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02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粮食酿酒 C蜡烛燃烧 D海水晒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火药爆炸是利用火药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 D、海水晒盐是通过水分蒸发得到粗盐,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它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

2、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D人体活动所需能量与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时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所以错误 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所以正确 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所以正确 D、在人体内糖类、油脂及部分蛋白质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正确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与

3、六大营养素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 B氧元素的质子数为 8 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 D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上表可知,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故 A错误; B、由上 表可知,氧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 =8,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由上表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0,故 C错误; D、由上表可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题目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的,故 D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4、 A O2( H2O) -用生石灰 B NaCl溶液( KNO3) -降温结晶 C CaCO3粉末( Na2CO3) -加水过滤 D KCl溶液( K2CO3) -加适量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不与生石灰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降温结晶可使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硝酸钾结晶析出,但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Na2CO3易溶于水,而 CaCO3粉末难溶于水,加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5、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B自然界中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不能得到纯水 C水蒸发过程和水电解过程的不同在于水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D水中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故 A正确; B

6、、自然界中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得不到纯水,故 B 正确; C、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 C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 D错误; 考点:水的净化;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下列对知识的整理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蔬菜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 风能、太阳能 等属于新能源 C化学与应用 D化学与安全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用活性炭除去冰

7、箱中的异味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 “灯火试验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工业用盐中所含有的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所以不能用来腌制蔬菜,故 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故 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具有酸性,所以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 C正确; D、点燃可燃性气体 -先验纯,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先用 “灯火试验 ”安全是实验或者生活必须注意强调的事情,注意类似的操作注意事项的目的和意图,从而更利于问题的解答检验气密性是为保证能够顺

8、利制得相应气体,验纯是为了然后续的燃烧实验更安全防止爆炸,而灯火实验是要检验对应环境中氧气是否能够支持人的正常呼吸故 D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酸碱盐的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已知硝酸盐易溶于水对于反应: X+Ca( OH) 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B X和 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18 C X 可能是 CuCl2或 Fe2( SO4) 3 D Y 可能是 CaCl2或 Ca( N

9、O3) 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碱的性质可知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碱与金属不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 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所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与氢氧化铜与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相等即: 98-74=24,故 B错; C、 X是 CuCl2时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为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如果是 Fe2( S04) 3时,生成物是硫酸钙和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物中不是氢氧化铁沉淀,故 C错; D、如果 Y是 CaCl2将生成物交换成分就是反应物,所以反应物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钙,所以符合题意

10、,如果 Y是 Ca( N03) 2将生成物交换成分对应的反应物为硝酸铜和氢氧化钙,也符合,故 D正确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 CO2的 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 A甲 乙 丙 丁 B甲 丙 乙 丁 C乙 甲 丙 甲 丁 D乙 甲 丙 乙 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 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

11、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 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 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 C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B研究 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 C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D研究燃烧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时应该设计的实验内容除温度外其他都相同,所以该实验能达到目的; B、利用该装置能够看到湿的石蕊石蕊纸花能够变红,其原理是 CO2能与

12、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研究 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时应该采用干燥的石蕊纸花; C、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能在纯铜片上划出痕迹,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D、该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两者都与氧气接触,因此能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即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氯气( 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其中 HClO 是一种酸将 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 生成物有( ) A NaCl、 H2O B NaClO、 H2O C NaCl、 NaClO D NaCl、 NaClO、 H2O 答案:

13、 D 试题分析: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由于HCl和 HClO 都是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 NaCl、 H2O 及 NaClO、H2O,所以生成物应该有 NaCl、 NaClO、 H2O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某密闭容器中有 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 /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 /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 “待测 ”

14、值为 5 D反应生成的 CO2和 H2O 的质量比为 45: 3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 =16+70+1+0-0-45-36=6,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而 X和氧气为反应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 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 A错误; B、根据 A的解答可以知道在 X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 B正确; C、根据 A的解答可以知道待测值为 6,故 C错误;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为 36g,其质量比为: 44: 36,故 D

15、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 CO2,发生如下反应: Ca( OH)2+CO2=CaCO3+H2O, CO2+CaCO3+H2O=Ca( HCO3) 2, Ca( HCO3) 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第一个反应,沉淀质量增加,二氧化碳过量后又发生了第二个反应所以沉淀减少,最后为零,故 A正确; B、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知溶液碱性减弱, PH值减小,但通过第二个反应可知生成物为碳酸氢钙仍然是显碱性,故 PH值不应减小到零故 B错误; C、由于

16、二氧化碳过量,氢氧化钙的质量最后应该为零,故 C错误; D、由于反应一开始并没有碳酸氢钙生成,所以曲线应该从零点开始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负极产生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 B、酒精灯用灯帽该灭是利用灯帽形成的空间与空气隔绝,使火焰缺氧熄灭

17、,所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木炭燃烧时发白光放热量,但无火焰产生; D、水在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是 2: 1;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加热器皿 -酒精灯;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 氧气的含量不同 B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8、、燃烧的现象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正确 B、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正确 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D、是因为温度不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最外层电子会有得失,但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所以元素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元素性质不活泼,如最外层电子数小

19、于 4个,一般易失电子,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少越活泼,如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个,一般易得电子,为非金属元素,且最外层电子越多越活泼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泥水 C豆浆 D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正确; B、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B 错; C、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C错; D、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错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冰水共存物 D铁合金 答案: C

20、 试题分析: A、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B、矿泉水是溶液,是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D、铁的合金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下列变化中,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 A白磷自燃 B呼吸作用 C食物变质 D电解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白磷自燃是白磷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吸入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参加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是缓慢氧化,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氧气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符合题意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21、 ) A菜刀保持干燥可预防生锈 B将海产品在甲醛中消毒后再食用 C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和棉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菜刀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菜刀与水或与氧气隔绝,或与水和氧气同时隔绝时不容易生锈菜刀保持干燥时,不能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正确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海产品不能在甲醛中消毒不正确 C、熟石灰属于碱,能够和酸性物质反应,所以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D、灼烧蛋白质时,能够 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纱灼烧时不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来区分羊毛和棉纱正确 考点:金属锈蚀

22、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50ml水与 50ml酒精充分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 50ml水与50ml酒精充

23、分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考点:利用 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食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但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A错误; B、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故 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

24、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且发生了物质的改变,故 C正确; D、由于食盐既不吸水,也不挥发,因此物质的质量几乎不变,故 D错误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钾肥能使作物生长茁壮,茎秆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中,能作钾肥的是( ) A NH4NO3 B Ca( H2PO4) 2 C K2CO3 D Fe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 Ca( H2PO4) 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 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 FeSO4中不含有钾元素,不属于钾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通常人

25、体胃液的 pH大约为 0.9 1.5胃液的酸碱性为 (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胃液由于含有胃酸(只要成分是盐酸)而呈酸性 PH约在 0.9 1.5,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

26、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下列各组中的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生石灰 -碳酸钙 B酒精 -乙酸 C纯碱 -氢氧化钠 D食盐 -氯化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碳酸钙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与乙酸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其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

27、式为 NaCl,其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同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填空题 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 1)其中仪器 c 的名称是 ( 2)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对应的编号)其化学 方程式为 若用 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 F 装置从 a、 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 D、 E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现用 B、 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连接 B 装置的应是 口(选填 “a”或 “b”) 答案:( 1)长颈漏斗;( 2) CaCO3+2HCl=CaCl2+H

28、2O+CO2; ( 3) C; 2KMnO4 K2MnO4+MnO2+O2;将带火星木条放于瓶口,若带火星木条复燃(或重新燃烧),证明氧气已满;( 4) a 试题分析:( 1)仪器 c是添加液体的长颈漏斗;(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若用 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进行验满;(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

29、长导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下列变化中所涉及 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 A、 B常温下为液态, C、 G为单质,医疗上用 F来配制生理盐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B和 C; D与 E反应生成 F和 B; C与 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 H或 I; J和 K 分别与 D反应都生成 B、 F和 I, J中的组成元素比 K 多一种 ( 1)写出 E的化学式 ( 2) D所属物质类别 (填 “酸、碱、盐或氧化物 ”); ( 3)写出 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B和 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 中的变化涉及到的基本反

30、应类型有 ( 5)将等质量的 J和 K 分别加入到足量的 D溶液(质量分数都相同)中,比较反应产生 I快慢,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NaOH或 Na2O( 2)酸( 3) 2H2O2 2H2O+O2( 4) 复分解反应 ( 5) NaHCO3比 Na2CO3快 因 NaHCO3只需 1个 HCl分子,而 Na2CO3需要 2个HCl分子,由于遇到的盐酸的量相同,所以导致自身被反应的快的是需要盐酸少的,所以 NaHCO3比 Na2CO3与盐酸反应更容易产生 CO2也就是碳酸氢钠反应的快 试题分析:(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E物质为氢氧化钠或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或 Na2O故答案:为:

31、NaOH或 Na2O(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D物质为盐酸,盐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属于酸(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为过氧化氢溶液, B为水, C为氧气,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 2H2O2 2H2O+O2( 4) 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是碳酸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生成的其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是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因而属于复分解反应( 5)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

32、2可以看出每生成 1个 CO2分子, NaHCO3只需 1个 HCl分子,而 Na2CO3需要 2个 HCl分子,由于遇到的盐酸的量相同,所以导致自身被反应的快的是需要盐酸少的,所以 NaHCO3比 Na2CO3与盐酸反应更容易产生 CO2也就是碳酸氢钠反应的快故答案:为: NaHCO3比 Na2CO3快 因 NaHCO3只需 1个 HCl分子,而 Na2CO3需要 2个 HCl分子,由于遇到的盐酸的量相同,所以导致自身被反应的快的是需要盐酸少的,所以 NaHCO3比Na2CO3与盐酸反应更容易产生 CO2也就是碳酸氢钠反应的快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

33、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赤铁矿 孔雀石 铝土矿 (主要成分 Fe2O3)主要成分 Cu2( OH) 2CO3( 主要成分 Al2O3) ( 2)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含有 AgNO3、 Cu( NO3) 2、 Zn(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固体中

34、一定有 Fe、 Ag,可能有 Cu、 Zn B固体中一定有 Fe、 Zn,可能有 Cu、 Ag C滤液中一定含 Fe2+、 Zn2+,不含 Cu2+、 Ag+ D滤液中一定含 Zn2+、 Fe2+,可能含 Cu2+ ( 3)某次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 CuSO4、 ZnSO4、 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操作 1的名称是 ;固体 A的成分为 若要检验向固体 C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

35、质量、蒸发得到固体硫酸锌的质量和 答案:( 1) Al; Fe2O3、 Al2O3;( 2) Fe2O3+3CO 2Fe+3CO2; C;( 3) 过滤; Zn、 Fe、 Cu; 取少量铜,加适量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证明硫酸足量; 操作 1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Fe2O3和 Al2O3;(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向含有 AgNO3、 Cu( NO3) 2、 Zn( NO3) 2的混合溶液中

36、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反应完后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铁粉不和硝酸锌溶液反应,所以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金属铁有剩余,故滤液中一定含 Fe2+、 Zn2+,不含 Cu2+、 Ag+;( 3)锌先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完后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 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所以操作 1的名称是过滤;加入过量的锌粉,所以固体 A的成分为 Zn、 Fe、 Cu; 若要检验向固体 C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取少量铜,加适量稀硫酸,若无气泡产生,证明硫酸足量; 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

37、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蒸发得到固体硫酸锌的质量和操作 1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的冶炼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 1) 50 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 “ ”、 “ ”或 “=”) ( 2) 40 时,乙和丙 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填 “能 ”或 “不能 ”) ( 3) 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 50 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甲 乙 固体逐渐

38、减少至全部溶解 丙 ( 4)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 5)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 A酒精灯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胶头滴管 答案:( 1); ( 2)能; ( 3) 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甲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乙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丙 固体逐渐增加 ( 4) BE; ( 5) BCFG 试题分析:

39、( 1) 50 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2) 40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可以形成乙和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 20 至 50 时甲的溶解度变化比乙大,而乙固体能全部溶解,所以升高温度烧杯中的甲固体也将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丙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将逐渐增加;( 3) A、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加入溶质,此时溶剂质量不变,故 A错; B、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此时溶质质量不变,故 B正确; C、如果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刚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是不

40、变的,故 C错; D、如果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刚好饱和时,溶液质量 不变,故 D错; E、甲的饱和溶液只是对于甲来说是饱和的,对于其他物质是不饱和的,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 E正确;( 4)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 1)二氧化碳、铁、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一个乙醇( C2H5OH)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某种酒精的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1、3)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3: 28 D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答案:( 1)二氧化碳 ( 2) 9, 46% ( 3) C 试题分析:( 1)铁是原子构成的;干冰是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 2)一个乙醇( C2H5OH)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 2+5+1+1=9某种酒精的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溶质 C2H5OH,溶剂是 H2O,

42、若要氢原子个数相等,则 C2H5OH和 H2O 分子个数为为 1: 3,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46% ( 3)将转化关系调整成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如图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2NO2+4CO 4CO2+N2 A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属于氧化物,而丁是单质,所以不是氧化物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4: 1,而非 1: 1错误 C 2NO2+4CO 4CO2+N2 2( 14+162) 4( 12+16) 92 112 23 28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3: 28正确 D丁分子是氮气,所以其围观示意图为 错误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

43、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序号) A水果 B鸡蛋 C馒头 ( 2)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炒菜,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 需要的微量元素是 元素 (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容易洗掉,原因是洗洁精具有 作用 ( 4)下列厨房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塑胶手套 B陶瓷碗 C不锈钢锅 D棉布围裙 E塑料保鲜盒 答案:( 1) B; A( 2)铁( 3)乳化( 4) AE 试题分析:( 1)水果中含有

44、丰富的维生素,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馒头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故填: B; A( 2)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醋酸亚铁能够被人体吸收,从而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铁元素故填:铁( 3)洗洁精对油渍具有乳化作用,洗涤餐具时,加入洗洁精可以更好地除去油渍故填:乳化( 4)塑胶、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 AE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计算题 晶体硅( S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冶炼硅时常用碳在

45、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O2+2C Si+2CO,现要制备含硅 14kg的粗硅,理论上可以同时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kg 试题分析:设理论上可以同时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 x, SiO2+2C Si+2CO 28 56 14kg x x=28kg 答:理论上可以同时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 28k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过碳酸钠 ”(化学式可表示为 2Na2CO3 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极易分解,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 粉末溶于 m

46、克水中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4.8g气体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测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求m(不考虑损耗) 答案: 试题分析: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水的质量为 y, 2( 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 424 108 96 x y 4.8g x=21.2g y=5.4g 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6% m=173.4g 答: m的数值为 173.4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碳酸钠比较稳定,普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目的:确定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铁架台略去),点燃 酒精灯 ( 1)关闭铁夹 2,打开铁夹 1,观察到现象 ,说明产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