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091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浙江金华聚仁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恒公 D晋文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首霸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五霸中的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提出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国素有 “礼仪之邦 ”之称,确立了礼乐制度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创立。结合所学可知,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都是为了加

2、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工具等,加上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开发,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从 2世纪到 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

3、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 罗马; 阿拉伯; 意大利; 奥斯曼土耳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的范围,从 2世纪到 8世纪中叶中,曾经地跨欧亚非的国家有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什一税流行于中古时期的 A阿拉伯地区 B日本 C中国 D西欧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什一税是由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和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的宗教捐税,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中

4、国象棋上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之后,刘邦项羽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项羽称西楚霸王,刘邦称汉王。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被后人称为 “医圣 ”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对我国古代的医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人尊称为 “医圣 ”,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2013年 4月 20

5、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 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刘备占据湖北及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还向西占领了四川,孙权据长江以南,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西周以前,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主要是木石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铁器和牛耕得到广泛推广,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6、 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一个叫法兰克,后来发展壮大为查理帝国,公元 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帝国分裂为三个帝国,从而奠定了后来法兰克、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古欧洲社会 被称为西方文化之根的是 A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B爱琴文明 C雅典和斯巴达文明 D埃及文明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在希腊城邦衰落后,古罗马继承和保存了古

7、希腊的文明,故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被称为西方文化之根。选 A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西方文明之源 公元 2世纪,罗马帝国空前强大,成为 “罗马人的小澡盆 ”的是 A黑海 B爱琴海 C里海 D地中海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此后,帝国不断扩张,在公元 2 世纪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海。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 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有 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西部 埃及人发明了第一部太阳历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埃

8、及统一于公元前 3100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埃及是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在地理上位于非洲北部,贯穿其南北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养育了古埃及的文明,故排除第一项,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大河流域 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基础的是 A万民法 B陶片放逐法 C罗马法 D十二铜表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深远,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近代很多西方国家的法律基础。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科技

9、与思想文化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据考古发现,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对研究商朝是历史有重要的价值,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赤壁之战 B楚汉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绿林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起了反抗暴秦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首义精神深远的影响着后人。故选 C项。 考点

10、:人 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古曾发现西汉麻纸,故推断出纸最早发明于西汉时期,而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将纸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开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道教的起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道教源于神仙方

11、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汉末年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公元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D项。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之间,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与前秦之间 。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 “割圆术 ”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

12、确的圆周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祖冲之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机械制造家,他一生成就很多,最突出的是在圆周率方面,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综合题 10分 ) 材料一: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 材料二: “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 ”, “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 ”。 材料三: “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

13、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该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国王在这一制 度下属于哪个等级? (4分 ) (2)材料二选自的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统治者制定这部法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座城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3分 ) 答案: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第二等级刹帝利 (4) (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了维

14、持统治 (3分 ) (3)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 (3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法律应出自古代 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层,他们之间等级森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其中国王属于刹帝利阶层。 ( 2)材料二反映了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的思想,结合所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对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法典,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 3)材料中提到了 “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结合所学可知,在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时

15、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民主 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握有最充分的权力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文明的开端 西方文明之源 10分 ) 材料一: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评 材料二: 政治上 经济上 7世纪中期 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材料三: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 (3

16、)(4)两小题: (1)“商君 ”是谁?材料一主要记载了他的什么活动?他的这一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它主要吸纳哪个国家的文化精华? (3分 ) (3)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完成的?这次民族大融合主要促进了哪两个民族间的融合? (3分 ) (4)我们肯定 (3)问中的这一历史事件,主要是因为它 ( )(1分 ) A得到了汉族地区的支持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答案: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分 ) (2)日本;

17、大化改新;中国 (或唐朝、隋唐 )(3分 ) (3)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和汉族 (3分 ) (4) B (1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及 “天皇 ”可以确定所述的国家为日本。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前期,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为克服危机,日本一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封建改革。 ( 3)本题考查的

18、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494年,孝文帝迁都到洛阳,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他的改革主要促进 了北魏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 4)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评价,看其是否促进了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知,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接受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化进程,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10分 ) 材料一:

19、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有的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他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此,他采取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分 ) (2)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分 )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 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 2分

20、 ) (4)写出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 (1分 )。请问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这一劲敌? (1分 ) 答案: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 (或郡县制 )(3分 ) (2)诸侯王势力强大,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 “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3分 )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2分 ) (4)匈奴;汉武帝时期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由此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战乱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所以,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地方

21、设立郡县,各级长官都对皇帝负责,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 2)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初期,诸侯王的势力膨胀,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 “推恩令 ”,就这样,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夺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3)秦始皇时期注重法家学 说,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巩固思想上的控制,秦始皇实行 “焚书坑儒 ”;汉武帝时期,各种思想仍然比较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两者虽然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思想

22、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 4)结合所学可知,从战国时期,北方的燕、赵、秦就曾修筑长城以防御匈奴的进攻,秦朝时将战国旧长城连接起来,并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西汉刚建立时,百废待兴,国力衰弱,无力抵御匈奴的进攻,故汉朝初年对匈奴一般采取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 势,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10分 )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南北方交通线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唐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日益活跃

23、。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 “玉门关 ”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什么时候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 (3分 )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 (2分 ) (3)材料三有 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分 ) (4)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 答案: )西域;公元前 60年;西域都护府 (3分 ) (2)长安,古罗马 (或大秦 ) (2分 ) (3)卫青 -张骞,南北方 -东西方,唐朝 -汉朝,非洲 -欧洲 (任写 3处, 3分 ) (4)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才能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意思相近即可, 2

24、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西域的概念。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时,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 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在公元前 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以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 (今西安 )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大秦,也就是当时的古罗马。由于在这条商路上运送货物中最

25、为著名的就是丝绸制品,故称丝绸之路,并成为中西方交往的桥梁。 (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辨别能力。汉朝时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两次出使西域,故应把卫青改为张骞,卫青是北击匈奴的西汉名将;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经新疆、中亚、西亚,直至欧洲,是一条沟通东西方交通的要道,故南北方应该为东西方;唐朝应该为汉朝,丝绸之路使汉朝与欧洲的联系更加频繁,故非洲应该为欧洲。 (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总结能力。从张骞出使西域到丝绸之路的开通,都体现了汉朝积极对外交往的心态,丝绸之路的开通架起了一条东西方交往的桥梁,有利于中西方经济、文化、思想的交流发展。故在此基础上 ,联系现今社

26、会,可以认识到,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才能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问答题 10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号召人们放弃其它崇拜,只信奉唯一的 “真主 ”安拉。 材料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 “极乐世界 ”。 材料三: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三种宗教。请依次写出它们各自的创立时间、创始人。 (6分 ) (2)其中,发展成为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宗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过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 (2分

27、 )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2分 ) 答案: )材料一: 610年 (或 7世纪 ),穆罕默德; 材料二:公元前 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 (或释迦牟尼 ) 材料三: 1世纪, 耶稣 (6分 ) (2)基督教;伊斯兰教 (2分 ) (3)佛教;西汉末年 (或公元前后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理解,同时要注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 7世纪 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材料二反映的是佛教,公元前 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其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后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28、材料三反映的是基督教,公元 1 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为耶稣。 ( 2)基督教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种被广泛信奉的宗教,丕平献土之后,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都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他建 立的国家和由此形成的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三大宗教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佛教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以及来世之说,不但对当时处于战乱年代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精神寄托,也有利于统治者统治人民,故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发的传播,比如后来的北魏和唐朝的佛教石窟,都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盛行。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