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0507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食物腐败、钢铁生锈、木材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玻璃破碎只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煮沸过的水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水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减小,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几乎不含有氧分子,故不能养金鱼。选 C。 考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元素。 点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鱼呼吸需要氧气供给,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不能养金鱼。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固体要放在小烧杯呢置于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度。选 B。 考点:熄灭酒精灯;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读取液体体积;溶解氯化钠。 点评: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成功。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3、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氢气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燃烧正常; A可以区分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都会熄灭 ,B不能区分;氢气可以被点燃,而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正常, C可以区分;一氧化碳可以被点燃,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D可以区分。选 B. 考点:气体的鉴别。 点评:鉴别气体,要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区分它们。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比 Na+稳定 B Na得到一个电子变成 Na+ C Na和 Na+化学

4、性质相同 D Na和 Na+都属于钠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Na+比 Na稳定; Na和 Na+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钠元素; Na和 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 D。 考点:原子与离子。 点评:原子得失电子就形成了离子,得失电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不变。 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 “光格钟 ”,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其质子数是 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26 B 88 C 50 D 38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 子中,质子

5、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锶原子的质子数是 38,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8.选 D。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氢氧化钙的碱性;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反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属于物理性

6、质。选 B。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M、 N、 P、 Q 表示 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 图见下表。 M和 N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P和 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P、 Q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2: 7 D M、 N、 P 3种物质均有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M、 N、 P是化合物, Q 是单质;该反应中两种

7、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 2CO+2NO=2 + , P、 Q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88: 28=22:7;二氧化碳没有毒。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化学方程式;物质的质量比;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根据图示,写成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解题关键。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 CO 点燃 D H2 HCl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8、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化钙与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向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后,剩余的碳酸钠将给氢氧化钠溶液带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能正常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可以将混有少量 HCl 的氢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干燥得到氢气。选 D。 考点:除杂。 点评:除去杂质时,要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除杂,除杂时,不能 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右

9、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 物质的质量 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 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 ZnSO4的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 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 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 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 0点开始逐渐增加。选 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压强和温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

10、常见气体的体积。分析表中数据与气体的组成、性质的关系,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H2 CO2 O2 N2 Cl2 气体的沸点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体积 /mI 4.5 97 35 11 494 气体沸点越低,越容易被吸附 每个气体分子所含原子个数越多,越容易被吸附 气体是化合物时,易被吸附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被吸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氢气的沸点最低,吸附的最少;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多,但却没有氯气被吸附的多;氯气是单质,但被吸附的量比二氧化碳多;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1,最大,被吸附的最多,而氢气的

11、相对分子质量是 2,最小, 被吸附的最少。选 A。 考点:活性炭的吸附性;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一定压强和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气体分子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原煤 (含硫元素 )在 O2中燃烧会生成 CO、 CO2、 SO2。若测得该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则其中 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 10, B 30 C 50 D 70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煤 (含硫元素 )在 O2中燃烧会生成 CO、 CO2、 SO2。可假设两个极端的情况加以讨论, 1、混合气体中只有 CO和 SO2; 2、混合气体中只有 CO2和 SO2; 若测得 CO、 CO2、和 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

12、质量分数为 24%,则其中 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1、当混合气体全为 CO和 SO2时: CO的含量是: 24% =56% SO2的含量 =100%-56%=44% 2、当混合气体全为 CO2和 SO2: CO2的含量是: 24% =88% SO2的含量 =100%-88%=12% 所以 SO2的质量分数在 12%到 44%之间。选 B。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题意,假设: 1、混合气体中只有 CO和 SO2; 2、混合气体中只有CO2和 SO2;两种极端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 下列符号能表示 2个氮原子的是 A 2N B 2N2 C N

13、 D N2 答案: A 试题分析: 2N 表示 2个氮原子; 2N2表示两个氮分子; N 表示氮元素或者一个氮原子; N2表示氮气或者一个氮分子。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经测定,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的 pH如图所示,则河水呈碱性的是 pH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 PH大于 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 7的是酸性的,等于

14、7的 是中性的。乙河流的 pH大于 7,河水呈碱性。选 B。 考点:溶液的 PH。 点评: PH大于 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 7的是酸性的,等于 7的是中性的。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 78的是氮气。选 B.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

15、杂质。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A。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下列试剂瓶盛装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Zn是单质;硫酸铜、氯化钠、氧化钙都是化合物。选 A。 考点:单质;化合物。 点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A H2 B O2

16、 C N2 D CO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 CO气体,这是导致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 H2、 O2、 N2都是无毒的气体,氧气可以供人呼吸。选 D。 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是血红蛋白失去输氧的能力,导致人体缺氧窒息。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植物油 D味精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蔗糖、味精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植物油不能溶于水,选 C。 考点:溶液;溶液的特征。 点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各个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

17、有机合成材料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陶瓷不是有机材料;橡胶是有机合成材料;棉是天然材料;铝合金是金属材料。选 B。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 点评:有机合成材料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材料,不同与天然材料。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吸附 C沉淀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蒸馏能除去水中可溶及难溶的杂质,可以得到蒸馏水,净水程度最高;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淀能除去较大的固体不溶物;过滤能除去水中的固体不溶物。选 A。 考点:水的净化;吸附;过滤。 点评: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不溶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物,不能软化硬水。 氢氧化钠可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氢氧化

18、钠干燥的是 A O2 B H2 C CO2 D CO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氧气、氢气、一氧化碳都不与氢氧化钠反 应,都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选 C。 考点: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干燥气体时,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合理使用,不能将主要气体反应掉。 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用石蜡粘住的塑料片滑落,是因为温度升高,石蜡融化导致的。题中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水以后,都会放出热量,使

19、温度升高,导致石蜡融化;而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温度降低,不可能导致石蜡融化。选 C。 考点:溶解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或吸收。 点评: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接触水以后,都会放出热量,而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温度降低。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 D。 考点:木炭、铁丝、氢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识记内容,

20、难度不大,注意区分烟和雾的不同。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变大 B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杯烧开,是物理变化,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选 B。 考点:微粒的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 点评: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是一种微粒,微粒具有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填空题 (6分 )a、 b、 c、 d、 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5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A、 B、 C、 D、 E、 F、 G、 H是由上述 5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纯净物,其中 C、 D、 F为氧化物。 元素 a

21、b C d e 有关信息 其单质 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该元素大量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中 质子数为 11 (1)A的化学式 _。 (2)B、 C均由 a、 b元素组成,一定条件下, B可以转化为 c,其化学方程式为_。 (3)D与 C反应生成 E, E与 F反应可以生成 C和 G。则 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E能转化为 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5)A、 B、 C、 D、 E、 F、 G、 H 8 种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_(写字母序号 )。 答案:( 1) H2 ( 2) 2H2O2 MnO22H2O + O2 ( 3)

22、 CO2 + Ca(OH)2=CaCO3+ H2O ( 4) Ca(OH)2 + Na2CO3=CaCO3+ 2NaOH ( 5) DEGH( 2分)错答、漏答均为 0分 试题分析: (1)a元素组成的单质 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即氢气, A的化学式为H2 。 ( 2) 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即 O, B、 C均由 a、 b元素组成,一定条件下, B可以转化为 c, B是过氧化氢, C是水, B转化为 C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 + O2。 ( 3) 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c是碳元素, d元素大量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中, d是 Ca, D是钙的氧化物,即氧化钙,

23、C为水, D能与水反应生成E, E是氢氧化钙, E与 F反应可以生成 C和 G,则 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 G为碳酸钙。则 E与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CaCO3+ H2O。 ( 4) E是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Na2CO3=CaCO3+ 2NaOH。 (5)盐酸能与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等反应, A、 B、 C、 D、 E、 F、 G、 H 8种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D氧化钙、 E氢氧化钙、 G碳酸钙、 H氢氧化钠。 考点:物质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

24、题考查常见元素以及物质的推断,要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6分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右图 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其利用金属的主要性质是 _;右图 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_。 (2)写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_。 (3)某兴趣小组同学欲从含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全部的铜,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加入的 是 _;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 1)导热性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 2) Fe2O3 + 3CO 2Fe + 3CO2

25、 ( 3)稀硫酸(或 H2SO4) Fe + H2SO4=FeSO4 + H2 Fe + CuSO4=FeSO4 + Cu (2分 ) 写对 1个方程式给 1分 试题分析:( 1)金属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图 B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3CO2Fe + 3CO2 ( 3)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强于氢,题中首先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渣中含有铜和剩余的铁粉,为了除去铁粉,得到铜,需要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即加入的 是稀硫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H2S

26、O4=FeSO4 + H2; Fe + CuSO4=FeSO4 + Cu 考点:金属的性质;合金的性质;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除杂。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分 )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现阶段,人们主要利用煤、 _和 _等化石燃料产生的能量。 (2)“蜂窝煤 ”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 _。 (3)火 箭用联氨 (N2

27、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 (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完成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2H4+N2O4 = 3N2 + _。 (4)“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 ”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少买不必要的衣物;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焚烧废旧塑料解决 “白色污染 ”,符合该主题的是 _(填数字序号 )。 答案:( 1)石油 天然气 ( 2)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 3) 4H2O ( 4) ( 2分)漏答、错答、空答均为 0分 试题分析:( 1)现

28、阶段,人们主要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2) “蜂窝煤 ”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 3) 联氨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2H4+N2O4 = 3N2 +4H2O。 ( 4) 少买不必要的衣物;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的做法都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考点: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燃烧的 条件;低碳生活理念。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

29、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7分 )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及广泛的用途。 (1)从化学视角看水。从组成角度看,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由 _组成;从微粒角度看,水由 _(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构成。 (2)水能参加许多化学反应。右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原理是电 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的消毒液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该反应是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 _转化为化学能。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下表表示的是不同温度下 4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10 20 3

30、0 NaCI 35.8 36.0 36.3 NH4HCO3 15.8 21.0 27.O NaHCO3 8.1 9.6 11.1 NH4Cl 33.3 37.2 41.4 回答问题: 上述 4种盐中, 30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_。 10 时将 16.8gNH4HCO3固体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_ (填“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 在 20 时,向含 NH4HCO3 21 g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盐。随着食盐的加入,能析出的晶体是 _。 A.NH4HCO3 B. NH4Cl C.NaHCO3 答案:( 1)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 ( 2) 2NaCl + 2H2O 2NaO

31、H + H2 + Cl2 电能 ( 3) NH4Cl 饱和 C 试题分析:( 1)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粒角度看,水由水分子构成。 ( 2)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该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3) 由题中溶解度数据可得, 30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NH4Cl; 10 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是 15.8g,故若将 16.8gNH4HCO3固体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向饱和 NH4HCO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盐,可认为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有:NH4HCO3 、 NH4Cl、 NaH

32、CO3、 NaCI,由 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故在 20 时,若向含 NH4HCO3 21 g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盐。随着食盐的加入,能析出的晶体是 NaHCO3。 考点:电解水;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液、溶质、溶剂。 点评:向饱和 NH4HCO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食盐,可认为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有:NH4HCO3 、 NH4Cl、 NaHCO3、 NaCI,这是解答本小题的关键。 (5分 )俗语说:吃鱼吃肉不如吃豆。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1)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 (化学式为C6H13O2N)。亮氨酸由 _种元

33、素组成,一个亮氨酸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为_个。 (2)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质量分数 / 89.3 4.7 1.3 2.8 0.24 成分 磷 铁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质量分数 / 0.064 1.4 0.00006 0.00003 这里的钙、铁、磷指的是 _(填 “分子 ”、 “原子 ”或 “元素 ”)。豆腐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 _。 (3)除大豆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是 _(填字母序号 )。 答案:( 1) 4 22 ( 2)元素 糖类 ( 3) C 试题分析:( 1

34、)由亮氨酸的化学式: C6H13O2N 可知:亮氨酸由 C、 H、 O、 N四种元素组成,一个亮氨酸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6+13+2+1=22个。 (2) 表中的钙、铁、磷指的是元素。豆腐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糖类。 (3)除大豆外,鸡蛋也能提供丰富蛋白质。选 C。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点评: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得出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信息。 计算题 (3分 )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 (IJOH)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2LiOH+CO2 =

35、 Li2CO3 + H2O 。若过滤网内含有氢氧化锂 96g,计算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设: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2LiOH + CO2 = Li2CO3 + H2O 48 44 96g x x=88g 答: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碳 88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3分 )工业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其它杂质忽略不计 )。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 12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 71g时,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溶液的总

36、质量为 78.6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计算: (1)生成 CO2的质量为 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若将所得溶液配制成 10的 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 答案:( 1) 4.4g ( 2) ( 3) 52.4g。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的量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质量为 12g+71g-78.6g=4.4g。 ( 2)解设: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的质量为 y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117 44 x y 4.4g x = 10.6g y =

37、 11.7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其质量为 12g-106g+11.7g=13.1g; 设:若将所得溶液配制成 10的 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m克。 m = 52.4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52.4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是分析得出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探究题 (6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 (2)通过实验 B

38、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_、 _。 (3)实验 c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气泡生成、 _、 _。 答案:( 1) 3Fe + 2O2 Fe3O4 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 2)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花变红 试题分析: (1)实验 A中的反应是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3Fe + 2O2Fe3O4。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 (2) 实验 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可得知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实验 c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气泡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澄

39、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考点: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紫色石蕊试 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分 )x气体可能由 CH4、 H2、 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该气体的组成。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NaOH和CaO) (1)写出 C

40、H4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2)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 _ 若 _ X气体为 H2 若 _ X气体为 CO (3)若 x气体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 x气体的组成可能为 _。 答案:( 1) CH4 +2O2 CO2 +2H2O (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导出气体,在尖嘴处点燃气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取下烧杯,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无变化 X气体为 H2 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X气体为 CO ( 3) CH4; CH4、

41、 H2; CH4、 CO; CO、 H2; CH4、 H2、 CO ( 2分)答出 34组给 1分,错答为 0分 试题分析: (1)写出 CH4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4 +2O2 CO2 +2H2O。 (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导出气体,在尖嘴处点燃气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取下烧杯,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无变化 X气体为 H2 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X气体为 CO (3)若 x气体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 x气体中一定同时含有 C和H;则其组成可能为 CH4; CH4、

42、 H2; CH4、 CO; CO、 H2; CH4、H2、 CO。 考点:化学方程式;实验设计与探究;物质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 x气体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 x气体中一定同时含有 C和 H,再考察气体的组成。 (7分 )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绿色并具有浓淡的条状花纹 (见右图 ),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冶炼铜的原料。某校课外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验证碱式碳酸铜制铜的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 1.Cu2(OH)2CO3 2CuO+CO2 + H2O 2CuO+C 2Cu + CO2 2.CuO 为黑色固体,化学性

43、质和氧化铁相似。 (1)实验 l: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装置如图所示。 A中固体的变化为 _。 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 B中所盛试剂为 _。 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 _,理由是 _。 (2)实验 2: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将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放进试管加热,反应后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有铜生成,还有少量黑色粉末剩余。该小组同学设计方案验证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 剩余黑色粉末可能是: 氧化铜; 木炭; 木炭和氧化铜。 【实验验证】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 验结论 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3)某同学探究在实际反应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时反应物的最佳质量比,设计方案如下: 配方

44、l 配方 2 配方 3 配方 4 木炭质量 (g) 0.4 0.5 0.6 0.7 氧化铜质量 (g) 8 8 8 8 上述设计方案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_。 答案:( 1) 绿色固体变黑 浓硫酸 先将试管上的胶塞拔下(或先将两个试剂瓶上的胶塞拔出),再撤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 2)取少量剩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黑色粉末全部溶解,红色固体剩余,溶液变为蓝色。( 2分) ( 3)对比 试题分析: (1)实验 l: 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观察到的现象是绿色固体变黑。 欲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 B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 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先将试管上的胶塞拔下(或先将两个试剂瓶上的胶塞拔出),再撤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实验 2: 【实验验证】取少量剩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黑色粉末全部溶解,红色固体剩余,溶液变为蓝色,则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3)由题中数据可知,氧化铜的质量都 是 8g,木炭的质量分别为 0.4g、 0.5g、0.6g、 0.7g,这种设计方案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比法。 考点: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实验现象;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设计与探究。 点评:实验 l中,反应结束时的操作应该是先将试管上的胶塞拔下(或先将两个试剂瓶上的胶塞拔出),再撤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