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宁夏银川四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位于银川灵武市的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之一。下列与水洞沟文化遗址相似的我国原始人类还有 北京猿人 商人 山顶洞人 炎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 ”和 “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题目中的 商人,说明这时候处于商代,人类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不符合题意, 炎,炎帝时期,这时候人类已经进入氏族部落时期,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北京猿人和 山顶洞人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和水洞沟文化遗址相似,本题选 B。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 点评
2、: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要对我国最早的人类的概念清楚,同时也要对 这两项进行分析排除才能得出答案:。另外本题的考察角度还有: 下列不属于我国 古人类的有: 北京猿人 商人 山顶洞人 炎 A B C D 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他自我介绍道: “我的姓氏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相同 ”,你们猜到他的姓氏应该是 A夏 B周 C赵 D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本题中的信息 “我的姓氏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相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秦王朝,秦朝,姓氏相同那就姓秦,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历史上第一
3、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秦王朝 的认识,秦的统一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一般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 一篇题为 “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 ”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 “揭竿而起 ”源自历史上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 “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比喻农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迫起义的故事,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 (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 (北京
4、市密云县西南 )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 A项是西周时期为反抗周厉王的统治,平民发动的起义, C项是秦末农民起义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权利进行的四年之争, D项是西汉末年曹操于袁绍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因此本题选 B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如风声鹤唳,揭竿而起,鸡鸣狗盗,闻鸡起舞等等同学们要 注意积累。 秦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货币政策。下图方框空白处应是 A刀形币 B铲形币 C圆形方孔钱 D蚁鼻钱 答
5、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秦统一后的经济措施,秦统一后,各国货币混乱,严重影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使用,统一的度量衡,本题选 C。 考点:秦统一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巩固了 “大一统 ”局面。下列是其 “大一统 ”措施的是 A任用商鞅变法 B开创中央集权制 C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6、 D统一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的史实,儒家学说创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命运,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统一的需要,不被重用,秦朝建立后遭到了焚书坑儒的命运,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政治经济都实现了大一统,思想方面也要大一统,儒生董仲舒发挥了儒家学说,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汉武帝欣然接受,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下来。因此本题选 C。 考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儒家学说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思想,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统 治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儒家思想的创立,代表人物及思
7、想,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到儒学的发展演变成后来的宋明理学等都要好好掌握,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重要思想。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古道 丝绸之路,在我们宁夏南部境内出土了不少中亚货币、中国丝绸残片等文物,这说明最有可能经过宁夏的 A银川 B大武口 C沙湖 D固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路线的认识,关键信息是 “宁夏南部境内 ”,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
8、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丝绸之路的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固原是宁夏南部重要的经济 重镇,所以本题选 D。 考点: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对丝绸之路经过的各个省份的重要城市地点都要看清楚面要分析明白,一般同学都会忽视这个地方,闲暇的时候同学们不妨对丝绸之路经过的省份的每个地点进行标注和识记,解答此题要靠平时的积累,属于较难题。 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9、 D交通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的史实,纸发明以前,人们 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竹木简,竹木简比较笨重,携带非常不变,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改变了过去用竹木简书写不方便携带的现状,因此本题选 B。 考点:造纸术的改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造纸术的改进,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传播,而且造纸术后来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阶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与三国有关
10、的故事。其中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三顾茅庐 D官渡之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上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公元 208 年,曹操带兵南下项统一南北,孙刘联合抗曹,结果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B项是发生于公元 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 .C项和题意无关, D项是东
11、汉末年曹操在北方和袁绍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本题选 A。 考点:赤壁之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题的解答关键是找比较项,像战争就要从战争的原因,经过,特点,性质,失败或胜利的原因,意义影响等比较项进行比较,找出于题意相符的选项。 下图反映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开辟湖田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南方人兴修水利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
12、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因此本题选 D。 考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考察学生的识记历史问题的能力,江南经济的开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方人民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了南方人的社会生活,该题的另一个考察角度是: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1)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2)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3)南方社会秩序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
13、了稳定的环境( 4)水利工程的修建 A (1)(2)(3)(4) B(2)(3)(4) C(1)(2)(4) D(1)(3)(4) 美国历史频道拍摄的纪录片秦始皇采用纪实性的拍摄形式,再现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统一中国距今约 A 1000多年 B 3000多年 C 4000多年 D 2000多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的认识,该题也是个计算题,首先要熟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公元前 221年,注意是公元前 221年,我们现在是公元 2012 年,公元前 221 年加公元 2012 年就是两千多年,本题选 D。 考点:秦始皇统一中国 点
14、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计算能力,解答本题只 要对基础知识熟悉就能解答问题,另外,对于公元前的年代,年代越大,距离我们越远,年代越小距离我越近。比如公元前 500年和公元前 50年,那么公元前 50年离我们近。 “百家争鸣 ”中的 “百家 ”是指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题中的 “百家 “并不是指就是一百家,这里的百家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大变革,不同的流派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代表不同的利益,著书立说,历史上称百家争鸣,本题选 B。 考点: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百家争鸣概念的
15、理解和认识,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派别,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其主要思想有 :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因主张以法治国。 伴随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很多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属于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
16、 B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是信息是 “全球很多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 A项提倡清静无为, C项提出实行法制, D项主张兼爱,非攻,本题选 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这几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
17、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 主张以法治国。 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中国古代某一人物: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他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本题以孙中山先生评价古代一历史人物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构思灵活,题目中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传达了皇帝发明了舟车,为
18、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成为人文始祖,此题选 A。 考点:皇帝 -人文始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祖先,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属于送分题。 若将大禹、商汤、周武王三人归为一类,是因为 A他们都曾以治水有功而得位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曾迁都 D他们都建立了新的王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大禹、商汤、周武王三个历史人物的作为的认识,这三个历史人物分属不同的时代,禹治水有功,这三个历史人物都是贤明的君主,商汤曾经迁都洛邑,相同的是它们三个都建立了新的朝代,本题选 D。 考点:大禹、商汤、周武王历史人物的相同点
19、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三个历史人物的作为要清楚,最后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根据这一制度,选出下列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有 交纳贡品 交纳田租 朝觐、服役 服从命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认识,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同时规定了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如定期朝拜周王,项周王缴纳贡品,带兵随周王打仗等等,赋税是诸侯自己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自主征收,周王不干涉,排除 交纳田租,本题
20、选 B。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 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春秋后期与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A一鸣惊人 B卧薪尝胆 C退避三舍 D问鼎中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春秋后期吴越争霸的史实,春秋后期,吴王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决心复仇,发奋图强,卧薪藏胆,最后越国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卧薪藏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教材小字内容叙述的基本知识,本题选 B。
21、考点:吴越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初秋后期吴越争霸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文物是鲜活 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春秋战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 A青铜农具 B石斧石锛 C六角形铁锄 D木耒耜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化,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磨制石器,使用木制的耒 ,称新时期时代,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相比石器进步多了,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了,牛耕也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本题选 C。 考点: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大变革时期铁器
22、和牛耕的出现推广,铁器和牛耕是教材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组目前研究出“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 ”的阶段性成果,在 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那么汉字的前身是 A甲骨文 B楷书 C篆文 D隶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知道, B,C,D是以后演变的书法字体,本题选 A。 考点:文字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
23、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和青铜立人像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其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的作用是 A供人观赏 B盛器 C祭祀 D酒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 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大方鼎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观赏,本题选 A。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
24、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作家余秋雨先生写道: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这个在四川平原造福千年的 “了不起 ”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大运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国都江堰工程史实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四川平原上 ”和 “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灌溉,是城都
25、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选 B。 考点:著名的都江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以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都江堰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回答,属于送分题。 综合题 材料题 (本大题共 16分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
26、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引自魏书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卫鞅 ”是谁? “孝公 ”是哪国国君? “卫鞅改革 ”的作用是什么?( 8分) ( 2)材料二中 “魏主 ”是谁? “魏主 ”将都城迁到哪里? “魏主改革 ”的作用又 是什么?( 8分) 答案: ( 1)商鞅;孝公是秦国国君( 4分) 作用是: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或者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符
27、合上述意思,都可得分,总共不超过 4分) ( 2)魏孝文帝(或者拓跋宏);洛阳( 4分) 作用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或者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该题分析解答如下: ( 1)根据材料一中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句话是商鞅说的,因此,材料中的卫鞅就是商鞅,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因此孝公就是秦孝公,秦国的国君。回答卫鞅改革的作用实际上是要学生回答商鞅变法的作用,根据课本知识,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增强了,很快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 2)材料二的出处是
28、魏书,材料中的魏主根据所学知识是北魏孝文帝,关键词句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 ”,平城是现在的北京,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 ”,河洛指现在的洛阳,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和发展。 考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都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该题还可以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等方面出题考察。 问答题 简答题(本大题共 24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据统计,公元前 6世纪 公元 1世纪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已达 50,之后的比例更大。请列出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科技成就。(要求:至少 6例)。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都江堰 ”水利工程。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 “医圣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东汉: “神医 ”华佗研制 “麻沸散 ”。 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农学家贾思勰著有农书齐民要术。 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