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0095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在空气中约占 A 78% B 21% C 0.94% D 0.0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防止幼儿及青少年患佝偻病,应补充的元素是 A铁 B锌 C钙 D氟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各种营养素的生理作用角度分析,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

2、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B、锌影响人体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以错误; C、钙是构成骨胳的主要元素,缺乏会使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 D、氟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所以错误。故选 C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所起的起重要作用,学生只要注意平时加强识记,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另外,对于营养 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越来越成为考查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鉴别氧气和

3、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要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的气体,所以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故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故错误; C、燃着的木条插入两集气瓶内,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区分,故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物质时,选择的药品与这两种物质反应时,要出现两个不同的现

4、象,利用这两个不同的现象,将这两种物质区分开。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铁丝燃烧 B高粱酿成高粱酒 C人的呼吸过程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A、铁丝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而不是缓慢氧化,故正确; B、高粱酿成高粱酒的过程,是高粱和氧气发生氧化的结果,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错误; C、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错误;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中,农家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错误。故选 A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点评:

5、解答本题要掌握氧化反应的特点,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有的氧化反应比 较缓慢,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如呼吸等。 下列气体既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考

6、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将下列各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忽略水的蒸发),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判断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的变化对溶液组成的改变,推断变化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对其饱和溶液加热后,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A不 正确;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对其饱和溶液加热后,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7、数减小,故 B正确;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对其饱和溶液加热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C不正确; D、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对其饱和溶液加热后,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D不正确。故选B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时,加 热后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加热后饱和溶液析出固体。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C

8、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D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利用概念可进行相关的判断即可。 A、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错误; B、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是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正确;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是利用的盐与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D、熟石灰与硫酸铜配置波尔多液,是利用的碱与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故选 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是对中和反应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9、,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定义和概念,以便解题时能灵活运用。 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为 ,其中 “ ”代表氢原子, “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化学式为 HO C此物质中含有氧分子 D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 4个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分子由 2个 H原子和 2个 O 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2;由物质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判断有关物质的叙述的正误。 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 H2O2可知,该物质是由 H、 O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故 A不正确; B、根据物质的化学式 H2O2可知, B不正确;

10、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 H2O2可知,该物质由 H2O2分子构成,则此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故 C不正确; D、由 分子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分子由 2个 H原子和 2个 O 原子共 4个原子构成,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辨认分子结构模拟图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由分子结构模拟图推断出物质的化学式则是解答本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右图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B T2 时, 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60 g甲物质 C T1 时,取 60 g甲和 60 g乙分别加入 50 g水中,二者均可得到饱和溶液 D T2 时,

11、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甲物质质量大于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 A、 T1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高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即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 A正确; B、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此时甲的 160g 饱和溶液中含有 60g 甲物质,故 B不正确; C、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小于 60g,因此, T1 时,取 60g甲和 60g乙分别加入 50g水中,均有固体物质未溶解,故二者均可得到饱和溶液,故 C正确; D、由 T2 降温至 T1 时,甲物质溶解度减小的量大于乙物质,因此,将 T2时等质量 甲、乙的饱和溶

12、液降温至 T1 ,析出甲物质质量大于乙,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 装置 装置 装置 A装置 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装置 收集满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装置 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 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黑、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 中将盐酸与碳酸钠混合,反应停止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13、: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常用仪器的用途分析判断。 A、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的是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都可选择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即装置 ,故正确; B、装置 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里的水会倒吸进入试管 ,热的试管突然遇冷会破裂,故正确; C、装置 中碳与赤铁矿石中红色粉末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D、装置 中将盐酸与碳酸钠混合,反应停止后,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和

14、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天平不平衡,故错误。故选 D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常用仪器的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 CH4( H2O):浓硫酸 B CO2( O2):灼热的铜粉 C NaOH( Na2CO3):盐酸 D CO( CO2):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除杂一般有两种方法:将杂质彻底除去或将杂质转化为主要物质,要注意所选物质不能与主物质发生反应

15、。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混合气通过浓硫酸后,水被吸收,最后只剩甲烷,故 A正确; B、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氧气会与铜反应,最后就只剩二氧化碳了,故 B正确; C、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两者都会 与盐酸反应,主要物质也会被除去,故 C错误; D、混合气通过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碳会被吸收,只剩一氧化碳了,故 D 正确。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保证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主要物质反应即可。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 B C 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 A为酸, C为水,则 B一定为碱 B若 A为锌粒, C为氢气,则

16、B一定为稀硫酸 C若 A为一氧化碳, C为金属,则 D一定为 CO2 D若 A为蓝色溶液, C为 Cu(OH)2,则 B一定为 NaOH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现象,依次分析分析判断。 A、与酸反应生成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错误; B、活泼金属和盐酸、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氢气,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铜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铜,错误。故选 C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此类题,可以根据题干说法找出一个反例,这样可以证明此说法的正误,加

17、快解题速度。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 的是 A用于灭火 B用于人工降雨 C供给动、植物呼吸 D制作碳酸饮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A正确; B、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B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头晕窒息以致死亡, C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能溶解更多,利用这一特点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D正确。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

18、原子的是 A N2 B 2N2 C D 2N 答案: D 试题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 A、 N2表示 1个氮分子,或氮气,故错误; B、 2N2表示 2个氮分子,故错误; C、 表示 +2价的氮元素,故错误; D、 2N 表示 2个氮原子,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面包发霉 B玻璃破碎 C冰川融化

19、 D海水晒盐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霉斑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川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在化学反应 2KMnO4 K2MnO4 + MnO2 + O2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4 B K

20、2MnO4 C Mn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高锰酸钾是含有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锰酸钾是含有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二氧化锰是由氧元素和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故选 C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如果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并且是化合物就属于氧化物。 下列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表示 “当心火灾 易燃物

21、质 ”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含义判 断。 A、图为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错误; B、图为禁止吸烟的标志,错误; C、图为 “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 ”的标志,正确; D、图为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错误。故选 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Zn B Ag C Fe D Cu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根

22、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选项中给出的金属Zn的活动性最强,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 O2 B CO C SO2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不会形成酸雨,故错误; B、一氧化碳虽有毒,但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故错误; C、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或硫酸,当雨水的 PH 5.6 时就形成酸雨,故正确; D、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成分之一,含量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会形成酸雨,故错误。故选 C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23、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天然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是红热,但没有火焰,错误; B、镁在空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但没有火焰,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橘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错误; D、天然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

24、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 KCl B CO(NH2)2 C NH4Cl D Ca3(P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 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 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

25、能对各种化肥做出正确的分类。 人体血浆的 pH正常范围是 7.35 7.45,对它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人体血浆的 pH正常范围是 7.35 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闻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D称量氯化钠固体

26、答案: B 试题分 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正确;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正确; D、使用托盘天平要遵循 “左物右码 ”,称量固体药品时,两盘上应放大小相同的纸片,正确。故选 B 考点:嗅闻气体的方法,加热器皿 -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

27、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氯化钠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使质量增加,故 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质量减少,故 B错误; C、氯化钠不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质量不会变化,所以 C正确; D、澄清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质量增加,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钙的溶液易变质,所以这些物质必须密封保存。 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28、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 B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 断。 填空题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 1)从图 A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8.09 该元素符号为 Si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 ( 2) B 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序号) ( 3) E表

29、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 “得 ”或 “失 ”) 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价。 答案:( 1) ( 2) B D CF F ( 3)失 +2 试题分析:( 1)由图示 A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元素的符号为 Si,则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且常温下形成的单质为固体,故 错误。 (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BD;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示意图中微粒的质子数相等为同一种元素,故选 CF;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当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时,为带负电的阴离子,故选 F。 ( 3) E 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小

30、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2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 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5分)能源与环境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 1)化石燃料是指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H4+5O2 点燃 CO2+2CO+nH2O,其中 n的数值为 。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序号) 。 实行每周少开一天车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31、、潮汐能等新能源 ( 3)烧木柴 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其目的是 。堆积的柴草容易起火,人们常用泼水和盖沙土的方法灭火,其中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石油 6 ( 2) ( 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试题分析:( 1)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方程式左边共有 C原子 3个, H原子 12个, O 原子 10个;方程式右边共有 C原子 3个, H原子 2n个, O 原子 4+n个,则可

32、以求出水的化学计量数是 6。 ( 2)减少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每周少开一天车,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都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故选 。 ( 3)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来分析,把木柴架空一些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柴燃烧;水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水可以用来灭火。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7分)水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33、 ( 1)现对一杯取自永定河的混浊河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净化操作。 图 中所得滤液澄清透明,它 (填 “是 ”或 “不是 ”) _纯水。上图所示的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填名称) _。 ( 2)右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填 “a”或 “b”) 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写出在实验室中常温下制取氧气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 3)今年年初我国西南的旱灾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瓶装矿泉水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灾民的手中。某塑料矿泉水瓶体标签如右图所示,该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六大类营养素中的 _种。该塑料瓶轻便卫生,可回收再利用。其所用材料不属于 。 A. 合成材料 B. 有机高分子

34、 C.有机物 D.合金 ( 4)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 答案:( 1)不是 蒸馏 ( 2) b 2H2O2 2H2O O2 ( 3) 2 D ( 4) C 试题分析:( 1)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物质,过滤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不是纯净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 ( 2)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在实验室中常温下制取氧气,是利用过氧化氢的分解来实现的,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 ( 3)根据矿泉水瓶体标

35、签可知,矿泉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水和无机盐;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 ( 4)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是一种浪费水的做法,故选 C。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净化水的方法、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计算题 ( 3分)某种维生素 C药品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右图。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维生素 C的相对分子质量。 ( 2)维生素 C中所含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某病人每天服用该药品 3次,则他每天通过服药摄入 Vc 的质量。

36、答案:( 1) Mr=126+81+166=72+8+96=176 ( 2)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6 : 8 : 166=9 : 1 : 12 ( 3) Vc 的质量 =100 mg 10%23 = 60 mg 试题分析:( 1) Vc 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个数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的个数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的个数=126+18+166=176; ( 2) Vc 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的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的个数 =( 126):( 18):( 166) =9: 1: 12;

37、( 3)由标签可知,每片维生素 C是 100mg,其中 Vc 含量 10%,则每天通过服药摄入 Vc 的质量 =100mg10%23=60mg。 答:( 1)维生素 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6, ( 2)维生素 C中所含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 1: 12, ( 3)每天服用该药品 3次,则他每天通过服药摄入 Vc 的质量是 60m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对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 握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 3分)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用途广泛。

3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黄铜合金的组成,取 20.00 g粉末状黄铜合金样品,把 60.00 g稀硫酸平均分成三等份,分三次加入样品中,均有气体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16.75 13.50 12.40 请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该黄铜合金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2)第二次实验中放出气体的质量。 ( 3)向三次实验后所得混合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的 BaSO4白色沉淀。所得沉淀的质量与 B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求所用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 3

39、8% ( 2) 0.1 g ( 3) 15% 试题分析:( 1)铜和锌所组成的和金中,锌和稀硫酸反应,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前两次,当每次加入 20g稀硫酸时,固体质量都减少20g-16.75g=3.25g,说明每次锌都反应掉 3.25g,按此比例,那么第三次,应该剩余固体质量为 13.50g-3.25g=10.25g,但由表格中第三次的数据可知,剩余固体质量为 12.40g,说明此时,锌已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为不反应的铜。所以由表格可知铜的质量为 12.40g,则锌的质量 =20.00g-12.40g=7.60g,则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100%=38%; (

40、2)从表格中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固体减少了的质量即是与 20g稀硫酸反应的锌的质量,由此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的反应物的质量,可求得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由表格可知,第一次剩余固体 16.75g,第二次为 13.50g,说明第二次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16.75-13.50=3.25g; 设第二次实验中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X,根据题意得: Zn+H2SO4=ZnSO4+H2 65 2 3.25g X 65: 2 =3.25g: Xg 解得: X=0.1g ( 3)向第三次实验后所得混合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水的 BaSO4白色沉淀,其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硫

41、酸根离子来自于稀硫酸,故此沉淀相当于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故只要计算出硫酸的质量就可以求出氯化钡的质量。 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应时,硫酸是完全反应,可由此求出 20g硫酸中的溶质质量。 设 20g硫酸中的溶质质量为 y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3.25g y 65: 98=3.25g: y 解得 y=4.9g 则 20g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24.5% 那么 60.0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 =60.0024.5%=14.7g 设与 60.00g硫酸完全反应,需要氯化钡的质量为 z H2SO4+BaCl2=BaSO4+2HCl 98 208 14.

42、7g z 98: 208=14.7g: z 解得, z=31.2g 根据 “所得沉淀的质量与 B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图所示 ”,所用的 BaCl2溶液的质量为 208克,则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5% 答:( 1)该黄铜合金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38%;( 2)第二次实验中放出气体的质量 0.1g; ( 3)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示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问题难度逐渐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表格中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反应的情况;对学生读图和理解图示的能

43、力要求较高。 探究题 ( 7分)实验室有 如下需要清洗的实验仪器: 盛装过植物油的试管 长时间盛放石灰水后,内壁附有白膜的烧杯 粗盐提纯实验后,内壁结有白色固体的蒸发皿 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实验后,内壁附有锈渍的试管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内壁附着有红色物质的试管 ( 1)这些仪器能用水清洗干净的是(填序号) _。 ( 2)烧碱和洗涤剂均可以除去油污。用洗涤剂清洗 中的仪器,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_作用。 ( 3)稀盐酸也可用于清洗仪器。以上难以用水清洗的仪器中,可以用稀盐酸清洗的有(填序号) _,写 出清洗过程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4)铬酸洗液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清洗剂。配制铬酸洗液时需要将

44、浓硫酸和重铬酸钾( K2Cr2O7)溶液混合在一起,正确的做法是(填序号) _。 A将浓硫酸缓缓注入 K2Cr2O7溶液中 B将 K2Cr2O7溶液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在配制铬酸洗液的过程中,浓硫酸与 K2Cr2O7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铬(铬元素显 +6价)、水和一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 1) ( 2)乳化 ( 3)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 4) A K2Cr2O7+H2SO4(浓) = 2CrO3 + K2SO4 + H2O 试题分析:( 1)这些仪器能用水清洗干净的是

45、粗盐提纯实验后,内壁结有白色固体的蒸发皿,这些白色固体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 ( 2)烧碱和洗涤剂均可以除去油污,是很好的乳化剂,用洗涤剂清洗 中的仪器,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 3)稀盐酸也可用于清洗仪器,以上难以用水清洗的仪器中,可以用稀盐酸清洗的有 长时间盛放石灰水后,内壁附有白膜的烧 杯,白膜为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实验后,内壁附有锈渍的试管,稀盐酸能和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生成可溶物,即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 4)铬酸洗液是实验室常用的

46、一种清洗剂,配制铬酸洗液时需要将浓硫酸和重铬酸钾( K2Cr2O7)溶液混合在一起,正确的做法是:将浓硫酸缓缓注入K2Cr2O7溶液中;在配制铬酸洗液的过程中,浓硫酸与 K2Cr2O7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铬(铬元素显 +6价)、水和一种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r2O7+H2SO4(浓) = 2CrO3 + K2SO4 + 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些涉及到水洗、酸洗、乳化作用等不同的清洗玻璃仪器的方法,特别注意浓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看准题给信息中生成物的种类,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生成物

47、的化学式,注意配平。 ( 7分)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答案:( 1) H2CO3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H2CO3= CO2+ H2O ( 2) 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 C溶液不变色 ( 3) 4P + 5O2 2P2O5 试题分析:( 1)通入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碳酸,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为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实验 中所得混合液,碳酸会分解,所以溶液又恢复为紫色,即 H2CO3= CO2+ H2O。 ( 2)因为氨水易挥发,即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的多,氨气分子进入到酚酞分子中,又因为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使酚酞变红色,即 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 C溶液不变色。 ( 3)红磷燃烧,即 4P + 5O2 2P2O5,虽然消耗氧气,但为密闭容器,没形成气压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集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