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启东市东海中学七上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0E、 160W B 20W、 160E C 0、 180W D 90E、 90W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上,国际上规定将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划分。 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 40N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
2、查了太阳直射点变化的情况。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纬度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一样,因而不同纬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这就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热量不同,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带划分的依据。 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 A回归线上 B北纬 20纬线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时,太阳
3、直射赤道,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回归线上,太阳有一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北纬 20位于回归线之间,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读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极笼罩在黑夜之中 B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C北京的天还没有亮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
4、围大于黑夜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故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错,那么南极出现极夜现象,故 A对,从 图上还可以看出,北京位于昼半球,故北京是白天, C 错,对全球来说,无论怎样,白天和黑夜的范围都是一样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南通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发现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
5、替、时间差异,故 D对,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影子长短变化都属于地球公转的现象,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1: 1000 B 1: 10000 C 0_1 千米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千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 C转化成比例尺是 1:100000, D转化成比例尺是 1: 1000000,结合A和 B,比例尺最小的是 D,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有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 A东向 B南向 C西向 D北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在有指向
6、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的方向是北方,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地图上分辨方向。 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 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小强暑假里准备到埃及旅游,小强想找一找埃及的位置。 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A交通图、世界政区图、地形图 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 D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交通图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图的类型有许多种,地形图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地势的起伏状况,去越野,需要地形图,
7、政区图反映的是各个行政单位分布的情况,去埃及旅游,需要世界政区图,交通图反映的是各种交通方式的分布状况,乘车需要交通图,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正确使用地图。 “沧海桑田 ”这个成语说明了 A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B农田不能变成大海,大海可变成农田 C地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D陆地和海洋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沧海桑田的意思是以前是海洋的地方现在变成了陆地,用地理知识解释就是因为地壳的不断运动,导致海洋变成陆地,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运动学说。 关于下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半岛 B海峡 C岛屿 D群岛 答案: B 试题分析:面积较
8、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叫做岛屿, C是岛屿,数个岛屿组成群岛, D是群岛,三面环海的陆地是半岛,故 A是半岛,介于陆地之间,沟通海洋的狭窄海域是海峡, B不是海峡,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图中 A大洲和 B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小题 2】包围大洋 的大洲没有( ) A非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小题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图,中心 是北冰洋, A是北
9、美洲, B是亚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故选 D。 【小题 2】 海洋是太平洋,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故选 A。 【小题 3】因为所有经线都在南北极点相交,所以南北极点是跨经度最多的地区,因为北极点是北冰洋,所以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分布。 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在地壳活跃的地
10、带,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甲地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故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澡等生物化石,这说明( ) 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 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 地壳发生了变动 人为遗弃于此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地壳运动,原先是海洋的地区逐渐升起变成今天的青藏高原,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层中能发 现鱼和海螺的化石,故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 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 0.5厘米至 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 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11、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挤压,一种是张裂,在挤压处出现高山、岛链和海沟,在张裂处形成裂谷和海洋,由于太平洋位于板块挤压处,所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会缩小,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像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和各地热量的差异,都是公转的现象,
12、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有关经纬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以 180度经线为界,经度数向东、向西都变大 B东经度数,向东度数愈大 C西经度数,向西度数愈小 D纬度数向南度数愈大是北纬,向北愈大的是南纬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逐渐变大, A错,东经度数,向东逐渐变大, B对,西经度数,向西变大, C错,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变大, D错,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度的划分。 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千米,用数字比例尺表示是( ) A 1 10000000 B 1 100 C 1 1000000 D 1 10000
13、0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故 1厘米: 100千米 1:10000000,故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定义。 下列地点中 ,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 165E,20N B 21W,7N C 15W,25S D 15W,25N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 20W向东到 160E为东半球,四个选项中 C和 D符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C和D中, C错,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当启东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处在( ) A春季 B夏
14、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夏季,启东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故启东处于冬季时,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上四季变化。 甲地位于 120E,40N,乙地位于 100E, 20N,乙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纬线指示的东西方向, 40N位于 20N的北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100E位于 120E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上辨别方向。 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造这样的房子是
15、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上 B赤道和 0经线的交叉点上 C南极点上 D赤道和 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最南端是南极,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故想造一座四面朝北的房子,只有建在南极点上,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分辨方向。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故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6、,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俯视是逆时针转动,在南极俯视是顺时针转动,根据原理判断, B对,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南极圈出现极夜的日期是( ) A 3月 21日 B 6月 22日 C 9月 23日 D 12月 22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节气是夏至,日期在 6月 22日前后,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 下列图幅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启东
17、市行政图 B南通市行政图 C江苏省行政图 D中国行政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在四幅地球中,面积最大的是中国地图,其次是江苏地图,再次是南通地图,最小的是启东地图,故启东地图的比例尺最大,故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幅大小与比例尺的关系。 读下面四地太阳光照图,判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照射地球分为直射和斜射两种,太阳直射时,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辐射最强,斜射时,斜射角度越大,获得的光热越多,辐射越强,A是直射,辐射最强,故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直射、斜射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8、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A错,周期是一年或 365 天, B 错,地球公转是,地轴是倾斜的,并且空间指向不变,C对,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公转产生的现象, D错,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线的形状是个半圆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纬
19、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互相平行,纬线都不相等(与赤道距离相等的纬线相等),纬线都是圆圈。经线的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经线都相等,经线都是半圆,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线的特点。 下列选项中,圆周最长的是( )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 80纬线 D赤道 答案: D 试题分析:纬线以赤道为分界线,向南向北逐渐缩短,到南北极点成为一个点,故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纬线的特点。 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闭合的是山峰, A是山峰,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
20、是山脊, C是山脊,中间低,两边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D是山谷,中间低,四周高的是盆地,故 B是盆地,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五种地形部位的判读。 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 1: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 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 A 3千米 B 30千米 C 300千米 D 3000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故 5厘米 /实际距离 1:6000000,故实际距离 300,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 填空题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板
21、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主要有 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 (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 板块 、 板块 、 板块 ( 3)红海的不断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运动造成的。 (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 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 答案: ( 1)六 运动 稳定 活跃 ( 2)亚欧 美洲 太平洋 ( 3)张裂 ( 4)交界 环太平洋 试题分析: (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
22、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故地球主要有六大板块组成,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 2), 位于亚洲和欧洲上,为亚欧板块, 位于南北美洲上,为美洲板块, 几乎全部都是海洋,是太平洋板块,故 是亚欧板块, 是美洲板块, 是太平洋板块。 ( 3),板块运动有两种形式:张裂和挤压,在张裂处往往形成裂谷海洋,在挤压处形成高山、岛链和海沟,故红海扩 大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造成的。 ( 4),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往往会发生火山和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和地震是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
23、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 综合题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问题。( 10分) ( 1) A、 B、 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_点。 ( 2) A点的纬度是 _,一天中, A、 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_点 。 ( 3)当太阳直射 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 _现象。 (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 _季,南半球处在 _季。 (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启东市的白昼将逐渐变 _(填 “长 ”或 “短 ”),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_(填 “增加 ”或 “减少
24、 ”)。 答案: ( 1)热 C ( 2)( 23.5N, 90N) B ( 3)甲 极昼 ( 4)秋季 春季 ( 5)长 增加 试题分析: ( 1),热带是指纬度在 023.5 以内的地区, A和 B两点都位于 23.5上, C点位于 0上,故三点都位于热带地区,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运动,其中,在南北回归上,又一次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故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是 A点,故三点都位于热带,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是 A点。 ( 2), A点的纬度是 23.5N,根据向东度数变大为东经,故 A点的经度是90E, B点的经度是 110E,故 A点的坐标是( 23
25、.5N, 90E),因为 B点位于 A点的东方,根据在同纬度地带,位置偏东的地区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早看到太阳,故 B点先看到太阳。 ( 3),因为 A点的纬度是北纬 23.5,故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甲位置,北半球处于夏季,昼短夜长,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当太阳直射 A点时,地球位于甲处,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 4),当地球位于乙处时,节气是秋分,时间是 9月 23日前后,故北半球的季节是秋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南半球是春季,故地球位于乙处,北半球处在秋季,南半球处在夏季。 ( 5),当地球在丙处是,节气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这一天以后,白昼时间越来
26、越长,故启东的白昼将逐渐变长,因为白昼时 间变长,所以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会变多,故当地球由丙处向丁处运动时,启东白昼逐渐变长,获得光热也逐渐增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甲山的海拔是 _米,乙山的海拔是 米,两者的相对高差 _米。 ( 2)甲山在乙山的 _方向, ( 3)如果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 2厘米,那么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_千米。 ( 4) A处为 _, B处为 _, D处表示 _, F处表示_。 ( 5) D处与 E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_。 答案: ( 1) 678米 620米 58米 ( 2)东北 (
27、3) 3 ( 4)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 5) D 试题分析: ( 1),甲乙两处为图中的山峰,由图中数据可知,甲处海拔 678米,乙处海拔620米,两处相对高度 678-620 58,故甲海拔 678米,乙海拔 620米,两处相差 58米。 ( 2),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判断,甲山位于乙山的东北方向。 ( 3),图中比例尺是 1:50000,根据比例尺的定义来计算: 2:实际距离 1:50000,可以算出实际距离 3千米,故实际距离是 3千米。 ( 4),两处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A位于两处山峰之间,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则 B为陡崖,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则 D为山脊,中间低、两边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则 E为山谷,故 A为鞍部, B为陡崖, D为山脊, E为山谷。 ( 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为陡坡,比较两处的等高线,可以发现, D处为缓坡, E处为陡坡,故 D处坡度较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