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065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答案: B 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答案: B “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 ”。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2、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 C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片,走向整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成本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答案: C 如图,我国在 “一五 ”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 l: 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答案: D 如图,为 “自强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 “求富 ”,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 “ 求富 ”而兴建的?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南通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答案: C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离骚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答案: C 有学者指出: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

4、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C 综合题 (8 分 )如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 17 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 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1

5、8 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3 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 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3 分 ) 答案:(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 ( 2)特点:出现民族 大融合盛况。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 3)原因: 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

6、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康熙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7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 ”。 材料二:如图, 1957196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

7、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的主要原因。 (2分 ) (2)材料二中的 “严重失误 ”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 “失误 ”,党中央在 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5分 ) 答案:( 1)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者展。) “一战 ”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 “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2)失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认识: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

8、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既允许犯错误,又敢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7分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 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 年列宁说: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 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

9、法等 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 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 )五年计划 (19281932 年 )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4分 )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1分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 “怀疑 ”到 “模仿 ”的原因。(2 分 ) 答案:( 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 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 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 3)原因: 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