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15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6月上旬,中国将发射 “神舟十号 ”载人飞船,发射 “神舟十号 ”飞船的 “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火箭点火的过程中燃料和助燃剂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隔热材料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整流罩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考点:化学

2、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符合题意; C、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能使

3、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闲置的地窖内容易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进入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 措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方面的知识,要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化石燃料 D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废旧电池含有金属汞、铅,所以

4、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 A正确; 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故 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化石燃料,故 C正确; D、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白色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点评: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望同学们注意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CO2中的 CO 点燃 B 区分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

5、燃,闻气味 D 除去 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锌粒,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宜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是因为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可能不能燃烧,一般采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故 A错误 B、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都是黑色,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区分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故 B错误 C、羊毛在点燃时会产生出焦羽毛味,而合成纤维没有焦羽毛味,所以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该两者,故 C正确 D、由于锌不但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还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加入足量锌粒过滤除去 FeSO4溶液中的 CuSO4,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

6、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本题是一道鉴别及除杂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鉴别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对选项中的物质进行讨论即可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 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关于丁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 116g B由 20个原子构成 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 6: 2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 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

7、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 1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酸乙酯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6=7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2=1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2=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 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8、、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 “银粉 ”(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

9、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美国科学家卡尔 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 “氮 5”(化学式为 N5),在制取 “氮 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 “氮 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 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 N5分子由 5个氮原子构成 C “氮 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 “氮 5”是一种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制取 “氮 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

10、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则可推断 “氮 5”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B、每个 N5分子是由 5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氮 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 “氮 5”(化学式为 N5),真空条件下 “氮5”是盐粒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单质与化合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某学生对课本中图表资料使用情况的叙述,其中不

11、正确的是( ) A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C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只能查出相对原子质量,不能查出化合价,故说法错误; B、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故说法正确;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氢后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金属与盐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 D、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

12、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故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 MgO的质量: m2g B参加反应的 Mg的质量: m1 g C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 m2-m1) g D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图象可知反应的最后

13、固体质量最终为 m2g,该值即是氧化镁的质量; B、该反应的期初固体的质量即为镁的质量,所以为 m1 g; C、由于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所以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 m2-m1) g; D、由镁的燃烧的方程式为 2Mg+O2 2MgO可知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利用 BC的结论可知镁和氧气的质量比 = ; 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不能漏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特别是气体物质的质量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铜丝换成木炭 C用含有氧

14、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发出耀眼的白光,只是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B、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无法测出氧气的含量,所以不能把铜丝换成木炭,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选项正确; D、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因此不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

15、了加热铜丝消耗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的原理,才能作出正确解答 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能清除油污,其过程是物理变化 B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C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 D燃煤取暖,是利用了燃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洗洁精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其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 A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是因 为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

16、点,而不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故 B错误; C、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食盐和白糖是不同的物质,所以性质也会有所不同,故 C正确; D、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燃煤燃烧时也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此题不难解决,它体现了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化学 ”的理念,是化学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

17、混合物 D加明矾能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出现较多泡沫的,属于软水,有较少泡沫或浮渣出现的水属于硬水,故 A正确; 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 B正确; 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故 C正确; D、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法,而加入明矾只能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故 D错误 故答案:为: D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水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易出错 下列有关物质

18、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生石灰属于氧化物 B小苏打属于盐 C干冰属于混合物 D酒精属于有机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氧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D、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纯净物按元素种

19、类分成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固体 D检查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紧挨着,故 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并用玻璃棒,故 B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右盘,物体放在左盘,故 C错误; D、先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 D正确 故答案:为: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

20、评:化 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是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氮化硅( 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耐高温,常用于制造业、航天领域 Si3N4中硅元素( Si)的化合价为 ( ) A +2 B +3 C +4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氮元素显 -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x+( -3) 4=0,则 x=+4价 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

21、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 CO、 CO2和 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氮气体积约 78%、氧气体积约占 21%,故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说法正确; D、根据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性质、空气的污

22、染、工业上氧气的制备原理等,难度不大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符号 “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还等于核外电子数,故 A 说法正确;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 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故 C说法错误; D、符号 “O”可以代表氧元素,也可代表一个氧原子,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23、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了解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的关系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根据化合物的定义,从微观变化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 A是单质, B是化合物,生成物 C是化合物, D是单质,而置换反应的定义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不难得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A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不但要求同学们会看微观变化示意图,而且要求对单质、化合物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定义熟悉才行

24、 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一定伴有能量 变化 B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因为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故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一定变化,故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实质 点评:判断物质变化是否发生化学的变化的关键是

25、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4个氢原子: 2H2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Al3+ C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D 2个氮分子: 2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4个氢原子可表示为: 4H,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 ,数字在后,故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可表示为: ,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

26、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C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2N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填空题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不仅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 1)态被称为 “21世纪金属 ”,呈灰色,

27、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高钛和钛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和航海工业上述描述中属于钛化学性质的是 ( 2)某小组用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 4min后发现 A中铁钉表面灰暗, B中铁钉依然光亮,对比 A、 B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3)工业生产常用 10%的稀盐酸来除铁锈,写出除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室用浓盐酸配制 10%稀盐酸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 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越容易失去电子 Ca、 Mg、 K三种金属失去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如图是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金属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除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外,还可能

28、与 有关 答案:( 1)能在氮气中燃烧 ( 2)氧气的浓度 ( 3)Fe2O3+6HCl=2FeCl3+3H2O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4) K、 Ca、 Mg;电子层数 试题分析:( 1)物质在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等,故答案:为:能在氮气中燃烧; ( 2)铁生绣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比 A、 B两图,就是空气与氧气的差别,故答案:为:氧气的浓度; (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主要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29、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4)根据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题目的已知条件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越容易失去电子 ”,可知 Ca、 Mg、 K三种金属失去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 Ca、 Mg;根据题目所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发现 Mg比 K、Ca少一个电子层,故答案:为: K、 Ca、 Mg;电子层数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金属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考考试 的热点 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

30、的常用方法 ( 1)甲 +HClNaCl+H2O,甲物质可以是 、 (填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上述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 H2O,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 A、 B、 C、 D、 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B、 D、 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 B为固态, D为液态, E为气态; A、 B、 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 CA: 答案:( 1) NaOH, Na2O, NaOH+HCl=NaCl+H2O ( 2) CH4+2O2 CO2+2H2O (

31、3) CaO+H2O=Ca( OH) 2; Ca( OH) 2+CO2=CaCO3+H2O 试题分析:( 1)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或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填: NaOH, Na2O, NaOH+HCl=NaCl+H2O; ( 2)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例如甲烷,故填:CH4+2O2 CO2+2H2O; ( 3) A高温能分解生成固体 B,则 A可能是碳酸钙,生成的 B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是液态,故 D是水, 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E是气体,故 E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B 是氧

32、化钙, D 是水, C 是氢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 OH) 2; C是氢氧化钙, E是二氧化碳, A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 Ca( OH) 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 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 1)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过程 ( 2) p

33、H 5.6的降水称为酸雨,要检验某次降水是否是酸雨,正确的操作为 ( 3)水是常用的溶剂向 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 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 1g/mL计): A、 B、 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当 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答案:( 1)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变小,由水蒸气变成液体;( 2)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上放一片 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 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 pH小于 5.6,则为酸雨若 pH大于 5.6,则不是酸雨( 3) B, A, 1.32

34、试题分析:(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蒸汽的温度降低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变小,从而水由气体变成了液体就形成了降雨; ( 2)检验降水是否是酸雨,应使用 pH试纸测定时,在玻璃片上或白 瓷板上放一片 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 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若 pH小于 5.6,则为酸雨若 pH大于 5.6,则不是酸雨; ( 3)在 B溶液中,有未溶解的 KNO3固体,一定是 KNO3的饱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克,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 20mL水即 20g水中能溶解 6.32g,所以, A溶液一定是不饱和

35、溶液由于在B溶液中已溶解了 5g硝酸钾,当 X=1.32g时, B中恰好达到饱和没有固体剩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饱 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水有关的知识,熟悉水的微观构成、会用 pH实质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准确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 SO42-、 Ca2+、

36、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BaCI2溶液、 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 CI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中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上述反应的类型为 答案:( 1)钠元素和氯元素 ( 2) Na+、 Cl- ( 3)蒸发结晶; 或 或 ;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 ( 4) 2NaCl+2H2O Cl

37、2+H2+2NaOH;氧化还原反应 试题分析:(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 NaOH溶液除镁离子、 BaCI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常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BaCI2溶液、 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或 或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 ,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 ( 4)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氢

38、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Cl2+H2+2NaOH,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变为 0价,而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1价变为 0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化学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如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 ( 1)某空间站能量转化有两条途径:当向阳时利用光电转化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背阳时利用氢氧燃料电池将 能转化为 能 ( 2)制作三鲜水饺的主

39、要原料有虾仁、鸡蛋、韭菜、面粉等,其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 3)房屋装饰常用到铝合金、玻璃、涂料等材料,其中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研究发现不含碳元素的 NH3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将 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3O2 6H2O+ 答案:( 1)化学;电 ( 2)糖类 ( 3)玻璃 ( 4) 2N2 试题分析:( 1)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电 ( 2)在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虾仁、鸡蛋提供蛋白质,面粉提供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 3)铝合金属于金属材

40、料,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涂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答案:为:玻璃; (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 12、 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已有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 12、 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 变,则生成物中还少 4 个氮原子,因此空中应填 2N2,故答案:为: 2N2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人体中的供能营养素、材料的分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计算题 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

41、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合金 20g放入烧杯,将 280g稀硫酸分 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 /g 18.2 16.4 14.6 13.2 (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33: 17 ( 2) 10.5% 试题分析:(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为 13.2g,金属镁的质量 =20g-13.2g=6.8g,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13.2: 6.8=33: 17; ( 2)分析表中数据

42、可知,与 7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 1.8g 设与 1.8g金属镁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 x Mg+H2SO4MgSO4+H2 24 98 1.8g x 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0.5%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综合性强,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简答题 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 号填空 ( 1)能用酒精灯直接

43、加热的仪器 ; (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 ( 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 ; ( 4)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 答案:( 1) A ( 2) B、 D、 F ( 3) E、 H、 I ( 4) D 试题分析:( 1)量筒、集气瓶等仪器不能加热,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试管是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故答案:为 A; (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答案:为: B、 D、 F; ( 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水槽、导管、集气瓶,故答案:为: E、 H、 I; ( 4)溶解时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过滤时需要用到铁架台、烧

44、杯、玻璃棒、漏斗,蒸发时需要用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所以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答案:为: D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认识实验室中一些常见的仪器,并知道它们的一些用途和用法是很有必要的 某同学利用 “多米诺骨牌 ”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 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 E中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 1)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 C、 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 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答

45、案:( 1) 2H2O2 2H2O+O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2) C中液面下降; 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 ( 3) CO2+H2O=H2CO3;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试题分析:( 1)由题意知,反应物双氧水,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B中白磷没能够燃烧的原因是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2)氧气流进入 C,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则把盐酸压入 D中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 C 中液面下降; D 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 ( 3)二氧化碳气体进入 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

46、遇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F装置收集气体是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 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气体制取、收集、性质的考查,解决本题需要掌握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等知识 探究题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 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47、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 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是 , 是CaCl2 【收集资料】 CaCl2水溶液呈中性 (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 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和 Na2CO3;猜想二: _;猜想三: NaOH (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 “猜想一 ”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 ”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