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南京地铁 3号线贯穿大江南北、连接主城、东山新城、禄口机场、南京南站等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地铁建造中广泛使用了金属材料,其中大多数属于合金,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定是混合物; 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A、锰钢属于铁的合金,其中含有铁、锰等属于合金,故 A错; B、生铁是铁的一种合金,属于合金,故 B错;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 C错; D、合成材料中没有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
2、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高低蜡烛熄灭的顺序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高低不等的蜡烛
3、熄灭的顺序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 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
4、的条件 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能反映出其化学性质,根据这一点来解答此题。 A、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氦元素原子和氩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种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 B、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7、 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 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镁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 D、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8、6,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故选 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
5、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实验分析得知其由 C、 H、 O、 N 4种元素组成,其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解答。由题意,喜树碱的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其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喜树碱的生物碱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488.05%28,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2814 2,故选 B。 考点: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近来许多饮品被曝 “
6、塑化剂 ”超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 C24H38O4)是一种常见的 “塑化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B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6: 1 D C24H38O4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判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7、为 13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24H38O4 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224):( 164)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 1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是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某化学反
8、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 “ ”和 “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 3g物质 与 1g物质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物质 B每 3个物质 分子与 1个物质 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个物质 分子 C每 3万个物质 分子与 1万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万个物质 分子 D每 3n个物质 分子与 n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n个物质 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出此反应的表达式为: 3 + 2 ,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 3: 1: 2。 A、每 3g物质 与 1g物质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物质 ,不正确,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每
9、3个物质 分子与 1个物质 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 C、每 3万个物质 分子与 1万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万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 D、每 3n个物质 分子与 n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2n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故选 A。 考点: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如图为晶体 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a、 b两点分别表示 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 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 t2 时,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 时, a、 b中都有晶体
10、析出 C从 ab:先将 a降温到 t1 ,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中加入 M至刚好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 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A、 t2 时, 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 b点在
11、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 时, 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 b点平行向左移, t1 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 C、从 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 a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后成为 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 t2 到达 b点,因此从 ab的转化方法正确; D、从 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 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 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1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 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 AgNO3溶液,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一般的来说, HCl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用 NaOH溶液吸收;碳酸根离子一般用氢离子或钙离子除去;通过灼热的 Fe2O3会除去一氧化碳。
13、A、 HCl气体可以用 NaOH溶液吸收,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正确; B、 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新的杂质硫酸钠,故选项错误; C、通过灼热的 Fe2O3 会除去了原物质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硫酸银微溶于水,也会把硫酸反应了,故选项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某溶液含有 Cu( NO3) 2和 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 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 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
14、 m2时,两者溶液中 Cu(NO3)2质量分数相等 C当溶质种类为 2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 2种 D当溶质种类为 1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 1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 A错误;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 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
15、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 B 错误; 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 2种,故 C正确; D、当溶质种类为 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 少两种,不可能为 1种,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 Na+、 NO3-、 CO32- B NH4+、 Na+、 C1-、 SO42- C K+、 Ba2+、 OH-、 SO42- D K+、 Ag+、 NO3-、 C1- 答
16、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 H+、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 Ba2+、 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Ag+、 C1-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芯片是电脑、 “智能 ”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
17、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 行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SiO2+2C Si+2CO,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观察选项,故选 C。 考点:考查反应类型
18、的判定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 PH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和没有注意 “三靠 ”,故 A错误; B、称量固体: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 B错误; C、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否则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故 C正确; D、整个 pH试纸丢入试剂,污染了试剂图中操作错误,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人体内含量 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钙 C钠 D氧 答案
19、: B 试题分析:根据人体内元素的含量排序、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五种元素是氧、碳、氢、氮、钙,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A、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B、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项正确; C、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钠,故选项错误; D、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氧,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吸入氧化镉( CdO)的烟雾可产生急性镉中毒,氧化镉中镉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1 C +2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0、结合氧化镉( Cd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氧元素显 -2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 -2) 0,则 x +2价,故选 C。 考点: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 A不符合; 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B不符合;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 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
21、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不符合,故选 C。 考点: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用油 C食盐 D白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 B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错;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氮
22、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 NH4NO3 B KH2PO4 C Ca( H2PO4) 2 D K2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物质。 A、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正确; B、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 B 错误;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 C 错误;D、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2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电热器取暖只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水力发电只是由于水的流动产生的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判别 钚( Pu)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根据右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钚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
24、中错误的是 A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3g B钚原子序数为 94 C钚原子质子数为 94 D钚原子中子为数为 149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来分析解答即可。 A、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钚( P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不是 243g,说法 错误; B、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钚( Pu)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4,说法正确; C、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钚( Pu)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钚(
25、 Pu)原子的质子数为 94,说法正确; D、由 AC可知,钚( P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质子数为 9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可知,钚( Pu)原子的质子数为 149,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 -分子不停地运动 B酒精挥发 -分子间间隔变大 C食物腐败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花的香气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正确; B、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造成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
26、; C、食物腐败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此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填空题 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 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 2)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天然气与煤、 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 ( 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硝酸
27、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 。 ( 5)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 6)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 ( 7)简单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 。 答案:( 1)维生素;( 2)石油;( 3) CO; ( 4)降低; ( 5)乳化;( 6) pH试纸;( 7)肥皂水 试题分析:( 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 2)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 3)香烟烟气中能与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 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 5)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 6
28、)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可用 pH试纸; ( 7)简单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 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考点:考查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请你参与下列有关分类问题的讨论。 ( 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在 K、 H、 O、 N 四种元素中任意选择三种组成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在图 1中 、 的横线上。 请将上面 、 两种碱继续分类,可分为 。 ( 2)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
29、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 下表中 X、Y符合图 2所示关系的 是 (选填下列表中选项)。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物 钠盐 Y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物 碳酸盐 ( 3)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请用此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氢的氧化物有:水( H2O)与过氧化氢( H2O2),以此类推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 Na2O)与过氧化钠,则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 CO2+2NaOH Na2CO3+H2O,以此类推SiO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HNO3; KNO3;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2) A、 D
30、 ( 3) Na2O2; SiO2+2NaOHNa2SiO3+H2O 试题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物质分类的知识、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将上面 、 两种碱继续分类,可考虑其水溶性。 所对应是酸,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硝酸符合题意,其化学式为: HNO3; 所对应的是盐,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硝酸钾符合题意,其化学式为: KNO3; 、 均属于碱,将两种碱继续分类,考虑其水溶性 ,可分为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故答案:为: HNO3; KNO3;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2)因为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
31、,分析上表中 X、 Y 的关系,则可知答案:。 A、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B、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只有并列关系; C、化合物包括氧化物; D、碳酸钠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故选 A、 D; ( 3) 由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对比水与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归纳出氧化物与过氧化物的构成关系,由氧化钠的化学式推断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即可。 水的化学式为 H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 H2O2,可得出,过氧化氢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此可以推知,过氧化钠的分子构成上比氧化钠的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氧化钠的红化学式为 Na2O,则过氧化钠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Na2O2,故答案:为: Na2O2; 根据
32、题意,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和 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产物相近,故可仿照 CO2与碱反应的反应书写 SiO2与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答案:为: SiO2+2NaOHNa2SiO3+H2O。 考点:考查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方程式书写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 1)在 “操作 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 ( 2)加入
33、“适量稀 HCl”的目的是 。 ( 3)生成沉淀 C的化学方程式 。 ( 4) “操作 3”的名称是 。 ( 5)用提纯的 NaCl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NaCl的质量为 g。 ( 6)如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 1.04g/cm3)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 mL;水 g。 ( 7)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 “偏高 ”、 “偏低 ”、或 “无影响 ”)。 答案:( 1)漏斗; ( 2)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 ( 3)Ca
34、Cl2+Na2CO3 2NaCl+CaCO3; ( 4)蒸发;( 5) 3; ( 6) 24.04; 25; ( 7)偏高 试题分析:( 1)要将不溶性的固体分离,需 要进行过滤操作,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 2)加入碳酸钠后,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溶液B 中存在反应剩余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但是两者对于氯化钠都是杂质,所以加入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3)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方程式是: CaCl2+Na2CO3 2NaCl+CaCO3; ( 4)氯化钠的溶解度
35、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要得到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溶剂; ( 5)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 数,是 50g6% 3g; ( 6)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 1.04g/cm3)的质量是: 25g,体积是:24.04mL,则需要水的质量为 50g-25g 25g; ( 7)根据正确使用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而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在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导致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液体就偏少,所以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考点: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
36、的名称: , 。 ( 2)写出实验室用 A装置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 C装置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是:当气泡 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实验室制取的 CO2气体中常含有少量 HCl气体和水蒸气,为了制得纯净、干燥的 CO2气体,可使用 F、 G装置除去 HCl气体和水蒸气,则除杂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B接 、 接 、 接 D(填导管接口小写字母标号)。 答案:( 1)酒精灯;长颈漏斗;( 2) 2KClO3 2KCl+3O2; 连续并比较均匀;( 3) c、 d; a、 b 试题分析:( 1)标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 ( 2
37、)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反应原理为: 2KClO3 2KCl+3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 3)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先除杂再干燥,即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为了除杂彻底,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 “长进短出 ”。 考点: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探究题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 “504双吸剂 ”,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 “504双吸剂 ”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
38、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 Fe、 Fe2O3、 CaO、 Ca(OH)2和 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 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 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 Fe2O3 ( 3)将步骤( 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39、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 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 Fe2O3的结论,理由是 。 【实验探究 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 1)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 。 ( 3)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 1.6g,滤渣 B中 CaCO3的质量为 1.0g,滤渣 C的质量为 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 答案
40、:【作出猜想】 CaO+H2O Ca(OH)2 【实验探究 1】 CaO 稀盐酸 Fe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实验探究 2】( 1)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 2) Fe2O3; Ca(OH)2 【实验结论】 Fe、 Fe2O3、 CaO、 Ca(OH)2、 CaCO3 试题分析:【作出猜想】双吸剂中含有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
41、O+H2O Ca(OH)2。 【实验探究 1】甲 同学的方案: (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说明一定含有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不一定不含 Fe2O3,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 3)将步骤( 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 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42、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2】 ( 1)由乙丙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磁铁吸引了铁粉;固体溶于水后,滤液 A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 CaCO3+2NaOH; ( 2)对滤渣 B 的探究: 取滤渣 B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溶于水呈黄色。由乙丙同学的实验还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
43、总质量为 1.6g,而滤渣B中 CaCO3的质量为 1.0g,滤渣 C的质量为 1.0g,即钙元素质量是: 2.0g100% 0.8g, 1.6g 0.8g,因此一定有氢氧化钙,即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Fe、Fe2O3、 CaO、 Ca(OH)2、 CaCO3。 考点:考查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推断题 A、 B、 C、 D、 E、 F、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B是一种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B中两元素质量比为 3: 8;人体胃酸中含有 D,可帮助消化;生活中 F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且 F和 G的组成元素相同; A和 E都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一部分关系如图所示,
44、(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D物质的化学式为 ; F物质的化学式为 。 ( 2) GC反应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为 。 ( 3) A 与 D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 “放出 ”或 “吸收 ”)热量。( 4)写出 C物质的一种用途: 。 答案:( 1) HCl; H2O;( 2) 2H2O2 2H2O+O2;( 3) HCl+NaOHNaCl+H2O; 放出; ( 4)医疗急救、炼钢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题分析: B是一种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B中两元素质量比为 3: 8
45、;可知 B是二氧化碳,人体胃酸中含有 D,可帮助消化;故 D是盐酸,生活中 F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则 F是水, F和 G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G是双氧水;双氧水分解可以生成水和氧气,故 C是氧气, A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且能够和二氧化碳 B反应,故 A是碱液,可以是氢氧化钠等,则由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可猜测 E是碳酸钠,带入框题推断合理。 ( 1)由分析知 DF 物质的化学式为 HCl、 H2O; ( 2) GC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3) A与 D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Cl+NaOH NaCl+H2O;该反应是中和反应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4) C是氧气
46、,能够支持燃烧和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炼钢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推断 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 1)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工业上常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 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 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小王同学主张用流程 、 、 和操作 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 和 的化学方程式: ; ; b操作 包括搅拌、 、洗涤、干燥等工序。 c小李同学认为流程 、 、 和操作 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 ; 操作 I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 2)该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25g石灰 石样品放在烧
47、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 2所示,请完成下列计算内容: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 a CaCO3 CaO+CO2; Ca( OH) 2+Na2CO3CaCO 3+2NaOH; b过滤; c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另加碳酸钠溶液更经济,生成成本更低,若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回收直接排放,不利于 “节能减排 ” ( 2) 80%; 10% 试题分析:( 1) a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b根据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的优点考虑; ( 2)由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8. 8g,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氯化氢的质量,再用碳酸钙的质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