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04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初中毕业班 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厨师将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鱼肉变苦。要清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何种溶液冲洗最为适宜( ) A食盐水 B醋酸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鱼胆是酸性的要想消除这种苦味,必须用显碱性的溶液去冲洗,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不宜用来洗食物而食盐水显中性,食醋显酸性,故选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用能与食品加工或药疗。 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出向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的过程的是( )答案: C 试题

2、分析: A、图中所示曲线起点的 pH小于 7,应为酸性,与题目所述碱溶液不符,故 A图分析错误; B、图中曲线一直处于 7以下,即溶液始终为酸性溶液,与题目所碱溶液不相符,故 B图分析错误; C、图中曲线所示溶液 pH不断减小,且无限接近 7而不等于 7,符合题目中所述溶液变化情况,故 C图分析正确; D、图中所示曲线起点虽大于 7,溶液呈碱性,但随水量的增加,溶液的碱性不断的减弱,其 PH值应不断减小,故 D图分析错误; 故选 C。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酸碱性会随着稀释而减弱,但不会使酸碱性变成中性,更不可能使酸性变为碱性或碱性变为酸性。 北京大

3、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 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化氢是由硫、氢元素组成的 B硫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的 C氢硫酸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氢硫酸能与 K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由硫化氢的化学式 H2S 可看出,它是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的,故 A正确; B、一个硫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的,故 B错误; C、氢硫酸显酸性,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故 C错误 D、氢硫酸是一种酸,氢氧化钾是一种碱,二者反应生成硫化钾和水,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4、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上述反应符合中和反应定义,故 D正确; 故选 B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酸的性质。 点评:这一道信息给予题,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是做此类题目的关键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水含有氢元素,水不是酸,故 A推理错误;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

5、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推理正确;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也能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 C推理错误; D、金属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不属于碳酸盐,故 D推理错误; 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最重点的部分,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透彻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A CO2气体 HCl NaOH溶液 B NaNO3溶液 Na2SO4 Ba( OH) 2溶液 C 稀盐酸 CuCl2 KOH溶液

6、D CaCO3 Na2CO3 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O2气体、杂质 HCl气体都与 NaOH溶液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故 A错误; B、 Na2SO4与 Ba(OH)2反应生成 BaSO4沉淀和 NaOH,会产生新的杂质 NaOH,故 B错误; C、稀盐酸、杂质 CuCl2都与 KOH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故 C错误; D、 Na2CO3溶于水, CaCO3难溶于水,加水可以将杂质 Na2CO3除去,故 D 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常见物质的性质。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

7、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利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区分或分离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冰干冰各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有无白雾生成 B硬水软水各取 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C生石灰熟石灰各取一药匙分别置于 20mL水中,搅拌,测量温度 D烧碱纯碱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夜,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冰 和干冰:当露置时,产生明显白雾且无液体出现的原物质是干冰,而融化成液体的原物质是冰,可以区别;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各取 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明显产生

8、浮渣的原物质是硬水,出现较多的泡沫的原物质为软水,可以区别; C、用等体积的水区别生石灰和熟石灰且测量温度:液体明显温度升高的原物质为生石灰,而无明显温度变化的原物质为熟石灰,可以区别; D、用酚酞区别烧碱和纯碱:由于两者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不能鉴别; 故选 D。 考点:物质鉴别与推断。 点评:从给出的 试剂和方法去对应待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异,而不是从待鉴别物质去考虑采取什么办法,这样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针对性。 已知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时, 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 31.6克 B 20 时, 68.4克水最

9、多溶解 31.6克硝酸钾 C 20 时, 100克水最多溶解 31.6克硝酸钾 D 100克水溶解 31.6克硝酸钾固体可以形成其饱和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溶解度概念是指 100g 溶剂水,不是 100g 溶液,故 A 说法错误; B、溶解度概念是指 100g溶剂水,故 B说法错误; C、符合溶解度的定义,说法正确; D、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点评: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指明一定温度; 溶剂为 100 g; 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为 g。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

10、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 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溶质 NaCl不能透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故 A错误; B、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溶剂质量减小,故 B正确; C、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故 C错误; D、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 = 100%,溶质质量分数应该增大,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

11、评:该题为信息给予题,解答本题要认真理解半透膜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保护海洋环境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 B禁止工业 “三废 ”的排放 C可以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增加海水中的磷,从而有利于海生植物生长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利于保护海洋,正确; B、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正确; C、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增加海水中的磷,海水过营养化从而造成赤潮现象,不利于海生植物的生长,不正确;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有利于

12、保护海洋,正确; 故选 C。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防止环境污染的正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 下列检测某溶液 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 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 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 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 pH试纸上, 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 pH试纸投入待测液,会污染试剂,故 A操作错误; B、用干燥、洁

13、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 pH 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操作正确; C、不能用蒸馏水湿润 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 C操作错误;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 pH试纸上, 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会由于溶液的蒸发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 碱度的测定。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

14、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熟石灰属于碱,与酸性土壤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 A不符合题意; B、胃酸为盐酸,氢氧化铝为碱,中和过多的酸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 B不符合题意; C、蚊虫分泌的蚁酸属于酸,涂抹碱性物质可以与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故 C不符合题意; D、金属表面的锈属于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15、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易造成火灾,故图 A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子,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故图 B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稍微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图 C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小红发现妈妈在凉拌紫甘蓝时,加

16、醋后紫甘蓝变成了红色。她猜测下列物质也可能 使紫甘蓝变红的是( ) A食盐水 B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紫甘蓝加醋后变成了红色,由此可判断酸可以使紫甘蓝变红,食盐水呈中性,石灰水、纯碱溶液显碱性,稀盐酸呈酸性,故选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点评:酸具有酸的通性。 试想一下,如果人体血液中的 CO2不能由肺部排出,则人的血液的 pH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始终大于 7 答案: B 试题分析: CO2可与血液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如果人体血液中的 CO2不能由肺部排出,人体血液中酸性会逐渐增强,酸性越强溶液 PH越小,

17、 PH会下降,故选 B。 考点:酸性溶液与 PH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溶液酸性越强其就 PH越小。 掌握物质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根据生活经验,下列物质成分呈碱性的是( ) A纯净水 B番茄汁 C柠檬汁 D洗发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生活经验,纯净水呈中性; B、根据生活经验,番茄汁喝起来酸溜溜的感觉,番茄汁呈酸性; C、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故柠檬汁呈酸性; D、碱性物质可以洗去油污,洗发液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污和灰尘,洗发液呈碱性; 故选 D。 考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点评:生活中洗衣粉、肥皂、洗发液、洗洁精等都是碱性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

18、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的质量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一定温度下,一瓶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说明了溶质的量已经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说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了,所以晶体质量不会减少,故 A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一瓶硝酸钾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也就是说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了,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晶体质量应保持不变,故 B错误; C、加入固体前后,溶质和溶剂的量都没有变化,所以溶液质量就不变,故 C正确; D、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饱

19、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点评: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时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不是氯化钠蒸发,故 A 错误; B、日晒风吹可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晶体析出,故 B错误;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就是海水晒盐的原理,故 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不会因日晒风吹而变小,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故 D错误;

20、故选 C。 考点: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点评: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鉴别食盐和纯碱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D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家庭中可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食盐与食醋不反应,无现象;纯碱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有气泡冒出,二者反应现象不同,故A生活中可以完成; B、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可用硝酸银,但生活中没有物质硝酸银,故 B生活中无法完成; C、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食醋呈酸性,故 C生活中可以完成; D、水垢

21、的主要成 分是碳酸钙,食醋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故 D生活中可以完成; 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离子的检验;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食盐 生石灰 稀硫酸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质量变大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烧碱会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 食盐

22、在空气中质量基本无变化; 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 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质量基本无变化;故 满足条件,答案:为 C。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点评:存放于烧杯中质量变大且变质,即发生化学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在空气中烧 碱与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自己变质。 食品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提倡某些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 B在特制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固体和水,饮用前使它们混合制作低温饮料 C硫酸铜溶液可以杀菌,所以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D在发酵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揉和,除去面团中

23、多余的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适当的补充铁元素,可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故 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 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是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故 C符合题意; D、碳酸钠呈碱性,能中和面团的多余酸,并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的物质有:重金属的盐溶液、甲醛、甲醇、亚硝酸钠、黄曲霉素等。 填空题 ( 4分)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小林按照课本 “活动与探究 ”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 仪器 B的名称是 。 称量食盐应放在仪器

24、 A的 盘,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 。 “活动与探究 ”中,操作步骤有: 计算产率、 过滤、 溶解、 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答案:( 1)漏斗 ( 2)左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3) 试题分析:( 1)漏斗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左物右码,故将食盐放在左盘中称量;溶液蒸发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溶液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 ( 3)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故序号为 。 考点:粗盐的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 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4分 )南海是我

25、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 1)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蕴藏量极大的新型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又称“可燃冰 ”。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 2)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反应顺序标号)。 答案: (1)燃烧后几乎不产生废气或废渣 CH4+ 2O2 CO2 +2H2O ( 2) 试题分析: (1)因为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

26、4+ 2O2 CO2 +2H2O ; ( 2)第 1反应为海水中的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第 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复分解反应 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冰的燃烧产物,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 6分)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 CaCl2+CO2+H2O

27、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试题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aCO3+2HCl CaCl2+CO2+H2O、 Ca(OH)2+CO2 CaCO3+H2O。 考点: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 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 100g废水于烧 杯中,加入 120g质量分数为

28、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 .7%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 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120g10 = 解得: x=14.7g 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 100 =14.7%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4.7%。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注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物质质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 (

29、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减小的是 _;在 _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 2) 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 ( 3) 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用 “甲 ”、 “乙 ”、 “丙 ”及 “ ”、 “ ”或 “ ”表示)。 答案:( 1)丙 t2 ( 2) 1 2 3 ( 3)丙甲乙 试题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在 t2 时相于交一点的,说明在 t2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 2)

30、 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即该温度下, 100g水溶解甲物质 50g刚好形成 150g饱和溶液,所以该温度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50g: 100g: 150g=1: 2: 3; ( 3)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相交,说明此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而丙物质溶解度曲线处于上方,说明此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乙两物质即该温度下, 100g水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甲、乙物质的质量相等,而溶解丙物质的量要多于甲、乙物质所以 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相等都小于丙。 考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

31、关系。 点评: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时说明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物质的溶解度数值可以理解为: 100 克水在一定温度下所能溶解溶质质量的最大值。 ( 14 分) 现有 Fe、 H2O2、 AgNO3 溶液、 MgCl2 溶液、水、稀盐酸、氧气、Fe2O3,从以上几种物质中选出反应物,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 1)化合反应 ;( 2)置换反应 ; ( 3)酸与盐反应 ;( 4)盐与盐反应 ; ( 5)酸与氧化物反应 ;( 6)分解反应 ; 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主要成分是 Al(OH)3,其治疗原理是 。 答案: ( 1) 3Fe 2O2 Fe3O4;( 2) Fe 2AgNO3 Fe

32、(NO3)22Ag; ( 3) HCl AgNO3 HNO3 AgCl;( 4) 2AgNO3 MgCl2 =Mg(NO3)22AgCl; ( 5) 6HCl Fe2O3 2FeCl3 3H2O;( 6) 2H2O2 2H2O O2; 3HCl Al(OH)3 AlCl3 3H2O 试题分析: (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Fe 2O2Fe3O4,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多变一 ”; ( 2)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Fe与 AgNO3反应生成 Fe(NO3)2、 2Ag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其化学方程式为 Fe 2AgNO3 Fe(NO

33、3)2 2Ag; ( 3)稀盐酸是酸, AgNO3是盐,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 AgNO3HNO3 AgCl; ( 4) AgNO3、 MgCl2属于盐,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 2AgNO3 MgCl2 =Mg(NO3)2 2AgCl; ( 5)稀盐酸是酸, Fe2O3是氧化物,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 6HCl Fe2O32FeCl3 3H2O; ( 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 ”,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O2;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 Al(OH)3为碱,酸碱中和反应,可降低过多的胃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3HCl Al(OH)3 A

34、lCl3 3H2O。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对反应物、生成物,然后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写出方程式。 探究题 ( 9分)小远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牙膏的主要成分。它将一定比例的碳酸钙粉末和食盐倒入小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甘油(保湿剂)、甜味剂和香精等,搅拌均匀后制得牙膏。 ( 1)牙膏是 (填纯净物、混合物)。 ( 2)小远测定自制牙膏及其他清洁用品的 pH,记录如下: 物质 自制牙膏 洁厕灵 油污净 pH 8 2 12 自制牙膏显 (填 “酸性 ”、 “碱性 ”、 “中性 ”),洁厕灵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_色。 ( 3)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

35、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两面针牙膏 珍珠王牙膏 中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氧化物) ( 4)牙膏中的摩擦剂之一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 生石灰 石灰水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混合物 ( 2)碱性 红 ( 3)碱 盐 氧化物 ( 4) CaCO3 CaO+CO2 CaO+H2O =Ca(OH)2 Ca(OH)2+ Na2CO3 CaCO3+2NaOH 试题分析:( 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牙膏是由碳酸钙粉末、食盐、甘油(保湿剂)、甜味剂和香

36、精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故牙膏属于混合物; ( 2)由表格可知,牙膏的 PH=87,牙膏显碱性;洁厕灵的 PH=2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3)氢氧化铝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OH-,属于碱;碳酸钙是由钙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二氧化硅是由氧、硅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 CaO+H2O =Ca(OH)2、 Ca(OH)2+ Na2CO3 CaCO3+2NaOH。 考点:化学与生活;酸碱性与 P

37、H关系;物质的类别。 点评: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大小之间的关系与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转化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14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 l总结了 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 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 1)为了验证反应 ,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 NaOH液中,溶液变成 色。 ( 2)依据反应 说明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 2)来说明反应 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反应类型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和 。在图 2所示的反应过程中

38、,小明对反应溶液的 pH进行了三次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 (填化学式,下同); pH=7时,溶质为 ; pH=3时,溶质为 。 ( 4)为了验证反应 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 红 ( 2) 2NaOH+CO2 Na2CO3+H2O ( 3) 2NaOH + H2SO4= Na2SO4+H2O 复分解(中和)反应 Na+ SO42 Na2SO4 NaOH ; Na2SO4 ; Na2SO4 H2SO4 ( 4) CuSO4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试题分析:( 1)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39、故填:红; (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由图 2可知,容器中是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加入的是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所以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物中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所以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由图可知,反应前后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当溶液 PH=10时,溶液呈碱性,溶液应为 NaOH 溶液;当溶液 PH=7 时,溶液呈中性,溶液应为 NaCl;当溶 液 PH=3时,溶液呈酸性,溶液应为 H2SO4; ( 4)反应 是盐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铜沉淀和硫酸钠,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要求,其化学方程式为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图示所表示的反应的实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