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10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煤气进口处的内外气体的流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因为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煤气不会向空

2、气中泄露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掌握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运用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流体压强的问题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B 4s 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和路程的图象上可以得到甲乙出发是时间和运动的路程,可以看出甲乙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又因为甲乙都进行直线运动,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A、

3、乙出发 4s之后甲才出发,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不符合题意 B、如图,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甲乙都在平直的路面上步行,所以甲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如图,在 0s 8s内,甲乙都通过了 5m,通过的路程相等不符合题意 D、 8s末甲、 乙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甲运动了 4s,乙运动了 8s,运动时间不同,运动速度不同符合题意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已知条件不是直接出现在题干中,而是反映在图象中,要从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中搜寻运动路程、时间,然后计算速度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书桌的高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分别为( ) A 60g

4、、 0.8m、 0.5s B 10g、 80cm、 0.5s C 60g、 80mm、 5s、 D 109、 08dm、 5s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 ,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斤 =500g左右,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左右,此题中应该为 60g; 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 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在 0.5s左右 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

5、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A、拖拉机和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拖拉机

6、为参照物, 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 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人看到地面在向下运动,他是以身边的电梯为参照物;故 B正确; C、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是以云为参照物的故 C错误; D、我们看到宇航员出舱后能够静止,这是以飞船为参照物,故 D正确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 A和 B,如图(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 生的压强为 pA和 pB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

7、位当位置,它们受到水中的浮力为 FA和 FB,则( ) A pA pB FA=FB B pA pB FA FB C pA pB FA=FB D pA pBFA FB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A和 B的质量相同,即可知其重力相同,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因为 A的底面积大于 B的地面积,所以有压强公式即可比较出二者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小;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悬浮时浮力也等于其重力,由此可作出判断 因为两个实心正方体 A和 B质量相同,所以 GA=GB,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即压力 F相等, 由图中可知 sA sB,由 p=可得

8、pA pB; 因为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 A漂浮, B悬浮,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悬浮时浮力也等于其重力, 所以 F 浮 A=F 浮 B=G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涉及到压强大小及其计算,压强大小比较,重力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 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解答此题时注意两点:一是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其压力等于其本身重力,二是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悬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如图所示,拉力 F=80N,物体重力 G=120N,不计摩擦和绳重若将物体匀速提高 l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8OJ B动滑轮的重力为

9、20N C拉力做的总功为 120J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答案: D 试题分析:( 1)由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和上升高度可求出绳子所移动的距离,所以做的有用功由 W 有 =Gh求得; ( 2)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由动滑轮及物体匀速上升,则由公式 F=( G+G 动 )可求动滑轮的重力; ( 3)拉力做的总功由 W 总 =Fs=F2h求得; ( 4)利用机械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A、拉力做的有用功 W 有 =Gh=120N1m=120J;故 A错误; B、动滑轮的重力: G 动 =2F-G=280N-120N=40N;故 B错误; C、拉力做的总功: W 总 =Fs=F2h=8

10、0N21m=160J;故 C错误; 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 100%= 100%=75%;故 D正确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点评:本题为机械效率的题目,要准确的找到有用功和额外功,求出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 F 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 F 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运动方向或运动速度的变化 ( 2)力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进行曲线运动 ( 3)力没有改

11、变物体的形状,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 4)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运动方向是不存在的 A、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水平向右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向右下方直线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竖直向下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如图,小 球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都没有改变,则应不受力或受力平衡;但小球只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符合

12、题意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 1)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能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小华同学酷爱滑板运动,在他玩滑板的过程中,关于几个力学问题的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玩滑板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增加板对地的压力 B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C滑板在地面滑行是因为人 和滑板具有惯性,当惯性消失,滑板就停下来 D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1)重心越大,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 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加光滑;或将滚动代替滑

13、动; ( 3)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A、玩滑板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增加人的稳定性,不能增加压力;故 A说法错误; B、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 B说法正确; 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因此惯性不会消失,故 C说法错误; D、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说法错误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平衡力的辨别;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稳

14、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惯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涉及内容较多,但都比较简单,特别注意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度 实验题 酱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小明用手提起一瓶酱油,凭经验感觉它密度要比水大,但到底是 多大?于是他用一架天平、一个空玻璃瓶和水(密度用 水 表示)测出出了酱油的密度 ( 1)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 中的实验操作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 m0; 再用天平测出瓶子盛满水后的总质量 m1; ( 2)则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酱油 = ( 3)小明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后认为:即使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天平非常精确,测量值也会略小于真实值他做出这样猜

15、想的理由是 答案:( 1)倒掉水,用天平测出瓶子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 m2;( 2)水 ;( 3)由于瓶 子粘水,造成 m2的测量结果偏小 试题分析:( 1)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要求酱油的密度,需知道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水的质量和密度可知瓶的容积,因此只需测量出满瓶酱油的质量即可; ( 2)利用密度公式 =写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 ( 3)将杯中水倒出时,会有一些水残留在酱油瓶中,测出酱油的质量不准确,计算出的密度也就出现了误差 ( 1)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水的总质量,则一瓶水的质量: m水 =m1-m0,瓶的容积: v= ,因此还需将瓶中水倒掉,用天平测出瓶子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 m2; (

16、2)酱油的质量为: m2-m0,则酱油密度的表达式: 酱油 = 水 ( 3)将杯中水倒出时,由于瓶子粘水,所以会造成酱油的质量 m2偏小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减小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注意部分酱油残留在瓶壁上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 (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 A,并使其作 为 N (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 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 3)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将该

17、实验改成了如图 2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 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8;( 2)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 3)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试题分析:(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 A,并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1所示由图示弹簧测 力计可知,分度值是 0.1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2.8N,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2.8N (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没有

18、控制物体间的压力不变,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 3)由图 2所示可知,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求出滑动摩擦 力 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 调 (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

19、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填 “能 ”或 “不能 ”)理由是 ( 3)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填 “左 ”或 “右 ”)端将下沉 (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 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其原因是: 答案:( 1)左;( 2)不能;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左;( 4)变大;其力臂变小 试题分析:(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用实验数据总

20、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 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 ( 4)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 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 2)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 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 L, 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时, 杠杆的左端: 3G3L=9GL, 杠杆的右端:

21、 2G4L=8GL, 所以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乘积,所以 杠杆左端下沉 ( 4)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 OC,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 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点评:( 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力或力臂大小,也可以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或杠杆的哪端下沉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很广泛; ( 2)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填空题 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17世纪中期,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公开演

22、示了著名的 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物理学上就把相当于 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 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马德堡半球; 760毫米 试题分析:( 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 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得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 h=760mm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 查的是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大气压强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强的数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

23、单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 -15在着舰时,机腹后方的尾钩会牢牢抓住阻拦索,使飞机在短短 12s的时间内,由 500km/h的航速至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如图所示是飞机起飞时的情景,设置在飞机后方的是偏流板,请你猜想使用偏流板的目的是 答案: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飞机高温尾气的流动方向,避免伤及飞机后方的人员和其他飞机 试题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速度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 ( 1)机腹后方的尾钩会牢牢抓住阻拦索,使飞机在短短 12s的时间内,由500km/h的航速至稳稳地停在航

24、母的甲板上,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设置在飞机后方的是偏流板,能改变飞机高温尾气的流动方向,避免伤及飞机后方的人员和其他飞机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 -15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 一列车正以 54km/h的速度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车窗外的风是向 吹的,风速是 m/s 答案:西; 15 试题分析:( 1)速度单位换算关系是: 1m/s=3.6km/h;将列车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 ( 2)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乘客看到的雨正好竖直下落

25、至地面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这说明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运动快慢与方向都相同,根据以上分析判断风向及风速 ( 1)根据 1m/s=3.6km/h可得: 54km/h=15m/s; ( 2)以地面为 参照物列车正在由东向西; 以列车为参照物雨竖直下落,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 以地面为参照物雨向东运动,所以风向东刮,即刮西风;风速与车速相同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单位换算、参照物的选取、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掌握,难点是判断雨的运动状态,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如图所示是人在步行前进时的情景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 “前 ”或

26、 “后 ”),所以对人前进来说,摩擦力是 力(填 “动 ”或“阻 ”)鞋底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答案:前; 动;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试题分析:( 1)摩擦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种方法 ( 1)人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向前;这是人能够前进的原因,故该力对于人前进来说是动力; ( 2)鞋底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鞋与地面的粗糙程度

27、,从而增大了摩 擦力 考点:摩擦力的方向;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本题易错点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要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应先判断出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如图所示,在跳水运动员身体全部入水后继续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受到水的压强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m 答案:不变;增大 试题分析:( 1)跳水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水 V 排 分析所受浮力的变化; (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 p

28、=gh分析跳水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压强的变化 ( 1)跳水运动员在入水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水 V排 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该运动员所受的浮力变大 ( 2)当他在入水过程中,深度增加,由 p=gh可知,压强 p增大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利用,重点是确定该过程 V 排 和深度 h的变化 一座高达 35m的大桥,总长为 8230m,其中正桥只有 1030m,而 每一侧的引桥却长达 3600m,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小明很奇怪,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 1)小明用

29、如图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验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沿斜面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 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时能起到 的作用 ( 2)一辆总质量为 1260kg的小汽车以 36km/h的速度匀速驶上一侧引桥时,需要经过 min 才能到达正桥,所做的有用功为 J(不计质量变化,g=10N/kg) 答案:( 1)省力;( 2) 6; 4.41105 试题分析:( 1)斜面也是种简单机械,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机械时不可能省功,省力的机械必然要费距离,省距离机械必然要费力 ( 2)汽车通过引桥的时间可用公式 v=来计算;有用功可用公式 W=Gh 来计算 (

30、1)汽车利用斜面上升时,增大了运动的距离,故可以省力,但却不能省功 ( 2)汽车的速度 v=36km/h=10m/s, 汽车通过引桥的时间: t= =360s=6min; 小汽车的重力: G=mg=1260kg10N/kg=12600N, 汽车通过引桥到达大桥时,上升的高度为大桥的高,即 35m故所做的有用功为 W=Gh=12600N35m=4.41105J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个信息给予题,需要通过题目给出的看似繁杂的信息中,找出与机械、有用功、速度公式相关的物理量此类信息给予题关键之处在于要把题目中的问题与物理场景相对应,然后一一找出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求的物理量,并

31、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求解 计算题 “引体向上 ”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刘强能在 25s内连续做 16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已知刘强的质量是50kg,每次引体上升的高度如图所示( g=10N/kg) ( 1)在他匀速提升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以上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 2)如果人的平均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那么刘强的体积大约是多大? ( 3)刘强做动作时的平均功率是多大? 答案:( 1)不变;变大;变大; ( 2)刘强的体积大约是 0.05m3; ( 3

32、)刘强做动作时的平均功率是 128W 试题分析:(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 2)已知人体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公式 =可求体积的大小; ( 3)已知质量的大小和上升的高度,以及做功的时间,根据公式 W=Gh=mgh和 P=可求功率的大小 ( 1)在他匀速提升自己身体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 ( 2) =, 刘强的体积 V= = =0.05m3; ( 3)刘强克服重力做的总功 W=nGh=nmgh=1650kg10N/kg0.4m=3200J; 他做功的平均功率 P= =128W 考点

33、: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密度公式的 应用;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功和功率的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综合题 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钢缆的 A端固定在电杆上, B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在电杆 C上 ( 1)配重 D是 n个混凝土圆盘(图中只画出 3个),每个盘的质量是 m按图示的配置,钢缆在 B端所受的拉力大约是多少? ( 2)如果只考虑 B端的牢固性,本来可以把它直接固定在电杆 C上,也可以用一个很硬的大弹簧连接 B和 C,实际上却用滑轮组来连接,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 1) FB=3nmg( 2)见 试题分析:(

34、1)对于滑轮组来说,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几段,所用的拉力就是原来的几分之一,即 F=; ( 2)从弹簧和滑轮组在使用情况中的不同,以及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使用滑轮组的优点 ( 1)由图可见滑轮 B为动滑轮,与它相连的绳子段数是 3;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配重 D的重力,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公式,则有 GD= =nmg,所以作用在 B端钢缆的拉力 FB=3nmg; 答:按图示的配置,钢缆在 B端所受的拉力大约是 3nmg ( 2)机车运行中,拾电器会把输电线向上托起如果使用两端固定的钢缆,悬线会 因此松驰,输电线将左右摇摆,有可能脱离拾电器造成断电事故使用滑轮组可以保证输电线的高度变化时钢缆始终

35、保持张紧状态如果用弹簧代替滑轮组,情况好于两端固定的钢缆,但钢缆的张紧程度仍随弹簧的长度有较大的变化,而且不易确定钢缆的最佳长度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省力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注意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去年 4月初,国家针对校车发布了相关的安全强制性标准,并且已于去年的 5月 1日起正式实施字通专用校车 ZK6100DA的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请 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已知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 g=10N/kg) ( 1)该校车的每个座位上均配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 (选填 “启动 ”或 “刹车 ”)时,由于

36、 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 2)该校车(空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外形( mm) 9980243031050 整备质量( kg) 9000 座位数 48 51 百公里油耗( L) 19 行李舱( m3) 0.4 轮胎数(条)新课 标第 一 网 6 最高时速( km/h) 105 ( 3)当汽车以最高车速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为 6000N则连续行驶 6min,汽车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大? ( 4)校车行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员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说明汽车为什么不能超载?(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1)刹车;惯性; ( 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3105Pa;

37、 ( 3)汽车所做的有用功是 6.3107J; ( 4)超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严禁超载 试题分析:( 1)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乘客可能冲出座位碰到前面的物体(座椅背)上而受到伤害,系上安全带,可以防止刹车时乘客受到伤害 ( 2)先求出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然后由压强公式求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 3)由平衡条件求出汽车牵引力,由 W=Fs求出汽车做的有用功 ( 4)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刹车时的刹车距离越大 ( 1)该校车的每个座位上均配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 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

38、力 F=G=mg=9000kg10N/kg=90000N, 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有 6 个轮胎,汽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0.05m26=0.3m2,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P= =3105Pa; ( 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得:汽车的牵引力 F=f=6000N, v=,汽车速度 v=105km/h= m/s, 汽车在 t=6min=360s内的路程 s=vt= m/s360s=10500m, 汽车做的功 W=Fs=6000N10500m=6.3107J; ( 4)汽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紧 急刹车时,刹车距离大,车不易停下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汽

39、车要严禁超载 考点: 点评: 作图题 如图所示的是汽车液压刹车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中 AOB实为一个杠杆,O 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刹车时它所受的动力 F1、阻力 F2和动力臂 L1 答案: 试题分析:脚对刹车踏板施加的力就是使杠杆转动的动力,方向是和踏板垂直向下的力;液压装置中的液体对 B施加的力就是阻碍杠杆转动的阻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过支点做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就是动力臂; 踩下汽车踏板时,脚会对刹车踏板就会施加一个和踏板垂直向下的力 F1,作用点在踏板上;过支点 O 做力 F1的垂线段,用大括号标出这段距离,记为 L1,就是动力臂;刹车踏板运动时,液压装置中的液体就会对 B点施加了以水平

40、向右的力 F2,即阻力;如下图所示: 考点:力臂的画法;力的示意图 点评:画力臂的方法:首先确定支点;然后找到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延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做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作力臂时要注意一定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如图所示,在探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中,将音叉紧靠是线下的小球,敲击音叉,发现小球被弹开后并到达最高点请你画出此 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试题分析:小球被弹开后到达最高点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自身的重力、一个是细线对它的拉力,过重心沿力的方向画有向线段分别表示即可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同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向上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点评:力的示意图是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的,但在作图前应根据题目需要对物体所受的各个力进行受力分析,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