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03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潍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 “鼎 ”与材料中的 “鼎 ”含义相同的是 A革故鼎新 B一言九鼎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 “问鼎 ”的典故语出左传 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

2、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 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 “问鼎 ”。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D 项和题干的意思相近,本题选 D。 考点:商周时期的鼎的含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古代政权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 “鼎 ”字也被赋予 “显赫 ”、“ 尊贵 ”、 “盛大 ”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青铜文化在我

3、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 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 这个 “转折点 ” 是指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正是建交 D中国代表首次出席联大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 70年代外交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年月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号决议进行表决。

4、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票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是我国外交战线的胜利, 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 1971年中国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邦交的正常化,这三次历史事件分别称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本题选 B。 考点:新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我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作用也越来越大。回顾 20世纪

5、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轨迹, 70年代绝对称得上中国外交史的 “春天 ”。 70年代,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相继建立外交关系。 70年代的外交成就,由于知识综合性强、 线索条理清晰,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复习时要给予高度关注。 香港传媒评价: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 “创造 ”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一国两制 ”构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

6、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宣称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但是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和统一以后的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虽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香港,澳门却首先实现了统一,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和运用,A,B, C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

7、两制 ”,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直到公元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全球化趋势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 “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 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判断是世界联系密切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新航路 开辟后,西

8、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他们把掠夺来的财富源源不断的送往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却造成了东方的贫困落后,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依赖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问题的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如下: 148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14971498 年 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9、 15191522 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 “地圆说 ” 英国至今仍保留有国王的称号。今天英国的元首是一个女王,但她却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利。最早确立这一政体制度的文献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最早确立这一政体制度的文献, A项错误,法国

10、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 B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颁布了独立宣言, D项错误,拿破仑统治建立后,颁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法典,因此本题选 C。 考点:英国的权利法案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同学们的识记能力,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一 项重要法律,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同学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只要对基础知识熟悉,就能轻易得出答案:,另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领导者,影响和意义也要好好的把握。 “1930-1935年间 西方著名的政界 经济界人士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计划 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 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 转变为模仿 ” 。其中最成功的 “模仿 ”

11、是 A明治维新 B罗斯福新政 C工业革命 D欧共体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计划 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一时间 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 转变为模仿 ”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德日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美国罗斯福则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美国逐步缓解了经济危机的打击,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为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而国家干预经济实质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借鉴,所以罗斯福新政是最成功的模仿,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罗斯

12、福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以缓解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打下了基础,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措施,特点和意义及影响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识记和理解。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他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这场 “特殊的战争 ”是 A第 二次世

13、界大战 B美苏 “冷战 ”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政策是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外的一切手段,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体实施和运用,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美苏争霸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阶段美苏有不同的态势,不同的外交战略。对当时世界的和平是有促进作用的,防止了更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爆发,有利于总体的和平以及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的 .总体冷战的局面也导致

14、了许多局部热战的爆发,如朝鲜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等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挑战。阻碍了一定时间内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场特殊的战争是 B。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冷战的过程,同学们要识记: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 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体实施和运用,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经济出现了发展的势头,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到稳固,苏联解体意味着冷战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于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开始的标志,意义和影响同学们都要重点识记和掌握。 “二战 ”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

15、同的发展阶段。对下图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经济开始复苏,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科技飞速发展,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认识,观察表格,第二阶段的时间是 1970年,根据所学知识, 70年代,中东产油国为了报复美国在中东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美国陷入经济停滞与衰退 ,同时蔓延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经济危机 ,结束了资本主义世界长达 20多年的经济发展 “黄金时代 ”。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以美国为代表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

16、、停滞甚至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 “滞胀 ”局面,同时原有世界货币体系彻底瓦解,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 70年代的经济危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另外,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也是考察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些内容掌握。 全球通史叙述道: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区域

17、集团化发展 D多极化趋势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认识,题目中 的关键信息是“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根据所学知识,欧盟成立后,经济势力迅速增长,欧盟现在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相当于世界的四分之一强。另外,它在全球化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势力的增长,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在世界多极中占据一极,这说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本 题选 D。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

18、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战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它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当今世界五大经济力量中心,西欧和中国就占了两个,世界政治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下图是解放战争中某著名战役总前委的合影。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该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认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1948年 11月 16日 ,为了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前线两大野战军作战 ,中央军委决定 ,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5人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根据所学知识,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

19、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本题选 A。 考点:淮海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三大战役是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共歼灭敌军一百五十多万,有力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胡锦涛曾指出:它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这里的 “历史转折点 ”指的是 A遵义会议 B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战胜利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20、“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最终在 1945年获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起根本作用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抗战胜利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把中国的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环境下去看待,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国家,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

21、国取得胜利的保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是一组大型声 乐套曲: “健儿巧渡金沙江, 铁索桥上显威风,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西安事变 D抗击日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经过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后,1934 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B。 考点:红军长征的经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

22、识记能力,本题以长征为题材,重现当时的场景,命题形式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另外本题的命题角度还可以把这道题变成组合型选择题,长征的过程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下图的秦代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根据图片中的信息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结合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

23、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 “海内皆臣 ”的意思是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A, B,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一般能直接得出答案:,是送分题。 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休

24、养生息、巩固统一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平定叛乱、加强集权 D出使西域、稳定边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的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都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儒家学说创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命运,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统一的需要,不被重用,秦朝建立后遭到了焚书坑儒的命运,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政治经济都实现了大一统,思想方面也要大一统,儒生董仲舒发挥了儒家学说,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汉武帝欣然接受,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一直延续下来。 A项是西汉建立后的措施, C项是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D

25、项时汉武帝时期的民 族关系,因此本题选 B。 考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武帝思想上的统一最为重要,儒家学说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思想,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儒家思想的创立,代表人物及思想,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到儒学的发展演变成后来的宋明理学等都要好好掌握,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重要思想。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进步,促进了城市格局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时出现的专门娱乐的场所是 A瓦子 B交子 C会子 D书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文化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

26、识,瓦子又称 “勾栏 ”、 “瓦肆 ”、 “瓦舍 ”,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瓦子出现的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因此在唐代不可能到勾栏去看演出, B,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唐代的文化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宋代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朝代,宋代的科技先 进,许多发明领先于世界,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瓦子的出现,丰富了民众生活,推动了文化发展,宋代的文化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出题的重

27、点,希望同学们用心识记。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萌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为了彻底解决君权和相权矛盾采取了废除丞相的措施,清朝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表明封建统治者用正常的手段已经统治不下去了,只能采用非正常的手段,政治上加强专制措施,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明清时期丞相制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统治已经达到了顶峰,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点评:本题

28、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明朝内 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则蒸蒸日上,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终于在 19世纪中期被西方殖民者打败,中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受屈辱的历史。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对这一条款的正确 理解是 A中国实际上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英方与中方共同协商解决税款 C英方借此向中国货物征收重税 D英方考虑保护中国人消费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题目中的信息 “英商进出口货

29、物缴 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意味着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另外还要注意,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长 期经济侵略,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在北京西郊,

30、有一片废墟,至今仍然保留在那里,它用自己的无声痛斥着150年前那帮强盗的罪行。 “那帮强盗 ” 是指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大量珍贵的财富和文物被洗劫或被焚烧,给中国文明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火烧圆明园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

31、地运送税、内地税 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反映了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发展艰难原因的认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说明,日本企业在中国享有关税特权,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是国家不独立,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反应了外资企业在中国享有免税特权的优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A

32、,B,C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D 。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同学们要有个清晰的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线索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获得了一个初步发展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再次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大家族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几乎崩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商业实行扶持,民族

33、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1953年又实行了三大改造,改造成了社会主义企业,民族工商业消失,对这些历史知识,同学们要注意归纳。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认识,阅读材料,从材料的信息看章太炎征婚既要求对方有新思想也要求对方遵循旧的风俗, “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34、”这说明了当时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本题选 C。 考点: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新旧习俗并存,对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属于基础知识,解答该题只要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移风易俗的史实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比较熟悉,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综合题 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

35、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 1)椐材料一,概括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他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 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 ( 2)据材料二,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分) 材料三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某中学生我对秦始皇的评价 ( 3)

36、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分) 答案: ( l)评价: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2分) 依据:他 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2分) (2)评价: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2分) (3)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的依据是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

37、“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 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实行酷刑,滥用民力,修建长城,大修宫殿和陵墓,导致民不聊生,因此司马迁是从秦始皇的暴政来评价的。 (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三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的,既看到秦始皇的功也看到秦始皇的过,评价比较全面,这是和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的最大不同。 考点:对秦始皇的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评价能力,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考试经常遇到的题型,要注意对 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历史人物对历史做出的贡

38、献,又要看到该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评价要全面具体得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 23 ( 1)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怎样看待对外贸易问题?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 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6分)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 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 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 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

39、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政权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 (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采取怎样有立场?它为何会采取这种立场?( 4分)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主

40、要原因;并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8分) 答案: ( 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2分) 政策:闭关政策。( 2分) 后果: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 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分) ( 2)立场: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 2分) 原因: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 2分) ( 3)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4分) 内容 :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2分) 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今对外

41、交往和开放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一,从材料中的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 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可以看出,乾隆帝人物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只是为了体恤他们,才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维为此,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做的后果是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看不到外国的先进,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 2)阅读材料二,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同盟会承认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效,体现了同盟会对

42、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 ( 3)阅读材料三,邓小平看到了闭关锁国给中国造成 的落后局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现现代化更离不开世界的帮助和支持。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立足点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考点:中国的对外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中国逐落后于西方国家, 19世纪中期遭到被动挨打的局面,对于该政策,要从两个方面评价,既要看到它暂时起到的民族自卫的作用,也要看到它对中国社会长期的消极影响,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想自强就不能闭关 锁国,要坚

43、持对外开放,增强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是要求有权在它的存在的地方触动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诸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来对待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林肯 1860年 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1)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4分)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 ,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

44、有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 (2)材料二中, “这场斗争 ”是指什么?有人说林肯最后选择了 “解放一部分奴隶 ”,你认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在美国历史上惟一的这次内战中 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太国崛起 (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林肯?( 6分) 答案 : ( 1)态度:反对并谴责奴隶制。主张:通过法律程序限制它的发展并逐步取消它。( 4分) ( 2)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依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规定南部叛乱各州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

45、由,而非全部。( 4分) ( 3)评价: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林肯废除黑奴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没有真正解放种族歧视问题。(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一,从 “尽管并不是要求有权在它的存在的地方触动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诸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来对待 ” 看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反对谴责,但并不说明林肯主张保留它,林肯认为要通过法律程序限制并逐步取消奴隶制。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1861年,南方奴隶主贵族挑起叛乱,美国

46、南北战争爆发,战争期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解放的只是南方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并没有解放全部的黑人奴隶,因此说林肯最后选择了 “解放一了部分奴隶 ”。 ( 3)综上所述,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积极方面: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消极方面:林肯废除黑奴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没有真正解放种族歧视问题。 考点:美国内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同学们要重视起来,对于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

47、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突出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夸大其作用,一般来说,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同学们要学会对历史人物的 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 “地球村 ”。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在 24小时内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内划拨到指定的银行专用账户上。 (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并举出体现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两例。( 6分) 材料二 在

48、世界经济现代化的 300年里,中国曾丧失了三次发展的重大机遇 。第一次是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 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转移的机遇。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各一例,并分别说明它们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广泛利用?( 4分) ( 3)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 300年里,中国每一次丧失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6分)以史为鉴,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2分) 答案: ( 1)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 2分) 典型事例: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 经合组织、跨国公司等。( 4分) ( 2)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