 4 28 x 14g 解之得, x 2g 答: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是 2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方程式正确的找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并按步骤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 3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 44.1g,称取黄铜样品 20.0g。在锥形瓶中加入该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后瓶口塞上棉花,如图 1所示。将电子天平称量的数据绘成下图 2。 图 1 图 2 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四个同学从多角度处理数据,下列数据处理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2)试计算

43、: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B ( 2) 35%, 20% 试题分析:( 1)根据具体的反应分析比较。 A、因为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黄铜中只有锌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完全反应后,样品有剩余(铜),故 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12.5g-212.1g=0.4g,故 B正确; C、因为锌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生成气体质量小于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 ,故溶液质量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增加,到反应完全时不再变化,故 C错误; D、因为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黄铜中只有锌与稀硫酸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B。 (

44、2)利用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样品中锌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 样品中铜的质量 =样品质量 -样品中锌的质量;然后根据 “ 100%”计算即可; 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即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溶液质量 =完全反应后电子天平示数 -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 -铜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x,生成 的硫酸锌的质量为 y Zn + H2SO4 ZnSO4 + H2 65 161 2 X y 0.4g 解之得, X 13g y 32.2g 则 Cu的质量分数为 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20% 答:样品中

45、铜的质量分数为 3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数据处理的图象的正误要依据物质间反应的情况和图示数据分析;计算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固定质量比,以及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探究题 ( 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 1)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 2)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

46、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是 。 (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素; 。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 CaO 和 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47、 。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行后续研究。 答案:( 2) CO2 CH4 + 2O2 CO2 + 2H2O 能燃烧的气体不一定就是甲烷 ( 3)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雾,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 吸收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试题分析:(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 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的存在;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 CO2 + 2H2O;能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不一定就是甲烷,故燃烧的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 ( 3)检验氢元素,一般用干烧杯在火焰上方接受水蒸气,检验到了水蒸气的存在,就证明该气体有氢元素;但由于从集气瓶出来的气体会携带水蒸气和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