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黔东南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贵州山清水秀,是中国的后花园我省很多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列社会活动中,符合节约、节能、减排、防污的是( ) A大办酒席 B鲜花扫墓 C工业排污 D燃放爆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大办酒席过于浪费,与节约相违背,故 A错误; B、鲜花扫墓替代了焚烧纸,既节约了能源,又避免了空气污染,故 B正确; C、工业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故 C错误; D、鞭炮的燃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 D错误; 故答案:为: B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节约、节能、减排、防污这些话题是近几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
2、也是化学考试的热点话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CO( CO2) 通入 NaOH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 C Fe( Cu) 加过量 CuSO4溶液,过滤 D NaCl( KNO3) 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OH溶液和 Na2CO3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用浓硫酸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
3、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Fe 能与过量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KNO3 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 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KNO3先结晶出来、过滤、蒸发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有 X, Y, Z三种金属,其中 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 Z浸入的 X盐溶液中,在 Z的表面有 X析出下列选项符合 X, Y, Z的是( ) A Ag, Zn, Cu B Zn, Mg, Cu C Al, Ag, Zn D Ag, Mg, Zn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得金属 Y的活动性大于 X、 Z;将 Z浸入 X的盐溶液中,在 Z的表面有 X析出,说明金属 Z能把 X 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金属 Z的活动性比 X 强 X、 Y、Z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Y Z X;所以:
5、A、 Ag, Zn, Cu的活动性符合 X, Y, Z故 A正确; B、由于 Zn的活动性大于 Cu, Zn, Mg, Cu的活动性不符合 X, Y, Z故 B错误; C、由于 Ag是活动性最弱的,不符合 X, Y, Z故 C错误; D、由于 Zn能与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Ag, Mg, Zn的活动性不符合 X, Y,Z故 D不正确 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结果,可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多少可比较反应速度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K2SO4, NaNO3, NH4Cl
6、B BaCl2, Na2SO4, NaOH C CaCl2, Na2CO3, AgNO3 D FeCl3, CuSO4, Na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 BaCl2和 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 CaCl2和 Ag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 CaCl2和 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CuSO4溶于水呈蓝色, 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离子或物质
7、的共存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 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密闭容器内有 X, O2, CO2, H2O 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 /克 23 80 2 2 反应后的质量 /克 待测 32 46 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 X的质量为 23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 X只含有碳、氢元素 D物质 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 =23+80+2+2-3
8、2-46-29=0,故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而 X 和氧气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故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而 X 和氧气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 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参加反应的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44g =32g,参加反应的 27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 27g =24g,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32g+24g=56g,大于反应的氧气质量 80g-32g=48g,故 X中一定有氧元素,故 说法错误; D、由 C分析可知,物质 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故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质
9、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能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图中 “ -氧原子 ”, “ -氢原子 ”, “ -碳原子 ”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质 X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 8 C每个 X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D物质 X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 44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可知,反应物中有 4个氢原子、 2个碳原子和 6个氧原子,生成物出 2X外,有 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根
10、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 X的一个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 X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B、由 A分析可知, X的一个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可得 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62) =3: 8,故说法正确; C、由 A分析可知, X的一个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不是 “克 ”,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11、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下面是常见物质的区分,其中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 甲肥皂水振荡 B羊毛和涤纶 燃烧闻气味 C氢气和天然气 点燃后观其火 焰颜色 D石灰水和雨水 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A正确; B、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无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氢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均为蓝色,通过点
12、燃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 C错误; D、石灰水显碱性,雨水略显酸性,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可以鉴别,故 D正确; 故答案:为: C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A为原子序数是16; B为元素名称硫; C为元素符号 S; D为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06, 故选 D
1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 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填空题 现有 H, O, S, Fe, Cu五种元素,选择其中适当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两个氧原子 3个氢氧根离子 ( 2)请用化学式填空: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酸 ( 3)写一个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2O; 3OH-;( 2) H2O; H2SO4;( 3)Fe+H2SO4FeSO4+H2 试题分析:( 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氧原子表示为: 2O
14、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 ( 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 H2O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硫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 H2SO4 ( 3)铁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
15、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计算题 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来杰出贡献某实验小组取仅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 14.4g,加入到盛有 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 110g试计算: (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克 (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4.4;(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7.3% 试题分析:( 1)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了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4g+100g-1
16、10g=4.4g; ( 2)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g 解得: x=7.3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7.3% 考点:根据化学反 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然后计算 简答题 某同学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发现盐溶液 NaCl 呈中性 Na2CO3 溶液呈碱性,该同学认为有可能有的盐溶液会呈酸性,上网查资料发现( NH4) 2SO4, FeCl3溶液呈酸性该同学来兴趣了写出如下的学习小结,请你做一做: ( 1)
17、盐溶液 pH的可能为(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pH=7 ( 2)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用 ,如要知道该溶液的酸碱度可用 操作方法 ( 3)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NH4) 2SO4 是一种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 4)铵态氮肥的检测方法是: ( 5)该同学加热 FeCl3溶液发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示: Cu( OH) 2等难溶性碱在 pH 5盐酸中不溶解) ( 6)为什么 Na2CO3溶液呈碱性,( NH4) 2SO4, FeCl3溶液呈酸性,上网查不是很明白,是高中要学的,等上高中后我一定要搞清楚 答案:( 1) pH 7,
18、 pH 7 ( 2)酸碱指示剂, pH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 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 3)红 ( 4)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观察是否有刺激性的气味产生 ( 5) FeCl3+3H20 Fe( OH) 3+3HCl 试题分析:( 1) pH 7的溶液呈碱性, pH 7的溶液呈酸性, pH=7的溶液呈中性,盐溶液可能呈碱性、酸性或中性,故填: pH 7, pH 7; ( 2)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使用的是 pH 试纸,测定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 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故填:酸碱指示剂, pH试纸,用玻璃棒 蘸取待测
19、液涂在 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 3)( NH4) 2SO4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红; ( 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可以使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的方法进行检验铵态氮肥,故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观察是否有刺激性的气味产生; ( 5)加热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这是氯化铁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和盐酸的缘故,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在 pH 5的盐酸溶液中难溶性碱不溶解,故填: FeCl3+3H20 Fe( OH) 3+3HCl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20、;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盐的性质以及有关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探究题 据央视报道: 2013年 6月 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 “蛟龙 ”号潜艇,承载 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 Na2O3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
21、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 2)用 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体现 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 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 a de j 【实验验证】 ( 4)用 ,证明装置 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 5)检验装置 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取少量 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 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答案:( 1) 2Na2
22、O2+2H2O4NaOH+O2; ( 2)长颈漏斗;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c; b; g; f; ( 4)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h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 ( 5) 蒸馏水;有气泡冒出; 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题分析:( 1)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除了 A中的装置外,还需要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其反应原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3、+2HClCaCl2+H2O+CO2; ( 3)为了防止生成二氧化碳时带出的水蒸气影响实验 所以应该先进行干燥,然后再通过过氧化钠固体,然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碳,从而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acbdegfj; (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h管口来检验是否为氧气,若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满了; ( 5) 过氧化钠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水来检验,其操作为:取少量 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蒸馏水,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向实验 试管
24、中所得的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装置 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考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碳酸盐;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该题根据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解决问题主要考查读题能力,能把题目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牵连知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推断题 下列图中字母 A-I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是一种黑色固体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25、; ( 2)操作 1的名称为 ; ( 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 4)写出 G+FI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CaCO3;( 2)过滤;( 3) CaO+H2O=Ca( OH) 2;( 4)2NaOH+CuSO4=Cu( OH) 2+Na2SO4 试题分析:黑色固体 B和稀硫酸反应产生 G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因此 B是氧化铜;硫酸铜和 F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I, F可能是氢氧化钠; A高温 煅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即二氧化碳,产生的 D又能够和水反应产生 E, E 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 F 氢氧化钠,故 E 是氢氧化钙, D 是氧化钙,A是碳酸钙; ( 1) A
26、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 2)操作 1是将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离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因此是过滤; ( 3)反应 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 OH) 2; ( 4) G+FI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 OH) 2+Na2S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解答这类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好突破口,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首先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某物质,然后根据转化关系或物质组成、颜色特点,进行逆推而完成对转化关系图中物质的判断,做推断题要根
27、据信息敢于假设 A, B, C, D是 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 B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B原子核外电子数少 1;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 D原子核电荷数比 C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 1)请在表格中用实线完善元素周期表的边框,并标出 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 2) B的离子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 3) A与 D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 1: 1的物质 (填化学式) 答案:( 1) ; ( 2) Mg2+; ;( 3) Na2O2 试题分析:(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的分布情况,绘制部分边界如下: C原
28、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倍,则说明 C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6个电子,则其原子序数是 6,则是氧元素,故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 B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 等,则 B的核外电子数是12,由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核内质子数,所以该元素是镁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失掉核外最外层的两个电子,故其离子符号是 Mg2+;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 A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B 原子核外电子数少 1,则 A 的核外电子数是 11,质子数也为 11是钠元素, D原子核电荷数比 C原子核电荷数多 2,故 D元素是氧元素,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 1: 1的物质是 Na2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重利用元素周期律、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用语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